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学校创新管理的实务应用(DOC 49页)
学校创新管理的实务应用壹、绪论二十一世纪在知识经济挂帅下,是个快速变动的世代,在此种无国界的竞争环境之下,台湾已面临了逐渐走向自由化、全球化的冲击,对台湾所有企业与学校组织而言,此时此刻正处于积极转型的关键时刻,基于二十一世纪强调的新管理典范知识经济,一再揭橥知识资本、组织创新能力、信息科技应用的重要性。加上创新经营是任何组织在变动环境下获得卓越竞争优势的关键(Kuczmarski,2000),组织创新成为强化国家竞争力之钥。不可否认,近二十年来,信息化与全球化不可挡的趋势潮流,造成前所未有的冲击与震荡:当前国内企业与学校组织纷纷探求创新能力,从企业精简、外包作业与核心技术的创新研发与管理策略的创新,试图从市场驱力中寻找创新机会,打造出一个使组织能够不断成功地孕育创新,再经由不断的创新成长茁壮,企业界已有诸多成功的案例,企业界能!为什么学校不能?导因于学校组织的传统官僚体系与科层体制层级节制,以创新经营强化学校竞争优势,理论上固然可行,然而带动全校亲师生群策群力,愿意突破原本松散僵化的校园生态;愿意超越封闭保守的学校文化,循序渐进建立创新机制,丰富学校生命力,却是一个艰辛的历程,因此萌生了「学校创新经营」(School-Management)的概念的与实践,一些默默深耕、不断追求突破与创新的学校,更在漫地尘埃与重重限制之中,寻求亮丽的表现。为求在多变的时代中强化国民竞争的优势,有计划与全面性地推动学校创新管理,教育部自民国91年起推动「创造力教育91-94年度中程发展计划」,并着手草拟「创造力教育白皮书」,期望能更持续与有效地推动学校创新。职此之故,九十一学年度起,教育部积极鼓励国中、小学校经营团队,结合信息与网络科技,推展创新与多元的行政措施,带动校园创新文化,并与国科会、中华创意发展协会办理「Inno-School全国学校经营创新奖」,以课程与教学、学生活动展能、校园环境规划、社会资源应用与行政管理革新等层面交流分享,一时之间,创新管理在学校经营管理的应用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综观国内外相关组织「创新管理」的研究文献,大多集中于技术研发创新或制程的改进或突破,就组织管理的观点来探讨组织创新的研究则相对较少(庄立民,民90),国内至今尚未有创新管理在学校现场的实证研究,基于上述背景,本文采用质性访谈,佐以文献分析,探究学校创新管理之内涵,并以「2003InnoSchool全国中小学创新经营绩优学校」为对象,透过严谨的研究流程,厘清学校创新管理的内涵以及探讨学校创新经营在教育现场实践的具体作为,其一搜集并分析国、内外有关学校创新经营之相关文献,析究学校创新经营的方案、策略与相关配套,其二经由「2003InnoSchool全国中小学创新经营绩优学校」的创新作为作有系统地观察和反省,并提出以增进学校创新管理在教育现场的实践空间,最后提出影响学校创新经营因应策略之建议。贰、文献探究一、创新管理的意涵创新管理(InnovationManagement)是一个具有多样化意义的概念,涵盖相当广泛而丰富的内涵,迄今并没有一个放诸四海而皆准的定义,国内外学者专家对学校创新管理提出见解颇多,学者专家因不同的组织情境、文化,甚或不同的研究向度的不同,而给予不同的定义。Wolfe(1994)认为在「创新管理」的研究文献中,几乎所有的研究结果都不一致。因此,本文先从创新予以阐明并清楚界定,再说明学校创新管理之意涵如下:(一)创新的意义关于「创新」的定义有许多的说法,例如:Schumpeter(1934)认为:「凡是一种新组合的实现」皆可视为一种创新。Drucker(1985)认为:「创新是创业精神的基本工具,它是一种赋予资源新的内涵以创造财富的作为,任何改变现存资源、财富创造潜力的方式,都可称之为创新」。事实上,创新的定义或意涵常因学者的观点或研究重点之相异而有所不同,本文综观过去较具代表性的文献进行探讨与分析(Schumpeter,1934;Drucker,1985;Gattiker,1990;Tidd,Bessant&Pavitt,,1997;Afuah,1998;赖士葆,民85;蔡启通,民86;廖胜能,民91;庄立民,民91),对创新的内涵归纳说明如下:1.