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创新设计】2015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练习:专题三-常考等值线图的判读-3
类型三等值线图的通用判读法[典例剖析]【典例3】(2014·北京文综,11)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冶炼厂周边土壤中污染物铜含量等值线图。读图,回答问题。土壤铜含量()A.因河水稀释而逐渐变小B.从冶炼厂向北递增幅度小C.高值区沿盛行风向延伸D.在居民点大于200mg/kg[读图指导]尝试自解________答案C[方法总结]等值线图的判读步骤【技巧点拨】(1)找共性——等值线的共性是各类等值线中都通用的,特别是在分析不常见的等值线时这是运用最多的一点。(2)求差异——同一幅等值线图中不同地点的数值、弯曲、走向、疏密等的差别及不同地点的等值线影响因素是考查的重要内容,特别是数值的大小往往被忽视,因此做题时要特别注意这一点。[培优演练]1.(2014·成都二模)下图是北半球中纬度某地,读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河流无凌汛现象B.该河流自东北流向西南C.图中晨昏线为昏线D.此时该河流正值汛期解析1月份北半球,昼短夜长,图中晨昏线为昏线。从等高线凸向可以看出,河流自西南流向东北(低纬度地区流向高纬度地区);且有结冰期,有凌汛现象,1月不是汛期。答案C2.水平衡(年降水量减去年蒸发量)能反映某地区水分的盈亏。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地图。读下图回答(1)~(2)题。(1)造成图中①②两地水平衡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A.地形B.纬度C.季风D.洋流(2)为发展种植业,以下四个地点采取的措施,合理的是()A.①—跨流域调水B.②—推广滴灌技术C.③—海水淡化D.④—修建大型水库解析第(1)题,①地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②地位于背风坡,降水少,故造成两地水平衡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地形。第(2)题,①地降水多,且水平衡为正值,故没必要跨流域调水;②地位于高原,地势平坦,适宜发展种植业,但由于其水平衡为负值,即蒸发旺盛,可能会出现水源短缺的现象,可推广滴灌技术,节约用水;③地水资源短缺,但距海远,不适合进行海水淡化;④地地势低平,不宜修建大型水库。答案(1)A(2)B限时专项训练(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4·浙江嘉兴期末)下图是我国东南某植被覆盖完好的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图中甲、乙、丙、丁为四家养猪户所在,×线是计划要修筑水坝的位置。读图完成1~2题。1.为保证水库水质,哪家养猪户必须搬迁()A.甲B.乙C.丙D.丁2.有关该地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A.不受寒潮影响B.适合种植茶树C.耕地资源丰富D.水土流失严重解析第1题,在虚线段处建设水库,该水库的汇水区域如下图所示,图中虚线范围内即为该水库的汇水区域(山脊作为分水岭,找出该水库蓄水区域周围的山脊线即可),从图中可以看出,丙位于该水库的汇水区域,所以为了保证水库水质,丙处养猪户必须搬迁。第2题,此处为“我国东南某地”,会受到寒潮的影响;该地主要为低山丘陵地形,耕地面积小;该地“植被覆盖完好”,所以水土流失轻微。该地热量丰富,降水充足,坡地地形,利于排水,适宜种植茶树。B项正确。答案C2.B(2014·浙江六市六校模拟)读“我国某地某月等温线图”,回答3~4题。3.图中三条28℃等温线将图示地区划分为甲、乙、丙、丁四个区域,其中温度相对较低的区域是()A.甲、乙B.乙、丁C.甲、丙D.丙、丁4.图中M地气温区别于周围地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地形地势B.纬度位置C.大气环流D.海陆位置解析第3题,从图中气温数值分析,此季节为夏季,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所以海洋上夏季气温低,所以丁区域温度低于28℃;从河流的流向分析,乙地海拔高,其温度低于28℃;而甲地的海拔低,其位于东南季风的背风坡,其温度高于28℃;丙地受海洋的影响比丁地小,其温度高于28℃。故选B。第4题,从图中等值线分布可知,M地的气温低于26℃,从图中河流的流向分析,M地是因地势最高,而导致气温低于周围地区;但是M地的纬度位置、大气环流和海陆位置与周围地区没有特别不同。故选A。答案3.B4.A(2014·湛江模拟)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图中粗实线为7月份气温10℃等温线。读图完成第5题。5.10℃等温线在甲地附近分布纬度较低的主要原因是()A.该海区盛行东北风,降温剧烈B.该海区海冰融化快,海冰大量吸热,气温降低C.该海区多热带气旋活动,气温降低D.该海区有寒流经过,导致气温较低解析10℃等温线在甲地附近向南突出,其温度比同纬度地区要低,主要是受寒流的影响。答案D(2014·北京西城区一模)下图为2013年11月20日20:00某两地区地面天气形势图(单位:hPa)。读图,回答6~7题。6.对图中各地天气状况的描述可能正确的是()A.①地气流下沉B.②地出现降雪C.③地晴朗高温D.④地吹偏南风7.当A天气系统向东移动到B地时,该地()A.细雨连绵B.风和日丽C.大风降温D.万里无云解析第6题,由图可知,①地为低压中心,气流以上升运动为主;②地纬度较高,此时为11月20日,气温较低,又位于冷锋锋后,所以可能出现降雪天气;③地受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但此季节该地温度较低;④地位于高压中心的南部,根据风的形成原理,④地吹偏北风。第7题,A天气系统为冷锋,冷锋过境时常出现大风降温和雨雪天气。