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机械/模具设计 > 辣椒的栽培种植与管理
辣椒的栽培种植与管理---XXX•一、概述•二、类型与品种•三、生物学特性•四、栽培技术•五、采收一、概述•辣椒,茄科,原产于墨西哥、中美和南美的冈底斯山等热带地区,15世纪传入欧洲•一年生草本,在热带为多年生灌木。叶互生,卵圆形,无缺裂。花单生或簇生,白或淡紫色。浆果,未成熟时绿色,成熟后一般为红或橙黄色,味辛辣或极辣•性喜温暖,冬春季行保护地育苗或栽培,终霜后露地育苗移栽•在中国普遍栽培,果作蔬菜,老熟果可加工成辣椒酱、辣椒干、辣椒粉等调味品二、类型与品种•1、类型•(1)樱桃椒•(2)圆锥椒•(3)簇生椒-制干•(4)长椒•(5)灯笼椒-菜椒市场主要销售类型二、类型与品种•2、品种三、生物学特性•辣椒根系不发达,主要表现为主根粗,根量少,根系生长缓慢,直到2~3真叶时才有较多二次侧根。根群主要分布在植株周围45厘米、深度10~15厘米的土层中。露地栽培时株高多为40~60厘米。•辣椒花为雌雄同花的两性花,自花授粉,天然杂交率在10%左右,为常异交植物。•果实为浆果,圆锥形,但在植株营养不良、夜温低、日照弱、土壤干燥或栽植过密时,果实的肥大会受到抑制,形成小果或僵国果。即使正常果,在土壤干旱、施肥过多,植株吸收水分受到抑制时,果实也会变短。•辣椒种子呈扁平状,微皱,肾状,淡黄或乳白色。种子寿命一般性5~7年,但使用年限仅为2~3年。三、生物学特性•辣椒的生育特点•辣椒生育初为发芽期,摧芽播种后一般5~8天左右出土,15天左右出现第一片真叶,到花蕾显露为幼苗期。第一花穗到门椒坐主住为开花期。坐果后到拔秧为结果期。辣椒适宜的温度在15~34度之间。种子发芽适宜温度25~30度,发芽需要5~7天,低于15度或高于35度时种子不发芽。苗期要求温度较高,白天25~30度,夜晚15~18度最好,幼苗不耐低温,要注意防寒。辣椒如果在35度时会造成落花落果。四、栽培技术•1、育苗技术•(1)种子处理:育苗一般在春分至清明。将种子在阳光暴晒2天,促进后熟,提高发芽率,杀死种子表面携带的病菌。或者用0.5%的磷酸三钠,或300~400倍的高锰酸钾。或1%硫脲浸泡20~30分钟,以杀死种子上携带的病菌。反复冲洗种子上的药液后,再用25~30度的温水浸泡8~12小时。(2)育苗播种:苗床做好后要灌足底水,再喷用绿亨一号3000倍进行消毒。然后撒薄薄一层细土,将种子均匀洒到苗床上,再盖一层0.5~1厘米厚的细土覆盖,最后覆盖小棚保湿增温。•(3)苗床管理:播种后白天气温25~28度,地温20度左右。6~7天就可以出苗。70%小苗拱土后,要趁叶面没有水时向苗床撒细土0.5厘米厚。以弥缝保墒,防止苗根倒露。苗床要有充分的水供应,但又不能使土壤过湿。辣椒高度到5厘米时就要给苗床通风炼苗,通风口要根据幼苗长势以及天气温度灵活掌握,在定植前10天可露天炼苗。炼苗要逐步进行,切不可一步到位。如果秧苗徒长,可以喷洒500毫升每千克的矮壮素,或者5毫升每千克缩节胺。秧苗弱黄可喷天达2116定植前用病毒灵或植病灵等灌根带叶面喷洒,对预防病毒又较好作用。四、栽培技术•2、定植•定植前,大田做到精耕细作,厢面平整,四周开沟、中间破沟、防渍防涝,单株种植,亩密度3500-3600株为宜。充分施足肥水,亩以1500-2000斤充分腐熟农家肥,高农度复合肥100斤、磷肥30斤、钾肥20斤,甲敌粉2-3斤(防治地老虎),充分混合搅均后作底肥,施于穴中。•选择晴天上午或下午4点后移栽,栽后浇水,利于成活。移栽15天后,结合除草培土追肥打药一次,预防病害,促进辣椒苗期生长,在初花期前打药一次预防病虫。随时注意防治虫害,防涝防渍,防水淹,创造辣椒生长的良好条件,为辣椒高产奠定基础。四、栽培技术四、栽培技术•3、田间管理•①追肥、培肥:定植成活后,视苗情追肥3—4次,以充分发酵的人畜粪尿或三元复合肥为好,追肥宜稀不宜浓。有一定数量枝叶后,可进行叶面追肥,喷洒氨基酸复合肥、绿旺二号、爱多收等,以利保花保果。辣椒开花挂果后,可进行1—2次培土护根。植株繁茂的品种和地块,应及时插支撑竿,以防倒伏伤根。•②灌溉:夏秋季节多雷阵雨,几天不下雨易导致干旱,土壤过于干旱时,于阴天或晴天傍晚(高温天在夜晚)进行沟灌,水深不超过沟深的1/3。1.温度的管理•缓苗后,日温控制在25—28℃左右,夜温控制在15一18℃,超过30℃时及时放风,低于25℃时减少或停止放风。