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设计及方案 > 池州市职业教育中心总结报告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总结报告池州市职业教育中心示范校建设项目办公室二○一四年七月◎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项目总结报告目录一、项目建设基本情况(一)项目建设总体情况····································1(二)建设工作机制与举措1.建立六大机制··········································12.实施五大举措··········································2二、重点支持专业建设情况(一)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2(二)师资队伍建设······································4(三)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4三、特色项目建设情况(一)数字化校园········································5(二)安全生产培训······································5四、项目资金投入、使用与管理情况····························6五、贡献与示范··············································6六、建设成果················································8七、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9◎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项目总结报告1一、项目建设基本情况(一)项目建设总体情况池州市职教中心坐落在安徽省池州市教育园区,北临烟波浩淼的长江,南依佛教圣地九华山,风景秀美,交通便利。学校创建于1969年,2001年3月首次被确定为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是省人社厅定点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皖南片劳动输出培训基地;安徽省职教先进集体,全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省中职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学校占地460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员工220人,在籍学生4020名。2011年10月成为第二批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立项建设学校,2012年6月,国家三部委批准我校的建设方案。项目建设两年来,我校抓住示范校建设的契机,紧扣池州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按照“重点建设、品牌引领、特色示范、协调发展”的原则,重点建设机电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旅游服务与管理四个重点专业项目和数字化校园、安全生产培训两个特色项目。建设过程中,学校教师全员参与,顺利完成了项目建设《任务书》中的预期目标,项目预算总投入1503万,两年实际投入1563.28万元,完成预算的104.01%。项目完成率达到99%。在示范校建设过程中,我校严格按照建设方案和任务书要求,执行建设项目的进度计划,举全校之力,全面推进重点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师资队伍建设及校企合作建设。两年的建设,4个重点专业实力有了显著提升,同时也带动其他专业的发展。《中国职业技术教育》、《职业》、安徽教育网、池州日报等媒体对我校的示范校建设过程、成果予以报道和推介。(二)建设工作机制与举措为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学校采用“内外结合、上下联动”的工作方式,有效地保障了整个项目建设的完成。1.建立六大机制:一是组织保障机制。市政府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学校成立了以校长吴礼奇为组长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负责项目建设的领导和协调;成立了专家指导委员会,负责项目建设的咨询和指导。二是制度先导机制。学校先后制订了项目实施管理办法、资金◎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项目总结报告2管理办法、师资队伍建设经费管理及使用办法,校企合作、教材、精品课程建设管理办法等。三是项目管理机制。学校专门成立了示范校建设办公室,由一名副校长担任办公室主任,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四是项目责任机制。按照《任务书》要求,成立了各专项建设小组,负责各子项目建设的具体工作,校长与各子项目负责人签订了目标责任书。五是过程监测机制。建立了各建设小组实行定期报告制度,每半月召开一次示范校建设工作例会,讨论和解决示范校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建立了信息交流共享机制,及时发布示范校建设的动态信息,交流示范学校项目建设的经验。在省内外聘请了5名专家,定期和不定期到校指导和检查。六是经费管理机制。项目资金实行专账专户,专款专用,制定了《示范校建设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建立示范校建设中央资金专户,聘请有资质的审计公司把关,接受市会计核算中心监督。2.实施五大举措:一是开展专项培训。两年中,先后就4个重点专业、精品课程、数字化校园、课程体系等方面建设举办项目成员培训达20余次。邀请省教育厅教科院专家、浙江省湖州、绍兴两地首批国家示范建设专家到校做专题报告。二是组织专项学习考察。各项目组先后考察学习了安徽材料工程学校、浙江绍兴县职教中心等12所学校,学习借鉴成功的经验。三是参加省内外专门会议。组织项目成员积极参加北京、上海、安徽等地的示范校建设经验交流或培训会议达30余次。四是项目数字化管理。通过学校网络平台,定期推进学校项目监测和数据传送。五是推进学习型学校建设。安排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鼓励教师提高学历水平,学校与合工大联办高层次人才培训班;积极申报省、市、校三级精品课程。二、重点支持专业建设情况(一)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1.依照工学结合的原则,建立了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深入企业调研,分析市场需求,按照专业对接需求、课程对接职业标准、教学对接生产的“三对接”的总要求,四个重点专业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机电应用技术专业构建了校企联动、产教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建立了工学结合,教、学、做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旅游服务与管理专◎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项目总结报告3业利用校内外建设的实训宾馆,实现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实现了校企深度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两年来,学校四个重点专业共完成调研报告20余篇,制定四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先后与企业合作开设“华菱班”、“汽车钣喷订单班”、“仙鹤纸业班”等8个订单班,创新了四个重点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2.