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四庫全書》概說1《四库全书》开馆《四库全书》的开馆,是由《永乐大典》的辑佚引起的。《永乐大典》,明成祖朱棣永乐元年(1403)敕撰。内容丰富,规模宏大,全书计22877卷,目录60卷,装成11095册。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宫禁失火,《大典》险遭毁灭。世宗命另录副本。明代末年,正本毁于战火,副本幸存下来。《四库全书》开馆清代初年,辑佚风气兴起,《永乐大典》的文献价值逐渐被学者认识。乾隆三十七年(1772),安徽学政朱筠借乾隆下诏访求书籍之机,提出辑校《永乐大典》。《永乐大典》的辑佚,便直接导致了《四库全书》的开馆,而辑佚工作本身随之成为《四库全书》编纂的一项重要内容。征书在全国范围内搜访征集图书,是《四库全书》编纂初期一项规模浩大的重要活动。这项工作始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迄于四十三年(1778),而以三十八、三十九年间为最高潮。这些从全国各地征集而来的图书,被称之为“各省采进本”和“私人进献本”,它们是《四库全书》的主要来源。其中,“各省采进本”以江苏、浙江两省为最多;“私人进献本”以马裕、鲍士恭、范懋柱、汪启淑等江浙藏书家为最多。浙江范氏天一阁禁书禁书是继征书之后进行的一场查缴、销毁所谓“违碍”、“悖逆”书籍的活动。它始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八月,直至乾隆五十八年(1793)方告结束。较之征书,禁书不仅花费时间更长,波及地区更广,而且范围也大大扩展,使中国古代尤其是宋元以后的文化典籍,遭到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巨大浩劫。《清代文字狱档》封面《四库全书》馆构成正总裁十六人:永瑢(乾隆第六子)……于敏中……和珅……副总裁十人总阅官十人总纂官三人:纪昀、陆锡熊、孙士毅总校官一人:陆费墀翰林院提调官二十二人武英殿提调官九人总目协勘官七人校勘《永乐大典》纂修兼分校官三十九人《四库全书》馆构成校办各省送到遗书纂修官六人黄签考证纂修官三人天问算学纂修兼分校官三人缮书处分校官一百七十九人篆隶分校官二人绘图分校官一人督催官三人翰林院收掌官二十人缮书处收掌官三人武英殿收掌官十四人监造官三人《四库全书总目》《四库全书总目》是在《四库全书》纂修过程中产生的一部目录学著作,它由数十名学有专长的纂修官分头撰写,再经著名学者纪昀、陆锡熊等人考核增删,反复修改润色而成,前后历时二十余年。这部凝结着众多学者心血和反映当时学术水平的著作,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目录学专著。《四库全书总目》部类经部——易、诗、书、礼(周礼、仪礼、礼记、三礼总义、通礼、杂礼书)、春秋、孝经、五经总义、四书、乐、小学(训诂、字书、韵书)史部——正史、编年(附起居注)、纪事本末、别史、杂史、诏令奏议(诏令、奏议)、传记(圣贤、名人、总录、杂录、别录)、史钞、载记、时令、地理(宫殿疏、总志、都会郡县、河渠、边防、山川、古迹、杂记、游记、外纪)、职官(管制、官箴)、政书(通制、典礼、邦记、军政、法令、考工)、目录(经籍、金石)、史评《四库全书总目》部类子部——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推步、算书)、术数(数学、占侯、相宅相墓、占卜、命书相书、阴阳五行、杂技术)、艺术(书画、琴谱、篆刻、杂技)、谱录(器物、食谱、草木鸟兽虫鱼)、杂家(杂学、杂考、杂说、杂品、杂纂、杂编)、类书、小说(杂事、异闻、琐语)、释家、道家集部——楚辞、别集(汉至五代、北宋建隆至靖康、南宋建炎至德祐、金元、明洪武至崇祯、清初至乾隆)、总集、诗文评、词曲(词集、词选、词话、词谱词韵、南北曲)内廷四阁之一文渊阁文渊阁地处清皇宫,贮藏最先告成的第一部《四库全书》。1925年,故宫博物院成立,阁书划归其图书馆管辖。1933年,为避战火,将文渊阁《四库全书》全部装箱,运往上海。其后十余年,阁书辗转迁于重庆、南京,解放前夕被运至台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1982-1986年,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后来上海古籍出版社据以翻印。