以结果为导向的创新:指一种新产品、新服务。2.以过程为导向的创新:指一种新思维、新策略、新方案,组织结构与管理方式程序上的改良或者是一种全新的改变的动态历程。3.兼顾结果与过程的创新:创新应该兼顾过程与结果。学校创新应包括「技术层面」(产品、过程及设备)与「管理层面」(系统、政策、服务及方案)的创新。综上所论,本文对于「创新」是采取兼顾结果及过程的「多元观点」的定义,涵括认知与行动,亦即组织在兼顾「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两个层面之下,透过创新广度与创新深度的持续发展,所产出的新思维、新方法与新作为的动态历程。就「技术创新」而言,是指一种新产品、新服务、程序上的改良或者是一种全新的改变。而「管理创新」则是指组织结构、管理方式与组织文化的创新。(二)创新管理的意义创新管理承接了创新的意涵,意即组织领导者在时代变迁中,拥有求新求变的敏察,能够转化传统管理为创意的组织运作,透过计划、执行、考核的历程,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支持学校组织的创新活动以促进学校创新价值与效能。创新管理概念萌生于1980及1990年代初期,美国企业经理人开始开创部署创新的经营方法,这些创新方案从汽车业、电子业、计算机业开始,逐渐普及到每个行业(天下杂志,2002),国内为因应新世纪学校革新,部分学校尝试在行政相关业务、组织再造及课程教学与学生活动上导入创新思维与做法。本文综合相关学者之论述(Amabile,1988;Damanpour,1991;蔡启通,民86;简文娟,民88;庄立民,民91;吴思华,民91,张明辉,民92)界定创新管理(InnovationManagement)对于组织发展而言,透过创新管理强化组织的竞争优势及满足顾客需求等两种关键功能:创新管理强调源源不断的创新,其中产品、绩效、人员、过程、技术,则为创新管理的主要因素。本文以为学校「创新管理」的操作性定义应指:校长藉由校园创意环境的建置,鼓舞学校成员激发创造力,引发学校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的动态过程,意即校长能针对学校面临的危机与问题,激发成员愿意以新思维,新方法,新作为突破现状,接受挑战,循序带动学校转型与创新绩效的历程与作为。(三)创新管理的特性从上述创新管理的定义中,可以归纳看出其所具有的特性,至少包括:1.创新管理应以创意环境的设置为先快速掌握环境脉络,经由创新程序之充实与整合,使创意成为一种新产品、服务或行政流程。落实创新管理,首应设置一个自由无压力感的创意环境。2.创新管理是活用团体动力的历程与结果创新乃由不同想法、认知及行动的结合而生成的。因此,要做好创新管理的工作,管理者必须利用知识创新的思维与技巧,建立组织成员参与对话的机制与活用团体动力的凝聚力,让组织成员有机会提供不同想法、不同的信息,激发出新的工作技术与方法。3.创新管理是一种突破现状,挑战现况的管理过程创新管理的特性在于它能突破传统的思维,跳脱教条的束缚,组织成员能愿意以一种新思想、新方法、新策略,接受改变现况的挑战。因此,创新管理的经营模式并非循传统思考,组织应采取「突破性思考」,改变心智模式。4.创新管理必须整合结构、人员、流程、科技与策略StephenM.Shapiro在《24/7创新》中指出:创新管理之所以成为功能性创新,关键在于是否整合结构、人员、流程、科技与策略的运用,成功的学校领导者,应思考如何系统性、计划性的,将创新管理的逻辑思维导入学校运作之中,有关创新的概念,方法,机制与活动灵活运用,才能让学校的创意加值,而提深创新在学校组织运作的效能。5.创新管理的产生有赖于组织创新文化的形成JohnP.Kotter在《领导变革》指出:变革无法深植于组织文化,将无法产出满意的成果。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要有创新行动的组织才有旺盛的活力。换言之,创新管理为的是确保组织有效率的工作程序与形塑创新的组织文化。6.