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1各安全防护设施标准要求
11各安全防护设施的标准要求本文中将多处出现“安全立网”及“安全防护栏杆”等,故在此统一明确,以减少不必要的篇幅,使内容更为精简。本文中提到的安全立网及安全防护栏杆等均应按本节要求执行。作为防止人员高处坠落的安全作业平台,应按《高处作业分级》GBT3608考虑高处作业坠落范围而设计作业平台的伸出宽度。1.1安全立网要求1.1.1选型安全立网选择合格厂家生产的阻燃、A级密目式立网合格产品。具体见国家标准《安全网》GB5725。一般应选择宽度为1.2米型号。1.1.2永久标识安全立网永久标识应包括安全网国家标准号、产品合格证、产品名称及分类标记、制造商名称、地址、生产日期、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1.2安全防护栏杆要求1.2.1安全防护栏杆应按《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中附录2,对上横杆进行相应计算。1.2.2安全防护栏杆杆件主要规格1.2.2.1采用Q235钢管:钢管横杆及栏杆柱均采用φ48×3.5mm的管材,以扣件或电焊固定。1.2.2.2以其他钢材如角钢等作防护栏杆杆件时,应选用强度相当的规格,以电焊固定。禁止采用钢筋制作。1.2.2.3公司鼓励采用经专业厂家标准加工的钢管栏杆,但应满足本章节相关要求。1.2.3安全防护栏杆搭设要求1.2.3.1防护栏杆应由上、下两道横杆及栏杆柱组成,上杆离地(基准面)高度2为1.0-1.2m(无特殊情况,选择1.2m),下杆离地(基准面)高度为0.5-0.6m。坡度大于1∶2.2的层面,防护栏杆应高1.5m,并加挂安全立网。除经设计计算外,横杆长度大于2m时,必须加设栏杆柱,栏杆柱间距不得大于2m。1.2.3.2栏杆柱的固定要求(a)当在基坑四周固定时,可采用钢管并打入地面50~70cm深,钢管离边口的距离,不应小于50cm。当基坑周边采用板桩时,钢管可打在板桩外侧。(b)当在混凝土结构面上固定时,可设置预埋件与栏杆柱焊牢。钢管与其他钢管连接时用配套连接件固定,与钢筋或钢板连接时,可用配套连接件或焊接固定。(c)栏杆柱的固定及其与横杆的连接,其整体构造应使防护栏杆在上横杆任何处,能经受任何方向的1000N外力。(d)除基坑外其他位置如水上平台、高处作业平台安全防护栏杆栏杆柱均应距离平台最外端不少于100mm。1.2.4防护栏杆必须自上而下用安全立网封闭,在栏杆下边设置严密固定的高度不低于18cm的挡脚板或40cm的挡脚笆。挡脚板与挡脚笆上如有孔眼,不应大于25mm。板与笆下边距离底面的空隙不应大于10mm。1.2.5安全色。在防护栏杆杆件上涂刷红色与白色相间条纹,相间条纹为等宽条纹,倾斜约45°,单色条纹长度宜为40cm。1.2.6应结合具体位置及防护情况在安全防护栏杆上挂设相应安全标志。如当心坑洞(如构件预留孔洞及深坑、桩孔上方)、当心坠落(脚手架、高处作业平台、地面深沟、高处作业等)、当心跌落(台阶、爬梯)、当心落水(落水后可能淹溺的场所)等。安全标志内容、标准尺寸及设置等应符合《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2894规定。1.2.7设置安全警示灯。夜间施工的、处于人员行走通道或道路旁的安全防护栏杆上应设置安全警示灯。3图1.2.7安全警示灯1.2.8安全防护栏杆图解。图1.2.8.1安全防护栏杆示意图上图尺寸单位为mm。图中下横杆距基准面选择为600mm,实际也可选择为500-600mm。立杆即栏杆柱。4图1.2.8.2安全防护栏杆图2(防护栏杆还应满铺安全立网)图1.2.8.3基坑安全防护栏杆示意图(基坑四周安全防护栏杆应在上下通道处开设活口。)51.3钢斜梯(除龙门吊、架桥机外)要求1.3.1钢斜梯采用钢材的力学性能应不低于Q235-B。1——踏板2——梯梁3——中间栏杆4——立柱5——扶手H——梯高L——梯跨h1——栏杆高h2——扶手高a——梯子倾角r——踏板高g——踏板宽图1.3.1钢斜梯示意图其中:钢斜梯:安装在建筑物或设备、钢结构上,与水平面成30°-75°°倾角的踏板钢梯(见图1.3.1)。