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国际视野中的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国际视野中的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刘宝存liubaocun@163.com2007年1月22日:《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2007年2月17日:《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归根结底要落实到人才培养过程之中,关键在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质量工程的六个项目之一,就是“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是一个世界性的趋势,在20世纪60年代萌芽,在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新一轮教育改革运动中走向成熟。中国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是世界性的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内容一、世界性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兴起的背景与原因二、世界性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主要做法三、质量工程推动下中国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基本走向一、世界性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兴起的背景与原因美国20世纪中期以来的高等教育改革报告:1958年:《国防教育法》;1965年:《高等教育法》;1983年:美国高质量教育委员会:《国家在危险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1984年:美国高质量高等教育研究小组:《主动学习:发挥美国高等教育的潜力》;1986年:美国卡内基促进教学基金会:《学院:美国本科生教育的经验》;1998年:美国卡内基促进教学基金会博耶本科生教育委员会:《重建本科生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蓝图》。英国20世纪中期以来的高等教育改革报告和法案:1963年:《罗宾斯报告》1985年:《20世纪90年代英国高等教育》1987年:《迎合挑战的高等教育》1988年:《1988年教育改革法》1991年:《高等教育:一个新框架》1992年:《1992年继续教育和高等教育法》1997年:《学习社会中的高等教育》(《迪尔英报告》)2003年:《高等教育的未来》法国20世纪中期以来的高等教育改革法案:1968年:《高等教育方向指导法》1984年:《高等教育法》1986年:《高等教育法》1991年:《2000年大学纲要》1998年:《建立高等教育的欧洲模式》日本20世纪中期以来的高等教育改革法案:1973年:中央教育审议会:《今后学校教育综合扩充整顿的基本对策》;1984年:中央临时教育审议会报告;1998年:大学审议会:《21世纪的大学与今后的改革对策:在竞争环境中闪耀个性的大学》;2001年:日本文部科学省《大学结构改革的方针》;2002年:《21世纪COE计划》。1、国际竞争的加剧在冷战结束之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世界上一些主要国家都在调整国家目标,力图在急剧变化的世界中为自己定位。各国为了实现国家目标,在新世纪的竞争中取得战略有利地位,纷纷把改革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作为国家整体战略的一部分,加紧培养创新人才。中国:《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英国:撒切尔夫人在为1988年《教育改革法》进行辩护时说:“为了在明天的世界里同日本、法国以及美国进行竞争并取得成功,我们需要受过良好教育、训练有素的、富有创造性的青年人。如果今天的教育落后,明天国家的业绩就会落后。”法国:1989年的《法国教育指导法》开篇头一句话就是:“教育是国家优先发展的事业”。美国:1998年12月,美国《新世纪国家安全战略》:美国的目标是“领导整个世界”,绝不允许出现向它的“领导地位”提出挑战的国家或国家集团。美国大学协会2001年白皮书《美国研究型大学:服务于国家的机构》:“为了维持持续的发展和美国的领袖地位,美国必须倾力培养下一代的科学家、教育家以及政府和工业界的领袖,他们将是我国经济发展、人民富足和我国在世界上的领导作用的原动机。”(1)战后科学技术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电子计算机技术、激光技术、航天技术为标志的新技术革命兴起,科学技术的发展呈现出新的趋势:一是科学技术发展速度加快,新技术、新知识不断涌现,知识总量急剧增加,出现了所谓知识爆炸的局面;二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呈现出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趋势;三是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越来越快。2、科学技术发展和知识经济的挑战(2)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知识经济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之下,知识经济逐渐取代工业经济成为在各国经济体系中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是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经济;是以不断创新为灵魂的经济;是以人才为核心的经济。教育是知识经济的核心产业,同时也是知识经济的基础。知识经济的核心是知识,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教育作为知识的传播、创造和应用的基地,在知识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知识经济一方面要求高等教育通过科学研究与开发发展科学、技术,另一方面又要求高等教育在培养目标、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培养创新人才,为知识经济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美国大学协会2001年白皮书:“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依赖知识和信息技术,研究型大学的作用将增大,将日益在国家繁荣中发挥越来越大和越来越核心的作用。”“在整个历史上,技术始终是社会变革的强有力的引擎,但在最近20年中,技术竞争的狂潮横扫全球市场。”现在美国的领先地位已十分脆弱,“强大的、咄咄逼人的竞争者增多了,那些创新不足的国家通常都是超级模仿者,能够采用和改进新产品、新工艺或新服务的国家每天都在增加。在发展迅速的领域里,优势往往掌握在最先取得突破的国家手中,研究对于提高竞争力至关重要。”3、高等教育发展重心的转移20世纪60年代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高等教育从精英走向大众、普及。数量扩张与质量提高的矛盾。就业困境与过度教育(overeducation)?高等教育发展重心从数量转向质量。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要素。