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旅游文化学一、课程性质旅游文化学是一门理论性的高等教育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基础课程,是该专业学生学习和掌握旅游管理专业知识的专业方向课程。二、学习目的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了解和掌握旅游文化学领域中目前所出现和研究的重要问题,掌握旅游文化的本质和发展的规律,全面了解并掌握旅游文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旅游文化交流、旅游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旅游文化产品设计与营销的基本技能。三、学习内容第一章旅游与文化的关系第一节旅游文化的概念第二节旅游文化的分类第三节旅游文化的价值第四节旅游文化学研究的发展第二章旅游文化功能第一节旅游文化的审美第二节旅游时空的拓展第三节旅游信息的增加与激励第三章旅游文化时空第一节旅游文化的空间分布第二节旅游文化的时间分布第三节旅游文化空间的变化三、学习内容第四章旅游文化行为第一节旅游者的文化动机第二节旅游者的文化行为第三节旅游经营者的文化动机第四节旅游经营者的文化行为第五章旅游文化交流与冲突第一节旅游的跨文化交流与适应第二节旅游文化的真实性冲突第三节旅游文化的环境冲突第四节旅游文化的观念冲击第六章旅游文化的价值与收益第一节旅游文化的价值第二节旅游文化的收益三、学习内容第七章旅游文化产品与营销第一节旅游文化产品第二节旅游文化营销第三节旅游文化资源产权结构与管理第八章旅游文化景观第一节城市文化景观第二节民俗文化景观第三节宗教文化景观第四节艺术文化景观第五节山水民居景观第六节历史文化景观第七节民族文化景观三、学习内容第九章旅游文化品牌第一节文化品牌战略与旅游第二节旅游文化品牌的定位与设计第三节旅游文化品牌的价值取向第四节旅游文化品牌的推广与发展第十章旅游休闲文化第一节休闲文化与旅游第二节休闲文化的历史发展第三节休闲旅游的开发第十一章旅游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第一节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第二节旅游文化资源的保护第三节旅游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冲突与平衡参考教材1.沈祖祥,旅游文化概论,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2.章海荣,旅游文化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3.马波,现代旅游文化学,青岛出版社,19984.谢贵安,旅游文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5.王明煊,中国旅游文化,浙江大学出版社,19986.黄艺农,旅游美学,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7.申葆嘉,旅游学原理,学林出版社,19998.钟贤巍,旅游文化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9.赵荣光,中国旅游文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200410.谢凝高,山水审美,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11.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上海三联书店,198812.安旭,旅游文物艺术,南开大学出版社,199013.周锡保,中国古代服饰史,中国戏剧出版社,1984•14.葛兆光,道教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15.欧阳海燕,戏剧音乐史概述,中国经济出版社16.江岩.晓怡,名胜文化,名刹文化,节日文化,山文化,水文化等,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17.余世谦,烟、酒、茶,上海科技出版社,199118.周汛,中国古代服饰大观,重庆出版社,199519.杨乃济,旅游于文化生活,旅游教育出版社,199320.沈祖详,旅游于中国文化,旅游教育出版社,199621.张亮采,中国风俗史,上海三联书店,198822.方力天,佛教于中国文化,中华书局,198823.林新乃,中国风俗大观,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24.