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细说汉字》略读书评5090369080任航中华民族有着5000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而汉字作为这悠久文化的代表好比一条长河,孕育着一代代的炎黄子孙。随着时代的前进,汉字也不断的发生着变化,从商朝的甲骨文到秦朝的小篆再到后来的汉隶、楷书、行书、宋体等。但不管哪一种形式的汉字,其蕴含的中华民族的文化始终是不变的。汉字是象形文字,每一个汉字的构造表面来看都是对人们日常生活场景的反应,而更深一层就是我们中华名族五千年来的文化积淀。而《细说汉字》这本书,正是以一千个汉字为例来说明汉字的字形与字义中间的关系等内容,进而向人们展现汉字丰富的内容,使人们领略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巨大魅力。就像老师说的,一篇书评只有几千字那根本不叫书评,只能称之为读后感,在加上在这么有限而又紧张的时间内是在无法细读这么大的一本书,因此,我只是略读了这本《细说汉字》,本书中那五百多个例子也只是挑着看了看,所以本文也就只能称得上为一篇读后感之类的文章,称作书评是在名不符实。内容简介《细说汉字》是一本介绍汉字基本知识的通俗读物。原书曾以《汉字例话》《汉字例话续编》刊行于世,深受读者喜爱。现将两册合于一本,改为现书名出版,并选配了与内容相关的460余幅插图。全书以1000个有代表性的常用汉字为例,分别说明了它们是如何由甲骨文、金文向小篆、楷书、简化字演变的;同时通过形体分析,具体地解释了每个字的字形与字义的内在关系;还以古代诗文中的例句为证,述及了每个字的本义、引申义和假借义;并对某些容易认错、读错、用错的字,分别从形、音、义等方面作出比较,指出产生错误的原因和纠正错误的方法。该书有助于提高读者阅读古代诗文和正确使用文字的能力;对从事语文教学的人来说,也是一本很有实用价值的参考书。作者简介本书作者是左民安(1935~1987年),山东莱阳市人,1959年毕业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同年到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担任古代汉语的教学工作,1962年以后一直在宁夏大学中文系任教。在从事古代汉语教学的同时,致力于文字学和训诂学的研究,主要著有《细说汉字》(原名《汉字例话》和《汉字例话续篇》)、《汉字部首讲解》、《写作纵横谈》等专著,以及《浅谈段玉裁对说文的研究》、《王念孙校雠学初探》、《训诂学漫谈》、《辞书编篆与古籍整理刍议》等论文数十篇。首先在本书《汉字概说》部分,主要讲了五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汉字的创造及其特点;第二,汉字的结构;第三,汉字的形体演变;第四,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第五假借字的规律。这一部分内容,简明扼要地讲解了汉字的基本知识,不仅对阅读本书的“正文”会有帮助,而且还能使人们了解并掌握汉字的历史演变概况,有助于正确使用祖国的文字。而在这其中作者重点介绍了汉字结构的特征,而这一部分给我的感触也是最大的。让我对汉字的博大精深不禁由生赞叹。一提起汉字结构,总离不开“六书”之说,所谓“六书”,当代学者大都采用东汉许慎的名称以及东汉学者班固所采用的次序来定义六书,慢慢的就形成了大家公认的“六书”的名称和次序: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象形,即实物之形。也就是把客观事物的形体描述出来的意思。比如说“州”字,甲骨文和金文都是三条曲线,表示波涛汹涌的流水,其中间的小圆圈或小黑点,表示水中的一块陆地。如图所示。再比如,我们常说,说话提意见都要“有的放矢”,那么这个“矢”为什么当“箭”讲呢?请看甲骨文和金文“矢”字的上部为锋利的箭镞,中为箭杆,下为搭弦的尾翎。如图所示。可见“矢”就是“箭”的象形字。指事,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这就是说,初看起来可以认识,再细观察就能了解意义,如“上”、“下”二字就是指事字。如图所示。上下二字都是纯符号指事字。再举一个在象形字基础上加上指事符号的指事字,如“甘”字在甲骨文里就写成口中加一点,表示在舌头上感到甜味的地方,甜字就是从这里演化而来的。如图所示。