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新课程体系,创新了教育内容。四个重点专业根据岗位职业能力,详细分析工作过程,归纳典型工作任务,改革了传统的以知识为主体的课程体系,构建了以公共基础课+专业技能课+专门化方向课+选修课+拓展课等五个模块组成的新课程体系。按照新课程体系改革的要求,学校组织四个重点专业教师开发25门专业核心课程标准,编写了25本校本教材,开发了15门精品课程,不断完善项目教学的专业课程改革。3.全面推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逐步实现“理实一体化”、“数字化”和“产教一体化”教学。一是基于基础条件提升,重点专业共建立了12个“车间教室”,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二是基于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成,重点专业全面实现了“数字化教学模式”,四个重点建设专业分别建立了专业教学资源库,教师广泛运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展仿真教学、虚拟教学等手段,提高了教学效率。三是校企合办“校中厂”,利用校企合作共建的校内交通悦达修理厂和培训中心宾馆等生产性实训基地,推行“产教一体”,教、做、学合一的教学模式。4.改善了专业实训条件,为学校内涵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两年四个重点专业新增实训室13个,改扩建实训室20个。学校设备总值达到2100多万元,新增设备总值达720多万元。通过新建、扩建和完善,已建成汽车、旅游、机电、计算机、电子和学前教育等校内六大类别重点专业实训基地,有效地改善了专业教学的实训条件,为重点专业的教学改革创造了有利的环境。5.推进信息化建设,完善配套的教学资源。为适应信息化教学的要求,学校全面更新教学手段,所有教室安装交互式一体机,所有教师配齐笔记本电脑,搭建了数字化教学平台。四个重点专业分别建立了较为完整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项目总结报告46.完善学生评价体系,建立“多元综合”的评价模式。改变了以往一张试卷定成绩的评价模式,在评价内容上,把学生的道德评价、职业素养、专业理论、操作技能、参与学校活动情况等多方面作为评价学生的综合指标。在评价主体上,从以往学校一方评价,变为引入企业、行业多方参与共同评价的多元考核,以确保评价的客观性。通过这种“多元综合”的评价模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全面发展。(二)师资队伍建设学校要发展,教师是关键,为提高师资队伍水平,两年来,学校重点对专业19名专业带头人和134名骨干教师实施一系列的提升计划。1.多途径助推教师成长。学校以转变职教理念、提高专业技能、提升教师学历、实施“双师互动”、开展产学研合作等措施为重点,实施教师培养工程,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安排教师到职业教育先进省份参观学习32人次,参加国家、省级培训68人次,参加合肥工业大学研究生课程进修班38人,专业教师下企业顶岗实践210人次,邀请32名企业技师进校园开展专项技能培养,还与合作企业伟舜机电、纪元科技、景格科技等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培养教师的研发能力。2.基本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教师队伍。两年来,通过一系列的提升计划,教师的综合能力显著提高,19名专业带头人中,省级专业带头人4人,省级教坛之星7人;市级学科带头人5人,市级青年骨干教师10人;14人为省级招投标专家库成员,专业教师90%都已成为双师型教师。示范校建设两年来,我校教师有17篇论文、课件获得省级奖励,有37篇论文获得市级奖励,有10篇论文在CN学术杂志上发表,有3项课题被省教育厅立项。为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学校还聘请了9名企业技术总监来校对专业教师开展技能培训,聘请了38名兼职教师来校为学生授课、指导,弥补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不足。(三)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1.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完善合作制度,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为推动校企深度合作,学校成立了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学校先后与池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开发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四个重点专业也利用政府搭建的平台,分别◎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项目总结报告5成立了校企合作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制定了委员会章程,密切了校企合作关系,明确了校企合作具体内容,分清各自承担的职责。为使校企合作工作更加规范化,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完善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的管理制度,通过有效的组织和制度保障,形成了校企合作长效机制。2.通过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为人才培养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学校在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同时,在合作企业建立学生校外实训基地。示范校建设两年来,学校合作企业数由以前的54个增加到100个,四个重点专业与当地还建立了25个深度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为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学校利用新建的第二实训楼和培训中心,采取引企入校的方式,与交通悦达修理厂等企业共建了汽车修理厂,与秀山国际大酒店共建培训中心宾馆,为学生提供生产性实训场所,探索了“校中企”的产教合作模式。3.开展产学研合作,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为合作企业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学校在池州经济开发区的纪元科技有限公司、安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伟舜机电公司等多家企业建立产研学合作基地,重点培养教师产学研的能力,先后安排9名专业带头人参与企业的产品研发。其中机电专业教师在合作研发中荣获1项国家发明专利和3项实用新型专利,为企业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三、特色建设项目(一)数字化校园:完成校园主干网络改造,提升了主机房的存储和运算能力;电子阅览室、数字图书馆建成投入使用;校园视频监控系统投入使用;建成数字化校园应用系统。教职工考勤、学校网站、教学平台、学生信息管理、在线考试、排课等;新建15个电子白板多媒体教室、37个一体机教室投入使用;校园智能广播系统改造完成;建成图书馆管理系统;完成四大重点专业独立网站建设;完成15门精品课程资源库建设;增加重点专业资源库和有关专业仿真软件建设;完成数字化校园
本文标题:池州市职业教育中心总结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739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