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司空图与《二十四诗品》一、作者简介司空图(837——908年)字表圣,河中虞乡(今山西省永济县)人,晚唐诗人、诗论家。司空图少有文才,三十三岁时(唐懿宗咸通十年,公元869年)应试,擢进士上第,受到王凝赞许,名声益振。卢携罢相,居洛阳,十分赏识司空图。后来,卢携回朝复相,召司空图为礼部员外郎,寻迁郎中。唐僖宗广明元年(880年),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司空图追随僖宗至凤翔,被封为知制诰、中书舍人。广明二年,僖宗逃到成都,他追随未及,回到故乡。从此之后的二十多年时间,司空图基本上是一种“被”隐居生活,他的大部分诗歌和诗论也是在这一时期写成的。唐昭宗天复四年(904年),梁王朱全忠召司空图为礼部尚书,司空图佯装老朽不任事,被放还。天佑四年(907年),哀帝被废,一年后被朱全忠毒杀,司空图绝食,呕血而卒,终年七十二岁。二、“韵味”与“四外”司空图的诗论除了《二十四诗品》,还包括《与李生论诗书》、《与极浦书》等杂论。在这些杂论中,散见者司空图一些有价值的理论。如“诗味”说、“四外”说(味外之旨、韵外之致、象外之象、景外之景)。1、韵味说(1)古代用“味”品评诗文“人莫不饮食,鲜能知味。”(《中庸》)《老子》:“味无味”。动词-品味:“澄怀味象”(宗炳《画山水序》)。名词-滋味:“味,滋味也。”《说文解字》《淮南子》:“无声而五音鸣焉,无味而五味形焉。”扬雄《解难》:“大味必淡,大音必希”。曹魏·嵇康《声无哀乐论》:“口不尽味,乐不极音”;“道德平淡,故无声无味”。《文心雕龙声律篇》:“吟咏滋味”。“余味曲包”。缪(2)钟嵘《诗品》的“滋味”说:“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滋味是指在艺术活动中的一种富有意义的状态。它一般具有表达上的含蓄,用语的简易,风格上的平淡,审美效果的绵长等特征。苏轼《评韩柳诗》:“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3)韵韵本是音乐术语,《玉篇》:“声音和曰韵。”《晋书律历志》:“凡音声之体,务在和韵。”在美学领域,“韵”往往指一种雅致、含蓄之美,《世说新语言语篇》“并有拔俗之韵。”北宋范温说:“夫俗者,恶之先;韵者,美之极。”“且以文章言之,有巧丽,有雄伟,有奇,有巧,有典,有富,有深,有隐,有清,有古……然而一不备焉,不足以为韵。众善皆备而露才用长,|亦不足为韵。必也备众善而自韬晦,行于简易闲澹之中,而有深远无穷之味……测之而益深,究之而益来,其是之谓矣。……夫惟曲尽法度,而妙在法度之外,其韵自远。”并常常与“味”结合在一起,南朝谢赫论人物画提出“气韵生动”。《百度百科》:韵味,雅致含蓄的意味。《现代汉语词典》:韵味,含蓄的意味。(4)司空图论“韵味”与“四外”与李生论诗书文之难,而诗尤难。古今之喻多矣,而愚以为辨于味而后可以言诗也。江岭之南,凡足资于适口者,若醯(xī,醋),非不酸也,止于酸而已;若鹾(cuó,盐),非不咸也,止于咸而已。华之人以充饥而遽辍者,知其咸酸之外,醇美有所乏耳。彼江岭之人,习之而不辨也,宜哉!诗贯六义,则讽谕、抑扬、淳蓄、温雅,皆在其间矣。然直致所得,以格自奇。前辈诸集,亦不专工于此,矧(shěn,况且)其下者耶!王右丞、韦苏州澄澹精致,格在其中,岂妨于遒举哉?贾浪仙诚有警句,视其全篇,意思殊馁,大抵附于蹇(jiǎn,不顺畅)涩,方可致才,亦为体之不备也,矧其下者哉!噫!近而不浮,远而不尽,然后可以言韵外之致耳。愚幼常自负,既久而逾觉缺然。然亦有深造自得者。如早春则有“草嫩侵沙短,冰轻著雨销”。又“人家寒食月,花影午时天”。(原注:“上句云:‘隔谷见鸡犬,山苗接楚田’。”)又“雨微吟足思,花落梦无聊”。得于山中,则有“坡暖冬生盫(ān,盖子),松凉夏健人”。又“川明虹照雨,树密鸟冲人”。得于江南,则有“戍鼓和潮暗,船灯照岛幽”。又“曲塘春尽雨,方响夜深船”。又“夜短猿悲减,风和鹊喜灵”。得于塞下,则有“马色经寒惨,雕声带晚饥”。……皆不拘于一概也。盖绝句之作,本于诣极,此外千变万状,不知所以神而自神也,岂容易哉?今足下之诗,时辈固有难色,倘复以全美为工,即知味外之旨矣。勉旃(zhān,之焉)。某再拜。早春伤怀同客处,病眼却花朝。