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刑事诉讼法总论第一章概论一、概念1.刑事诉讼:指国家专门机关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追诉犯罪,解决被追诉人刑事责任的活动。2.刑事诉讼法:国家制定的规范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参加诉讼的法律。3.控审分离:指控诉职能和审判职能必须分别由专门行使控诉权的机关和个人以及专门行使审判权的机关来承担。4.控诉:指向法院控告被告人的罪行并要求法院通过审判确定被告人有罪并加以处罚。二、其他1.我国刑事诉讼的阶段:立案——侦查——起诉——第一审——第二审——执行(特殊:死刑复核程序、审判监督程序)2.刑事诉讼法的渊源:宪法、刑事诉讼法典、有关法律规定、司法解释、行政法规和规章、地方性法规、国际条约3.刑事诉讼法的基本理念:(1)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相结合(2)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动态并重(3)控审分离、控辩平等对抗和审判中立(4)追求诉讼效率4.制定的目的:保证刑法的正确实施、惩罚犯罪、保护人民、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维护社会主义社会秩序,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第三章刑事诉讼中的专门机关第四章诉讼参与人一、概述诉讼参与人当事人:其他诉讼参与人:①被害人①法定代理人②自诉人②诉讼代理人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③辩护人④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和被告人④证人⑤鉴定人、翻译人二、基本概念1.当事人:指与案件的结局有着直接利害关系,对刑事诉讼进程发挥着较大影响作用的诉讼参与人。2.被害人:指其人身、财产或者其他权益遭受犯罪行为侵害的人。3.自诉人:以个人名义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一方当事人。(相当于原告,执行控诉职能)4.法定代理人:指被代理人的父母、养父母、监护人和负有保护责任的机关、团体的代表。5.诉讼代理人:指公诉案件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委托代为参加诉讼的人和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委托代为参加诉讼的人。6.辩护人:指接受委托或者法律援助机关指派,帮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行使辩护权。三、其他1.基本权利归纳(见手写)第五章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一、国际通行的刑事诉讼原则(一)国家追诉原则根据国家追诉原则,检察官代表国家向法院提起公诉,要求法院通过审判确定被告人的刑事责任;检察官是否提起公诉,不以被害人的意志为转移。(我国以公诉为主,自诉为辅)(二)控审分离原则1.刑事追诉权和裁判权分别由警察、检察机关和法院各自独立行使2.法院的审判必须在检察机关提起合法起诉的前提下才能启动。“不告不理”3.法院审理和裁判的对象和范围必须仅限于检察官的起诉书所明确记载的对象和范围,而不得审理任何未经起诉的被告人和行为。(三)无罪推定原则法条依据:《刑事诉讼法》第12条: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审判阶段的三项要求:1.法律已经推定被告人无罪,因此被告人不得被强迫自证其罪,也没有证明自己无罪的义务。2.检察官负有证明被告人有罪的责任,并且这一证明责任是不可转移的。3.疑罪从无。(四)公正审判原则参与、中立、对等、理性、及时、终结(五)禁止强迫自证其罪原则1.这一原则适用于任何提供言词证据的人,包括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证人2.核心是“非强制性”3.有一系列的法律保障:比如建立权利告知制度,使被告人知悉该权利;赋予被告人沉默权、律师帮助权;建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等。(六)禁止双重危险原则(英美法系)任何人不得因同一行为而受到两次以上的刑事起诉、审判和科刑。二、我国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体系(一)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由专门机关依法行使《刑事诉讼法》第3条: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由公安机关负责。检查、批准逮捕、检察机关直接受理的案件的侦查、提起公诉,由人民检察院负责。审判由人民法院负责。除法律特别规定的以外,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无权行使这些权力。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严格遵守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刑事诉讼法》第5条: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任何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三)依靠群众(四)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五)对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六)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七)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进行法律监督(八)各民族公民有权适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九)审判公开审判公开是指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和宣告判决都必须公开进行,既要允许公民到法庭旁听,又要允许记者采访和报道。例外:1.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不公开审理2.有关个人隐私的案件,不公开审理3.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可以不公开审理4.审判的时候被告人不满18周岁的案件,不公开审理(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十一)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不得确定有罪(十二)保障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十三)依照法定情形不予追究刑事责任法定情形:1.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2.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3.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4.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①侮辱罪②诽谤罪(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除外)③暴力干涉他人婚姻自由罪(致使他人死亡除外)④虐待家庭成员罪(重伤和死亡除外)⑤侵占罪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6.其他法律规定免于追究刑事责任的第六章管辖一、概述1.管辖:指国家专门机关依法在受理刑事案件方面的职权范围上的分工。2.依据的原则:(1)促进司法公正(2)准确及时(3)便利诉讼(4)维护合法权益(5)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3.分类(1)立案管辖: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各自直接受理刑事案件的范围(2)审判管辖:人民法院第一审刑事案件的职权管辖,又分为级别管辖、地域管辖、专门管辖。二、立案管辖1.