张科,中外建筑艺术鉴赏,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第一章旅游与文化的关系一、文化概念的界定二、旅游文化的概念三、旅游文化的结构与分类四、旅游文化的特征、功能与价值五、旅游文化学研究的发展六、旅游文化学研究的一、文化的概念(一)文化概念的界定1、西方的文化定义在西方国家,“文化”最早为动词,含有耕种、居住、练习、注意和敬神等意义。后来演化为对树木、禾苗等的培育和对人类心灵、情操、风尚的化育。西方对文化的概念是从物质财富生产活动开始,并逐步引向精神生产活动的。2、我国的文化概念1)文化一词的来源“文”在古汉语中的多层含义:(1)“文”为饰纹、花纹、纹理。如《庄子·逍遥游》:“越人断发文身”。(2)“文”为修养。《论语·雍也》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2、我国的文化概念3)在“文”为修养的基础上,它又指人的美德,为德的总称。《论语·周语下》曰:“夫敬,文之恭也(4)“文”为华丽。如《论语·颜渊》中有:“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之。”(5)“文”为治国方式。在政治层面上,“文”对应于“武”,指的是非军事性的治国治世方式,主张用“文治教化”约束人们的行为。(6)“文”之为文章、文辞、文言、文体(乃至现代汉语中的文学)等。(7)“文”之为自然界与人世间带有规律性的现象。《易·贲》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度;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8)“文”之为人,即“文人”,是与士、农、工、商相对应的。“化”在古汉语中的含义第一,“化”之为“生”、为“变”等等。《礼记·乐记》云:“乐者,天地之和也……和,故万物皆化。”第二,“化”之为感化、教化。《礼记·学记》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驯至于善谓之化。”第三,“化”之为融化、消融、消化、化解。《庸言》曰;“学而不化,非学也。”在古汉语中“文”与“化”的连用在古汉语中,将“文”与“化”合而为一,用得也不少。古汉语中的“文化”,主要是指治世方略,强调以文教化万民。《说苑·指武》云:“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其中的“文化”只是“文”与“化”的连用,强调以文治教化之道。2)现代文化的概念现代汉语的文化,既继承了古汉语“文化”的意蕴,又融合了国际社会文化概念的要义。学者们从不同的学科领域和不同的具体角度,出于不同的目的,给文化下了不同的定义,在文化四百多种定义中主要有两种观点:即广义的文化和狭义的文化。(1)狭义的文化定义狭义“文化”是指人类的精神创造过程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即“人文文化”。它是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2)广义的文化定义“文化”是指人类创造一切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过程和结果的总和。(从动态和静态两方面来界定)3、文化的三层含义:文化是人的创造物而不是自然物,是一种社会现象而不是自然现象;文化是人类社会活动所创造的,具有社会普遍性,不是属于某一个人的;文化是人类智慧和劳动的创造,它体现在人们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中,体现在人们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中。本人的看法文化是人类的生存发展方式、生存发展过程及其结果的总和。1、文化是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交往方式、生存发展方式。2、文化是人类生产、生活、思维、交往、生存发展的过程。3、文化是人类上述过程的结果:关系状态、创造的物质与精神财富。4、文化与文明二者的区别:文化是偏重心灵或精神活动的:KULTUR(德文)CULTURE(英文)文明是偏重社会、政治方面的:CIVILIZATIPN5、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凡是一种文化的造成,必有两个因子:一是物质的,包括种种自然界的势力与质料;一是精神的,包括一个民族的聪明才智、感情和理想。凡文明都是人的心思智力运用自然界的质与力的作品;没有一种文明单是精神的,也没有一种文明单是物质的。”