对定植迟、发棵差、长势弱的植株采用28一30℃的温度促其生长。开花期要严格掌握温、湿度,以免影响正常的授粉、受精与果实生长,白天保持22—28℃,夜间为15—18℃。进入结果盛期后,适当降低夜温,有利于结果。2.肥水管理•(1)水分管理。活棵到开花前,适当控制水分有利于增温发棵和植株稳长。一般到门椒坐住前不浇水,盛花期到大量结果期,需水量大量增加,可少量多次,满足其生长需要。为保持土壤湿度的稳定,冬季以深井水或室内蓄水池内的水进行灌溉。补水次数的多少,补水量的大小,不仅要结合植株的生长时期,还要根据土壤墒情和天气变化确定,不可盲目浇水。晴天上午补水后,适当通风排湿,接着喷药防病。严寒期间切忌补水,必须要补的需在晴天中午补适量水。•(2)肥料管理。植株定植到活棵前禁止施肥,施肥原则:重施基肥,多施有机肥,增施磷、钾肥,前期侧重氮肥,盛果期保证氮、磷、钾的供应。当门椒有拇指大小时,可适当浇水进行第一次追肥,亩施磷酸二铵25公斤、尿素7公斤。施肥要注意促平衡,对植株要促小不促大,促弱不促旺。弱苗、小苗也可用惠满丰500倍液,每7天喷1次(喷前、后2天不喷药)。施肥最好掌握在浇水前进行,施肥后补水,随即喷药防病。以后每采摘3—4次结合灌水追肥1次。生长中后期,随着气温回升,生长发育加快,采收1—2次就应迫肥1次。在生长中后期,为防植株早衰,可每隔5—7天混喷0.5%的尿素和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3.整枝•进入采收盛期后,由于日光温室中栽培密度大,枝叶茂盛,株行间通风透气条件差,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发育,因此需进行植株调整。疏掉过密的徒长枝、弱枝、副侧枝、空果枝,去除老叶、黄叶、病叶,拔除部分植株,改善群体的透光条件。同时能增加果实的质量。•要点:及时摘除门椒以下的腋芽,老叶、病叶。•根据当地气候、市场前景进行植株整支,以达到最大生产效益。4.化学控制•辣椒在生长期间,要正确调节好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之间的平衡,如营养生长过旺出现徒长型植株,则除进行温度和水分调节外,还需喷1%的磷肥水或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加以调节。也可用5×10—5一10—4的B9喷洒全株,从叶背面喷施,喷后喷药防病。冬季常因连续雨雪天气,温度偏低,容易落花,可用1.5×10“一2×10—5的2,4—D点花或2.5×10—5—3×10—5的番茄灵点花,不要碰到枝叶。点花时可兑2000倍的速克灵防灰霉病。四、栽培技术•辣椒主要病虫害:•辣椒的病害很多,主要有辣椒绵腐病、疫病、褐斑病、叶枯病、炭疽病、灰霉病、白粉病、白星病、黑斑病、早疫病、根腐病、枯萎病、菌核病、黑霉病、疮痂病、细菌性叶斑病、青枯病、软腐病、病毒病、日灼病和脐腐病等。下面主要介绍几种常见的病害,以供生产过程参考。辣椒疫病症状主要为害叶片、果实和茎,特别是茎基部最易发生。茎部染病,出现暗褐色条状病斑,边缘不明显,条斑以上枝叶枯萎,病斑呈褐色软腐,潮湿时斑上出现白色霉层。最显著的病症是分杈处茎变为黑褐色。果实染病,病斑呈水渍状暗绿色软腐,边缘不明显,潮湿时,病部扩展迅速,可全果软腐,果上密生白色霉状物。病菌以卵孢子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中越冬,借风、雨、灌水及其他农事活动传播。发病主要在高温高湿的7~9月份。白色霉层典型部位典型症状防治病菌经雨水飞溅或灌溉水传到茎基部或近地面果实上,引起发病。该病传染迅速,重点要及时发现,控制发病中心,要采用喷雾和浇灌,控制病害蔓延。典型症状辣椒疫病防治方法•1、种子处理:用52℃温汤浸种10分钟后移入1%硫酸铜药液中浸种2分钟,冲洗干净后播种。•2、药剂防治:①72.2%普力克AS:600倍,77%可杀得WP:1000倍,37.5%泉程SC:800倍灌根中心周边植株;②66.8%霉多克WP:600倍或50%安克WP:1000倍,50%施得益WP:500-600倍;③52.5%抑快净WG:2000-3000倍,40%疫霜灵WP:400倍或72%克露WP:1000倍;④64%杀毒矾WP:600倍或86.2%铜大师WP:2000倍。