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蔡榨小学邱培[摘要]信息技术作为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和核心,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工作方式、思维方式受其影响而发生重大变化。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将人们由工业时代带入信息时代,必然会变革教育,必将使教育培育出适应信息时代的人才。以“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作为学科特点的语文学科,在当前大力提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大背景下,以多媒体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成为语文课程改革新的重点。但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推广与运用,不少问题也相应出现。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不少教师在信息技术运用中出现了滥用的现象,有的是为了赶时髦,有的应用信息技术时出现“画蛇添足”现象、忽视师生情感交流、忽视对学生抽象思维的训练等问题,这样一来,信息技术非但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反而反而导致语文学习活动的缺失,即出现所谓“语文课不像语文课”或者“语文课不是语文课”的情况。以致语文教学质量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提高。本文从两个方面对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思考。一、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归因。指出目前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应用中主要存在着“高耗低效”现象、“画蛇添足”现象、语文课学科性的缺失、忽视师生情感交流、忽视对学生抽象思维的训练等问题。二、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的对策研究。针对上文所指问题提出了应对策略:提高语文教师的思想认识,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和课件制作水平,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语文教学;并通过对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为实践者提供借鉴与参考。指导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教学;问题;策略计算机辅助教学是运用电视图像和计算机技术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信息交流的教学手段,它不仅能处理数字、文字、图形、声音乃至三维动画,而且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加上其运动变化的可控性、模拟性,因而可以大幅度增加信息的输入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但由于教师认识上的不足,观念上的偏差,对计算机在教学中的应用还不够了解,再具体操作中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画蛇添足”现象小学语文课文文质优美,有的是传统名篇美文,有的是充满时代气息的现代科学文,有的讲述名人故事,有的赞颂亲情友情,有的充满智慧给人启迪,有的富有教诲感人至深……这些文学佳作,是整个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智慧的结晶。其丰富的内涵和文化底蕴并非一个画面、一幅情景所能表达及包含的。当然,不可否认,高质量、多元化的媒体信息或影音资料加以科学恰当的媒体呈现时机能为学生的再造想像提供更广阔的思维空间,有些情景不可能在课堂上再现,多媒体以它极大的兼容性展现现实生活中不能展示的画面,让学生如同身临其境。但有些老师过于依赖多媒体,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呈现在多媒体课件上,课件代替板书,草草出示课件,剥夺学生思考、归纳、总结的时间。我们应该借助信息技术环境的优势,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多默读、听读、朗读、诵读,在培养学生对书面语言的直觉感知能力过程中启迪学生去感悟作品的真谛、品味作品的内涵,切切不可让“画蛇添足”这一笔败坏了语文教学课堂美妙的韵味。2、“耗时费劲”现象从老师的角度来看,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和载体,计算机多媒体只是教学的媒介,利用这个媒介进行教学,对于熟练计算机的老师来说,也要花大量的时间去收集资料,制作成课件。然而对于语文老师来说,工作量大,教学任务重,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去制作课件,就很难有足够的时间去钻研教材,设计教法。教师自己都没有领悟文章的内涵,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怎能引导学生在思想上与作者达成共鸣,感悟课文情感呢?3、语文课学科性的丢失(1)、丢失语文学科的特征拿小学中段语文来说,大部分文章内容的思想性较强,有一定的构段方式,文章主旨也比较明确。教师在教学时,应重在指导学生怎样阅读,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感情,将这种表达感情的方法迁移到写作中,进行读写结合。这才是小学中段语文教学的重点。但如果将太多的目光集中在计算机上,过多地挖掘其形象性和直观性,忽视语文的本质,就很容易偏离语文学科的特征,这样就根本找不到语文课的实质性收获。(2)、破坏语文独特的美感语文独特的美,美就美在语言文字,美就美在语言文字塑造的具体形象,美就美在语言文字的节奏韵律,美就美在语言文字的意味优美,美就美在语言文字带给人的自由想象……语言文字独特的美不是图画、音乐、电影画面、计算机所能代替的。语文课堂的美,美就美在朗朗的书声,美就美在修辞句式,美就美在结构章法,美就美在背诵积累,美就美在口语交际,美就美在思维想象,美就美在情感交流。有些教师在使用计算机时,不能把握好使用计算机的度,将课堂仅限制于自己做的课件中,将课件中的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读读课件上的文字,看看课件上的图画,教师进行总结,一节课就完了。这种不重视朗读,不进行口语表达,不根据文字展开想象,不揣摩修辞句式,不探求结构章法,不从字里间体会感情,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的课堂,必定是空洞乏味,丧失美感和语文特性的课堂。4、忽视师生情感交流计算机辅助小学语文教学,教学关系从“人—人”关系转向“人-机”或“机-人-机”,如今的小学语文课堂出现了没有计算机就无法是从的现象,甚至在课堂上计算机成了引领教学的主角,老师成了一个小小的配角。全程就是计算机与学生之间冷冰冰、生硬地交流。教师这个小小的配角与学生之间无任何情感交集。即使有,也只停留在机械的一问一答上。教师作为组织、引导者的功能不能完全体现甚至已经逐渐丧失。这样不仅课堂气氛沉闷,教师本身的教学风格无法体现,更重要的是它忽视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距离情感沟通、管理沟通、知识导航与传授沟通尚有一定差距。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了。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存在的问题源于以下几个原因:1、思想认识偏差不少教师认为教学手段先进就是好。他们对应用多媒体教学的认识不明确,认为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就现代化们自己就教得好,学生就学得好。