公安机关:刑事案件的侦查由公安机关进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2.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1)贪污犯罪案(2)国家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3)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的犯罪由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上述刑事案件,其犯罪主体主要是国家工作人员而且属于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犯罪或者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进行的犯罪。3.人民法院(自诉案件):(1)告诉才处理的案件:a侮辱、诽谤罪b暴力干涉婚姻自由c虐待案d侵占案(2)人民检察院没有提起公诉,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a故意伤害案(情商)b非法侵入住宅案c侵犯通信自由案d重婚案e遗弃案f生产、销售伪劣商品案(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g侵犯知识产权案(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h对被告人可能判处3年以上5年以下的其他轻微的刑事案件(3)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且有证据证明曾经提出控告,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满足3条件,对于公诉转自诉的案件,公检方怠慢自身的职责,被害人的最后选择,解决司法实践中存在的“告状难”的问题,不得调解和反诉)三、审判管辖(一)级别管辖级别管辖,指各级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刑事案件的职权范围。1.基层人民法院:除上级人民法院管辖以外的其他案件2.中级人民法院:a危害国家安全,恐怖活动案件b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案件C违法所得没收程序3.高级人民法院:全省(自治区、直辖市)性的重大刑事案件4.最高人民法院:全国性的重大刑事案件(二)地域管辖地域管辖,指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在审判第一审刑事案件上的权限划分。1.我国以犯罪地作为确定地区管辖的基本原则,被告人居住地作为辅助性原则。2.优先与移送管辖:25条——几个同级人民法院都有权管辖的案件,由最初受理的人民法院审判。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移送主要犯罪地的人民法院审判。3.刑事案件由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辖。如果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审判更为适宜的,可以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辖。4.特例:(ppt表格)(三)指定管辖指定管辖,指上级人民法院以裁定方式,指定下级人民法院对某一案件行使管辖权。情形:1.地区管辖不明的刑事案件2.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不宜行使管辖权的行使案件(规避管辖情形:司法解释第21条,第二审人民法院发回重新审判的案件,人民检察院撤回起诉后,又向原第一审人民法院的下级人民法院重新提起公诉的,下级人民法院应当将有关情况层报原第二审人民法院。原第二审人民法院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将决定将案件移送第一审人民法院或者其他人民法院审判。)(四)专门管辖专门管辖,指专门人民法院之间,以及专门人民法院于普通人民法院之间对第一审刑事案件在受理范围上的分工,即进一步明确各专门人民法院审判刑事案件的职权范围。第七章回避一、概述(一)定义:指与案件有某种利害关系或者其他特殊关系的审判人员、检查人员和侦查人员等不得参与该案诉讼活动。(二)回避人员的范围:审判人员、检查人员、侦查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司法警察、记录人(三)理由及情形:身份不当(有利害)(1)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当事人的近亲属(2)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3)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4)与本案的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有近亲属关系的(5)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违法违规(不道德)(1)违反规定会见本案当事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2)为本案当事人推荐、介绍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或者为律师、其他人员介绍办理本案(3)索取、接收本案当事人及其委托人的财物或者其他利益的(4)接受本案当事人及其委托人的宴请,或者参加其支付费用的其他活动(5)向本案当事人及其委托人借用款物(6)有其他不正当行为,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7)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不得接受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请客送礼,不得违反规定会见当事人及其委托人任职回避审判人员和人民法院其他工作人员从人民法院离任后二年内,不得以律师身份担任辩护人。审判人员和人民法院其他工作人员从人民法院离任后,不得担任原任职法院所审理案件的辩护人,但作为被告人的监护人、近亲属进行辩护的除外。审判人员和人民法院其他工作人员的配偶、子女或者父母不得担任其任职法院所审理案件的辩护人,但作为被告人的监护人、近亲属进行辩护的除外。(检察人员与之相同跨诉讼阶段参与过本案侦查、审查起诉工作的侦查、检察人员,调至人民法院工作的,不得担任本案的审判人员。在一个审判程序中参与过本案审判工作的合议庭组成人员或者独任审判员,不得再参与本案其他程序的审判。但是,发回重新审判的案件,在第一审人民法院作出裁判后又进入第二审程序或者死刑复核程序的,原第二审程序或者死刑复核程序中的合议庭组成人员不受本款规定的限制。(四)种类1.自行2申请3.职权:有关组织或负责人可以依职权命令其推出案件诉讼活动二、程序第八章辩护与代理一、辩护制度概述(一)基本概念:1.辩护:指刑事案件的被追诉人及其辩护人反驳对被追诉人的指控,提出有利于被追诉人的事实和理由,论证被追诉人无罪、罪轻或者应当减轻、免除处罚,维护被追诉人的程序性权利,以保障被追诉人合法权益的诉讼活动。2.辩护权:法律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一项专属的诉讼权利。3.辩护制度:是法律规定的关于辩护权、辩护种类、辩护方式、辩护人的范围、辩护人的责任、辩护人的权利与义务等一系列规则的总称。(二)辩护制度的正当性基础A.人类对于刑事诉讼认识规律的正确把握B.法律和诉讼越来越职业化C.人类对人权理念和人权保障的追求D.基本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刑事诉讼的结构(三)我国刑事辩护制度的意义A.有利于司法机关准确、及时地查明案情和正确适用法律,提高办案质量B.有利于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C.有利于对公民进行法制宣传教育二、我国刑事诉讼辩护制度的基本内容(一)辩护的分类和特点种类特点自行辩护贯穿于整个诉讼始终委托辩护自诉案件被告人有权随时委托辩护人公诉案件犯罪嫌疑人自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有权委托辩护人委托人(1)嫌疑人、被告人本人可以委托;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押的监护人和近亲属委托(
本文标题:刑事诉讼法笔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783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