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研复习题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民解放的科学1、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含义:狭义上的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广义上的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它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对其继承和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也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首先,资本主义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发展,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这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的条件和基础。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法、英、德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现代无产阶级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这就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再次,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这种发展,除了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实践的发展对自己创立的理论不断充实和完善外,其后首先是由列宁等马克思主义者在领导俄国革命中实现的。其次,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在长期奋斗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首先,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其次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其次,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最后,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表现。再次,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最后,这是与时俱进品质应有的内涵和社会前进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二)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物质世界和实践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即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可知论认为世界时可以被认识的,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不可知论认为世界是不能被人所认识或不能被完全认识的,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形而上学则坚持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在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其关键就在于,它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正确地解决了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即人与世界的关系,从而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的基本内容集中体现在恩格斯和列宁的论述中。20世纪初,列宁对物质概念作了全面的科学的规定: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理论意义:其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其二,坚持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其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其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意识的起源和本质: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意识从其起源来看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作为一种反映形式,它的形成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由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刺激感应性,再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最终发展为人类的意识。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物质和运动,运动和静止,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世界是物质的的,而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物质世界的运动时绝对了,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暂时的静止,静止是相对的。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证明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没有离开物质运动的纯粹时间和空间,也没有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本质问题的一个基本原理,这一原理的内容包括:其一,世界是统一的,即世界的本原是一个;其二,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即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而不是某种始基的物体;其三,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而不是单一的无差别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其理论意义在于,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系列原理和原则都是以此为根据和前提的,从而成为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世界观。其实践意义在于,它是我们从事一切工作的立足点,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也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是从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中得出的重要结论。实践的本质含义、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其本质含义和基本特征有三:第一,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第二,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体现了自觉能动性。第三,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的基本形式有:第一,生产劳动实践,也就是处理人和自然关系的活动,即物质生产活动。第二,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即人们的社会交往以及组织、管理和变革社会关系的活动,在阶级社会主要表现为阶级斗争的实践。第三,科学实验,它是从生产实践中分化出来的,是专门为了认识世界而进行的探索性和准备性活动。实践与人的存在:首先,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其次,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最后,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总之,实践是人类不同于动物的特殊生命形式,即它是社会生命的特殊运动形式,是人类的存在方式。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分化和统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存在的两种不同形态。这里说的自然界是指独立于人的活动或未被纳入人的活动范围内的客观世界,其运动变化是自发的。人类社会是人们在特定的物质资料生产基础上相互交往、共同活动形成的各种关系的有机系统。它是在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上随着人类的产生而出现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具有客观实在性,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形成的前提,是构成人类社会客观现实性的自然基础。人在实践活动中创造了人类社会,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又反过来影响和制约自然界,不断改变着自然界。人和自然的关系:正确的实践观点事理解人与自然关系、人与自然统一的关键。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社会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总之,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2、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联系的内涵和特点: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具有一系列特点:首先,联系具有客观性。其次,联系具有普遍性。再次,联系具有多样性。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再结合具体例子回答)联系与发展: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着事物的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发展的实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发展与过程: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一切事物只有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所谓过程是指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转化为其他事物的历史,都有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唯物辩证法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包括一系列的基本规律和范畴,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体系中的实质和核心。矛盾及其同一性和斗争性: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同一性对于事物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其一,由于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条件,矛盾双方可以利用对方的发展使自己获得发展;其二,由于矛盾双方相互包含,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其三,由于矛盾双方彼此相通,矛盾双方可以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而得到发展,并规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斗争性对事物发展的主要作用表现在:其一,斗争推动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造成事物的量变;其二,斗争促使矛盾双方地位或性质转化,实现事物的质变。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它说明事物的发展不仅表现为相反相成,而且表现为相辅相成。它还说明和谐作为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体现着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及其相互联系: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都存在着自始自终的矛盾运动,即所谓矛盾无所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辨证统一的关系。矛盾
本文标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研复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757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