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美国次贷危机的全球传导
美国次贷危机的全球传导摘要:美国次贷危机是美国泛地产市场泡沫破灭的结果,本质是由房价下跌和利率提升导致的信用危机引发的信贷紧缩和金融市场流动性缺失。但是,起源于信贷市场的这场信用危机却愈演愈烈,引发了全球经济的剧烈动荡。基于世界经济传导机制的基本原理,本文通过国际资金流动渠道、国际贸易渠道、劳动力流动渠道等方面来深入分析美国次贷危机的全球传导过程。关键词:次贷危机、国际贸易、资本流动、传导机制1引言2007年10月,起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波及全球金融市场,进而将全球经济带入下降轨道,成为美国金融史甚至全球金融上上最深重的金融危机之一。其产生的内在机理是金融产品透明度不足、信息不对称,金融风险被逐步转移并放大至投资者。这些风险从住房市场蔓延到信贷市场、资本市场,从金融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并通过投资渠道和资本渠道从美国波及到全球范围。这场危机可能将美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拖入衰退的深渊,它也因此引起了各国对金融创新、危机传导和风险防范等方面的深刻反思。2次贷危机通过各类渠道的经济传导2.1资本流动渠道美国次贷危机演化到现在,其核心问题在于信贷紧缩和流动性缺失,而流动性需求则是次贷危机国际传导的最主要路径。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MBS、CDO以及基于CDO的各类衍生产品的投资者遭遇巨大资本损失,流动性的下降迫使这些投资者调整其资产组合,通过出售机构在其他国家的资产以保证在美国资本市场上的流动性,导致关联国的金融市场的共振;受“羊群效应”和“蝴蝶效应”的影响,机构投资者资产组合的调整加倍放大了美国次贷危机,并引起整个国际金融秩序的长期震荡。2008年上半年,欧洲股市、新兴市场国家股市都于美国股市同步下跌,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跨国机构投资者在全球范围内调整资产组合、降低风险资产比重,追求流动性需求的行为所致。另外,我们也要注意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此次经济危机的爆发点是以银行为主的投资机构。基于银行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它的触角深入到国家经济的各个角落,因此银行业的存在和发展是国家经济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银行等投资机构的投资失败,导致流动性短缺、清偿力受损,加上银行存在“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的心态,从而缩减放贷规模,国家宏观经济呈现紧缩状态,不利于经济的稳步增长。也把违约造成的信用危机转化成全球的流动性危机,最终形成了系统性风险。同时,各国银行相互持有对方债券的方式,也是危机迅速推进到各个国家的一个主要原因。次级抵押贷款经过证券化后发售给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基金公司等投资机构,这样的投资机构遍布美国、日本、欧洲和许多新兴市场。因此次贷危机爆发,这些金融投资机构投资失败,惨遭损失,再加上其特殊的地位,从而导致了经济危机的迅速蔓延。美联储抑制次贷危机的逻辑就是通过宽松的货币政策,即减息和注资,为金融市场注入流动性,这一政策逻辑加剧了全球流动性过剩的格局,导致新兴市场国家的热钱急剧增加,从而进一步吹大了这些国家的资产价格泡沫。当新兴市场国家对热钱形成过度的依赖性而这些热钱又不具备可持续性却突然撤出的时候,即是这些国家资产价格泡沫破灭的时候,也是新一轮金融危机的爆发的时候。另外,美元的大幅贬值造成其他国家持有的外汇储备资产的价值缩水,这减轻了美国的对外债务负担,却造成了其他国家国民财富的损失。美为自救,让金价油价飙升,美元兑经合组织多数成员国货币的汇率都出现了下跌。美元贬值是美国政府转嫁和化解次贷危机的一种有效手段。美国自贬其美元,造成其他国家的主要通过成本低来获取利润的行业被迫抬高出口价格,而竞争力大幅削弱,某种程度上也刺激了本国的生产,虽然其国民也受到了美元贬值的影响,但他会采取降低税率,增加补贴的方式,使其民众不受伤害。其实这一切都是美国自己在导演,目的就是希望全球为他的亏空买单。2.2国际贸易渠道次贷危机酿成全球危机的渠道之一是国际贸易,美国经济下滑和市场疲软通过国际贸易渠道影响全球经济。美国是全球最重要的进口市场,美国经济陷入衰退将会导致美国消费需求的缩减,进而降低美国的进口需求,这将导致其他国家出口减缓,进而影响到这些国家的GDP增长。