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叶圣陶苏州园林教材分析《苏州园林》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三课。这一单元,从文体上看,是说明文单元;从题材上看,是有关中国文化题材的文章。在单元教材的编选上虽兼顾文体,但更注重题材内容的相关性。基于这样的认识,对此单元课文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对文本内容及内容所反映的文化的理解上,而不应该只局限于文体知识的把握。尽量避免单纯以文体为中心来解读文本,把本来蕴涵着丰富文化内蕴的课文,变为了枯燥的说明文范本。文本解读•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是叶老在75岁高龄,为香港一家出版社介绍苏州园林的摄影集写的一篇序文,后来摄影集没有出版,这篇序文被《百科全书》杂志社发表在刊物上。题目为《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发表的时候删去了文章最后的几句话。后来在编入语文课本时又删去了文章的第一段,题目也改成了《苏州园林》。•从“寄深眷”的标题来看,文中包含着作者对故乡浓浓的眷恋,单纯按说明文的思路去理解显然是不足的,在阅读中不要忽视体会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对家乡美景的赞美之情。•既然是“谈苏州园林”,那么就要涉及到园林鉴赏问题,我认为引领学生赏析苏州园林的艺术美,让他们懂得一点鉴赏园林方法也应该是本文的一个学习重点。•俗话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按叶老的话说:“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要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那么,在叶老的《苏州园林》中,到底体现出中国园林的那些艺术美呢?1.和谐之美。整体和谐是中国建筑园林的美学理想。2.自然之美:苏州园林的自然之美亦称“图画美”。3.层次之美:花墙廊子隔而不隔、界而不界,体现出了虚实相生的含蓄之美。4.细节之美。另外,感悟文章的结构美,品味文章的语言美也应该是本文教学的重点之一。学习目标1.以苏州园林为标本,领略中国的园林文化,学会欣赏园林之美。2.熟读课文,揣摩作者思路,体会作者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写法。3.学习文章准确生动的语言,及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美点分析:(一)园林之美1.和谐之美2.自然之美3.层次之美4.细节之美(二)文章之美1.结构之美2.语言之美(一)园林之美1、和谐之美:整体和谐是中国建筑园林的美学理想。“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绝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文中的“无论”“总是”“一切”“绝不”都强调了苏州园林是一个统一和谐的整体,体现出中国传统园林文化注重和谐的美学原则。苏州园林讲究的是“布局”“配合”“映衬”“层次”,讲求的是整体的完美与和谐。(一)园林之美2、自然之美:苏州园林的自然之美亦称“图画美”。“图画美”有别于“图案美”。其特点就是不对称、不整齐。“苏州园林是艺术不是技术”,追求的是“独创性”。首先,亭台轩榭的布局不要求对称,讲究自然之趣;假山设计使游人“觉得身在山间”,池沼大都引用活水,桥梁安排“绝不雷同”,石岸高低曲直任其自然;花草树木的映衬“着眼在画意”。体现出中国传统的审美追求和审美情调。(一)园林之美3.层次之美:花墙廊子隔而不隔、界而不界,体现出了虚实相生的含蓄之美。“庭院深深深几许”,“正在曲径通幽处”。游览者领略到了移步换景的乐趣,可以获得深长的审美享受。4.细节之美:角落景物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和雕镂美、园内建筑的色彩美。无需详解。(二)文章之美1.结构之美由总说到分说由主要到次要由概括到具体由整体到局部总体特征: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①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②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③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④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⑤角落的构图美⑥门窗的图案美⑦建筑的色彩美主要次要总分说明顺序概括具体(1)整体结构以写假山、池沼这一节为例:先写假山堆叠的艺术,次写池沼和其它景物的配合,再次写池沼中还有亭亭玉立的荷花,活泼戏耍的游鱼,充满生气。举凡有关景物,均循序渐进,一一写来,有条不紊。这节如此,其他各节无不皆然。经过有合有分的反复说明,园林特点阐述的十分透彻,留给读者的印象也十分深刻。(2)段落结构(二)文章之美2、语言之美(1)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根据表达内容的需要,文章融说明、记叙、议论于一体,以概括的说明介绍园林,以生动的描述形容景物,以通俗的议论来分析原理。说明:首先,了解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准确性、科学性。其次,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类词上:1、数词(包括约数和确数)。2、表示修饰的或者表示限制的词语。3、表示肯定、估计、推测等语气的词语。4、其他表示事物特性的词语。例句:“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其中“据说”一词,表明了后面所说的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是听说的,而不是作者统计的,这是留有余地的说法。“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一句中,“大多”一词表示大部分的池沼是引用活水的,并不是全部都是这样的。这就体现说明语言的准确性。记叙1.“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花树相间。”2.“古老的藤萝……珠光宝气。”3.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写出了万木争荣的景象。烘托出园林的繁华气氛。描绘了游人观鱼的动人情景。议论1.“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2.“我想,用图画来比方……是不讲究对称的。”3.“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可是没法说出来。”评价苏州园林在园林艺术中的地位。评论不讲究对称的美学原理。评论这样栽种的艺术效果。描写“重峦叠嶂”写出了假山平地突兀而起,层层叠叠的景象。“高低屈曲”状写出了池沼河道的边沿很少有砌得整齐的石岸,总是任其自然的特色。“盘曲嶙峋”形容古老藤萝枝条的弯曲枯干(2)语言准确生动①动词的运用。