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成本会计》案例编者:葛素云二零一一年二月成本会计案例12(一)资料为了充分发挥成本会计的职能作用,圆满完成成本会计的任务,企业必须科学地组织成本会计工作。成本会计工作组织主要包括设置成本会计机构、配备必要的成本会计人员、制定科学合理的成本会计制度等。一般来说,企业应根据本单位生产经营的特点、生产规模的大小和成本管理的要求等具体情况来组织成本会计工作。但是,有许多企业在组织成本会计工作时并没有认真考虑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实例3武小波于200X年8月从某财经大学毕业后,应聘到东方机械厂当成本会计核算员。财务部成本会计科李科长向武小波介绍了该厂的基本情况:该厂主要生产用于矿山企业的大型重型机械,全厂设有8个基本生产车间,分别生产矿山机械的各种零件和零部件的组装。另外,还设有4个辅助生产车间,为基本生产车间和其他部门提供劳务。该厂现有会计人员38人,其中成本会计人员8人(不包括各个生产车间的成本会计人员)。该厂规模较大,但为了集中控制成本和进行成本分析的需要,现在实行的是厂部一级成本核算体制,但有人建议该厂应该实行车间和厂部两级成本核算体制。李科长让小武对企业生产经营特点、成本核算和其他方面的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之后回答如下几个问题:(1)根据本厂的具体情况,应采用一级核算体制还是两级核算体制?(2)车间和厂部应该设置哪些成本会计核算的岗位?(3)车间和厂部应该设置哪些成本核算的总账和明细账?(4)对企业现行的成本核算模式提出进一步的改进意见。(二)要求根据上述资料回答问题并说明理由。成本会计案例2(一)资料对于学习和运用成本会计的人来说,明确区分“成本”和“费用”的概念是学好、3用好成本会计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而对于初学者来说,经常会对“产品成本”、“生产费用”、“期间费用”等概念发生混淆。实例:某企业6月份有关成本费用资料如下:(1)生产耗用原材料60000元;(2)生产耗用燃料3000元;(3)生产耗用水电费1000元;(4)计算生产工人工资15000元;(5)计算车间管理人员工资5000元;(6)计算销售部门人员工资4000元;(7)计算企业管理人员工资9000元;(8)支付车间办公费1000元;(9)支付厂部办公室电话费800元;(10)支付第三季度报刊杂志费600元;(11)支付购买职工劳保用品费1400元;(12)支付车间机器修理费300元;(13)支付为购买车间设备借款应由本季度负担的利息30000大(14)固定资产报废清理净损失10000元。该企业会计人员将上述费用分类列示如下:生产成本=(1)+(4)+(5)+(6)=84000(元)生产费用=(2)+(3)+(8)十(12)=5300(元)期间费用=(7)十(9)+(10)+(11)+(13)+(14)二51800(元)(二)要求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该企业会计人员对这些费用所做的分类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成本会计案例3(一)资料4如果企业生产的产品不止一种,那么为了正确地计算各种产品的成本,正确地分析和考核各种产品成本计划或定额成本的执行情况,必须将应计人本月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在各种产品之间正确地进行划分。否则,将会导致各种产品成本偏离其实际成本水平,进而影响经营决策或定价决策的合理性与正确性。实例:某小型制造企业生产甲、乙、丙3种产品,其中甲、乙产品为盈利产品,丙产品为亏损产品。然而,经过预测分析,丙产品虽然亏损但不应停产,因为丙产品曾经是企业的核心产品,所占销售比重较大,对于企业的固定成本有很大的分摊和支撑作用。经过该厂新来的财务主管赵辛的调查发现,该厂的制造费用是采用平均的方法分配到各种产品成本中去的,但是,根据受益原则,由各种产品引起的制造费用各明细项目并不相同。例如,用于生产丙产品的机器设备有90%已提足折旧,因此丙产品应分摊的折旧费用比较少,而用于生产甲、乙产品的机器设备大多为新购置的,分摊的折旧费用较多。而当企业采用平均的方法分摊时,无疑会加大丙产品的费用负担,其他类似的费用如生产用固定资产的租赁费、生产检验费等,都使丙产品多摊销了很多费用,这是很不合理的,也是导致丙产品亏损的主要原因之一。赵辛将这一做法的不合理之处向主管领导做了汇报和说明,但该领导认为,这样分摊费用一是可以简化核算,二是可以使新产品和乙的毛利率保持在一个较高的、可以与同行业其他企业竞争的水平,所以最好还是维持现行做法。(二)要求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该企业的这种做做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成本会计案例4(一)资料在正确划分了生产经营管理费用与非生产经营管理费用的界限、生产费用与经营管理费用的界限、各个月份的费用界限和各种产品的费用界限之后,已经确定了各成本计5算对象本期应负担的成本费用。这时,还要根据月末产品的完工情况,采用适当的方法,在完工产品和与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否则将会影响完工产品总成本与单位成本的正确计算和确定。接案例3,赵辛还发现企业不仅在各种产品之间费用划分上存在着不合理之处,而且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费用分配上,也因为简化核算而采用了不合理的方法。该厂在产品数量较大且各月之间变化也较大,各种费用所占的比重相差不多,原材料费用大多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但在产品的完工程度不尽相同。而该厂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费用分配问题上所采用的方法是:所有费用按完工产品与在产品的实际数量比例分配。(二)要求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该企业的这种做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成本会计案例5(一)资料工业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耗费是多种多样的。为了科学地进行成本管理,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需要对种类繁多的费用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合理分类,其中最基本的分类方法是按费用的经济内容和经济用途分类。但初学者往往非常容易混淆这两种分类的概念和内容。