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区域创新系统中的知识生产研究
区域创新系统中的知识生产研究作者:郑谦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参考文献(62条)1.张景安技术创新与风险投资20002.王明友知识经济与技术创新19993.克里斯托弗·梅耶创新增长--硅谷的启示19994.李富强知识经济与知识产品19985.W·A·刘易斯经济增长理论19956.王德禄区域的崛起--区域创新理论与案例研究20027.保罗·克鲁格曼.茅瑞斯·奥伯斯法尔德国际经济学19988.乔治·J·施帝格勒.潘振民产业组织与政府管制19899.埃德加·M·胡佛.王翼龙区域经济学导论199010.李平知识经济与产业变革199911.鞠颂东知识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200012.张敦富知识经济与区域经济200013.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01)200214.陈栋生跨世纪的中国区域发展199915.罗伯特·M·索洛经济增长理论--一种解说199416.罗伯特·M·索洛经济增长因素分析199117.A·萨克森宁地区优势:硅谷和128公路地区的文化与竞争199918.E·M·罗杰斯创新的扩散200219.M·E·波特国家竞争优势200220.L·M·伯兰斯卡姆为创新投资--21世纪的创新战略199921.R·R·纳尔森.S·G·温特经济变迁的演化理论199722.涂成林国外区域创新体系不同模式的比较与借鉴[期刊论文]-科技管理研究2005(11)23.陈柳钦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体系互动分析[期刊论文]-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24.丁焕峰国外集群与区域创新研究综述[期刊论文]-经济地理2004(6)25.林迎星国外区域创新系统研究综述[期刊论文]-中国科技论坛2004(6)26.陈德宁.沈玉芳区域创新系统理论研究综述[期刊论文]-生产力研究2004(4)27.胡明铭区域创新系统理论与建设研究综述[期刊论文]-外国经济与管理2004(9)28.刘曙光.刘佳区域创新系统研究的国内进展综述[期刊论文]-经济师2005(1)29.蔡秀玲硅谷与新竹区域创新环境形成机制比较与启示[期刊论文]-亚太经济2004(6)30.盖文启论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创新环境[期刊论文]-学术研究2002(1)31.邱成利.魏际刚论构建区域创新文化环境与对策[期刊论文]-科学管理研究2003(5)32.渠爱雪.孟召宜区域文化递进创新与区域经济持续发展[期刊论文]-经济地理2004(2)33.王缉慈知识创新和区域创新环境[期刊论文]-经济地理1999(1)34.文兴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观念辨析与范式转变[期刊论文]-中国科技论坛2004(2)35.彭灿区域创新系统内部知识转移的障碍分析与对策[期刊论文]-科学学研究2003(1)36.王志兵风险投资和高新技术产业化1999(03)37.张放陶.孙波.王根七关于发展我国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的若干建议[期刊论文]-山西科技2003(1)38.齐晓梅知识产业化的内涵及重要意义[期刊论文]-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2)39.王子龙.谭清美区域创新网络知识溢出效应研究[期刊论文]-科学管理研究2004(5)40.傅兆君.陈振权知识流动与产业空间集聚现象分析[期刊论文]-地域研究与开发2003(3)41.严茂超中国知识生产、传播与应用的关键制约因子分析[期刊论文]-资源科学2001(4)42.何淑明.邹小春论地方政府与区域创新[期刊论文]-经济师2002(7)43.王核成.宁熙硅谷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区域创新网络[期刊论文]-经济学家2001(5)44.王稼琼.绳丽惠.陈鹏飞区域创新体系的功能与特征分析[期刊论文]-中国软科学1999(2)45.贾亚男关于区域创新环境的理论初探[期刊论文]-地域研究与开发2001(1)46.彭纪生论技术创新网络中的中介组织[期刊论文]-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6)47.李京文.叶裕民区域创新与地方政府职能[期刊论文]-重庆商学院学报2002(3)48.强雁.徐俊峰.王荣寿区域创新网络建设与发展展望[期刊论文]-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7)49.叶建亮知识溢出与企业集群[期刊论文]-经济科学2001(3)50.胡太山创新聚群与地区发展——产业发展体系建构之研究[期刊论文]-城市规划汇刊2002(3)51.ClarkAE.HollyBPTheorganizationofproductioninhightechnologyindustries.anempiricalassessment1996(02)52.MaleckiETechnologyandEconomicDevelopment.theDynamicsofLocal,RegionalandNationalChangeEssex199153.NaisbittJTenNewDirectionsTransformingOurLivers198254.PorterMCompetitiveAdvantageofNations1990(02)55.RogersEM.LarsenJK.SiliconValleyFeverGrowthofHigh-technologyCulture198456.PykeF.BecattiniG.EngendererWIndustrialDistrictsandInter-firmCo-operationinItaly199057.ScottAJ.StorperMIndustrializationandregionaldevelopment199258.ParkSO.MarkusenAGeneralizingnewindustrialdistricts:atheoreticalagendaandapplicationfromanon-Westerneconomy1995(27)59.SabelCFlexiblespecializationandthere-emergenceofregionaleconomies198960.OakeyRP.CooperSYHightechnology,agglomerationandthepotentialperipherallysitedsmallfirms1989(23)61.MaleckiECultureasmediatorofglobalandlocalforces199562.LorenzEHTrust,communityandcooperation:towardatheoryofindustrialdistricts1992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邹波.宋要武.岳会敏区域创新系统中知识与商业的耦合互动-黑龙江社会科学2007,(6)作为知识生产与传播的重要场所,大学服务社会的主要途径是知识与商业的结合.而知识与商业的结合是一种学术性的产业活动过程,这一过程不同于其他产业活动的本质在于创新.