4、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Publishorperish?重科研、轻教学,特别是本科生教学不受重视;工业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学没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以改进教学策略;大学并没有找到将本科生教育与它们最为推崇的研究活动结合起来的途径。5、培养目标向创新型人才转型通才--实用人才(专门人才)--全面发展人才--创新人才美国:1998年,博耶研究型大学本科生教育委员会《重建本科生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蓝图》:“研究型大学应通过一种综合教育”,“造就出一种特殊的人才,他们富有探索精神并渴望解决问题,拥有代表其清晰思维和熟练掌握语言的交流技巧,拥有丰富的多样化的经验。这样的人将是下一个世纪科学、技术、学术、政治和富于创造性的领袖。”哈佛大学:2002年10月正式启动新的本科生课程改革,将本科生教育目标定位于培养反思性的、经过良好训练的、有知识的、严谨的、有社会责任感的、独立的创造性的思想家。麻省理工学院:“MIT致力于给学生打下牢固的科学、技术和人文知识基础,培养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日本:1990年,日本发表题为《建立新的高等教育体系,向21世纪迈进的教育方针》的教育白皮书,提出:“在当前动荡变化和复杂的社会及学术活动向新的方向发展的形势下,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对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教育,并且加强基础能力的训练。”1998年12月制订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更明确规定:“高等学校要跟踪国际学术发展前沿,成为知识创新和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培养的基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6年《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教育的任务是毫无例外地使所有人的创造才能和创造潜力都能结出丰硕的成果”。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高等教育会议发表的《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世界宣言》指出:“高等院校必须教育大学生成为学识渊博、理想崇高的公民,能够以批判精神进行思考,会分析社会问题,能研究和运用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而且能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二、世界性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主要做法探究性学习本科生科研服务性学习课程改革大学文化创新1、重视探究性学习“苏格拉底教学法”习明纳尔“案例教学法”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基于课题的学习(project-basedlearning)、一年级习明纳尔(firstyearseminarorfreshmanseminar)高峰体验(capstoneexperience)探究性课程(inquiry-basedcourses)(1)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20世纪60年代,白罗斯(HowardBarrows)提出两个假设:一是通过问题情境学习比以记忆为基础的学习效果要好;二是最重要的看病技能是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记忆。20世纪60年代后期,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McMasterUniversity)医学院在白罗斯教授的协助下,开发出基于问题的学习,并把它作为该院主要的学习和教学方法。涵义作为一种问题取向的教学模式,PBL强调把学习放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生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real-worldproblem),来探究问题背后隐含的概念和原理,并发展自主学习(self-directedlearning)的能力。目的大学将PBL应用于本科生教育,一般有多种目的,“特别是要发展下列能力:(1)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的能力;(2)发现、评价和运用学习资源的能力;(3)在团队和小组中合作学习的能力;(4)以多种方式有效交流的能力,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5)运用在大学学到的知识和发展的智力,成为终身学习者。”步骤(1)组织小组(2)开始一个新问题(3)后续行动(4)活动汇报(5)问题后的反思(2)一年级习明纳尔1732年,德国格廷根大学设立了语言学习明纳尔,是为最早的习明纳尔。1959年,哈佛大学为了提高一年级教育的学术性,开始进行一年级习明纳尔的实验。2001年,美国83.5%的研究型大学开设了一年级习明纳尔。(3)高峰体验课程1998年《重建本科生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蓝图》报告:“太多的学生抱怨说在他们的高年级阶段有一种非高峰体验感——只不过是在所有的课程之上再加几门课程,然后一切就结束了!”20世纪60年代,一些大学开始尝试把研究生教育的经验移植到本科生教育上,开设了更加注重探究能力培养的高峰体验课程(capstoneexperiencecourse/capstonecourse/capstonelearningexperiencecourse)。2001年所作的调查,在91所研究型大学中,有82所开设了高峰体验课程,其他9所大学不详。何谓高峰体验课程?人们对高峰体验有各种不同的定义。但是,在人们界定高峰体验课程时,都强调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应用既有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表达结论的能力。尼尔逊和弗尔顿:“虽然高峰体验课程的定义因系、因大学而不同,但这些定义都包含一些核心因素,都是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应用既有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表达结论的能力。换句话说,高峰体验课程是本科生课程上的皇冠。”高峰体验课程的目标开课教师认为高峰体验课程的学习目标依据重要程度依次是交流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知识与技能应用能力、发现问题能力、综合能力、跨学科研究能力、专业发展、终身学习能力、领导能力、专业联系、找工作;选课学生认为高峰体验课程的学习目标依据重要程度依次是交流能力、发现问题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知识与技能应用能力、跨学科研究能力、综合能力、专业发展、专业联系、终身学习能力、领导能力、找工作。开设方式和教学方法在最后一年开设;将学生人数限制在
本文标题:国际视野中的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79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