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复习42PPT
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复习崇尚法治精神知识网络知识归纳•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是什么?•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在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2.什么叫自由?(变题:在法律上自由指的是什么?)•自由主要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自由是法律之内的自由,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各项权利。•3.自由的重要性。(变题:为什么人们渴望自由?)•拥有自由,不仅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而且能激发每个人的活力,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4.如何理解必要的限制?•(1)自由是有限制的、相对的: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2)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正如火车有了轨道的限制,才能顺利地行使;车辆有了红绿灯的限制,才能安全地通行。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5.法治与自由的关系。•(1)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2)一方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3)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侵害。•(4)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6.从法律的角度,说说平等的含义主要有哪些。•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在法律意义上,平等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比如男女同工同酬、一次选举一人一票等;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比如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获得优先权和得到特殊关照。•7.如何理解“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1)重要性: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2)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表现:•①权利与义务方面: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等,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②承担法律责任方面: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8.自由是珍贵的,也是有限制的。珍视自由,我们该怎么做?•(1)珍视自由,就要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我们要知晓自己的权利,正确认识权利的价值,积极行使和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2)珍视自由,必须依法行使权利。•9.践行平等的要求。(变题:践行平等,实现平等,我们应该怎么做?)(1)践行平等,就要反对特权。•(2)践行平等,就要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3)践行平等,就要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面对不平等现象,我们不能听之任之,应据理力争,必要时依法维权。•(4)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需要每个公民把平等原则落实到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我们要增强平等意识,努力践行平等,共同建构平等有序的社会制度。10、公平正义与法治有何联系?•(1)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目标,是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维护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2)公平正义的实现,需要法治保障,即通过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公平正义。•11、什么是公平?•公平通常指人们基于一定标准或原则,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不倚的态度或行为方式。•12、公平的内涵。•公平有着丰富的内涵,包括权利公平、规则公平、机会公平等。权利公平要求每个人依法平等参与社会活动;规则公平要求每个人受到行为规范的约束;机会公平要求社会为每个人提供同等的发展机会和条件。•13、为什么要努力维护社会公平?(变题:公平对个人和社会有什么作用?)•(1)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公平不仅能保证个人应得的利益,使个人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而且能让人感受到尊严,从而激发自身潜能,提高工作效率。•(2)公平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公平有利于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缓和社会矛盾,减少社会冲突,维护社会秩序,保证社会的长治久安。公平有利于营造更好的竞争环境,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推动社会持续发展。•13、什么样的行为是正义的行为?•一般而言,正义行为都是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维护公共利益的行为。•14、正义是法治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之一。为此,它提出了哪些要求?•(1)正义要求依法保障人们的正当权利,使受害者得到救济、违法者受到惩罚。•(2)要求人们分辨是非,惩恶扬善,维护社会公共利益。•(3)要求人们对弱者给予必要的扶助,以保证其有尊严地生存。•14、正义与制度的关系。•(1)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制度的生命在于正义,制度的效用在于保障正义。•(2)有了正义的制度,即使是社会弱势群体,也能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得到社会的关爱。作为社会制度中具有国家强制力的法律,更应体现正义的原则,成为维护正义的有力保障。•15、维护正义对构建和谐社会有何意义?(变题:如何理解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正义,有利于恰当地调整和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人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营造和谐、稳定、安宁的社会环境,为社会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16、公平的实现,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积极参与和不懈努力,坚守公平该如何做?•(1)公平的社会不会自然而然地形成。需要我们在生活中追求公平,捍卫公平。•(2)坚守公平的要求•①个人维护公平。面对利益冲突,我们要站在公平的立场,学会担当,以公平之心为人处世。遇到不公平的行为时,我们要坚守原则立场,敢于对不公平说“不”,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和手段,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努力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②制度保障公平。