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2002-2019年中大考博肿瘤学真题及答案
12019肿瘤学1、什么是肿瘤“”寡转移“2、免疫检查点意义3、错配修复基因及微卫星意义4、局限期非小细胞癌综合治疗5、什么是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5、什么是肿瘤免疫治疗1.寡转移是肿瘤转移过程中的一种中间状态,它是局限原发灶及广泛转移灶之间生物侵袭性较温和的阶段,是肿瘤转移灶数目少于5个的特殊时期.寡转移治疗的关键是放疗、手术和射频消融等局部治疗,同时兼顾预防远处转移。肿瘤寡转移是指患者的原发肿瘤发生了远处转移,但是转移灶局限在某个器官内,而且转移灶的数量较少的肿瘤转移状态。2.免疫检验点,为抑制受体和抑制信号通路,这些“检验点”在正常情况下能抑制T细胞的功能,同时在肿瘤组织中可能被肿瘤利用形成免疫逃逸。3.免疫检查点分子(immunecheeckpoint)是免疫系统中起抑制作用的调节分子,其对于维持自身耐受、防止自身免疫反应、以及通过控制免疫应答的时间和强度而使组织损伤最小化等至关重要。免疫检查点分子表达于免疫细胞上,将抑制免疫细胞功能,使机体无法产生有效的抗肿瘤免疫应答,肿瘤形成免疫逃逸。4.与肿瘤相关的免疫检查点分子主要有:PD1、CTLA4、Tim3和LAG3,目前研究较多的为PD1、CTLA4。5.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就是针对相应的免疫检查点研发的一些单抗类药物,其主要作用为阻断表达免疫检查点的肿瘤细胞与免疫细胞之间的作用,从而阻断肿瘤细胞对免疫细胞的抑制作用。26.所谓“癌症免疫治疗”,即借助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去攻击癌细胞的治疗方法。詹姆斯·艾利森所发现的CTLA-4是首个被发现的“免疫检测点”,而本庶佑发现的PD-1是目前学界大热的研究点,对于PD-1抑制免疫机能的认识也在不断刷新,其机制的复杂程度可能远胜过已知。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一下癌症免疫治疗法,分为两种:1.免疫检测点抑制剂类药物为了避免误伤,人体的T细胞在被激活的同时会表达某些有“免疫检测点”功能的蛋白,就比如两位诺奖得主分别发现的CTLA-4和PD-1。T细胞的杀伤力很强,因而正常细胞的表面有相应的蛋白能与之匹配,能够解除T细胞的攻击性。换句话说,正常细胞会和T细胞发个信号,表明“我是自己人,别攻击我”。可是癌细胞居然能学会表达相同的“信号”(蛋白)骗过T细胞。免疫检测点调节类药物的作用,则是要阻断检测到的癌细胞表面和其配型蛋白的连接(CTLA-4与CD80/CD86,PD-1与PD-L1/PD-L2),也就是说该类药物揭掉了癌细胞的伪装面具。2.免疫细胞疗法和药物不同,它并非直接通过口服或者通过注射进入人体,而是需要从患者体内提取T细胞,对其进行基因改造,使T细胞能够识别并附着于肿瘤细胞上的特定蛋白(比如CD19),从而获取对癌细胞的发现和攻击能力,并在实验室中被扩展成数亿。而后被重新输回患者体内,进而实现杀灭肿瘤细胞的目标。37.MSI是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instability)的缩写,MSI是指与正常组织相比,在肿瘤中某一微卫星由于重复单位的插入或缺失而造成的微卫星长度的任何改变,出现新的微卫星等位基因现象。8.错配修复基因MMR是在遗传性非息肉性大肠癌(HNPPC)中分离到的一组遗传易感基因,该系统任一基因突变,都会导致细胞错配修复功能缺陷,结果产生遗传不稳定,表现为复制错误或微卫星不稳定,因而容易发生肿瘤。9.MSI是微卫星不稳定、MMR是基因错配修复。MMR基因是DNA错配修复基因,它的表达缺失可引起DNA复制过程中错配的累积,导致微卫星不稳定(MSI)的发生,约15%的结直肠癌是经由MSI途径引发的。456肿瘤免疫治疗就是通过重新启动并维持肿瘤-免疫循环,恢复机体正常的抗肿瘤免疫反应,从而控制与清除肿瘤的一种治疗方法。包括单克隆抗体类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性抗体、癌症疫苗、细胞治疗和小分子抑制剂等。7肿瘤免疫包括:1.肿瘤疫苗;2.免疫调节剂;3.