这对那些依靠净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国家或地区如德国、加拿大、墨西哥、东亚新兴市场国家、石油输出国等的影响尤为显著。此外,美元大幅贬值将会损害其他国家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特别是那些与美国出口商品构成同质性竞争关系的国家和地区如欧盟和日本。美元的大幅贬值,推动了一些用美元标价的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上涨,比如石油、铁矿石等能源和粮食等初级产品,这一方面为其他国家注入了通货膨胀压力,另一方面抬高了其他国家经济发展成本,抑制了投资与消费,经济下滑或减缓。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高涨使出口企业的生产成本明显增加,而食品价格上涨带来的生活成本增加也将向下游传递。在资产价格泡沫、通货膨胀预期和经济增速放缓的前提下,这完全可能导致全球经济陷入滞胀困局。同时,次贷危机的爆发使美欧经济下滑的风险明显增大,这也促使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升温,许多国家的产品出口受到不公平的打压。企业存在联动效应。企业并不是独立生存的,和其他企业息息相关。次贷危机爆发,投资机构损失巨大,全球金融资产价格普遍大幅度下降,导致企业融资困难,加剧金融市场的资金紧张,不利于企业有坚强的后盾以渡过难关。另一个角度而言,经济危机导致消费减少,对产品的需求降低,企业减产,实体经济受到影响,从而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增长。对于危机传递接受国而言,危机的传染首先导致出口企业遭受损失,其次会影响到原材料企业等处于同一经济链条上的企业,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不仅是经济的问题,也包括企业员工。企业经济效益下滑,造成大量裁员,失业率上升(如通用、索尼等企业的裁员),这都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性。由于企业之间的联动性引发的危机传递,可能导致一国实体经济遭受损失。国家实体经济受损,是国家经济衰退的前兆,导致经济危机的影响程度更为加剧。2.3技术和信息流动渠道到2007年7月,由于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股市震荡骤停,但评级机构又使次贷危机再次传导。信息不对称使次贷衍生产品的投资人对评级机构有相当高的依赖度。可是,评级机构只能用建立在历史数据之上的计量模型来推算违约概率。一旦房价、利率变化,模型原有的假设条件不复存在了。次贷危机出现之后,特别是2007年8月3日,贝尔斯登宣布暂停赎回3只按揭贷款对冲基金,立即造成股市恐慌,引发骨牌效应。2008年1月到2月,一系列数据显示美国经济已经放缓,衰退几率上升,美国股市和全球股市全都在下跌。同时,跨国银行不负责任的投机和国际评级机构的恶意炒作也是加剧危机的重大因素。当一个国家的危机使得经济转移到一个“坏的均衡”时,投资者就会对其他类似的国家发生心理预期变化和信心危机,进而导致投资者情绪改变和心理恐慌,结果引致危机的扩散和传导。这种传导的关键在于投资者认为一些国家之间存在某种相似性,比如宏观经济基础的相似性、经济政策和经济形势的相似性、货币政策相似性等等。一旦这种预期形成,投资者就会在信息不对称或信息加工能力制约的基础上,通过“示范效应”和“规避效应”使得危机在国家间进行传导。美国次贷危机起步于激进的住房抵押贷款行为,强化于过度滥用的资产证券化市场,传导至信贷市场、资本市场和其他相关市场。那些有着住房资产高估、过度房贷的国家和那些有着过度资产证券化的国家,他们的投资者就会产生市场预期,引致危机的爆发。3总结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美国次贷危机主要资本流通渠道、国际贸易渠道和信息流通渠道向蔓延至世界各国,而通过技术和劳动力流动渠道的传导较弱。经济贸易全球化,资金的自由流转等一系列因素导致美国次贷危机演变成全球金融危机。同时也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经济波动可能通过种种渠道最终演变成为一场世界经济危机,这无疑增加了世界经济的不稳定性。这个就告诫我们,要理性分析各国经济情势,合理配置投资组合,避免决策失误,从而尽可能减少危机影响或者不成为危机的制造者。参考文献[1]世界经济传导机制[2]徐品文,论美国次贷危机的传导机制,2009[3]陈雨露,美国次贷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中国金融》2008年第7期
本文标题:美国次贷危机的全球传导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849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