梯梁:用来安装踏板或其他横向承载件的梯子侧边构件。踏板:供使用者上下梯子时脚踩踏的梯子水平构件,其前后深度不小于80mm。踏步高:相邻两踏板间的垂直距离。踏步宽:相邻两踏板突缘间的水平距离。内侧净宽度:两梯梁内侧平行于踏板测量的距离,简称梯宽。6梯段高度:梯子上端基准面至基准面的垂直距离,简称梯高。倾角:两梯梁中心线所在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1.3.2钢斜梯与水平面的倾角应在30°~75°范围内,优选倾角为30°~35°。偶尔性进入的最大倾角宜为42°。经常性双向通行的最大倾角应为38°。1.3.3踏步高r、踏步宽g组合1.3.3.1在同一梯段内,踏步高与踏步宽的组合应保持一致。踏步高与踏步宽的组合应符合式(1.3.3.1)的要求:550≦g+2r≦700……………………(1.3.3.1)式中:g——踏步宽,单位为毫米(mm);r——踏步高,单位为毫米(mm)。1.3.3.2常用的钢斜梯倾角与对应的踏步高r、踏步宽g组合(g+2r=600)示例见表1.3.3.2,其他倾角可按线性插值法确定。表1.3.3.2踏步高r、踏步宽g组合(g+2r=600)倾角a/(°30354045505560657075r/mm160175185200210225235245255265g/mm28025023020018015013011090701.3.4常用钢斜梯倾角和高跨比(H:L)见附表1.3.4。表1.3.4常用钢斜梯倾角和高跨比倾角a/(°4551555973高跨比(H:L)1:11:0.81:0.71:0.61:0.31.3.5钢斜梯应能承受5倍预定活载荷标准值,并不应小于施加在任何点的4.4kN集中载荷。钢斜梯水平投影面上的均布活载荷标准值不应小于3.5kN/m2。踏步中点集中活载荷应不小于4.5kN,在梯子内侧宽度上均布载荷步小于2.2kN/m2。71.3.6钢斜梯应采用焊接连接,焊接要求应符合GB50205的规定。采用其他方式连接时,连接强度不应低于焊接。钢斜梯与附着设施、结构的平台梁相连接时,连接处宜采用开长圆孔的螺栓连接。1.3.7梯高大于5m时宜设梯间休息平台,分段设梯。单梯段的梯高应不大于6m,梯级数宜不大于16。1.3.8斜梯内侧净宽度单向通行的净宽度宜为600mm,经常性单向通行及偶尔双向通行净宽度宜为800mm,经常性双向通行净宽度宜为1000mm。斜梯内侧净宽度应不小于450mm,宜不大于1100mm。1.3.9踏板要求1.3.9.1踏板的前后深度应不小于80mm,相邻两踏板的前后方向重叠应不小于10mm,不大于35mm。1.3.9.2在同一梯段所有踏板间距应相同。1.3.9.3踏板间距宜为225mm~255mm。1.3.9.4顶部踏板的上表面应与平台平面一致,踏板与平台应无间隙。1.3.9.5踏板应采用防滑材料或至少有不小于25mm宽的防滑突缘。应采用厚度不小于4mm的花纹钢板,或经防滑处理的普通钢板,或采用25mm×4mm扁钢和小角钢组焊成的格板或其他等效的结构。1.3.10梯梁应有足够的刚度以使结构横向挠曲变形最小,并由底部踏板的突缘向前突出不小于50mm。1.3.11单侧或两侧设置安全防护栏杆1.3.11.1梯宽不大于1100mm两侧封闭的斜梯,应至少一侧有安全防护栏杆,宜设在下梯方向的右侧。1.3.11.2梯宽不大于1100mm一侧敞开的斜梯,应至少在敞开一侧装有安全防护栏杆。1.3.11.3梯宽不大于1100mm两边敞开的斜梯,应在两侧均安装安全防护栏杆。81.3.11.4梯宽大于1100mm但不大于2200mm的斜梯,无论是否封闭,均应在两侧安装安全防护栏杆。1.3.11.5梯宽大于2200mm的斜梯,除在两侧安装安全防护栏杆外,在梯子宽度的中线处应设置中间栏杆。1.3.11.6梯子安全防护栏杆中心线应与梯子的倾角线平行。图1.3.2钢斜梯示意图(本图中安全色应规范,选择红白相间)1.4钢直梯(除龙门吊、架桥机外)要求1.4.1钢直梯(固定式直爬梯)采用钢材的力学性能不低于Q235-B,并具有碳含量合格保证。