草嫩侵沙短,冰轻著雨消。风光知可爱,容发不相饶。早晚丹丘去,飞书肯见招。——司空图与极浦书戴容州云:“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岂容易可谭哉!然题纪之作,目击可图,体势自别,不可废也。愚近有《虞乡县楼》及《柏梯》二篇,诚非平生所得者。然“官路好禽声,轩车驻晚程”,即虞乡入境可见也。又“南楼山色秀,北路邑偏清”,假令作者复生,亦当以著题见许。其《柏梯》之作,大抵亦然。极浦:汪极,字极浦,徽州歙县人。戴容州:中唐诗人戴叔伦,金坛(今江苏金坛)人,曾任容管(容州管内)经略使,故称戴容州。中国诗论中的“象”从来就不是实体性的“形象”。《老子》超越“形”之上的“大象”,庄子“罔象”(无象之象)。特别是经过魏晋玄学的洗礼,宗炳提出“澄怀味象”。唐代僧人皎然“取象曰比,取义曰兴,义即象下之意。”“两重意已上,皆文外之旨。”所谓“两重意”也就“复意”(“隐”)、“内外意”,而所谓“外意”就是一种弥散性的向外拓展、延宕的无限之意。宗炳论及“于言象之外”的“微旨”,中唐诗人刘禹锡提出“境生于象外”。钱穆指出:“在西土其文化常为中心之密集,在东方则常为外围之磅礴。”(《中国文学论丛》)三、《二十四诗品》(一)作者是谁?《诗品》的作者过去一直认为是唐司空图。1995年上海复旦大学陈尚君、汪涌豪以自唐末至明末无人提及司空图写《诗品》,提出《诗品》不是司空图所作,而是明人怀悦的《诗家一指》。明末作伪者从《一指》中析出二十四品,托名司空图。目前国内学界对《诗品》的真伪有三种意见:1、否定为司空图所作—陈尚君、汪涌豪;2、肯定为司空图所作—张伯伟、陈良运、祖保泉等;3、存疑—张少康、张健。(二)思想渊源1、佛家说——郭绍虞、敏泽2、道家说——李戏鱼3、易经说(儒家说)(三)诗论诗、论诗诗以诗歌的形式谈论诗,即“诗论诗”、“论诗诗”。这本是一种常见批评形式。如杜甫有《戏为六绝句》:“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其一)。“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其二)。“未及前贤更勿疑,递相祖述复先谁?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其六)!陆游也有论诗诗。在西方,历史、哲理均可以用诗歌的形式来书写。古罗马诗人贺拉斯的《诗艺》原本是一篇诗体信笺(中文译本是杨周翰先生的散体译本)。(四)元诗歌(metapoetry)正像“元小说”是有关小说的小说,它关注的是小说的虚构身份及其创作过程。“元诗歌”(陈国球“后设诗歌”)是关于诗歌的诗。它不同于前面所列举的“论诗诗”,那些是以分行的形式写的论说文。而“元诗歌”本身从形式到内容都是诗歌。我们先看一首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的诗《诗艺》:眼望岁月与流水汇成的长河回想时间是另一条河,要知道我们就像河流一去不复返一张张脸孔水一样掠过。要觉察到清醒是另一场梦梦见自己并未做梦,而死亡使我们的肉体充满恐惧,不过是那被称为睡梦的夜夜归来的死亡。要看到在日子或年份里有着人类的往日与岁月的一个象征,要把岁月的侮辱改造成一曲音乐,一声细语和一个象征。要在死亡中看到梦境,在日落中看到痛苦的黄金,这就是诗它不朽又贫穷,诗歌循环往复,就像那黎明和日落。有的时候,在暮色里一张脸从镜子的深处向我们凝望;艺术应当像那面镜子显示出我们自己的脸相。人们说尤利西斯厌倦了奇迹当他望见了葱郁而质朴的伊撒加曾因幸福而哭泣。艺术就是伊撒加属于绿色的永恒,而非奇迹。它也像河水一样长流不息逝去而又留存,是同一位反复无常的赫拉克利特的镜子,它是自己又是别的,像河水一样长流不息。这首论诗的诗不论从形式还是致思方式都是诗。它既是文学样式之一的诗歌作品,又是对诗歌作品的评论。司空图论诗十分重视“韵味”、“四外”,因此,散体的语言、直浅的议论、不足以将诗的特质显示出来,分行的形式也不足以将诗的特质显示出来,于是,他用诗歌(从语言形式到致思方式——“直致”)来论诗歌。大用外腓,真体内充。反虚入浑,积健为雄。具备万物,横绝太空。荒荒油云,寥寥长风。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持之非强,来之无穷。