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贸易 > 资产评估/会计 > 01中医康复保健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调研论证报告
中医康复保健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调研论证报告为了制订我校中医康复保健专业新的教学指导方案,使指导方案能符合教育部及中职示范校课程体系改革的要求,满足德州市各级医院、相关行业等对中医康复保健人才的实际要求,符合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和学生的实际,为此,我们开展了以课程体系改革为目的的医院、行业等人才需求和要求的调研。一、调研的目的使教学指导方案能真正符合中医康复保健专业的内涵,与时俱进,具有时代感和先进性。以山东省康复保健及相关行业的岗位要求为基本依据,确定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及人才规格,分析出本专业学生应具有的专业能力与素质结构,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重点要解决以下四个问题:1.中医康复保健的行业现状及发展分析。2.中医康复保健专业毕业生就业的职业岗位有哪些?3.就业的职业岗位对职业能力有哪些要求?4.中医康复保健专业的专业课程该如何设置?二、调研的方式和内容(一)调研方式1.深入医院、康复保健机构内部与单位领导、科室负责人、专家、技术骨干等座谈。2.深入医院、康复保健机构内部与其他院校参与顶岗实习的学生座谈。3.深入医院、康复保健机构内部对工作一线的技术人员进行问卷调查。4.通过上网了解其他院校中医康复保健的专业建设情况及调研资料。(二)调研内容1.中医康复保健的岗位需求调研用访谈、问卷形式对医院、行业的单位领导、人力资源负责人、科室负责人及一线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调研,这部分调研主要针对中职学生可以就业的中医康复保健岗位的调研。主要岗位是康复治疗师、保健按摩师,主要从事健康评估、康复治疗、保健按摩;次要工作岗位是针灸师、足疗师,主要从事拔罐、足疗、针灸、刮痧;从事最少的工作岗位是美容师、灸疗师。中职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今后的定位是知识型、技能型和实用型的专业技术人员,要求他们必须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健康评估能力、设备应用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工作岗位对职业能力的要求调研用问卷形式对医院、行业保健机构的科室负责人、一线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调研,这部分调研主要是对中医康复保健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的调研。调查结果:各项能力重要性排序由高到低依次为1.与人合作2.业务实施3.与人交流4.语言表达5.解决问题6.理解判断7.自我学习8.文字表达9.业务开拓10.决策11.信息处理12.数字应用13.组织协调。3.职业岗位对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的要求调研用问卷形式对医院、行业保健机构的技术专家、科室负责人、一线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调研,这部分调研主要是对中医康复保健专业的课程设置的调研。调研结果:(1)公共基础知识:完成岗位职责所需要的基础知识有心理基础与人际沟通、社交礼仪、法律常识,英语、计算机、语文、数学,其中多数人认为人际沟通、社交礼仪、法律常识比较重要。(2)专业基础知识:多数人认为经络腧穴、解剖生理、中医常识、临床常见病在完成岗位职责中比较重要,其选择率分别占前四位,而选择中药方剂、中成药、中医养生、食疗学的选择率则较低。(3)专业技能:大多数人认为推拿手法、推拿治疗、针灸、足疗、拔罐、刮痧在岗位所需专业技能中均非常重要,并且占前三位的分别是推拿手法、推拿治疗和针灸。三、调研的结论1.人才需求方面一是中医康复保健专业人才需求始终保持稳定并不断增加;二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对中医康复保健人才素质和专业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三是由于人们要求的康复保健技术、方法不同,需要具有不同技能方向的中医康复保健专业技术人才,如:保健按摩师、足疗师、保健刮痧师、中医康复理疗师、中医美容师等。2.课程体系构建方面一是课程体系构建要打破理论课、实验课和实训课的界限,做到理实一体,学中做,做中学,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二是课程设计要符合中医康复保健专业就业岗位群的实际需要,适应就业去向的变化而不断优化,突出专业技能方向课的学习,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突出专业技能方向的培养;三是康复保健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主要是医疗、康复、保健服务,要加强实践、实训、实习教学环节,尽量采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仿真模拟的“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与岗位能力培养的直接对接,缩短学习到服务的时间,让毕业生尽快适应工作岗位。四、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路依据调研结果分析,按照教育部和山东省教育厅课程改革的要求,结合中等职业学校和学生的实际,课程体系构建要注重以下几个问题:(一)中医康复保健专业课程设置的要求由于中职课程与高职高专课程、普通高等教育课程在性质功能以及总体框架上没有本质的区别,但由于教育性质、教育对象、培养目标存在差异,因此中职中医康复保健专业的课程设置要保持有别于本科、专科的自身特点。1.课程体系、标准要体现中职教育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标准能具体反映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要求,根据《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他们应当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能够将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结合起来;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继续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和一定的创业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中职中医康复保健专业课程设置要突出以“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从而使人才培养规格适应中职中医康复保健职业岗位群的具体要求。2.课程内容要适应社会服务及学生个体的需求中职中医康复保健专业的根本任务是为社会培养康复保健的技能型、实用型服务人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在逐步增强,这就要求中职中医康复保健专业的课程内容要适应社会服务的发展需要;同时,随着社会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康复保健方面又出现了新的岗位、工种,必须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高度来开发课程,不断吸收康复保健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满足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3.课程内容的设置要体现职业教育特色中职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也不同于高职高专教育,它所培养的学生必须具有较强的职业实践技能,能够有效地完成工作任务,而工作中依赖的大部分是实践知识,因而要把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专业技能的培养过程设计成实践过程,做到“学中做,做中学”,这是现代中职教育的内在要求。4.