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冯至,原名冯承植,河北涿(zhuō)县人。1927年4月出版第一部诗集《昨日之歌》,1929年8月出版第二部诗集《北游及其他》这一时期他的诗集感情真挚,表达委婉细腻,语言于整饬(chì)中保持自然,旋律舒缓柔和,有内在的音节美,因而被鲁迅誉为当代“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著有散文集《山水》、中篇历史小说《伍子胥(xū)》。作者简介:课前预习反馈:1、汇报下列词语按感情色彩分类:洪亮、丑恶、清脆、恐怖、美丽。2“这小世界不但被表盖保护着,还被一层玻璃蒙着。”请你用“不但…还…”写一个句子。3、汇报在自己的预习本上写出几个“ABAC”式(无拘无束)的成语。蝎子蟋蟀蝈蝈儿xiēxīshuàiguō和蔼、单调、神秘、入神恐怖、猜测、蟋蟀、柔和洪亮、清脆、钵子、呈现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朗读全文,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在里面。●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弄清缘由之后的满足感从刚才的朗读中,你感受到文中人物的个性了吗?——“我”好奇心很强,渴求知识,善于观察和思考,富有探究精神……●我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没有这么好听的声音,也许这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在他的心中充满美妙的东西和奇特的想法,富有童真童趣。◆文中出现了哪两个人物?——“我”和爸爸。◆课文在刻画人物时主要采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我”和父亲的对话描写;“我”的心理描写。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每部分的主要内容。第一部分:(1)凡是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物。第二部分:(2-6)表能发出声音,里面也有生物。第三部分:(7-15)父亲打开表,证实了作者的猜想,里面有蝎子。第四部分:(16、17)我逢人就说表里有蝎子,也不知说了多久。预习任务布置: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思考作者为什么对表里的生物那样的好奇,写下来。2、再读课文,从文中摘录描写“我”的心理活动的句子。课前预习反馈: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思考作者为什么对表里的生物那样的好奇,写下来。2、再读课文,从文中摘录描写“我”的心理活动的句子。深入学习课文,体会人物个性思考:1、小时候,“我”有一个观点,“凡是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我”是怎样得出这个观点的?从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2、父亲的表不是活的生物却能发出声音,听到表声后“我”有什么反应?从这一系列的反应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得孩子?3、从“我”对父亲提出的一系列的问题中,你认为“我”是一个怎样得孩子呢?我通过观察生活中的,“鸟叫、狗吠、虫唱、钟声、琴声这一系列的事实,然后通过自己的思考总结出来的结论。善于观察、善于思考1、小时候,“我”有一个观点,“凡是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我”是怎样得出这个观点的?从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1)爱听着声音,想伸手摸一摸(2)父亲不允许我动,但是越不许我动,我的手指越想动,但是我不敢,因此心里很痛苦。好奇心强2、父亲的表不是活的生物却能发出声音,听到表声后“我”有什么反应?从这一系列的反应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得孩子?3、从“我”对父亲提出的一系列的问题中,你认为“我”是一个怎样得孩子呢?渴求知识、求知欲望强“我”父亲的表好奇善于观察和思考,好奇心强,渴求知识,求知欲望强。课文在刻画人物时,主要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语言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我爱听着声音。”“只许听,不许动。”“小孩儿不许动表。”“为什么还蒙着一层玻璃呢?”“这就是叫你只许看,不许动。”“为什么呢?”“这摆来摆去的是一个小蝎子的尾巴,一动就要蜇你。”“我有蟋蟀在钵子里,蝈蝈儿在葫芦里,鸟儿在笼子里;父亲却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心理描写:1、树上的蝉,草里的虫都不轻易被人看见,我想:这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2、越不许我动,我的手指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我很痛苦。3、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但是我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4、我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没有这么好的声音,也许这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22*表里的生物生物(能发音)表里能发音,是否有生物?父亲只准看,不许动打开表盖,说有个蝎子认为表里有个生物充满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中心思想:课文写的是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地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表现了童年的“我”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是个善于观察、爱思考的孩子。
本文标题:13表里的生物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709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