无论是知识与商业的相互渗透,还是知识与商业的相互演化,都充分体现了知识与商业结合的创新性本质.地理的邻近性为知识与商业的耦合互动提供了共同空间,也构成了知识-商业耦合互动与区域创新的内在联系.随着知识的发展,大学的社会服务功能将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强调大学的社会服务功能并非是削弱大学的传统功能,实际上,在大学实现知识商业化的过程中,也不断增强了其教学和科研功能.2.学位论文梁立区域知识创新发展模式与评价研究2009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区域创新能力成为区域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基础,促进区域创新的区域创新体系及建设也随之成为学界和社会广泛关注的重要议题。区域知识创新是区域内部形成知识的生产,知识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知识成果扩散和反馈,新的知识生产之间的循环体系,是区域创新的源泉和基础保证。论文主要介绍了国内外对知识创新和区域知识创新的最新进展情况,并在此基础上研究组织知识创新的一般原理。通过研究区域知识创新的内涵,战略和影响因素,进一步研究区域知识创新的模式,接着通过DEA对区域知识创新系统进行评价研究并提出对策,促进区域的长足发展,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与研究展望。论文探索合乎中国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特征和要求的区域创新系统建设思路和发展模式,以及符合区域创新系统内在要求的创新绩效评价方法,力求为完善我国区域创新系统提供指导和借鉴,论文主要取得的创新性成果如下:1.结合前人关于区域知识创新系统的研究成果,论文提出区域知识创新系统发展的三种模式,即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知识创新系统模式、基于学习型区域知识创新系统和网络化区域知识创新系统模式,并研究和总结了各种模式的特点、政策建议等问题,并提出了我国区域知识创新系统发展模式选择与建设的基本思路。2.针对已有研究在DEA评价指标选取方面较为粗糙、指标单一等问题,提出了将“在校研究生”以及“大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这2个指标引入区域知识创新系统评价中,并综合运用DEA模型,对我国各地区区域创新系统的绩效进行了评价。3.学位论文张婷区域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耦合的研究2006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经济的区域化日益突现。区域创新能力成为区域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基础,促进区域创新的区域创新体系及其建设也随之成为学界和社会广泛关注的重要议题。区域知识创新是在区域内部形成知识生产——知识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知识成果扩散和反馈——新的知识生产之间的循环体系,是区域创新的源泉和基础保证;区域技术创新的是知识的应用、知识的产生和转移,是区域创新的核心,是区域创新能力的决定性因素。所以,对两者耦合的研究,就是对区域创新系统内部机制的分析,是一个新的分析角度。随着我国科教兴国、兴省、兴市战略实施的深入,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在很多地区展开,但由于缺乏系统研究,目前尚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可用于指导其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利用系统间联系与功能耦合建立和完善创新机制的理论框架。本文力求通过区域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耦合的研究,为区域创新体系的规划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为导论,分析了论文的研究意义并介绍了国内外对区域创新、区域知识创新和区域技术创新的最新研究进展;第二章,在分析两者主体行为与影响因素后较为准确地提出了关键耦合域;第三章,运用系统动力学因果反馈分析和系统建模来探索二者耦合的内在因素;第四章,以湖北省区域创新体系中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构成和现状,以及湖北省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两者耦合的优势与不足,论证本文提出的相关理论和观点;第五章,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具有实用性和通用性的区域创新规划与组织策略,并给出相应的宏观政策建议;第六章,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提出研究的结论与不足,展望将来的研究趋势。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本文主要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区域知识创新与区域技术创新耦合关系的实现主体为由区域知识产生的被企业首次商业化的新知识;第二,两者的关键耦合域为基于“新知识”产生的组织、基于“新知识”产生的多元化投入体系和基于“新知识”的转化体系。4.期刊论文劳埃特·雷德斯多夫.马丁·迈耶尔.周春彦.LoetLeydesdorff.MartinMeyer.ZHOUChun-yan三螺旋模式与知识经济-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1)大学、产业与政府三者之间关系构成了一个三螺旋模型,可将此关系网络的新体制模型推广为三种选择环境如何相互作用的新进化模型.两种相互作用的选择机制能形成一个轨道,而三个选择环境则有望生成一种管理制度.通过新进化模型既可理解大学、产业与政府三者间关系的机构整合,又可理解财富创造、知识生产和立法等功能的不同.对于国家、部门和区域创新系统的说明便可以确切地阐述为一个实证问题:协同是否由关系网络的不同功能而产生?由此,该三螺旋模型使我们能在全球层次上,根据局部稳定(和潜在锁定)轨道之间的权衡.对比技术经济制度,研究某种经济的知识基础.5.学位论文杨志江区域创新绩效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研究2007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区域创新系统的概念越来越被政策制定者和学者们所关注。区域创新系统已被视为能很好地增进对区域经济中创新过程理解的概念框架和为创新政策制定提供实证基础的分析框架。通过构建区域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标题:区域创新系统中的知识生产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70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