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后哲
中共襄阳市委党校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后哲中共襄阳市委党校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中共襄阳市委党校两种现象国内:经济成就越来越大社会问题越来越多中共襄阳市委党校国际:两上:美国和中国两下:日本和俄罗斯雷曼集团:大到倒不起中美关系:大到打不起中共襄阳市委党校一、正确的看待社会的五个转变(一)资源配置从扩散向重新聚集转变1、20世纪80年代:改革从社会基层开始,财富增长2、20世纪90年代:财富和资源向部分地区和少部分人手中集聚“农村四空”:产业、年轻人、住房、干部中共襄阳市委党校①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比例2.1﹪)②管理人员阶层(比例1.5﹪)③私营企业主阶层(比例0.6﹪)④专业技术人员阶层(比例5.1﹪)⑤办事人员阶层(比例4.8﹪)⑥个体工商户阶层(比例4.2﹪)⑦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比例12﹪)⑧产业工人阶层(比例22.6﹪)⑨农业劳动者阶层(?)⑩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3.1﹪)(二)社会结构从简单化向复杂化转变1、1978年以前:两个阶级一个阶层2、现在:十个阶层中共襄阳市委党校社会结构新变化①阶层结构出现定型化趋势,阶层边界逐渐明晰②向上流动率低,阶层复制现象增多③出现失利阶层和失意阶层④中产阶级发育速度放缓中共襄阳市委党校当前需求的特点:⑴基本需求的标准越来越高⑵社会安全需求凸显(养老、住房、食品)⑶群体之间和代际之间需求差异较大⑷权力需求越来越强烈(沙溪事件)(三)需求结构从低级化向高级化转变中共襄阳市委党校沙溪事件中共襄阳市委党校(四)社会问题从生存性向公平性转变1、部分群众相对社会地位下降2、较多群众有不公平感(端起碗吃肉、放下筷骂娘)中共襄阳市委党校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农民对国家的三次重大奉献和牺牲1、第一次:1921—1949军事化2、第二次:1949—1979工业化3、第三次:1979-2009城市化历史积累在现实中的农民重大突出问题:⑴农民与农民的关系比较松散(组织管理弱化)⑵农民与资本的关系比较陌生(银行嫌贫爱富)⑶农民与社会的关系比较冷漠(福利网络缺少)⑷农民与政府的关系比较紧张(行政权力傲慢)中共襄阳市委党校(五)社会矛盾从个体性向群体性转变⑴中央判断:多样多发、触点多、燃点低、关联性强⑵相关研究:维权事件、社会骚乱、泄愤事件⑶框架:①强弱关系②强强关系③失意精英群体与普通弱势群体(黄石事件、万州事件)⑷结论:群体事件重点在城市,难点在农村中共襄阳市委党校二、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产生的宏观因素1、“五化两转”快速推进五化: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信息化和国际化两转:传统社会→现代社会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十八大”: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四化同步”)中共襄阳市委党校2、30多年与100多年的时空差异⑴发展的战略机遇期⑵社会矛盾集中爆发期“十八大”: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全面建成中共襄阳市委党校江阴案例2005年末,江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达标后,提出了建设“幸福江阴”的设想,即“五民五好”:以民生为本,力求个个都有好工作;以民富为纲,力求家家都有好收入;以民享为先,力求处处都有好环境;以民安为基,力求天天都有好心情;以民强为重,力求人人都有好身体。因为坚持以人民幸福评估发展,江阴被中央调研称为“科学发展的先行者”。中共襄阳市委党校3、社会需要结构深刻变化⑴基本生存需要基本得到满足⑵基本需求标准越来越高⑶从民生改善转向民主权力例:广东乌坎事件中共襄阳市委党校乌坎事件中共襄阳市委党校4、既得利益格局开始形成群体性矛盾:干群关系劳资关系贫富关系本地人与外地人中共襄阳市委党校5、网络虚拟社会迅速发展⑴当前:网民5.3亿人手机用户10多亿微博客户2.8亿⑵难度加大:①人人可以成为信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②人们可以快捷获得信息③可以便捷地参与公共事务讨论例:“微笑哥”中共襄阳市委党校“微笑哥”(表哥)中共襄阳市委党校三、推进社会管理的总体思路㈠在社会建设中推进社会管理⑴社会管理的不同理解①对人类社会的管理②经济社会二分法中的社会管理③国家—市场—社会三分法的社会管理④与四大建设中的社会管理⑤政府四项职能中的社会管理中共襄阳市委党校⑵社会管理的定义党委和政府以及其他社会主体运用法律、法规、政策、道德、价值观等社会规范体系,直接或间接地对社会领域各方面各环节进行服务、协调、组织、监控的过程活动。四个要点:主体工具对象管理方法中共襄阳市委党校⑶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①协调社会关系②规范社会行为③解决社会问题④化解社会矛盾⑤促进社会公正⑥应对社会风险⑦保持社会稳定中共襄阳市委党校(4)社会管理创新的格局•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中共襄阳市委党校(5)科学地在社会建设中推进社会管理社会建设:①发展民生事业量力而行②建设公民社会,发展社会组织三个案例:瓮安事件—社会组织“变味”出租车营运事件—社会组织“缺位”“老乡会”维权—社会组织“越位”中共襄阳市委党校(二)在“五位一体”中推进社会管理“十八大”: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五位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为纽带中共襄阳市委党校(三)在改善民生中加强社会建设•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中共襄阳市委党校(四)坚持基层创新与顶层设计相结合当前基层社会管理:缺乏整体规划和设计方式方法创新多体制机制改革少应该加强:源头治理动态协调中共襄阳市委党校(五)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改革目前:民族众多历史文化传统差异较大经济发展不均探索:历史文化差异社会结构差异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社会心理差异中共襄阳市委党校社会管理中的几个误区:⑴刚性“维稳观”⑵强化政府管控⑶网络化被滥用⑷只讲维稳,不讲维权⑸只讲民生,不讲民主中共襄阳市委党校四、社会管理的关键和重点㈠社会管理创新的关键:“管好政府”⑴管好政府意味着正确履行职能⑵管好政府并不是意味削弱政府⑶管好政府还意味着要“用好”政府中共襄阳市委党校(二)社会管理的重点:“建好社会”⑴加强民生事业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⑵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建设公民社会⑶加强和改进社区建设,增加社区意识⑷建设社会规范体系,加强社会诚信⑸调整利益格局,畅通社会流动渠道中共襄阳市委党校社会建设需要政府推动,需要政府让出空间,创造条件,进行引导和规范。管好政府与建好社会是相辅相成的,没有社会的发育和壮大,管好政府也是难以想象和实现的。管好政府与建设社会和服务管理应该同步进行,管好政府是关键,建好社会是重点,为推进良政善治、实现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保障。
本文标题: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后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80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