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典型城市评析密集模式—巴西利亚班级:城市规划0501姓名:高莉导师:任云英黄嘉颖学号:050120128巴西利亚城市评析[摘要]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巴西利亚是城市设计史上的里程碑。城市规划专家卢西奥·科斯塔和建筑师奥斯卡·尼迈尔设想了城市的一切,从居民区和行政区的布置到建筑物自身的对称以及交通规中街道的消失,巴西利亚常常被比作鸟的形状,它表现出城市和谐的设计思想,其中政府建筑表现出惊人的想象力。[关键词]文化遗产轴线街道建筑物乌托邦地理位置巴西首都,现代化新兴城市。位于中部戈亚斯州境内,马拉尼翁河和维尔德河汇合而成的三角地带上。海拔1100米,东南距里约热内卢900千米,南距圣保罗865千米。连周围8个卫星城镇的联邦区,面积5814平方千米,人口186.4万(1990年估计)。地处高原,气候温和宜人。年平均气温17.7℃。年均降水量1600毫米,雨季集中于10月~翌年4月。它与自己的几座卫星城组成一个联邦区。这里风光秀丽,气候宜人,树木常年葱绿,鲜花久开不败。在世界文化遗产的数百座城市中,巴西利亚历史最短。城市设计独树一帜,建筑风格多彩多姿,融世界古今多种建筑艺术于一体,集各种建筑风格于一城,故有世界建筑艺术博物馆的美称。建城背景巴西过去曾在萨尔瓦多城和里约热内卢建都,两地都是海滨城市。1822年独立之后,为了国防安全及内地的发展,很早就有迁都内地的设想。1891年巴西第一部宪法就规定在内地兴建新都,解决人口集中于沿海,而内地资源远未得到开发的问题。但真正的行动则是在1956年由新当选总统库贝切克下令后开始实施。他决定在内地的一片荒地建设新首都,定名为巴西利亚,并提出了“毕五十年之功与五年”的口号。由巴西设计师L.科斯塔设计,1956年11月动工兴建,1960年4月21日,巴西宣布首都及大部分政府机构迁至该城。起初人口不足20万,随后大量外州移民涌入,人口急剧增加,成为全国最大城市之一。方案比较1957年巴西政府曾向全世界招标,征求设计方案,随后邀请世界上众多著名的建筑大师组成评选委员会,从26个设计方案中选定了卢西奥·科斯塔教授的平面布局为飞机型的蓝图,他的作品是从十字架上得到灵感的。十字是将两条主要干线交叉在一起,因为要符合巴西利亚的地形,就把其中的一条变成弯弯的弧线,十字架就变成一架大飞机的形状十字架就变成一架大飞机的形状。与此同时,还请参加过联合国大厦建筑的巴西著名建筑师奥斯卡·尼迈耶担任新都建设的总建筑师。整个城市的主要建筑设计几乎都出自他手。他的设计风格被概括为“自由形式的现代主义”,以想象大胆奇丽著称,极富雕塑感。尼迈耶以一种平和而积极的态度对待建筑与社会、建筑与自然关系,这使得他的建筑不仅仅很好的与周围自然环境相结合,也使得它们能够成为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成部分。无论在形式上还是精神上都深植于巴西本土的文化根基中。到1962年基本建成后,它成为人类有史以来完全从平地起建,有一个人主持设计,用短短的五年建成的历史奇迹。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破例地把这座现代城市命名为世界文化遗产,评价巴西利亚是城市设计史上的里程碑。城市性质巴西利亚城是根据勒·柯布西埃密集城市的模式,以宏伟的规模建设的,反映了现代城市规划研究的一些成果。对经济、文化、社会和传统较少考虑,与其说是个生活的城市,不如说是个机械的城市组合体,感觉空洞和缺乏渊源与生气。设计手法为控制与统一大城市空间以及突出城市的个性,采用的规划手段有三。一是运用高速公路先进技术,二是运用公园绿地湖泊等美化设施,三是处理好东西主干道的空间布局和突出三权广场上的宏伟建筑群。规划布局巴西利亚规划布局示意图巴西利亚规划颇具特色,规划布局的基础是两条正交的轴线,这个“十字标志”是它的特殊象征,平面形状犹如有后掠翼的飞机,也有人说它像拉满了弦蓄势待发的弓箭。城市中横贯东西的主轴线,布置行政建筑、公共建筑;另一条是呈弓形的贯通居住区的横轴线。两轴线相交处为商业、文化娱乐等公共建筑中心。铁路和高速公路从城市西侧经过,机场布置在城南,都有方便的城市干道相连接。居住区是由一连串统一而又稍有变化的街坊所组成,并列的布置在南北道德两侧。巴西利亚的规划,用地分工明确,功能清楚,布局合理,接近自然,也便于组织居民生活,形成一个以人的生活环境。是理想的城市,堪称为城市规划史上的里程碑。工业区与居住区工业以无污染的轻工业为主,服装、食品、电力、电子、汽车、印刷、建筑材料等工业发展较快。以工业区为核心,如飞鸟展翅的两翼,是两侧各长达5公里的城市居住区。这里,尼迈耶设置了11个“超级小区”里面都是六层高(底层是公共区)带电梯的公寓式单元。据介绍,尼迈耶为了“消除社会差异”,把公寓都设计成一个标准。