如文中第7段说明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用了“栽”“蔓延”“补”几个动词,紧扣“注意图画美”一个“补”字说明了匠师们的细心,善于化单调为多彩。②副词的运用。如“池沼大多引用活水”,“苏州园林极少使用彩绘”,其中的“大多”、“极少”用得有分寸,既不夸大,又不缩小。又如“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其中“一切”、“决不”则表示十分肯定的语气,对突出苏州园林的特征有着重要的作用。③多种修辞方法的运用拟人:“俯仰生姿”写出了高树与低树种植在一起,上下相望的风姿,描绘出对各类树木错落有致的精心安排。满眼“珠光宝气”又写出藤萝花的典雅风韵,构成了生意盎然的画面。引用: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比喻: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设问: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是不讲究对称的。(3)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打比方: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美,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作比较: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列数字: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引资料: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教学设想•1.将语文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合起来,学生通过品读《苏州园林》,接触园林建筑知识,开阔眼界,培养对园林文化审美情趣。•2.引导学生走进社会,走向生活,能对身边的园林文化做出简单的评价,在实践活动中学习语文。3.发挥现代教育媒体和网络技术的优势,把与教材有关的内容进行系统化处理,为学生提供拓展性学习素材,激发学生探究园林文化兴趣,使他们主动学习,深入探究。4.读写结合,以读带写,以文本阅读为支撑,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方式,以口头表达与写作训练为落脚点,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可供参考的导语1、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家陈从国曾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天下”足见苏州园林之美。“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苏州园林,处处呈现诗情画意,充满人文思想,置身其中,足以陶冶性情,自得其乐。接下来我们就跟着叶老走进苏州园林。2、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之美,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而苏杭美景之最,还在于园林艺术之美。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处处呈现诗情画意,充满人文思想,置身其中,足以陶冶性情,自得其乐。苏州有四大名园:拙政园、沧浪亭、狮子林和留园,都是园林中的精品极品,处处体现中国江南宅第园林的独有特点。(投影照片)今天,我们学习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看他笔下的苏州园林呈现出什么样的特征?3、《中国石拱桥》让我们领略了我国桥梁事业的伟大成就,《桥之美》让我们从美学的角度感受了桥的魅力,今天,让我们苏州园林游览一番,看看那儿的园林建筑。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此话一点不假,凡到过苏州园林的人没有不被苏州园林典雅别致的景色所陶醉。4、专家名人说园林。“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陈从周《闲步网狮园》/刘国正:“寒花瘦竹岸边生,小阁回廊叠画屏。我欲踱桥还却步,一池倒影怕人惊。”元代维则的《狮子林即景》:“鸟啼花落水西东,柏子烟青芋火红。人道我在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世界文化遗产: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环秀山庄。中国园林博物馆: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分别代表了宋、元、明、清四代不同的艺术风格,见证了中国园林的发展历史。可供参考的一些提问1、作者对苏州园林的印象是什么?有什么写作意图?2、苏州园林的总特点是什么?哪些方面最能体现这一特点?3、苏州园林有什么独特之外,可成为各地园林的“标本”?4、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处于怎样的地位?它的设计理念是什么?是如何体现处处入画的原则的?5、课文结尾写什么?有什么特点?6、苏州园林追求完美的图画,除了上面讨论的四个“讲究”外,还注意了哪些细节?7、文中多次提到绘画,把绘画和园林建筑联系起来,以绘画原理分析园林建筑,或以园林建筑印证绘画原理,试找出几处加以简要说明。8、如果你是一位游客,在苏州园林拍摄了许多美丽的图片,下面请你选取你最喜欢的一幅介绍给你的亲人或朋友。。。9、请同学朗读全文,然后以导游的口吻介绍苏州园林的建筑特色。10、请以一位游览者的身份谈谈苏州园林哪一点最美?请用“我看苏州园林的美,美在……”这样一个句式来表达。11、“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艺术效果是如何形成的?12、游览苏州园林有没有最佳观赏角度和观赏时间?谈谈你的看法!13、课文在写假山时为什么要从设计者、匠师和游览者的角度来写呢?14、用一段文字介绍自己游玩过的一座园林,200字左右。15、寻访当地的园林建筑,用画笔或摄像机录下美丽诉图画。16、你从文中学会了哪些鉴赏园林的方法?17、你从文中哪些词句感受到作者对苏州园里的喜爱和赞美之情?18、以导游的身份介绍一下我们的校园。一点提示注重朗读:对于文本的细致分析固然能挖掘出内在的许多艺术美,但,却难免打破文本的整体感。所以在教学中,朗读感悟尤为重要。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体味文章的语言美,感受作者含而不露的情感,能更加有效地领略文章的内涵,多方面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中应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学生对文本的印象,对内容的理解,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可供参考的相关素材1.参考课件2.背景音乐3.音频朗读4.视频欣赏5.背景资料《叶圣陶与苏州园林》
本文标题:苏州园林教材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924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