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 第一讲-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263.net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年代以来,我国学术活动呈现出某种繁荣之势,但同时,学术成果中的假冒伪劣问题也突显出来,污染了学术环境,浪费了学术资源,误导了学术取向,引起学术共同体和社会舆论愈来愈多的关注。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规范我们的研究,建立一个大家能够有共识的学术规范机制。关于学术规范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一、学术规范的涵义及内容1.学术规范的涵义学术规范是指学术活动的基本秩序或者说底线规则。建立学术规范的基本导向是希望能够建立、能够推行、能够实践在世界的学术领域所通行的那些规则,特别是形式方面的规则。如果说这背后有什么观念性的东西,那就是对知识产权的尊重。----陈来(北京大学):《学术:传统的自律到现代的他律》,《北京青年报》,1995年4月20日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学术规范主要应解决科学研究现状中的“失序”即科学研究中常规性传统的缺失问题,如:基本学术纪律的不明确、学术研究基本形式规则的不遵守、学术道德的沦丧、学术评价机制的不健全、学术研究无创新,以及“有些论者过于大胆地认为学术可以轻易地横空出世、学术空白可以轻易地填补”等。----邓正来(复旦大学):《化解整体的社会科学观----“中国社会科学规范化”讨论的讨论》,《中国书评》总第6期,1995年7月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学术规范建设的内容陆学艺、景天魁认为,规范化的学术建设包括科研和管理两个方面。在科研方面的规范化建设涉及到三个层面:知识层面:要有基本的、大致为学者所接受的理论和概念系统,以便在同一种话语体系中进行学术对话和交流,学者在发挥个人独创性的同时不能有过分的主观随意性,创新的东西应当是在相应领域与前沿研究对话的结果,从而使学术研究依照传承和积累的逻辑前进。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操作层面:研究者基本认同的研究方法、撰写论文时要交代学术缘起、要有注释和文献目录等。道德层面:研究者应当具有自律精神,应当有科学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学术道德和学术品格。要尊重别人的成果,引用别人观点要注明出处,更不能抄袭剽窃。在科研管理方面的规范化建设包括:课题论证要符合严格的程序和规范的格式,发表论文要有正规的审稿制度,成果评价要有科学标准,等等。----陆学艺,景天魁(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学》,《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第6期,96页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学术规范虽然处理的是学术行为的失范,但实际上代表着整个现代化进程中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即怎样从一个旧的自律的机制走向一个新的他律的机制或他律过程。通过这样一个缓慢的他律过程就有可能逐渐地养成一种新的自律。----陈来(北京大学):《学术:传统的自律到现代的他律》,《北京青年报》,1995年4月20日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学术规范的实质是要为学术工作确立一种形式理性,而外在形式的标准化只是必要条件和最低标准,更高的标准是文章的内在质量,即“有学有问”的学术佳作。----刘东(北京大学):《形式理性化只是必要条件和最低标准》,《中国书评》总第4期,1995年3月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关于学术规范建设的重点,不同论者有不同的概括:一种意见认为,不断泛滥的抄袭剽窃浪潮最为令人头疼,要解决学术道德败坏问题,重点在打假;第二种意见认为,在全球化时代,学术研究与交流是世界性的,但我们今天的大量研究是自说自话,自我欣赏,得不到国际主流学术界的关注和承认,应着重建立与国际学术接轨的一整套规则;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第三种意见认为,学术研究的灵魂是创新,而如今的绝大多数研究或者是注释或者是重复,只有建立学术积累和问题意识才能步入学术活动的正轨;第四种意见认为,规范首先是制度规范,当今学术研究的种种问题,根源在于学术评价机制不当,对研究发生了严重的误导作用,必须从建构合理的学术制度首先是评价制度入手,才能逐步引导从选题到方法到引证等整个规范的确立。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二、当前学术工作不规范的具体表现1.科研项目申请阶段◆夸大科研项目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隐匿或忽视科研项目实施后可能存在的负面影响◆剥窃他人学术思想和研究计划◆在项目申请书中提供虚假信息虚拟项目组成员,虚构项目组成员信息,虚报学术成果。