课程设置要结合地方、行业发展的需要由于每所学校所处区域及具体情况是不一样的,统一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难以适应多样化、个性化的课程实施需求。因此《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中只制订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并由教育部负责并组织制定国家重点建设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等专业建设规范性文件。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组织《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要求和国家重点建设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实施,并按《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的要求,结合地方和行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加强与行业部门的合作,组织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其他专业的教学指导方案,报教育部备案。各中职学校应按照《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的要求,依据国家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发布的教学指导方案,制定实施性教学计划。教学计划的制定要充分考虑到本地区、本学校的教学实际。在专业调研的基础上,按照上级文件精神要求并结合自身实际,组织编写符合学校实际的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具有可操作性、针对性。5.拓宽课程内容范围,注重关键能力的培养当今社会,技术更新速度很快,岗位能力不断变化,就业市场变化莫测,这些不确定因素要求中职中医康复保健专业必须尽可能拓宽课程内容的范围,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适应能力。不仅要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关键能力的培养。(二)中医康复保健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设想1.课程设置要符合《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的要求根据《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要求,中等职业教育是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课程设置大体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两类。公共基础课程包括德育课、体育与健康、英语、语文、数学、计算机应用、公共艺术及其他公共选修课程。其任务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养;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奠定基础,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促进终身学习。课程设置和教学应与培养目标相适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加强与学生生活、专业和社会实践的紧密联系。专业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应当按照相应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采用专业基础课加专业技能课和技能方向课的课程结构,构建专业技能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要紧密联系行业实际和岗位能力实践,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并注意与相关职业资格考核要求相结合。专业技能课程教学应根据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部分基础性强、规范性要求高、覆盖专业面广的大类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大纲由国家统一制定。2.课程设置要适应中职教学模式要求和中职学生特点目前中职教育普遍执行2+1教学模式,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为两年,顶岗实习一年。每学年为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含复习考试4周),假期11周,机动1周。由于学生的顶岗实习大多与将来的就业密切相关,大部分学校将第三学年全部安排了顶岗实习,学生实际在校学习时间大约只有70周,根据《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要求,在前两年的学习期间内公共基础课程要占去近一半的时间,这样能够保证用于专业课程(包括专业拓展课程)的教学实践只有不到35周的时间,按每周28课时计,只有980左右的课时,加上后续课程对基础课程的依赖性较大,前期不能开设,只能在后面一学年开设,这就要求我们在专业课程的选择上要少而精,不能多而泛。目前中职学生生源主要是参加中考没有考上普通高中,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加上突然由普通教育转入职业教育,有一个较长的适应过程,要为以后学习奠定理论基础,同时练就过硬的中医康复保健操作技能,医学基础课程开设要占用一个学年。专业课程的设置基本集中在第二学年,这也是中医康复保健专业课程开设门数不能过多的原因。为此,顶岗实习之所以拿出1年的时间进行,是解决好多专业课程的任务在学校无法完成的问题。3.课程设置要有一定的梯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中职生学习基础普遍不好,但个体之间仍有差别,甚至相差能有一两百分,加上对专业学习适应能力不同,在学习上又会出现不同的层次,这就要求我们在课程设置上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不同需求。这个问题可以通过适当增加选修课程来加以解决,学习较好的那部分学生,可适当选修一些较深的专业课程,而对于那些程度较低的学生,则主要以取得从业资格证书的学习为培养目标。4.课程设置以就业为导向,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课程体系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中医康复保健专业课程设置,一是满足社会、行业对专业人才的数量、质量需求,二是满足该专业学生就业、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需要。中职中医康复保健专业实践课程应设置理实一体阶段实践课程、综合实践阶段实践课程二种形式。(1)阶段实践课程。阶段实践课程是指学生在学习经络腧穴学、推拿手法学、刺法灸法学、康复医学概论等课程内的分块实训。如:画经点穴、推拿手法、艾灸、拔罐、康复工程设计的实训等。这些实训都应与各自学科的理论内容相融合,需要老师在每门课程的教学计划中体现,并配有相应的理实一体教材。(2)综合实践课程。这是中医康复保健专业学生的综合实训,包括临床常见疾病的推拿治疗、刮痧治疗、芳香治疗、足疗等,实现教学与岗位服务的有效衔接。5.建立“理实一体、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要保持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有针对性地采取案例教学、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等“理实一体化”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将理论融入到实践教学中,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习理论知识,做到“学中做,做中学”,用工作任务来引领专业知识,将知识、方法和
本文标题:01中医康复保健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调研论证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776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