创新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求得组织的永续发展创新管理对组织的发展能扮演强化组织的竞争优势雨满足顾客服务的需求(ThomasD.Kuczmarski,2001)创新管理主要目的即在于鼓励组织不断创新,除了藉以解决组织困境与问题,并能透过组织竞争优势的保存与服务关键者满意度的提升,提升生存竞争力。二、创新管理的历程创新管理的历程,往往因不同观点而有着不同的主张,每个历程模式的实施步骤与顺序也存有差异。不过,其间仍存有若干相似之处,本文经综合归纳(ThomasDKuczmarksi,1992;JohnP.Kotter,1985;D.Leonard&Rayport,1998;庄立民,民91;冯清皇,民92),大致可列出以下几个步骤:(一)危机意识的察觉与探究大多数成功组织创新的开端,皆起源于深入检视组织的竞争态势,就组织危机(或潜在危机)知觉与体认,发现组织在求新、求变、求生存的能力遭逢压力,因而造就了凝聚引发组织创新的动力的契机,随着积极进行学组织问题的诊断、发现与汇集,重新定位与评价,展开了创新管理的序曲。(二)创新团队的组成与设置组织创新管理必须仰赖一个足以引领创新的核心团队,来进行各种创新变革计划,这个团队除了组织的领导人积极投入,更须包括跨职能、跨领域的核心经营团队,以利运用多元专业观点,激荡出各种创新点子。(三)创新愿景的沟通与承诺建立与沟通新愿景,是引领核心团队规划创新蓝图与组织创新的关键,应力求前瞻性与可行性,并应经由沟通,让成员了解接受,愿意为组织创新承诺。(四)创新策略的研发与测试依据组织的新愿景,创新核心团队对于如何打破现状,超越传统的阻碍,研发新思维、新方法、新策略等工作方案,创新管理者应先确定目标、提供资源、建智创新环境、创新策略的研发与测试与评估,以寻求最适切之创新方案。(五)近程创新成果的评估与修正学校创新改革的计划,经一定期限实施后,应进行成果评核,其中有效正向的改变,已产生预期成效则持续发展,否则应依反馈讯息实时修正。(六)整合创功能并持续创新学校推动创新管理,创新方案经过近程成果的评估与创新策略不断的修正,呈现组织创新管理的效率,强化了持续改革的动力,引领组织的创新与转型。三、学校创新管理的策略本文综合(Amabile,1988;蔡启通,民86;严吉,民89;李信莹,民91;冯清皇,民92;蔡纯姿,民92)探究学校创新管理的策略说明如下:(一)建立创新愿景1.建构清晰明确的愿景:以「活力营」建构创新愿景的承诺,学校推动创新管理方案,校长应与学校教师、行政人员、家长和学生共同透过参与式产出形的方案,发展合作机制。2.成立核心团队:激发团队成员创意潜能以规划创新方案,发展团队默契。(二)营造创意环境创意环境的设置;构筑一个适意创思的环境,允许自由的讨论空间,优质且无压力感环境的设置,为学校创新第一要件。积极鼓励员工创新:支持组织成员探索新创意、培养热情的工作观。建立激励机制:整合组织内外资源,激发组织成员创造力之动机。建立信息管理系统:规划教学资源校园网络,建构网络管理系统,将创新方案实施历程等数据e化管理,带动知识创新。(三)整合资源创新价值1.整合科技和资源:提供组织创新经营相关设备,激发更多创意产生。2.资源有效转化:引导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活动,成为教育创新的伙伴,整合家长与社区资源,建构辅导网络,资源有效转化。(三)启发教师专业1.创意团队专业训练:让教师了解学校创新的目标与使命,提供教育训练。2.带动教师专业成长:学校推推展展教教育育创创新新,,首首重重把把教师自废的武功找回来。3.激励组织团队的学习:带动团队学习,伙伴学习,激励学习型气氛。(四)研发创新课程或活动1.领导者推动创意领航:校长能够带领学校人员及社区建立创新性管理的技能或方案,建立与社区良性互动网络,创造活力的组织文化。2.进行组织结构的调整与精实:进行组织的整合与协调,增加弹性和分权。3.研发创新方案:经由校长带领教师研发创新性管理的技能或方案,以解决问题,建立
本文标题:学校创新管理的实务应用(DOC 49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88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