答案6.B7.C(2014·浙江金丽衢十二校联考)读“我国南方沿海某区域图”,当地森林茂密,旅游资源丰富。完成8~9题。8.从避免自然灾害影响角度考虑,旅游度假中心宜建在()A.①B.②C.③D.④9.既能仰望山顶云卷云舒,又能俯视海上潮起潮落的理想地点()A.AB.BC.CD.D解析第8题,①位于河口地区,又是临海,在我国南方沿海易受海洋灾害影响,不适宜建度假中心,A错。②位于沿海地区,易受海洋灾害,B错。③处地形平坦开阔,距海岸、陡崖等山林景观不太远,既方便观赏,又不易受到海洋灾害,地质灾害的影响,C对。④地距离河谷太近,位于山谷中,易受泥石流、洪水灾害影响,D错。第9题,B点位于陡崖顶部,站在B处,既能仰望山顶云卷云舒,又能俯视海上潮起潮落,选项B对。A处位于山顶,能看到山顶云卷云舒,但受地形阻挡视线不能俯视海上潮起潮落,选项A错。C处地势较低,不能看到山顶云卷云舒,选项C错。D处受山脊阻挡,不能仰望山顶云卷云舒,距海远,也不能俯视海上潮起潮落,选项D错。答案8.C9.B下图是我国东部冬小麦收获日期等值线图,读图回答10~11题。10.影响M、R两地收获日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热量B.地形C.水分D.土壤11.N地与R地相比,收获时间差异及其主导影响因素组合正确的是()A.比R地收获早—地形因素B.比R地收获晚—距海远近C.比R地收获早—季风环流D.比R地收获晚—地势高低解析第10题,M地位于华北平原,R地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纬度差异明显,导致了M地和R地热量条件的差异,使冬小麦的收获期M地晚于R地。第11题,根据“大大小小”原理推断,N地冬小麦的收获日期早于5月1日,是因为N地位于四川盆地,受地形因素的影响,其冬季的热量条件较同纬度其他地区优越,因此冬小麦的收获时间较早。答案10.A11.A二、综合题(共56分)12.(2014·杭州质检)(26分)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其中甲村落多明清古建筑,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河流主干道的流向是________。(4分)(2)甲村庄为图示区域内最大的村落,简析其形成的有利区位条件。(12分)(3)某摄影爱好者想拍摄一张古村落全貌,在ABC三地应选取________地点,简述理由。(10分)解析第(1)题,根据等高线的分布规律,图中河流自下向上流,根据指向标的指向,下侧为东南、上侧为西北,可判断河流由东南流向西北。第(2)题,村落选址一般要求地势较高、地形平坦开阔、靠近水源、交通便利等。第(3)题,考虑中间有无障碍物影响视觉。答案(1)由东南流向西北(2)地形平坦开阔,水源充足,对外联系方便。(3)C视线通透(没有阻挡)。13.(2014·成都市第一次诊断题)(3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图为我国某地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单位:兆焦耳/米2)。材料二下表为成都和延安气候资料表。地点1月4月7月10月全年成都气温(℃)5.51725.616.816.2降水量(mm)5.051.1228.947.9976延安气温(℃)-6.711.222.99.69.3降水量(mm)3.435.4123.841.6572.3材料三下图示意西安1989~2005年工业用地空间分布变化。(1)材料一图中等值线M的值为________,请说明理由。(10分)(2)根据材料一、二,简述与成都相比,延安发展农业有利和不利的自然条件。(10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西安1989~2005年工业空间分布的特点。(4分)(4)你认为1989~2005年西安工业用地空间分布的变化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6分)解析第(1)题,首先读出图中的等差距为500(兆焦耳/米2),图中等值线M属于闭合小区域,该区域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云量大,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故应为低值区,根据等值线图的判读规律,等值线M的值为3500。第(2)题,从影响农业生产的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即可。第(3)题,从图中可知,工业区逐渐向城市外缘迁移,集中分布在距市中心4~8千米的区域。第(4)题,该问是开放性设问,回答合理即可。答案(1)3500理由:地处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多阴雨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图中等值距为500(兆焦耳/米2),所以等值线M的值为3500。(2)有利条件:光照充足。不利条件:地表崎岖;水土流失严重(或土壤贫瘠);冬季气温低;年降水量小(或灌溉水源不足)。(3)工业从市中心不断向郊区扩散(距市中心0~6千米的区域工业用地逐渐减少,距市中心6千米以上的区域工业用地逐渐增加);工业主要集中分布在距市中心4~8千米的区域。(4)(回答下列任何一种观点,须观点与理由一致。其他回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合理,工业向郊区扩散,有利于缓解市中心用地紧张状况;改善城区环境(减少城区污染);郊区地价低。不合理,工业向郊区扩散,会占用大量耕地;会导致郊区环境污染;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基础设施。
本文标题:【创新设计】2015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练习:专题三-常考等值线图的判读-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920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