对于立法而言,在规定权利义务、分配社会资源时,要公平地对待每个人,保障每个•人得到他应得的;对于司法而言,在解决纠纷、化解矛盾时,要公平地对待当事人,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17、如何才能守护正义?(变题:如何才能实现正义?)•(1)个人守护正义。守护正义需要勇气和智慧,面对非正义行为,一方面要敢于斗争,相信正义必定战胜邪恶;另一方面要讲究策略,寻找有效的方法,做到见义“智”为。(2)司法维护正义。司法是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机关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遵循诉讼程序,平等对待当事人,确保司法过程和结果合法、公正。•18.公民个人守护正义要注意什么?•守护正义需要勇气和智慧,面对非正义行为,一方面要敢于斗争,相信正义必定战胜邪恶;另一方面要讲究策略,寻找有效的方法,做到见义“智”为。•19.为实现司法正义,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国家积极推进以司法公正为核心的司法改革,要求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司法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知识拓展考题演练•1、“最大的自由不是为所欲为,而是可以不为。”对此理解错误的是()•A.自由是有限制的、相对的•B.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C.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D.什么都不为,才能拥有最大的自由D•2、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我国如此重视法治,是因为法治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与我们的自由权利密不可分。下列关于法治与自由的关系,正确的是()•A.相互联系,不可分割•B.相互对立,水火不容•C.相互排斥,势不两立•D.相互融合,不分彼此A•3、从法律的角度看,平等是()•①同等情况同等对待•②不同情况同等对待•③同等情况差别对待•④不同情况差别对待•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C•4、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任何公民都受法律约束,不允许有超过法律规定的任何特权②所有公民在司法上平等,在实施、适用法律上平等③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公民平等地享有各项权利,平等地履行各项义务④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法律适用范围内的平等•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D•5、下列同学中,正确行使公民权利的行为是()•A.小明在网络上发布同学的私人信息•B.小军放弃义务教育去外地打工•C.小海把故意损坏的球鞋退还给商家•D.小东为自己的发明申请了专利D•6、下列对特权的理解正确的是()•A.是法律、制度规定的特殊权利•B.特权是平等的大敌•C.现实生活中没有人享有特权•D.特事特办,与平等并不相悖B•7、平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的要求之一。践行平等,就要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在现实生活中,体现这一要求的有()•①设置救助站,对流浪、乞讨人员实行救助•②对农村家庭贫困的学生实施“两免一补”•③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就业权利•④廉租房只租不售,出租给城镇居民中最低收入者•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D•8、正义是人类良知的“声音”,下列属于正义行为的是()•A.某校补充办公经费不足向学生收取补课费•B.某老师为救学生,光荣献身•C.某制药厂造假药造成数人伤亡•D.某煤矿发生透水事故,造成多人伤亡,相关负责人隐瞒真情B•9、李克强总理有过这样的比喻:政府的职责就是管好两个灯。一个是路灯,另一个是红绿灯。管好路灯,就是要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为所有人照路;管好红绿灯,就是要讲规则。这说明()•①公平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基础•②公平与个人没有太大关系•③增强规则意识,才能更好地维护公平•④公平就是给每个人提供同等的权利和机会•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C•10、我国相关制度的规定体现了正义,下列制度中不属于正义制度的是()•A.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失业保险制度•B.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C.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制度•D.平均分配制度D•11、我国刑法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将视情节轻重给予刑罚处罚,最高可获刑7年。该规定()•①有利于维护考试公平,促进教育公平•②有利于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③是通过立法的形式,对公平进行制度保障④是通过司法的形式,对公平进行制度保障•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④B12、材料一:2018年5月24日,在江西上饶市玉山县南山乡境内,一辆轿车在转弯时突然失控冲入河中,情况十分危急,路过的村民立即跳水,将被困车上的女司机救上岸。•材料二:2018年3月16日,湖南娄底某中学学生刘嘉铭乘坐18路公交车上学时,发现一扒手正在偷窃女乘客钱包,刘嘉铭当机立断,出声制止,并在全车乘客的帮助下将扒手制服并扭送至派出所。在与扒手斗智斗勇的过程中,刘嘉铭的脖子、手臂、背部等多处受到轻微擦伤。•(1)村民和刘嘉铭的义举,给我们传递了哪些共同的正能量?•见义勇为、维护正义、乐于助人等。•(2)请你给刘嘉铭同学一些温馨的提示。•当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我们要敢于并善于依法维护正当权益。②我们身为未成年人,体力不具优势,心智尚未成熟,如果鲁莽行事,极易受到伤害,也不利于制止违法犯罪。③面对违法犯罪,我们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13、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络空间同现实社会一样,既要提倡自由,也要保持秩序”。网络谣言和网络暴力的现实危害不少人深有体会:影响社会稳定,损害国家形象,损害公民名誉权,甚至损害公民的财产安全和人身安全。有效地治理网络谣言和网络暴力,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坚决划清谣言、诽谤与言论自由的界限。•【感悟】(1)从领导人讲话中,谈谈你对自由的认识。•答:①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②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③无论现实世界还是网络空间,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④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⑤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⑥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侵害。⑦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材料二:在201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即将举行之际,为切实维护公平公正考试环境,公安机关将会同国家统一考试有关主管部门,进一步深
本文标题: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复习42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697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