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
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党的十八大政治报告旗帜鲜明、目标明确,立意高远、论述精辟,立足实践、富有创新,视野开阔、大气磅礴,具有很强的政治号召力和实践推动力。十八大关于社会建设的新概述新思想很多。•社会建设新概述新思想:⑴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⑵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体系推进社会体制改革;⑶增加“法治保障”形成“五位一体”的社会管理体制建设新目标;⑷提出“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⑸“两个必须”和“四个加快形成”凸显社会建设的“全新定位”等•我今天仅就新时期社会建设的认识和工作向大家汇报两方面的学习体会:怎么看,怎么办•一是如何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布局认识社会建设;二是如何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一、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布局认识社会建设•新时期的社会建设体现在十八大报告的所有篇章,已经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战略位置。•1.从探索到定位,从“三位一体”到“五位一体”•探索之路:阶级斗争一抓就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条腿长一条腿短~协调发展~五个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科学发展~把科学发展观写进我们的党章,作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一条腿长一条腿短造成的后遗症不可忽视。•⑴两个焦点问题凸现,矛盾更尖锐:从平均主义到收入差距过大,从商品短缺到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严重不足。•⑵管理体制落后,三种机制失衡:管理体制(管控思维,有的停滞于“治人”和“治于人”状态)、市场体制(市场配置资源力度越来越大,钱还不能买什么?)、社会机制(人口漂移下社会管理呈现大量真空状态)。•⑶社会心态失衡,心气浮躁,盲目攀比,盲目仇恨:仇富、仇官、仇警,容易滋生不稳定因素,影响民心归属。•从“三位一体”到“五位一体”:•早在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这一“三位一体”总体布局从党的十三大一直延续到十六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总体布局拓展为“四位一体”,增加了社会建设。党的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又拓展为“五位一体”。•这五大建设是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障,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这五大建设既然是“五位一体”,就必须要协调推进,强调的是发展与协调的关系。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总体布局,是对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内涵的深度挖掘,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化和发展。•在社会体制建设中,也从社会管理格局建设转向社会管理体制建设,从提出到建立健全社会管理格局再到加快形成社会管理体制,是党的十八大对近十年社会管理新情况新问题的经验总结和“最新战略回应”。把“法制保障”纳入到社会管理体制建设中来,旗帜鲜明地告诉我们,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不容忽视,要依法治理。•2.“两个必须”和“四个加快形成”凸显社会建设的“全新定位”•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是“加快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是两个必须: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提出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十八大将社会管理与民生并列为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这是对社会建设的“全新定位”。•为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报告提出了“四个加快”的战略决策:1.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2.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3.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4.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3.社会建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⑴报告讲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途径。这里回答的是如何高举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社会建设意义重大。•⑵十八大报告把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为未来发展的两大目标之一,如何实现呢?一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二是加快社会体制改革,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加强社会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为什么要构建和谐社会?•我推崇程思远先生的功能性解释:1.和谐社会具有统一性,能保持大同小异。2.和谐社会具有包容性,可以求同存异。3.和谐社会具有调适性,能够增同减异。•在我国发展的黄金期和矛盾凸显期,尤为重要的是促进“增同减异”,凝聚民心民力。•4.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是人类发展历史逻辑的新实践、新经验和新概括•十八大政治报告强调,“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经济是手段,人和社会是目的,这是人类历史的发展逻辑。•党的十八大政治报告强调:•⑴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⑵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5.社会建设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和深远意义•十八大报告讲面向未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四个“必须更加自觉”,第一要义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五位一体”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四个“必须更加自觉”个个不离社会建设。•延伸分析:包括社会建设在内“五位一体”的战略体制凸显治国理政的大思路:改革开放,协调发展•党的执政经验告诉我们,治国理政的规律,是一手抓改革,抓发展,一手抓平衡,抓稳定,二者不能偏废。犹如开车,只要动力不要平衡就可能翻车。中国体量大,改革发展关键期,平衡、稳定与可持续尤为重要。(图示)科学发展路径图QQ:672319065物资文明与发展态势物资文明与发展态势制度文明与社会状态精神文明与国民心态如何看发展:既要动力又要平衡•如何实现平衡?有效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转型期社会管理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不容忽视:•一是人民内部矛盾日益增多,排查化解的难度加大。二是刑事治安案件日益增多,打击犯罪的难度加大。三是新型行业和新的社会事务大量产生,政府无力包办。•四是漂泊社会人日益增多,传统社会管理模式遭遇的严峻挑战,管理难度加大。•五是高风险社会已经来临,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的难度加大。•六是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创新的瓶颈难以突破,改革发展进入攻坚时期。•二、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创新•十八大报告强调,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两个必须”指明了加强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㈠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报告提出努力办好满意的教育,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我以为,根本问题是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认识和执行,这里涉及的是社会建设的基础问题,也是执政的根本问题、党的先进性问题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1.两个百年目标浇铸了改善民生的里程碑。•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一个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是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两个百年奋斗目标最早是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的,此后,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报告以及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都作了重申。可以这样说,这两个百年目标是我们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两座里程碑,也是实现保障和改善民生新要求的两座里程碑。•2.从“建设”到“建成”是两个目标的最大亮点•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从“建设”到“建成”,这一字之变,是质的飞跃;这一字之改的“含金量”很高,为我们扎扎实实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一个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阶段性目标,把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美好前景,更加清晰地呈现在全国人民面前,必将极大激发全国人民的奋斗热情。•3.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目标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目标要求分别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这里最引人注目的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㈡如何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报告提出了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形成两个体制、一个体系和一个机制,第一个就是加快形成五位一体的社会管理体制。以下就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战略思考讲四点体会:•1.中央探索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历史回顾•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十八大)•“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更是提出要“加强社会管理能力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机制”。•2011:中国社会管理创新年•2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讲话。•3月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以5章14页的篇幅论述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第一次进入五年规划、独立长篇论述,彰显“社会管理”已成为事关中国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社会心态”也被历史性地写入“十二五”规划。•5月30日,胡锦涛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专题研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问题,对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7月1日,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7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8月21日,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更名为中央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制度创新,依法管理,成为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方面——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首次公布中央部门“三公”经费、部署制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11月下旬到12月初,中央领导同志分四路主持召开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西北片区会,围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总结经验,部署工作。•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要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各项社会建设,加快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安置好困难群体和受灾群众生产生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和服务,切实抓好安全生产,维护社会和谐稳定。•12月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落实好中央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各项部署,妥善解决群众合法合理诉求,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要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食品、药品、生产安全监管,强化社会监督,依法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相继出台加强基层基础建设的意见,对促进司法公正作出新部署;全国公安机关开展声势浩大的“打四黑除四害”行动,为民除害、保民平安……•修改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职业病防治法,制定精神卫生法、行政强制法,一批与社会管理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纳入立法议程……•2012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加强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高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自治能力。•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推动实行居住证制度,为流动人口提供更好服务。•以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为重点,加快建设国家电子政务网。•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温家宝:政府事务性管理工作可适当交给社会组织(2012年3月19日第十三次全国民政会议)•健全基层民主制度,保障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政府的事务
本文标题: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80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