钢直梯支撑宜采用角钢、钢板或钢板焊接成T型钢制作,埋没或焊接时必须牢固可靠。1.4.2使用直爬梯进行攀登作业时,攀登高度以5m为宜。超过2m时,宜加设护笼,超过8m时,必须设置梯间平台。1.4.3梯宽不应大于50cm,支撑应采用不小于∟70×6的角钢,埋设与焊接均必9须牢固。梯子顶端的踏棍应与攀登的顶面齐平,并加设1~1.5m高的扶手。图1.4.1钢直梯示意图1.4.4钢直梯应与固定的结构表面平行并尽可能垂直水平面设置。当条件限制不能垂直水平面时,两梯梁中心线所在平面与水平面倾角应在75°~90°范围内。1.4.5设计载荷1.4.5.1梯梁设计载荷按组装固定后其上端承受2kN垂直集中活载荷计算(高度按支撑间距选取,无中间支撑时按两端固定点距离选取)。1.4.5.2在任何方向上的挠曲变形应不大于2mm。101.4.5.3踏棍设计载荷按在其中点承受1kN集中活载荷计算。允许挠度不大于踏棍长度的1/250。1.4.5.4每对梯子支撑载荷按在其中点承受3kN的垂直载荷及0.5kN的拉出载荷。1.4.6钢直梯安装1.4.6.1钢直梯应采用焊接连接,焊接要求应符合GB50205的规定。采用其他方式连接时,连接强度应不低于焊接。1.4.6.2安装在固定结构上的钢直梯,应下部固定,其上部的支撑于固定结构牢固连接,在梯梁上开设长圆孔,采用螺栓连接。1.4.6.3固定在设备上的钢直梯当温差较大时,相邻支撑中应一对支撑完全固定,另一对支撑在梯梁上开设长圆孔,采用螺栓连接。1.4.6.4无基础的钢直梯,至少焊接两队支撑,将梯梁固定在结构、建筑物或设备上。1.4.6.5相邻两对支撑的竖向间距,应根据梯梁截面尺寸、梯子内侧净宽度及其在钢结构或混凝土结构的拉拔载荷特性确定。1.4.6.6当梯梁采用60mm×10mm的扁钢,梯子内侧净宽度为400mm时,相邻两对支撑的竖向间距不应大于3000mm。1.4.7梯子周围空间1.4.7.1对未设防护笼的梯子,由踏棍中心线到攀登面最近的连续性表面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760mm;对于非连续性障碍物,垂直距离不应小于600mm。1.4.7.2由踏棍中心线到梯子后侧建筑物、结构或设备的连续性表面垂直距离不应小于180mn;对非连续性障碍物,垂直距离不应小于150mm。1.4.7.3对未设防护笼的梯子,梯子中心线到侧面最近的永久性物体的距离均应小于380mm。1.4.7.4对前向的进出式梯子,顶端踏棍上表面与到达平台或屋面平齐,由踏棍中心线到前面最近的结构、建筑物或设备边缘的距离应为180mm~300mm,必要时11应提供引导平台使通过距离减少至180mm~300mm。1.4.7.5侧向进出式梯子中心线至平台或屋面距离应为380mm~500mm。梯梁外侧与平台或屋面之间距离应为180mm~300mm。1.4.8梯段高度及保护要求1.4.8.1单段梯高宜不大于10m,攀登高度大于10m时宜采用多段梯,梯段水平交错布置,并设提间平台,平台垂直间距离宜为6m。单段梯及多段梯的梯高均应不大于15m。1.4.8.2梯段高度大于2m时宜设置安全护笼。单梯段高度不大于7m,应设置安全护笼。当攀登高度小于7m,但梯子顶部在地面、地板或屋顶之上高度大于7m时,也应设安全护笼。当护笼用于多段梯时,每个梯段应与相邻的梯段水平交错并有足够的间距,设有适当空间的安全进、出引导平台,以保护使用者的安全。1.4.9梯梁间踏棍供踩踏表面的内侧净宽度应为400mm~600mm,在同一攀登高度上该宽度应相同。由于工作面所限,攀登高度在5m以下时,梯子内侧净宽度可小于400mm,但不应小于300mm。1.4.10踏棍1.4.10.1梯子的整个攀登高度上所有的踏棍垂直距离应相等,相邻踏棍垂直距离应为225mm~300mm,梯子下端的第一级踏棍距基准面距离应不大于450mm(见图1.4.1)。1.4.10.2圆形踏棍直径应不小于20mm,若采用其他截面形状的踏棍,其水平方
本文标题:1各安全防护设施标准要求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730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