内廷四阁之二文溯阁文溯阁位于盛京(沈阳)故宫,贮藏第二部《四库全书》。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总统大权,当时受命督理东三省军务兼奉天巡按使的段芝贵,为讨好袁世凯,于1914年将文溯阁书运往北京,存放在故宫保和殿。1925年,东北筹办奉天图书馆,当地教育会长冯广民多方奔走,又把阁书运回沈阳,仍藏在文溯阁。1931年后,东北地区沦入日本侵略军铁蹄之下,文溯阁《四库全书》也由伪满国立上:沈阳故宫文溯阁下:甘肃文溯阁《四库全书》藏书馆内廷四阁之二文溯阁图书馆接管。解放后,东北人民政府文物处于1949年组织专人对文溯阁《四库全书》进行清点。1965年,辽宁省图书馆再次对文溯阁书进行全面检查。1966年,文化部决定,将文溯阁《四库全书》移交甘肃省图书馆代管。文溯阁书遂由沈阳迁往兰州,保存在甘肃省图书馆新建专库中。上:沈阳故宫文溯阁下:甘肃文溯阁《四库全书》藏书馆内廷四阁之三文源阁文源阁位于京郊圆明园,乾隆四十九年(1784)春,第三部《四库全书》装潢贮阁后,乾隆每年驻跸圆明园,几乎都要憩此观书,吟咏题诗。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文源阁《四库全书》在这场浩劫中化为灰烬。圆明园玲峰石残段树木处为文源阁遗址内廷四阁之四文津阁文津阁地处河北承德避暑山庄,乾隆五十年(1785)春,第四部《四库全书》送藏之后,热河总管大臣即指派专人经营。宣统元年(1909),清学部筹建京师图书馆,奏请将文津阁《四库全书》以及避暑山庄各殿宇陈设书籍,一并送交学部拨归图书馆收藏。1914年,内务部运送文津阁《四库全书》至京,暂由古物陈列所收管。1915年,阁书正式移交京师图书馆。在内廷四阁全书中,文津阁《四库全书》是保存最完整的一部,今藏国家图书馆。内廷四阁之四文津阁今国家图书馆藏文津阁《四库全书》河北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遗址内廷四阁之四文津阁今国家图书馆藏文津阁《四库全书》内廷四阁之四文津阁近年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津阁本《四库全书》江浙三阁之一文宗阁乾隆五十五年(1790)春,续缮三部《四库全书》,颁发江浙二省。文宗阁地处江苏镇江,阁中一切事务均由两淮盐运使经管,当地士子也不时至阁,或阅览,或借钞。咸丰三年(1853),太平军攻入镇江,文宗阁《四库全书》被付之一炬。江苏镇江金山寺江浙三阁之二文汇阁江苏扬州天宁寺文汇阁地处江苏扬州,阁中事务亦由两淮盐运使经管。咸丰三年(1853),太平军攻入扬州,文汇阁《四库全书》被付之一炬,荡然无存。其命运与文宗阁书完全相同。江浙三阁之三文澜阁文澜阁地处浙江杭州,《四库全书》庋置后,不少学者曾得益于文澜阁藏书。咸丰十一年(1861),太平军第二次攻克杭州,文澜阁在战乱中倾圮,阁书星散。当地绅士丁申、丁丙兄弟避难至此,偶见“市中卖物,率以字纸包裹,取视皆四库书”,立即“随地捡拾,得数十大册”,随后又委托书贾在杭州搜访购求。右上:丁丙右下:今杭州文澜阁江浙三阁之三文澜阁在丁氏兄弟以及当地人士的大力搜辑之下,文澜阁《四库全书》劫后余生,尚存八千多册,暂藏杭州府学尊经阁。光绪六年(1880),地方官吏及绅士人等发起重建文澜阁。文澜阁建成后,原存尊经阁的《四库全书》残本重新移置阁中。为恢复文澜阁书全貌,光绪年间丁氏兄弟组织人力大规模抄补。1911年浙江省立图书馆建成,文澜阁《四库全书》移置该馆保存。右上:丁丙右下:今杭州文澜阁江浙三阁之三文澜阁1910年代,浙江省立图书馆首任馆长钱恂组织人力对文澜阁《四库全书》进行第二次抄补;1920年代,浙江省教育厅长张宗祥再次倡议抄补文澜阁阙书阙卷。经过三次大规模抄补,文澜阁《四库全书》基本恢复全貌,1958年清点时,阁书册数已达36465册。至今保存完好,贮藏于浙江图书馆。右上:丁丙右下:今杭州文澜阁江浙三阁之三文澜阁
本文标题:《四库全书》概说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888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