——胡适6、中西文化差异如表中国文化西方文化1、重主体1、重客体2、道德心2、认知心3、道德文化3、科学文化4、重直觉4、重理智5、重内心体验5、重客观成就6、圆而神7、方以智7、重文化之统8、重文化类别(二)文化的结构1、“二分法”——封祖盛,1987政治制度和经济体制是表层结构哲学思维和文化价值是深层结构2、“三分法”——庞朴,1987最表层:物质层面最深层:审美趣味、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等等中间层:介于表层与深层之间的种种制度和理论体系3、“四分法”——余尧时,1987根据文化变迁可分四层:物质层次制度层次风俗习惯层次思想与价值层次世界模式习惯心理思维方式情感方式价值尺度4、“五分法”——王建武,19865、多数人认同的文化结构观点文化的结构物质文化:表层、基础行为文化:中层、内在制约制度文化:中层、强制性精神文化:深层、核心地位(三)文化的种类1、主文化和亚文化主文化:大群体的共有文化相对于其中的小群体文化而言称为主文化。亚文化:相对于大群体的共有文化来说,其中小群体的文化为亚文化。2、雅文化与俗文化语言文化程度较高的群体的文化称为雅文化或高雅文化。语言文化程度较低的群体的文化称为俗文化或通俗文化。雅文化又叫在朝的文化,也叫阳春白雪。俗文化也叫在野的文化,或是下里巴人。3、反文化与文化在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群体形成一种文化并且占据统治地位的情况下,同时还会存在一种与其完全相反甚至对立的文化,那么占统治地位的就是文化,相反其对立的文化就是反文化。(四)文化的等级序列由小到大:文化特质——文化丛——文化模式——文化区1、文化特质是指一种具体的文化现象,是文化最小、是最基本的单位。2、文化丛文化丛是指一定文化特质的集合或组合。3、文化模式是指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各个层面有机组合的文化结构。4、文化区是指具有某种共同文化体系的人群所占据的地区。(五)文化的特征1、地域性2、承袭性3、交融性(六)文化的功能1、满足需要的功能2、认知的功能3、规范的功能4、凝聚的功能二、旅游文化的概念(一)学术界的看法1、旅游文化涉及到对旅游活动的解释刘振礼:旅游活动的基本层次是对陌生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游览观光,这种旅游活动是对人类最本能的好奇心理的满足。1、旅游文化涉及到对旅游活动的解释黄晶:旅游活动的社会化使旅游者与为旅游服务的有关行业之间的联系建立在全社会的基础上,旅游成为一种社会经济活动,旅游活动过程中出现了诸多的经济现象与经济关系。张辉:旅游经济是人们在空间移动中表现出的经济现象。二、旅游文化的概念2、旅游文化重要性的阐释宋采义、程遂营:旅游文化就是以一般文化的内在价值因素为依据,以旅游者要素为依托,作用于旅游生活过程中的一种特殊文化形态。章海荣:旅游活动是实际促成一种文化进入另一种文化环境中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的事实。二、旅游文化的概念3、张国洪认为:旅游文化学是研究旅游及相关要素的文化属性、结构、功能及其变迁规律的学科。4、贾祥春认为:旅游文化并不是旅游和文化的简单相加,而是一种全新的文化形态,它是环绕旅游活动有机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明的总和。二、旅游文化的概念(二)本书的观点:旅游文化是包含了旅游主体、旅游客体和旅游中介在旅游过程中的一切有文化价值的观念、行为及其产物的总和。(三)本人的看法旅游文化是旅游方式、旅游过程及其结果的总和。1、主体包括旅游者、旅游服务者、旅游业经营者、旅游行政管理者、当地居民。2、旅游方式是旅游文化的核心:旅游方式、服务方式、管理方式等。3、过程是旅游文化的动态表现:旅游者的旅游过程、旅游经营过程与管理过程、旅游服务过程。4、结果包括:关系、影响、创造物等。三、旅游文化的结构与分类(一)文化结构论按照文化的结构,将旅游文化分为三个部分:旅游物质文化,旅游制度、行为文化,旅游精神文化旅游物质文化指蕴藏着丰富文化内涵的旅游者视觉可以辨识的占据一定空间、有一定形态的文化物质实体。旅游制度、行为文化指旅游活动中的各种社会规范和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定势。旅游精神文化,也叫旅游观念文化或旅游心态文化,指引导、影响人们旅游实践的直接或间接的在旅游实践中抽象出来的价值观、审美情趣以及思维方式等。(二)主体结构论按照现代旅游商品交换的特性划分为:旅游消费文化和旅游经营文化旅游消费文化,是以旅游者为主体的文化旅游经营文化是旅游经营者所反映和创造的文化。用图表示如下:主体结构论如图:旅游消费文化旅游消
本文标题:旅游与文化的关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925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