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六下历史周考试题(2016.4.21)一、选择题(每题2.5分,共20题)1.经典诵读可以帮助我们提取丰富的历史信息。《三字经》“嬴秦氏,始兼并……迨至隋,一土宇……元灭金,绝宋世。太祖兴,国大明”中所反映的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A.秦隋宋B.秦隋元C.秦元明D.隋元明2.唐朝诗人皮日休曾说:“大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由此可看出隋朝开凿大运河的意义是A.巩固隋朝的统治B.有利于中外经济交流C.促进南北经济交流D.结束了分裂割据,实现了大统一3.小明同学制作了两则读书摘要,请你判断这些内容与哪位皇帝有关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元世祖4.右图人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如果要为她撰写一句碑文,你认为最恰当的是A提高了妇女的地位,开启历史先河B重用人才,发展农业,政启开元,治宏贞观C善于纳谏,开创了“贞观之治”D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5.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不仅有开放的对外政策,还有开明的民族政策。下列哪一历史事件体现了“开明的民族政策”A.遣唐使来华B.鉴真东渡日本C.玄奘西游天竺D.文成公主入藏6.科举制的建立和完善,从本质上反映了统治者A.选拔真才实学的人的需要B.笼络读书人的需要C.发展教育事业的需要D.扩大统治基础,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7.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阔、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这位“伟大僧人”是A.释迦牟尼B.鉴真C.玄奘D.郦道元8.右图是唐代三彩骆驼载乐舞俑,驼背上是两个汉人和三个深目高鼻的胡人(西域人)组成的乐舞队。一人表演胡舞,其余乐工在演奏胡乐乐器。从该文物可以获取的唐朝信息不包括()A.艺术的繁荣状况B.农业的发展状况C.手工业的发展状况D.开放的社会局面9.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假如我们能穿越时空来到唐朝,不可能看到的画面是10.“繁荣与开放”是唐朝的社会特征。下列历史现象能够说明唐朝“开放”的有①丝绸之路②鉴真东渡③玄奘西游天竺④郑和下西洋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11.“统契丹,建政权,都上京,为太祖”这一三字经所描述的是契丹历史上的哪一位君主摘要一注重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摘要二历史上称他的统治为“贞观之治”A.新科进士鱼贯而出B.筒车灌溉C.携贡品来长安的外国使节和少数民族D.活字排版212.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宋、辽、西夏、金有战有和。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13.在现代社会中,刷卡消费已成为一种时尚,但是纸币仍然在流通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A.秦朝的圆形方孔钱B.汉朝的五铢钱C.唐朝的开元通宝D.北宋的交子14.某同学选用如下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据此判断他却里的研究主题应是A.宋代商业繁荣B.民族政权并立C.元朝国家统一D.大都闻名世界15.右图是初三同学在进行专题复习时整理的知识点,据此判断,该专题是A.唐朝经济的繁荣B.民族关系的发展C.经济重心的南移D。古代商业的发展16.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称蒙古族的英雄铁木真为“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以下事迹属于成吉思汗的是A.统一蒙古,建立蒙古国B.改国号为元,定都大都C.先后灭西夏、金、南宋,统一中国D.重视发展农业,治理黄河17.如果你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南宋都城临安,你的经历中可能有()①经常吃鱼②骑骡子出门旅行,携带纸币、住邸店③在“勾栏”中听说书艺人讲岳飞抗金的故事④与朋友一起踢足球A.①②B.②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8.宋元时期,泉州成为我国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主要原因是()①宋朝政治经济中心南移②.泉州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先进③南方相对安定④政府鼓励海外贸易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9.元朝时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波斯人迁入中国,同维吾尔、蒙、汉等民族逐步融合,形成一个新民族,这个民族是宋代针铺商标《清明上河图》交子南宋海船3A.维吾尔族B.回族C.苗族D.白族20.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搜集宋元时期的历史史实,如“澶渊之盟”、“蒙古兴起”、“占城稻的引进”、“交子的出现”、“回族的形成”等,他们把这一时期的历史特征概括为A.统一国家的建立B.繁荣与开放的社会C.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二、非选择题(共50分)21、(18分)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自古以来就重视与边疆少数民族的交往与管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见下图: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指出图一是哪个朝代的行政疆域图?请你简要说出判断理由。(8分)材料二见下图: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图三中的封建王朝在处理边疆少数民族关系时采取了什么政策?请举一例史实说明。图四中辽宋之间保持很长时间的和平局面,这得益于哪一历史事件?(6分)材料三一般来说,中原王朝和边疆民族关系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边疆民族的强大导致与图一图二西域都护府宣政院辖地辽北宋西夏图三图四吐蕃唐4中原王朝势均力敌,形成割据分裂局面;第二是统一的中原王朝非常强大,各边疆民族以中原民族和地区以中心相互交往,直至融入中原民族。——《历史创新能力培养》3).依据材料二、三,指出图三与图四分别属于“中原王朝和边疆民族关系发展模式”的哪一种?(4分)22、(16分)汉、唐、宋都是我国历史上对外交往频繁的朝代,其对外交往的特点也不断变化,从汉代的以陆路为主到唐朝的海陆并举,再到宋代以海路为主。对外开放与交流,促进了国家的发展和强盛。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出鉴真的身份以及东渡日本的目的?