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医学试题/课件 > 护理心理学-思维-想象-注意
护理心理学2013四、思维(一)思维的概念思维是人脑借助言语、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简介的反映,是认识的高级形式。它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并主要表现在概念形成和问题解决的活动中。思维与感觉、知觉、记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思维的特征1、思维的概括性: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人们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a.对一类事物共同本质特征概括的认识。b.对事物之间规律性的内在联系的认识。2、思维的间接性: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和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反映。3、对经验的改组:思维是探索和发现新事物的过程。它需要人们对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不断进行更新和改组。(三)思维的基本过程思维是人类所具有的一种高级心理现象,思维的过程是人们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对外界信息不断的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的过程。分析: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或各个属性。综合:在头脑中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种特征和属性结合起来,即把分析的结果加以,形成对事物的整体认识。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最基本过程,也是同一思维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部分。比较:把各种事物和现象加以对比,确定其异同,发现其关系的思维过程。比较以分析为前提。抽象:在思想上抽出各种事物与现象的共同的特征与属性,舍弃其个别特征与属性的过程。概括:在抽象的基础上,人们可以得到对事物的概括的认识,从而形成对事物的概念。五、想象(一)想象的概念想象是人脑对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已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它是一种形象思维的过程,是一种高级复杂的认知活动。想象来源于表象,却与表象有本质差别。想象具有创造性,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具有重要意义(二)想象的作用1、预见作用:能预见活动的结果,指导人们活动进行的方向。2、补充作用:想象具有补充知识经验的作用。3、替代作用:当现实生活不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时,个体可以利用想象进行满足4、调节作用:对机体的生理活动过程有调节的作用,能改变人体某些机能活动(生物反馈)。(三)想象的种类1、无意想象:没有预定目的,在某种刺激的作用下不由自主地开始的想象。梦是无意想象的一个极端例子,它是一种没有目的、不由意识支配的奇异想象。2、有意想象:根据一定的目的自觉进行的有意识的想象。再造想象:根据语言的描述或图标模型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事物的新形象的想象。创造想象: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在头脑中独立第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幻想: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并可能实现的幻想,称为理想。(四)思维的种类根据思维的凭借物不同分类,思维可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这三种思维在实际生活中是不可分割的,人们常常综合起来运用它们。根据思维的创造性程度不同分类,思维分为习惯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探索目标的方向根据思维探索目标的方向分类,思维可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根据思维过程中是以日常经验还是以理论为指导来划分,可以把思维分为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五)思维的品质1、广阔性2、深刻性3、敏捷性4、逻辑性5、独立性6、灵活性7、批判性(六)问题解决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问题是指一定的、未解决的思维任务。1、根据问题的明确程度,可分为界定清晰的问题和界定含糊的问题。2、根据在问题解决时,问题解决者是否有对手,可分为对抗性问题与非对抗性问题。3、根据在问题解决时,解题者具有的相关知识的多少,问题又分为语义丰富的问题和语义贫乏的问题。问题解决需要具备以下三个特征:1、目标指向性,即问题解决的活动必须具有明确的目的。——指导性思维2、操作系列性,即问题解决必须经过一系列的操作活动。3、操作的认知性,即问题解决时所进行的操作活动需具有认知的成分(自动化与组块)。1、问题解决的程序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问题解决是一个在现有手段和目的之间进行分析,寻找策略从而达到目的的人之操作过程。问题解决的心理程序分为四个阶段:(1)发现问题(2)分析问题(3)提出假设(4)验证假设问题解决的各个阶段并非完全遵循这一程序,当验证假设阶段发现某一假设不能解决问题时,思维过程会直接再次进入分析问题或提出假设阶段,重新进行问题解决过程。2、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问题解决除受个性、情绪和知识等因素影响外,还受以下心理因素的影响。知觉限制: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常会因对问题知觉的表征而影响问题的解决。定势作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思维倾向性。心理定势也叫心向,是指人在进行心理操作活动前的一种准备状态,是坚持使用原有已证明有效的方法解决新问题的心理倾向。功能固着:人们习惯于把某种功能牢固的赋予某一物体。动机水平:解决问题的迫切程度。动机太弱与太强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耶基斯—道德森定律:在一定限度内,随着动机水平的提高,工作效率也随之提高,超过这个限度,工作效率随之降低。最佳工作效率的动机水平为中等,但因工作复杂的程度而略有差异。研究发现,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不同而不同。随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也就是说,在难度大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水平容易完成任务。适度的动机水平,易于维持个人对工作的兴趣和警觉,同时减少焦虑对工作的不利影响。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根据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任务较简单时,动机强度较高可达到最佳水平;任务较复杂困难时,动机强度较低可达到最佳水平。1、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2、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3、在难度较大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六、注意(一)注意的概念注意是心理活动对某种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注意本身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伴随着心理过程并在其中起指向与集中作用的心理状态。注意是人掌握知识、适应环境、完成各项活动任务的必要条件,受主客观两方面的影响。(二)注意的特性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性:指向性:在众多事物中只挑选某些特定对象进行反映,而不管其他事物。指人的心理活动反映的对象和范围。集中性:心理活动停留在特定对象上的时间和强度。指人的心理活动在特定的对象上保持并深入下去。(三)注意的功能1、选择功能:选择有意义的、符合需要的和与当前活动一致的事物,避开非本质的、附加的、与之竞争的事物。2、保持功能:注意对象或内容能在意识中保持。3、调节与监督功能(四)注意的种类根据注意有无目的性、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可将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1、无意注意: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即外界事物引起的不由自主的注意。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有:a.刺激物的特点;b.个体自身因素2、有意注意:有目的并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3、有意后注意:有目的,但无需意志努力的注意。类型目的性意志努力性质例如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无不需要低级、自发的窗外的歌声有意注意(随意注意)有需要高级、自觉的学习、听课有意后注意有不需要最高级、自觉性程度很强电脑打字“盲打”,打毛衣不用看注意的种类(五)注意的品质1、注意的广度:同一时间内所注意到的对象的数量和品质。影响因素:对象、个体2、注意的稳定性:保持注意在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上的时间品质。影响因素:主体、对象3、注意的分配: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或活动上的品质。影响因素:任务的熟练度、动作系统4、注意的转移: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的品质。
本文标题:护理心理学-思维-想象-注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910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