案例:在成本会计学教学过程中或各类财经职称、资格考试中,经常会看到一些学生对于下列概念不加区分或混淆使用:“外购材料’’与“原材料”(或“直接材料’)、“外购燃料’’和“外购动力”与“燃料和动力”、“‘工资”和“职工福利费’’与“工资及福利费”(或“直接人工”)等。(二)要求根据上述资料分析产生差错的原因?并说明理由。成本会计案例6(一)资料费用的分类方法除了按照经济内容和经济用途分类之外,还可以按照其与工艺过程的关系分类以及按照其计人产品成本的方法分类,而这两种分类法下的概念和具体内6容也是极易混淆的。案例:1、学生甲在参加职称考试时遇到如下题目:(多选)专设成本项目的生产费用()。A.是直接生产费用B.可能是直接计入费用C.是间接生产费用D.可能是间接计入费用该学生的答案是(AB)。2、学生乙在成本会计课上做老师布置的习题中有四道相近的题目(均为不定项选择)。题目和学生乙的答案如下:(1)下列各项中属于直接生产费用的有(C)。A.几种产品共同负担的机器设备折旧费B.车间厂房的折旧费C..原材料费用D.车间的机物料消耗(2)下列各项中属于间接生产费用的有(ABCD)。A..车间厂房的折旧费B.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和折旧费C.几种产品共同消耗的动力费用D.车间辅助人员的工资和福利费(3)下列各项中属于直接计入费用的有(AC)A.几种产品共同消耗的原材料费用B.几种产品共同负担的生产工人工资C.一种产品消耗的辅助材料费用D.一种产品负担的制造费用(4)下列各项中属于间接计入费用的有(ACD)A.联产品消耗的原材料费用B.一种产品消耗的辅助材料费用C.几种产品共同负担的生产工人工资D.一种产品负担的制造费用(二)要求7根据上述资料先判断对错然后分析产生差错的原因?成本会计案例7(一)资料期末存货的计价方法选定之后,还需要注意存货计量属性的正确选择。存货的计量属性,指对存货进行计量时所采用的价值概念,如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或公允价值等。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企业的财会人员经常由于专业知识不扎实或粗心而对应当选用的存货计量属性做出错误的判断和业务处理,导致报表信息不真实,影响相关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因此,在实务操作中务必防范这样的错误。实例:200X年12月31日,丽宝公司库存原材料——B材料的账面价值(成本)为1200000元,市场购买价格总额为1100000元,假设不发生其他购买费用。由于B材料市场销售价格下降,市场上用B材料生产的W2型机器的市场销售价格也发生了相应变动,下降了10%。由此造成丽宝公司W2型机器的市场销售价格总额由3000000元降为2700000元,但生产成本仍为2500000元,将B材料加工成W2型机器尚需投入1600000元,估计销售费用和税金为100000元。丽宝公司200X年12月31日确定B材料、W2型机器价值的过程如下:(1)W2型机器的可变现净值-W2型机器估计售价—估计销售费用和税金二2700000-100000:2600000元。由于W2型机器的可变现净值2600000元大于其生产成本2500000元,所以W2型机器按照成本计量为2500000元,即W2型机器应按2500000元列示在200X年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的存货项目中。(2)B材料的可变现净值=W2型机器的售价总额—将B材料加工成W2型机器尚需投入的成本—估计销售费用和板金二2700000—1600000-100咖=1000000元。由于B材料的可变现净值1000000元小于其成本1200000元,因此B材料的期末价值应为其可变现净值1000000元,即B材料应按1000000元列示在200X年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的存货项目中。(二)要求根据上述资料先判断对错然后分析产生差错的原因?成本会计案例88(一)资料谨慎性原则,亦称稳健原则,是指对某一会计事项有多种不同方法可供选择时,应尽可能选用一种不导致企业虚增盈利和夸大权益的做法,并对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予以合理预计,对没有把握的收入,则不能予以确认和人账。宁可预计可能的损失,不预计可能的收益。在现实中,有许多企业滥用谨慎性原则进行利润操纵。例如,有的企业过分强调谨慎性原则,当期提取了过量的资产减值准备,以达到减免税收或者留待以后年度转回利润等目的。案例:东方公司2004-2005年计提资产减值情况如下:项目年初数年末数金额减值准备金额减值准备短期投资241713,36167216.86241713.36167216.86应收账款52398366.086326663.03105328074.164022284.93其他应收款216251357.937527257.74204183908.014635251.46存货23267080.85656173.9970313729.955489373.85长期投资71840580.030.00117298089.7020000.00合计363999098.2514677311.62497365515.1814334127.10该公司2005年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的坏账准备期末余额合计是866万元,而期初数是1385万元,期末比期初少了519万元;报告期的管理费用是463万而上年数是1689万元,管理费用“节约”了1226万元,其中就有因为冲销坏账准备导致管理费用减少519万元的因素。试问:2005年应收账款比2004年增加了4000多万元,坏账准备余额应当增加才对,为什么反而会减少519万元?这一正一负,对当期损益影响上千万元。同样的问题存在于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的计提上,2005年经福建某事务所专项审计,认定6项不良长期股权投资和不良资产,共计19362430.64元,但是该公司2004年度对此未提任何的减值准备,2005年1亿多的长期投资只提了2万元减值准备,是9不是偏低?还有存货跌价损失,是不是也偏低?(二)要求根据上述资料先判断对错然后分析产生差错的原因?成本会计案例9(一)资料为了正确地计算产品的实际成本和期间损益,还应将生产经营管理费用正确地划分为生产费用和经营管理费用(或划分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的界限)。在现实中,有不少企业常常故意或非故意地误划上述界限,导致产品成本的虚增或虚减。案例:甲企业计算销售部门人员工资4000元。该企业会计人员所
本文标题:成本会计案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891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