在居住区内,每隔一段有个横向的小商业街。学校、教堂,也都散布在超级小区中。交通规划工业区为全国交通中心,公路呈放射状通各州首府和沿海各大城市。铁路通里约热内卢和圣保罗等城市。南郊设有国际机场,郊区各城镇主要分布在人工湖以北.在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上充分体现人车分离和高速化,在巴西利亚,这个城市没有街道,只有公路,那实际上是一种输送管道,而不是真正的城市空间,人被迫呆在局域的空间里(室内、汽车里),或许这就是加加林说的“另一个星球”的异化的感受。所有街道没有名字,只用3个字母和3个数字来区分,如SQS307,前面2个字母是地区简称,最后1个字母指南北方向。和里约相比,这种感受尤其强烈。里约的街道散布着各种商店、咖啡店、餐馆,人流如潮,科帕卡巴纳海滩是一条特殊的长街,走几步便有一个卖椰子、饮食的摊点,常常能见到在海滩上玩球、跳桑巴舞的孩子。在短短几十年之后,巴西利亚就像世界上其它城市一样,不可避免的每天堵车,缺乏停车场,同时成为了世界上行人安全最不受保障的城市。建筑“机头”为突出于半岛尖端的三权广场,周围建有总统府、最高法院和议会大厦。它们的特点是线条简单大方,大都建在水池之上,色调都是白色;建筑四周支柱均呈立式几何三角板形,别具一格。其中议会大厦最为脍炙人口——中间是两座平行的板式高楼,两边分别有一只向下覆盖,一只向商场开的“饭碗”。人们常把这两只“碗”的形象理解为民主与集中。与之三足鼎立的法院和政府宫周边,仍然可以看到尼迈耶式的白色柱廊。另外,在广场上还有像直立鸟似的名为“民主和自由神殿”的雕塑,以及像窄长抽斗式的城市博物馆,他们增添了整个广场的雕塑感。“机身”为一条长8千米、宽250米的东西向大道。“前舱”是政府各部大厦、广场和大教堂;“后舱”是文教区、体育城、电视塔等;“机尾”是工业区和印刷出版区;“机翼”为住宅区,设有托儿所、学校、运动场、影剧院、医院、商场、餐馆等。“机翼”和“机身”的连接处为中央商业区,设有超级商场、银行、邮电大厦、国家剧院、大饭店等商业服务设施。人工湖面积44平方千米,蓄水5亿立方米,分南湖和北湖。附近有动物园和植物园。湖滨为使馆区和私人住宅区,湖中岛上是称作水晶宫的外交部。绿地面积占市区面积的60%。市区有现代化的高层建筑,有传统的西班牙式古城堡和欧洲巴洛克式建筑,有世界建筑博览会之称。从三权广场开始,沿纵轴线相继出现了一组组形态不同的建筑群:带拱廊的外交部和司法部大楼;排列成火柴盒式的各部大楼;炮五区免得国家大教堂;金字塔形的国家大剧院;再就是摩登的写字楼、旅馆和商业区;然后是库贝克纪念堂(在黯淡的方形平面中央设立了圆形的灵堂,其肃穆气氛令人油然起敬)和体育区;最后面是国防部,“鸟身”纵长6公里。鸟尾是有原始林木的国家公园。从东到西,建筑形象丰富多彩,里面有潺潺流水的司法部大楼;光线优美,上面悬挂着天使雕塑的国家大教堂。巴西利亚大教堂的建筑风格超群。建筑物的主要部分在地下,露出地面的是一只状若荆冠、覆盖玻璃的金属顶盖。顶盖下是悬在空中的神像。基督和圣徒们犹如身在蓝天白云中。电视塔高218米,是巴西利亚的最高点。登塔俯瞰,飞机型都市尽收眼底评价实际上,巴西利亚是个乌托邦城市。巴西利亚不像城市,而是像一个纪念碑式建筑的主题公园,在建筑与建筑之间的巨大空隙中,行人找不到他的位置。巴西利亚建成后,受到高度赞赏,也遭到猛烈批评,他们认为尼迈耶单纯追求纪念性,忽视了功能,其结果是“好看而不好用”。另一面是社会学角度的批评,他们认为巴西利亚并没有实现创始者的理想。低收入户被赶到城外的贫民区,高收入户责另在郊外风景区建造小别墅,超级小区的巨户多数是中间偏上的“精英”阶层。在我看来巴西利亚确实是“好看而不好用”。但它的不好用恰恰是科斯塔把所有同类功能的建筑集中在城市的某个区域:所有旅馆集中在一处,银行集中在另一处。据我所知,功能分区在许多国家的现代城市几乎没有一个是纯粹实现的,然而,正是这种“不纯”性才使他们可以有某种功能比较突出,但它同时又必须具有某种综合功能才有生命力,我们国家现在的一些城市,为了体现高地产价值,把许多居民迁到远郊区而在市中心大建高级写字楼和其他商业性建筑,实际上是给自己留下祸根。解析完这个城市使我认识到:城市的建设最终是为了适宜人类居住,因此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城市的规划发展建设,要围绕如何让人更加舒适地工作学习生活来展开,使城市更多地体现人性的特点,更富于人性的关怀。任何东西都是具有相对性,城市是一个有机的组合体,各功能是孤立存在的。班级:城市规划0501姓名:高莉学号:050120128
本文标题:巴西利亚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685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