2、炭疽病•又叫辣椒重茬病,危害叶片和果实,特别是成熟的叶片和果实最易被害。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流行蔓延快,为害时间长,为害重,损失大。•主要症状:1.叶片受害,叶缘边为水渍状褐色斑点,近圆形而中间为淡灰色,其上有轮生黑色小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2.果梗受害,产生褐色不规则的凹陷斑,干燥时易开裂。•3.成熟期植株抗病能力差,在多雨或高温的条件下,果实易受害,病斑呈褐色,水渍状圆形成不规则形病斑,其上轮生许多黑色小点,周缘有湿润的变色圈。果实被害后,易干缩,病斑呈膜状,似皮纸,易破裂。2、炭疽病•主要措施:1.选种和推广抗病品种。•2.种子消毒。•3.合理轮作。与麦类、玉米实行2-3年轮作倒茬,避免与瓜类、蔬菜连作。•4.加强栽培管理,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的抗病免疫能力。•5.药剂防治。发病初期每隔10-15天喷1次4%农抗120瓜菜烟草专用型600倍液,连喷3-4次,防效可达95.6%。也可喷80%代森孟锌600倍、75%百菌清600倍。苗床严格用药,大田必须连续喷药,方可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3、辣椒根腐病症状多发生于定植后,发病初期,病株枝叶特别是顶部叶片稍见萎蔫,傍晚至次日早晨恢复。症状反复数日后,叶片全部萎蔫,但叶片仍呈绿色。病株的根茎部及根部皮层呈淡褐色及深褐色腐烂,极易剥离,露出木质部。横切茎观察,可见微管束变褐色。土传病害,随着保护地种植面积不断增加,轮作倒茬减少,病害发生日趋加重。药剂防治同其他根腐病。辣椒根腐病防治方法•加强田间管理,防止积水,注意用腐熟有机肥。•发病初期选用50%多菌灵600倍或4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灌根。•50%福美双500倍或98%恶霉灵2500倍淋根每株淋根药液300ml-250ml。4、辣椒白绢病症状植株受害初期茎基部呈暗褐色,其上长出白色绢丝状菌丝体,呈辐射状向四周扩展,后期病部菌丝和地表菌丝体都可产生褐色白菜籽状菌核。受害植株不久后萎蔫落叶死亡。化学防治灌根处理。可选用甲基立枯灵、甲托、多菌灵和铜制剂等进行防治。5、辣椒病毒病症状参见西葫芦病毒病典型症状病毒病防治方法•种子用55℃温汤浸种30分钟移入凉水或10%的磷酸三钠浸20分钟后洗净播种。•整枝时发现病株需清除。•防治蚜虫、蓟马、粉虱以及其它害虫传播媒介。•药剂防治:•1、芸薹素内酯产品。•2、施特灵AS:500倍或宁南霉素300倍或高锰酸钾1000倍。•3、5%菌毒清AS:300倍或20%病毒AWP:400-600倍。•4、2%菌克毒克WP:300倍或1.5%植病灵EC:1000倍。辣椒疮痂病症状又名辣椒细菌性斑点病,以叶片发病较为普遍。发病时叶片出现银白色小斑点,水渍状,后多为暗黑色凹陷病斑。扩大后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暗褐色,稍隆起,中央色淡,稍凹陷,表面粗糙如疮痂状。主要发生在高温多雨季节,暴雨可使植株造成伤口,也有利于病原细菌侵入,长期高温高湿,叶片病斑可迅速扩展而造成落叶、落花、落果,对产量影响很大。6、甜辣椒疮痂病防治方法•1、轮作;•2、采收后及时清除病残叶•3、新植霉素4000倍或农用链霉素4000倍,发病初期选用50%琥胶肥酸铜(DT)500倍,14%络氨铜300倍或77%可杀得500倍或1:1,200倍波尔多液,每隔7-10天一次,连续2-3次。7、脐腐病症状脐腐病又称顶腐病或蒂腐病,主要为害果实。被害果于花器残余部及其附近,初现暗绿色水浸状斑点,后迅速扩大,直径2~3厘米,有时可扩到近半个果实。患部组织皱缩,表面凹陷,常伴随弱寄生菌侵染而呈黑褐色或黑色,内部果肉也变黑,但仍较坚实,如遭软腐细菌侵染,引起软腐。茶黄螨•危害
本文标题:辣椒的栽培种植与管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721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