◆侵犯他人知情权和署名权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科研项目实施阶段◆实施主体的变更◆科研经费的不当使用◆伪造或骗取试验标本◆伪造没有实施的研究活动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科研成果形成阶段◆伪造实验数据主观取舍数据;篡改原始数据;编造实验数据。◆剥窃他人成果直接剽窃;间接剽窃;隐含剽窃。◆方法不科学许多研究是前科学的,反科学的,如缺乏问题意识,大题小做,用权威法、经验法、思辩法代替观察实验和逻辑分析。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科研成果评价阶段◆评价主体错位来自非权威机构的表态或反映不加辨析地一概被认为是学术研究产生了经济或社会效益的依据甚至是重要依据。◆评价方法的不当运用学术发展史淘汰了对于学术的宗教评价、政治评价之后,如今尚存的评价方式只有同行评议和定量化评价两种形式。自1990年代以来,量化评价呈现出强化扩张的趋势。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评价中的“近视症”学术成果的价值必须一定时间后才能看清,无论是评价成果、评价学者还是评价机构,都应当给出充分的滞后时间。而我们在评价成果、评聘职称、评选博导等工作中,则患有严重的“近视症”。◆同行评议中的偏见情感因素;光环效应;学术偏好。◆同行评议中的利益冲突◆对科研成果本身价值的失实夸大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科研成果发表阶段◆科研成果不当署名◆侵占他人科研成果◆盲目追求论文数量◆科研论文一稿多投◆科研成果传播失范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三、对学术规范本身的思考为加强学术道德建设,教育部于2002年就印发了《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并在多年讨论的基础上,由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制定了《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已于2004年8月颁布。它提出了有关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引文、成果、评价、批评的底线要求。各校也据此制定了相应的学术道德与学术行为规范。2009年3月,教育部发出《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关于规范的两面性陈平原认为:学术研究也是一种“戴着镣铐跳舞”,“镣铐”就是学术规则,它使得一个时代的绝大部分学者,遵循社会认可并被前人证明行之有效的学术思路,在此范围内发挥自己的才情和学识。要求学者“戴着镣铐跳舞”,虽则让个别“天纵之才”感到压抑,却使得大批中人以上的专家学者大有用武之地,有利于常规学术的积累和发展。----陈平原(北京大学):《超越规则》,《学者的人间情怀》,珠海:珠海出版社,1995年12月版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关于规范的执法者徐友渔问道:谁来制定规范,谁来充当符合或不符合规范的仲裁人?学术规范化要确立新的学术权威机制,这个学术权威由谁授权,又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授权?规范意味着要加强批评和纠正违规行为,这是否会导致党同伐异、学阀作风?是否会剥夺一部分人的发言权?----徐友渔(中国社科院哲学所):《为提倡学术规范一辩》,《中国书评》总第8期,1995年11月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关于规范的统一性陈少明认为:学科不同,如何可能有划一的规范?以史学为标准,哲学不科学;以社会科学为标准,人文学术不科学;而以自然科学为标准,社会科学也不科学……因此,不能以某种具体的学科标准作为所有知识门类的共同规范,否则知识的地盘将会不断萎缩。----陈少明(中山大学哲学系):《对规范的疑虑----从九十年代的学术转向谈起》,《汉宋学术与现代思想》,253页,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关于规范与创新王晓华认为:倘若我们的主要学术建构方式是引用别人的论述,那么,加了注的引用与不加注的引用在学术效果上真有本质性的不同吗?加了注的引用依然是引用,其学术效果并不因为符合学术规范而获得实质性的增强:它仍是引述/复述/转述,而非独创性的论述。冷静地审视一下当代中国学术,我们就会发现:真正原创性的著作少到近乎无,或复述传统之言,或转述西方之说,乃是中国当代人文学者的谋生之道。当代中国人文知识分子能用自己的语言、逻辑、思想演绎整本学术著作者,几乎没有。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假如从当代中国人文学术中抽掉了被引述/复述/转述的“西方”和“传统”,剩下的即使不是虚无,也不会有多少实质性的存在。黄平认为:在学术领域里,最重要的还是独创性本身,否则形式再合理也是枉然。----王晓华(深圳大学师范学院):《学术
本文标题:第一讲-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718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