而忽略了“多媒体只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一种学习工具,网络是一种资源,一种学习环境”,是为教学服务的这一特征。一些教师不顾学科的属性,不考虑教学的贴切性,在教学中国过分依赖这种教学媒体,而忽视了传统的优良的教学手段。2、实际操作的不合理在课件的制作中,生硬拼接、互拼乱凑。课件的制作讲求取材合适,用材得当。制作课件的目的是为了是抽象的、难懂的教学内容变得直观、形象和易懂,使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更加生动有趣,利于学生更好地接受和掌握所学的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有些教师的课件通过到处粘贴借鉴,与教学内容联系不紧密,甚至毫无联系。这样的课件放在课堂上,冲淡了主题,浪费了时间。还有的课件在制作中装饰性内容过多。多媒体课件主要是辅助教学的作用,不少教师把课件制作的色彩艳丽,场面壮观,各种新花样。学生的注意力全集中在课件本身的漂亮好看上,而把课堂要掌握的重点内容却抛之脑后。这样不仅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而且无意中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整个课堂的效率。信息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我问要正确运用信息技术来优化语文教学,在运用中遵守以下原则:1、辅助性原则在小学语文课堂上,信息技术只能是服务于语文教学的。语文教学的主要特点是学习语言。文字是语言的主要载体。小学语文就是要对语言本身进行理解、学习和研究,对语言进行再创造和表达运用。比如教学《黄山奇石》这一课时大家对文中所描述的“仙人指路”“猴子观海”等奇石的特征非常了解了。但课文最后出现了一系列其他的奇石,我们就不能仅限于出示几张对应奇石的图片。我们这一段的目的不是要在脑海中产生奇石的样子,而是要学会如何用语言文字去描述头脑中已经产生的、眼中已经看到的奇石的特征。通过多媒体的辅助,学生能够更形象地表达、描述。促进了课堂的顺利进行。2、丰富性原则语文课堂也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只有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本书的课堂太单调了。应用信息技术就能使语文课堂变得丰富多彩起来。信息技术可以从多个角度调动学生的感官,对学生产生立体化的影响,是学生产生兴趣,思维活跃起来。如:《青海湖.梦幻般的湖》、《三峡游》、《壶口瀑布》等课文,即便文章写得再好,学生读起来也会有一种“纸上得来尽觉浅”的感觉。若在虚拟的旅游网中让学生亲临其景一“游”为快,学生在仿真的境界下获得关于各种自然景观的最宝贵的认识,学习课文是就不会再是停留在文字的表面了。信息技术多种手段的综合运用,打破了单一的课堂结构,使课堂多姿多彩而不至于过分枯燥。3、效率性原则信息技术除了丰富课堂教学加大课堂容量以外,它还要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果信息技术运用得不妥当的话,不光不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相反还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混乱课堂教学的目标,打断课堂教学的思路,挤占课堂教学的时间。比如教学《处处皆学问》这课时,文中地球和太阳运转周期,潮起潮落现象,现实生活中学生很难看到,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运用网络资源(相关录像或视频)再现情景,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学生与文中描述的现象熟悉起来,激发学习的兴趣。像这种信息技术的运用就是得当有效的。4、实用性原则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时还有注意实用性原则。即易于操作,不繁琐,不牵住老师的鼻子,不束缚教师的发挥。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运用中,只有注意以上几个原则才是合理而有效的。正确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语文教学的实施策略1、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提高信息素养和课件制作水平(1)在“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中提高信息素养将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与更新教育观念有机的结合起来,利用信息技术改革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实现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的整体优化。可以避免走进“把信息技术单纯地理解为课件制作或是多媒体演示”这个误区,我们要把培养教师的信息素质的重心放到探索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方法和途径上。(2)通过培训与自学结合,提高课件制作水平每位教师都要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只有让他们掌握了课件制作技术,才能制作出适合自己,适合自己学生的课件。因此,解决课件制作的根本出路是要加强教师课件制作培训,挖掘广大教师的潜力,培养他们独立制作的能力。我们可以结合本校教师信息能力水平,制定培训内容,是教师们学即有所得。并采用培训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长期的学习与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中进步。可以根据教师水平,分层次开展培训与考核活动,经常进行作品展示等交流形式,形式良好的学习氛围。2、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语文教学(1)、利用网络的大量存储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突显语文教育的人文内涵。网络资源的全球性和多元化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学生学习的对象已不再局限于教材中的几篇课文,而是把世界各地学习资源与现行语文教材结合起来,使语文教材更加丰满起来。比如学生学习古诗,传统教学中,由于学生查阅资料的不便,对诗的学习仅仅停留在诗句含义的理解上。而单从字面上理解教材中的几句诗句的含义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知人论世”,从了解诗作的时代背景、诗人写诗缘由出发,弄清“诗源”,明确“诗油”,才能真正体会到诗人的情感,品味到诗的意境。网络引入语文课堂后,教师可以将学习内容拓展为诗人平生、写作风格、诗作背景、写诗缘由、诗句含义、后人评点等研究专题布置给学生,让他们按自己兴趣通过语内外收集资料和上网查询来完成任务,最后资源共享。学习效果不言而喻。(2)、利用信息技术提供信息平台,增强实践性,使语文课堂开放而富有活力。小学语文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所以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与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创设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保证学生自悟、自创时间,让学生在多样自主的活动中,体验学习语言的规律,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在写作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能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写作资源,还能帮助我们创设情境,丰富学生的想象。比如:三年级
本文标题: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860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