正如作者所说,指事字在“六书”中是绝对少数。这是因为绝大部分字都不需要用指事的方式来表示。要说明客观物体,可以用象形来表示;要说明抽象的概念,就可以用会意来代替。会意,“比类合谊,以见指,武、信,是也。”意思就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象形字组合在一起,表示一个新的意思。比如“步”字,在甲骨文中是脚趾朝上的两只脚一前一后走路的形象。假若两脚要从水中通过则怎样表现呢?那就再把“水”加在两脚之间,这就是徒步过水的“涉”字。如果两脚要登高呢?则又把“涉”字的水旁换成“阜”(左,即土坡),就成为两脚登山的样子,这又组成了新的会意字“陟”(zhì志)。如果两脚要从高山上下来又怎么办呢?则又可以把“步”倒过来,脚趾朝下,甲骨文的“降”字就像右面的两只脚从左面的山坡上下来的样子,这又组成一个新的会意字“降”。具体如图所示。从左至右依次为“步”“涉”“陟”“降”由此可见,步、涉、陟、降等都是与脚(止)有关的会意字。形声,“形声”又叫“谐声”,其别于指事、象形独体,形声合体。象形法和会意法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很多字很难有象形或会意来表示。比如“鱼”,它本身可以用象形来表示,但是鱼的种类很多,所以无法用象形来拜师所有的鱼,因此,我们采用形声法,对于不同种类的鱼也就有了不同的表示。如“鲤”、“鲫”、“缮”、“鳗”等字用“鱼”字边表示鱼的总类,再借用原有的字作为读音来表示鱼的种类。转注,对于这个定义还不是很清楚。假借,许慎给假借字下的定义是:“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也就是说,当某个新事物出现之后,在口语里已经有了这个词,但在笔下却没有代表它的字,需要借用和它的名称声音相同的字来代表(托事),这就是假借。比如,“亦”字甲骨文的写法是在“大”字中间的两边各加一个点,如图所示。《说文解字》说:“人之臂‘亦’也,从大,像肋腋之形。”从字形上看也很清楚,是站着的一个人,张开两臂,两臂下各有一个点,表示这里就是腋下,所以“亦”字的本义就是“腋”。但后来“亦”字因为读音关系,被假借为副词用了(当“也”讲),所以只好另外造个“腋”字取代了“亦”字的本义。而当“也”讲的“亦”也就永借不还了。假借法的出现,完全废掉了汉字的表意性,这对后世用同音以代替压缩汉字的字数有很大的启示。其实,“六书”只是后人研究汉字所创造出的理论,而不是根据“六书”来创造汉字。汉字作为象形文字,突出特点自不待言,此书最大特点就是它的《正文》部分的500多个汉字示例,使读者详解汉字流变。汉字虽然起自象形,但象形在表意方面毕竟能力有限,因此逐渐向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转变,也就是后来所谓的六书。而且,从今天的汉字,特别是简体字,很多形已不象,如果不从流变上去看,难解其中之妙,下面举个例子:比如一个“好”字,为什么女子为好?容易引起误解,其实甲骨文中的形状是一个妇女抱着一个小孩,好意由此生,如此种种,不胜枚举。读此书了解汉字流变,对我们理解汉字形成、民族历史,阅读古籍甚至理解现代词语,均有裨益。无须抱汉字落后于拼音文字的民族虚无主义思想,也不必带着汉字优越如何的自大心态。即以趣味性而言,中国的一个方块字的演变也可以当一个故事读,其趣无穷。此书作者实以极严谨之学风,著成此书,在当今书世,甚为难得,而且这1000多个汉字中,指出许慎、康熙字典错误处亦不少,这自然是后来者站巨人肩膀之优势,不能以此而是今非古,但有此能清视听,辩真伪,读者自然应该大谢作者。此外,对于本书作者,著名学者陆宗达对于他的评价是“昔日予与民安同在北师大古汉语教研室,知其人既勤且慧,每有意见,莫不闳洽。惜共事不久,民安调宁夏任教,后闻其患有严重疾病,予甚忧之。民安不计生命之存亡,忧绝学之鲜传,毅然写成此书,能得持世教。其品德学问若是,乃多年修为之所成”。可见,作者正是那种我们现在这个社会缺少的那种能为了民族事业而贡献自己一生的人。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本书的意义又弥显珍贵。汉字使我们中华民族的血脉,希望我们这个社会能有越来越多的人站出来,为这个民族事业做一点事情。
本文标题:细说汉字书评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813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