体细胞免疫治疗;4.免疫组合点阻断治疗2018年必答题(15×4)良恶性肿瘤的区别8简述SBRT的定义立体定向放疗(SBRT):立体定向体部放疗(StereotacticBodyRadiationTherapy)的缩写为SBRT,借助CT、MRI或血管数字减影仪(DSA.等精确定位技术和标志靶区,利用高度精准的放疗技能,将根治性的放射剂量通过外照射方式聚焦到肿瘤部位,达到消灭根治肿瘤的目的。过去几十年,头部的立体定向放疗(如伽马刀、X刀,赛博刀等)技能取得了快速发展,在头部肿瘤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积累了大量经验,将其原理和技能用于体部肿瘤的精准外放疗技能,即SBRT。9SBRT利用每次高剂量的放疗,短短几次照射即能达到根治性剂量以消灭肿瘤,所以也被称为立体定向消融体部放疗(StereotacticAblativeBodyRadiotherapy,SABR)。同头部立体放疗类似,都要求对肿瘤进行精准定位照射,同时尽量保护周围正常组织和器官。因此,病人的体位固定、放疗计划的验证、每次放疗时的质量保证等显得极为重要。随着图像引导(IGRT)等技能的出现,目前SBRT在体部的多种肿瘤的治疗中已经取得很好的效果,尤其是小肺癌SBRT治疗具有效果好副作用小的大量临床经验。癌变二阶段学说绝大多数肿瘤的发生都是一个受多因素作用,表现为多阶段的复杂过程,癌发生的二阶段学说是指癌变至少由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阶段构成,第一个为特异性的激发阶段,由使用一次小剂量的致癌物所引起,使正常细胞变为潜伏性瘤细胞。激发过程是正常细胞经致癌物作用后转变为潜伏性瘤细胞的过程,比较短暂,一般是不可逆的,已证实大部分致癌物为诱变物,因此,激发过程具有诱变性质,即涉及到遗传突变。第二个阶段为非特异的促进阶段,由巴豆油等促癌物促成,使潜伏的瘤细胞进一步发展成为肿瘤。现已证明,这个过程见于肝、肺、膀胱、食管、乳腺、胃、胰腺癌。促进过程的初期具有可逆性,而后期是不可逆的,促癌物本身不具诱变性,促癌过程是被激发细胞进一步增殖,逐步形成克隆的选择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激发细胞生长失控,逃脱宿主免疫监视,逐步形成恶性表型,10继而发展成浸润、转移性癌。2012年生理学诺贝尔奖获得者红细胞里面加入4个基因能形成诱导多能干细胞,问是哪4个gene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nducedpluripotentstemcells,iPScells):2006年日本京都大学ShinyaYamanaka在世界著名学术杂志《细胞》上率先报道了诱导多能干细胞的研究。他们把Oct3/4,Sox2、c-Myc和Klf4这四种转录因子基因克隆入病毒载体,然后引入小鼠成纤维细胞,发现可诱导其发生转化,产生的iPS细胞在形态、基因和蛋白表达、表观遗传修饰状态、细胞倍增能力、类胚体和畸形瘤生成能力、分化能力等方面都与胚胎干细胞相似。2012年10月,英国和日本两位科学家因“发现成熟细胞可以被重新编程为多功能的干细胞(即诱导多功能干细胞)”而摘取2012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从而使诱导多功能干细胞更为人们所知晓。选答题(选220×2)肺癌的鉴别诊断1.肺结核肺结核尤其是肺结核瘤(球)应与周围型肺癌相鉴别。肺结核瘤(球)较多见于青年病人,病程较长,少见痰带血,痰中发现结核菌。影像学上多呈圆形,见于上叶尖或后段,11体积较小,不超过5cm直径,边界光滑,密度不匀可见钙化。结核瘤(球)的周围常有散在的结核病灶称为卫星灶。周围型肺癌多见于40岁以上病人,痰带血较多见,痰中癌细胞阳性者达40%~50%。X线胸片肿瘤常呈分叶状,边缘不整齐,有小毛刺影及胸膜皱缩,生长较快。在一些慢性肺结核病例,可在肺结核基础上发生肺癌,必须进一步做痰液细胞学和支气管镜检查,必要时施行剖胸探查术。2.肺部感染肺部感染有时难与肺癌阻塞支气管引起的阻塞性肺炎相鉴别。但如肺炎多次发作在同一部位,则应提高警惕,应高度怀疑有肿瘤堵塞所致,应取病人痰液做细胞学检查和进行纤维光导文气管统检查,在有些病例,肺部炎症部分吸收,剩余炎症被纤维组织包裹形成结节或炎性假瘤时,很难与周围型肺癌鉴别,对可疑病例应施行剖胸探查术。