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一,基础巩固1.注音(1)靛()青(2)中()绳(3)槁暴()(4)参省()(5)须臾()(6)跬()步(7)驽()马(8)金石可镂()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并解释。(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通):(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3)君子生非异也。(通):3.解释下列句中的实词。(1)学不可以已。已:(2)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疾:彰:(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假:水:绝:4.“而”在课文中主要有四种用法:A.表示顺接关系,相当于“就”“那么”等;B.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却”“可是”等;C.表示并列关系,相当于“又”“并且”等;D.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示修饰关系,相当于“着”“地”等。下列各句分别属于哪种用法,试把正确用法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里(1)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吾尝终日而思矣。()(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4)积善成德,而神明白德,圣心备焉。()5.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5.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6.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7.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28.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二,拓展延伸(1)荀子,名(),又称()。战国后期()家、()家,先秦儒家学说的集大成者。《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劝”的意思是()。1.青,取之于蓝,_____________________;冰,水为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金就砺则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假舆马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假舟楫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积土成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锲而舍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吾尝终日而思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9.骐骥一跃,不能十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课文理解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围绕中心论点,从哪些方面进行了论证?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本义是什么?现在常用的喻义是什么?3.本文第一至三段各有一句直接论述学习意义或作用的关键句,请把它们摘录出来。四、语段精读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后面的问题。①积土成山,风雨兴焉;②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③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④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⑤骐骥一跃,不能十步;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⑧锲而不舍,金石可镂。⑨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⑩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1.出自本段的一个成语是()。2.区别下列加点词的句中义与现代汉语中的常用义。(1)蚓无爪牙之利。爪牙:句中义:;现代常用义:。(2)锲而不舍,金石可镂。3金:句中义:;现代常用义:。(3)用心一也。用:句中义:;现代常用义:。3.指出下列句式的特点(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2).虽又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4).輮以为轮,其曲中规。4.这段文字共有10个比喻句(见标号①至⑩),可分成三组:第一组是阐明学习要第二组是阐明学习要第三组是阐明学习要5.概括本段的段意6.这段文字运用了比喻、()的论证方法,具有很强的说服力。7.为下列各句加点词选出一个恰当的义项。(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A.假如B.假装C.借助,利用D.假的(2)积土成山,风雨兴焉。()A.在那里B.什么C.助词D.代词“之”(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A欺凌,损害B.晒C.又猛又急的D.暴躁(4)驽马十驾,功在不舍。()A.量词B.驾驶C.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D.功能(5)假舟揖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A.断,断绝B.超越,超过C.拒绝D.横渡,横穿8.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二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9.从文言句式特点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何陋之有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10.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舟楫(jí)参省(xǐnɡ)木直中绳(zhōnɡ)B.砥砺(lì)槁暴(bào)锲而不舍(qiè)C.驽马(nú)跬步(kuǐ)金石可镂(lòu)4D.蛟龙(jiāo)骐骥(qí)跂而望(jī)11.下边加点的字的字形、注音全对的一组是()A.糅(róu)以为轮金就砺(lì)则利知(zhì)明而行无过矣B.虽有槁暴(bào)须臾(yú)驽(nú)马C.善假(jià)于物跬(kuǐ)步金石可镂(1òu)D.跂(qì)而望骐骥(jì)爪(zhǎo)牙12.下边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B.君子生非异也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13.指出说法正确的一项()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爪牙”在文中用的是它的比喻义B.白居易《忆江南》有“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里的“蓝”和“取之于蓝”中的“蓝”相同C.《劝学》是《荀子》里的第一篇节选的三段着重论述了学习应持的态度。D.《劝学》的作者荀况,是春秋后期赵国人,他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14.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君子广泛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反省,就能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B.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借助于车马的人,不是脚长得利于行走,却能到达千里远的地方C.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君子的本性与人比没有差别,(只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没有强健的筋骨15.下列判断正确的几项是()A.“下饮黄泉”的“下”是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B.本段三层意思,都是运用正反对比的方法来论述的C.文中的最后一句“……者……也”是表示原因的判断句式D.“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说明只要坚持,再难也能学好E.本段的比喻有许多不符合科学实际,因此用这些比喻是不能说明道理的F.本段三层意思各有侧重,但又紧紧相承,层层递进,即知识必须积累,积累必须有恒,有恒还须专一16.用“儒、道、佛”作开头,重组下面这个句子,不得改变原意。苏轼的生活与创作充满了矛盾,因为他曾受到儒、道、佛各方面的影响,思想比较复杂。儒、道、佛5《劝学》同步练习参考答案1.(1)diàn(2)zhòng(3)pù(4)xǐng(5)yú(6)kuǐ(7)nú(8)lòu2.(1)(暴通曝)(2)(知通智)(3)(生通性)3.(1)已:停止。(2)疾:强。彰:清楚。(3)假:借助。水:游泳。绝:横渡。4.(1)C(2)D(3)B(4)A5.(1)靛青,从蓝草中取得,(颜色)比蓼蓝更深。(2)即使又晒干了,也不会变直,(因为)用火烤的方法使它这样的啊。(3)君子的本性与人比没有差别,只是他们善于借助饰物罢了。6.(1)荀子,名(况),又称(荀卿)。战国后期(思想)家、(教育)家,先秦儒家学说的集大成者。《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劝”的意思是(劝勉)。二、1.答:学不可以已。作者围绕中心论点,论述了学习的意义、作用,对待学习应持的态度及方法。2.答:“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意思是事物经过自然的作用或人为的加工,性质将发生变化,后者高于前者。现在比喻学生胜过老师,后人胜过前人。3.答:第一段:“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第二段:“君子生非异也。而善假于物也。”第三段:“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三、1.出自本段的一个成语是(锲而不舍。)。2.区别下列加点词的句中义与现代汉语中的常用义。(1)爪牙:句中义:爪子和牙齿;现代常用义:坏人的党羽和帮凶(2)金:句中义:金属制品;现代常用义:现代汉语中常指黄金。(3)用:句中义:因为;现代常用义:现代汉语中常作动词,使用。3.(1)译文:骏马跳一下,不能超过十步。(2)译文:蚯蚓没有锐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4.这段文字共有10个比喻句(见标号①至⑩),可分成三组:第一组是①②③④,阐明学习要(积累)第二组是⑤⑥⑦⑧,阐明学习要(持之以恒(贵在坚持等也可))第三组是⑨⑩,阐明学习要(专一)5.答:论述对学习应持有的态度及方法。6.这段文字运用了比喻、(对比)的论证方法。7.(1)C(2)A(3)B(4)C(5)D8、B9、A10、C(A.中:zhònɡ;B.暴:pù;D.跂:qì。)11.(DA糅-輮;B槁暴(pù);C假(jiǎ))12.(C)13.(BA:本义;C:1、2段谈学习的重要性,3谈学习的态度和方法;D:战国末期赵国人)14.(B不是脚长得利于行走——不是脚走得快)15(BCDF:A向下,方位名词活用为状语,表修饰;B积累——坚持不懈——用心专一)16.答案:儒、道、佛各方面对苏轼都有影响,使得他思想比较复杂,生活和创作充满了矛盾6l
本文标题:《劝学》复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717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