(4分)材料二右图1974年泉州市后渚港出土的南宋中型远洋商船。该船长为34米,宽11米,深4米左右,载重量200吨以上。(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当时外国商人成为中国海船常客的原因。(4分)材料三宋代时期,中外交往主要依靠海路,那时海外贸易兴盛,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收入颇丰,以至于宋高宗说:“司舶之利最厚,若措施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3).材料二反映了宋朝造船业的发达,请利用材料三,分析其中的原因。(4分)〈答出2个要点〉请谈谈你对唐朝和宋朝的对外关系的认识。(4分)23.(16分)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经历了一个由北方转移到南方的发展过程。汉朝之前,我国经济重心在北方,东汉末年,江南地区得到开发,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基础,从唐朝中后期开始,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宋朝时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有了很大发展。蜀地的丝织品“号为冠天下”。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丝织品和瓷器也是宋朝对外出口的主要产品,为朝廷赚回了大量财富。同时,市舶司的设立也有利的保障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宋朝从大量进口货物通过市舶司获得的税收,约占全国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六。(1)依据材料一,概括江南地区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方面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9分)朝代南方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北方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5材料二“苏湖熟,天下足”——宋代谚语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2)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3分)最终在哪个朝代完成?(3分)依据表格说明这种经济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3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BCCBDDCBDDCCDACADDBC二、非选择题(共50分)21、1)图一:西汉;(2分)理由: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分)图二:元朝;(2分)理由:元朝在中央设立宣政院,西藏成为我国正式的行政区。(2分)或: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对全国进行有效管辖。2)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2分)史实:文成公主嫁到吐蕃或金城公主嫁到吐蕃(2分)或:唐朝“和同为一家”一课其它民族友好交往的史实一例。历史事件:澶渊之盟(2分3)图一属于第二种(2分);图二属于第一种(2分)。22(16分)(1)身份:高僧;目的:传播唐朝的文化;(4分)(2)原因:中国海船船体大,装载多;结构坚固,抗风力强;船上有指南针,能准确辨别航向。(3)原因:中外交往主要依靠海路,船只成为交通工具,需要更大、更坚固的海船;政府鼓励海外贸易;设置市舶司进行管辖。唐朝:海路并重;宋朝:海路为主;23.(18分)(1)农业:宋朝时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或: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3分)西汉19.8%80.2%唐代43.2%56.8%北宋62.9%37.1%6手工业:蜀地的丝织品“号为冠天下”。(或: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3分)商业:市舶司的设立有利的保障了对外贸易的发展。)(3分)(2)现象: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3分)朝代:南宋(3分)原因:北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大量的劳动力。(3分)21.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开放的国度。蜿蜒的陆海丝绸之路,成为中外交往的纽带:遥远而神秘的东西方国度,留下了中外使者的足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8分)(1)材料一读下列表格,完成填空,将答案写在空白的地方(10分)历史时期对外交往状态对外交往史实交往路线典型事件①对外开放陆路为主开辟丝绸之路唐朝对外开放②鉴真东渡③南宋对外开放④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元朝对外开放海陆并重⑤材料二:(陆上)丝绸之路在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唐朝的西部疆域超过了汉朝,设置安西四镇,驻兵防守,由安西都护府管辖;以后又分置北庭都护府,统辖西域各地,为丝绸之路的畅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高宗至玄宗时期,从事国际商贸的粟特人,长期操纵着丝绸之路的转运贸易。他们不仅在经济交流而且在文化交流中都起着重要作用,袄教、摩尼教以及中亚音乐舞蹈与历史传入中原,中原丝绸、造纸术也传入西方。——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陆上丝绸之路进入全盛时期的有利条件。(4分)材料三中国丝绸从海路外传虽然开始很早,但只限于官方贸易。到宋代,除官方丝绸贸易外,民间商人向海外进行丝绸贸易的,也蓬勃发展。——《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3)依据材料三概括,宋代海外丝绸贸易有什么新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的角度概括出现新变化的原因。(2分)21.(1)①西汉;②海陆并重;③玄奘西游天竺;④海路为主;⑤马可波罗来华居住十多年;(2)政府设置机构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粟特人的重要媒介作用;统治者实行开明的政策;等。(4分)(3)变化:宋代海上贸易发展起来;(2分)原因:政府鼓励发展海外贸易;或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2分)
本文标题:七下历史期中考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776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