3.肺部良性肿瘤肺部良性肿瘤:如结构瘤、软骨瘤、纤维瘤等都较少见,但都须与周围型肺癌相鉴别,良性肿瘤病程较长,临床上大多无症状,X线摄片上常呈圆形块影,边缘整齐,没有毛刺,也不呈分叶状。支气管腺瘤是一种低度恶性的肿瘤,常发生在年轻妇女,因此临床上常有肺部感染和咯血等症状,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常能作出诊断。4.纵隔恶性淋巴瘤(淋巴肉瘤及霍奇金病)临床上常有咳嗽、发热等症状,影像学显示纵隔影增宽,且呈分叶状,有时难以与中央型肺癌相鉴别。如果有锁骨上或腋窝下淋巴结肿大,应作活检明确诊断。淋巴肉瘤对放射治疗特别敏感,对可疑病例可试用小剂量放射治疗,可使肿块明显缩小。这种试验性治疗有助于淋巴肉瘤诊断。5.结核性胸膜炎肿瘤妇科体格检查的主要手法以及临床意义各类抗肿瘤药物的原理以及举例★抗癌药物的种类及其作用机制p125(1)烷化剂——抑制DNA复制直接与DNA分子形成交叉联结或在DNA分子之间形成交联,导致细胞结构破坏。对增殖和非增殖细胞均有强烈细胞毒作用(细胞周期非特异性)。CTX、顺铂、卡铂(2)抗代谢类——干扰核酸合成,大部分作用于S期与正常代谢物有相似结构,竞争性抑制核酸代谢酶,取代核酸合成的前体物质。对非增殖细胞影响小(细胞周期特异性)。MTX、5-FU(3)抗生素类——干扰DNA转录和mRNA生成12插入DNA双链邻近的碱基对,引起DNA双链解离。阿霉素、柔红霉素(心脏毒性),博来霉素(肺纤维化)(4)微管蛋白抑制剂——阻止细胞分裂长春碱类:与微管蛋白结合,阻止微管聚合和形成,细胞分裂停止在中期。(骨髓移植、神经毒性)紫杉醇类:阻止微管解聚。(过敏、骨髓移植、神经毒性、脱发)(5)拓扑异构酶抑制剂——干扰DNA合成和复制抑制拓扑异构酶I和II,使DNA双链断裂。(骨髓抑制)(6)激素类——竞争性受体拮抗竞争性受体拮抗,抑制激素依赖型肿瘤生长(7)分子靶向药物特异性地作用于肿瘤发生、发展、增殖、扩散和转移相关的分子。选择性高、结构多变(靶向广)、疗效独特、毒性低什么是肿瘤遗传易感性,遗传易感性对临床的的指导意义(其他记不住了)遗传易感性是不同人群、不同个体由于遗传结构不同,在外界环境影响的条件下呈现出易患多基因病的倾向,如肿瘤。补充一下选答题:1,简述肝癌的高危人群,AFP的临床意义肝癌的高危人群:1.肝癌高发区的自然人群;2.有肝炎病史或HBsAg阳性/丙肝抗体阳性;3.有肝癌家族史;4.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患者;5,酗酒人群AFP在临床中的应用主要是肝癌的诊断和病情预后评估、肝硬化或各种原因导致肝坏死后病情观察、生殖细胞源性肿瘤诊断和预后评估。其中在肝癌中的应用如下:⑴诊断肝癌,AFP300ng/ml且持续4~8周不排除肝癌,50~200ng/ml持续2月,肝癌高危者。结合临床,AFP400ng/ml即可确诊原发性肝癌。应排除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睾丸肿瘤。13⑵疗效观察和病情预后评估。术前无转移,切除彻底,术后会降至正常。若不降或降后复升,提示弥漫性肝癌或癌复发。术后化疗过程中AFP如保持术后水平,示病情稳定,下降示好转,持续不降疗效不佳。AFP是人体在胚胎时期血液中含有的一种糖蛋白,由肝细胞和卵黄囊细胞内粗面内网核糖颗粒所合成,并出现于胎儿血清中。胎儿出生后,血清AFP浓度下降,几个月至1年内降至正常,正常成人肝细胞失去合成AFP的能力,因此血清中含量极微(一般25μg/L)。当肝细胞出现癌变、肝细胞因各种原因如肝炎肝硬化等坏死后肝细胞增生时,可出现升高。其中肝炎、肝硬化可有AFP的分子变异体。除此之外,妊娠、胚胎癌如睾丸癌、卵巢癌和极少数胃、胰、胆管、结肠直肠癌也可升高,但其绝对值不如肝细胞癌高。2,抑癌基因失活的方式,举例说明14中山大学2016肿瘤防治中心肿瘤学简答题:Horner's综合症;肿瘤血管生成步骤;转化生长因子beta作为抑癌基因及原癌基因的双重作用;癌痛治疗基本原则问答题(选2)一,抗癌药的分类,机制及代表药二,癌症三级预防,宫颈癌I,II级预防策
本文标题:2002-2019年中大考博肿瘤学真题及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731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