——雄浑“雄浑”从文化渊源上看主要是道家思想。“真体”、“大用”、“虚”、“浑”。这使得它不仅有“雄健”,更含有万化冥合、真体丰盈的意味。下面我们比较两首诗:王维的《汉江临泛》和高启的《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汉江临眺(唐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注释:山翁:山简,晋朝襄阳守将,经常出去饮酒,大醉而归。这里指代当时襄阳的官员。《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明高启)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锺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秦皇空此瘗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瘗(yì):埋。我怀郁塞何由开?酒酣走上城南台。坐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坐觉:自然而觉。石头城下涛声怒,武骑千群谁敢渡?黄旗入洛竟何祥?铁锁横江未为固。前三国,后六朝,草生宫阙何萧萧!英雄乘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注释:黄旗入洛:三国时吴王孙皓听信术士之言,率家人宫女西上入洛阳以顺天命。途中遇大雪,士兵怨怒,不得不返回。此处说“黄旗入洛”其实是吴被晋灭的先兆,所以说“竟何祥”。三国时吴军为阻止晋兵进攻,在长江设置铁锥铁锁。《雄浑》揭示了“雄浑”的特征:1、包举万物的气势。具体体现为(1)空间的阔大(有似于康德所谓“数学的崇高”)以及随之而来的视觉上的朦胧模糊(有似于英国美学家博克所谓“伟大的东西则必须是阴暗朦胧的”)(2)力量的绝对大(有似于康德所谓“力学的崇高”)就这一点而言与西方的“崇高”相似。2、内部充盈丰健,外显灵动挥洒。3、具有凌空独迈、隽永无限的韵味,同时又和谐统一。所谓“超以象外,得其环中”。英伽登的“形而上质”。4、自然天成,非苦学所能至。素处以默,妙机其微。饮之太和,独鹤与飞。犹之惠风,荏苒在衣。阅音修篁,美曰载归。遇之匪深,即之愈希。脱有形似,握手已违。——冲淡如果说“雄浑”偏重于阳刚之美,“冲淡”则为一种平和恬静之美。其特征:1、静美;2、超然脱俗;3、舒缓(荏苒:不知不觉间渐渐流逝);4、飘忽。送秀才从军(嵇康)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冲淡”就思想基础而言,是老子的哲学。“冲淡”与“冲气”是一种将不同的因素合在一起的一种状态。“冲淡”不同于“平淡”。“《冲淡》所揭示出的冲淡诗风的基本特征是:其表层,和柔明朗,轻逸灵动,洋溢着诗人脱俗而不超尘的对现实和艺术的执着的审美精神;其深层,包蕴着由恬淡平和的个体人格之美与淡和的大自然之美有机融合而生出的醇厚无尽之美。”(张国庆《二十四诗品诗歌美学》)归田园居(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椋,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采采流水,蓬蓬远春。窈窕深谷,时见美人。碧桃满树,风日水滨。柳阴路曲,流莺比邻。乘之愈往,识之愈真。如将不尽,与古为新。——纤秾纤:纤细,繁缛;秾:繁盛,浓艳。《纤秾》指艺术境界的纤细以及所描绘的景色的浓艳。采采、蓬蓬形容流水和春色繁茂的样子。早春桂林殿应诏(唐上官仪)步辇出披香,清歌临太液。晓树流莺满,春堤芳草积。风光翻露文,雪华上空碧。花蝶来未已,山光暖将夕。《更漏子》(唐温庭筠)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翠眉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圭璋先
本文标题:司空图与诗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870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