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第三章中国人口与城镇化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第七章中国人口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第三章中国人口与城镇化第七章中国人口及城镇化第一节中国人口的基本特征第二节人口密度与地理意义第三节中华民族与地域特征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第三章中国人口与城镇化第一节中国人口的基本特征一、中国人口总量特征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第三章中国人口与城镇化1、中国人口数量在世界人口总数中的比例(一)人口数量大第一节中国人口的基本特征比较项1949196019701980199020002005世界人口总数/108中国人口总数/108中国占世界比重/%24.365.4222.2430.276.6221.8736.348.3022.8444.159.8722.3652.8411.3421.4660.0012.9521.5864.7713.0820.192010年六普,中国人口已达13.7亿,约占世界人口的19%,居世界第一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人口在世界总人口中的比例虽有微小波动,但一直保持在1/5左右,人口总数一直居于世界首位。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第三章中国人口与城镇化年份人口数量/108增加1亿所用时间/a19546—1964710196985197495198110719881171995127200513102、中国人口每增加1亿所用时间第一节中国人口的基本特征中国自1949年以来进行过6次人口普查从1949年到2000年的50年中,中国人口净增了6亿还多每增加1亿人口所用时间一般在10年以内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第三章中国人口与城镇化(二)人口数量波动上升1、1949年以前中国人口增长变化封建社会(秦)以前,中国人口大约在1000万的水平,人口数量基本停滞不前封建社会前期、中期,人口数量在1300多万到将近1.1亿之间反复振荡,呈现出周期性大波动的特点封建社会后期,到清乾隆六年(1741年),中国人口数量稳定突破1亿;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中国人口数量突破2亿;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是人口数量高速增长的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口由于战乱、饥荒、瘟疫等,人口数量在徘徊中增加。到新中国成立,人口总量达到5.4亿中国人口从奴隶社会初期(2100B.C.)的1300多万发展到新中国成立时的5.4亿,前后共经历了4200多年,人口增加近5.3亿。大部分增加值发生在清乾隆到民国的200年时间里。中国人口增加缓慢的时期,主要是受生产力水平、战争、灾荒和瘟疫等影响。第一节中国人口的基本特征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第三章中国人口与城镇化中国人口数量经历了4次较大的波动第一节中国人口的基本特征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第三章中国人口与城镇化2、1949年以来中国人口数量变化50多年中,除了1960年、1961年由于自然灾害,人口增长停止外,一直呈直线上升,但增长速度呈现出降低的趋势第一节中国人口的基本特征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第三章中国人口与城镇化(三)计划生育国策效果明显第一节中国人口的基本特征1、1949年以来中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变化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第三章中国人口与城镇化1949—1957年,第一次人口增长高峰人口出生率在30‰以上死亡率比1949年的20‰,下降了1/2年平均自然增长率高达22.4‰,平均每年净增1311万人1958—1961年,人口发展数量增长的低谷期人口出生率下降,1961年为18.02‰死亡率回升,1960年高达25.43‰,到1961年又回降至14.24‰平均自然增长率为4.6‰2、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口四个阶段第一节中国人口的基本特征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第三章中国人口与城镇化1962—1973年,第二个人口数量增长高峰人口从6.7亿猛增到8.9亿,年平均净增1946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平均达到25.6‰1963年为33.33‰,创造了人口增长率最高纪录1974年以来的30多年,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同步在波动中下降1998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为10‰以下,此后稳中有降2005年达5.89‰第一节中国人口的基本特征1973年以后开始计划生育,到20世纪80年代初将计划生育作为中国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即实行低生育率控制人口政策,大见成效。人口增长具有继承性和惯性作用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第三章中国人口与城镇化(一)人口自然构成1、性别结构不均衡中国历次人口普查性别比年份19531964198219902000性别比107.56105.46106.30106.60106.74出生人口性别比城市、镇和乡村性别比分别为:112.8、116.5和118.1二、中国人口的结构特征几千年封建文化的“重男轻女”传统,“男尊女卑”、“传宗接代”等观念造成性别比严重失调计划生育政策导致强烈的性别偏好,在生育数量的限制下,通过各种手段得到男孩,加剧了性别比的失调第一节中国人口的基本特征性别比城乡差异显著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第三章中国人口与城镇化2、年龄结构进入成年期,并向老年期过渡年份少年儿童比重/%成年人口比重/%老年人口比重/%195336.2859.314.41196440.6955.753.56198233.5961.504.91199027.6966.745.57200022.8970.156.96200520.2772.047.69人口红利开始面临老龄化问题未富先老就业压力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第一节中国人口的基本特征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第三章中国人口与城镇化第一节中国人口的基本特征人口金字塔变化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第三章中国人口与城镇化中国人口数量从高出生、低死亡、高自然增长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向低出生、低死亡、低自然增长的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人口年龄结构经过了年轻型,进入成年型,正在向老年型变化。金字塔出现两个外凸对应中国两次人口出生高峰。两次内凹对应三年困难时期和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的时期。第一节中国人口的基本特征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第三章中国人口与城镇化人口压力一方面中国面临着人口年龄结构向老年型转化而逐渐形成的人口老龄化的沉重负担。与世界发达国家比,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更快、规模更大,而且是在国家经济水平并不高的情况下“未富先老”另一方面,中国面临劳动力人口(15~64岁)增加形成的就业压力。中国劳动力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已达到了70%以上,中国将较长时期被就业压力所困扰第一节中国人口的基本特征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第三章中国人口与城镇化(二)人口社会构成1、增长较快的少数民族人口第一节中国人口的基本特征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第五次人口普查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41%与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长了11.22%各少数民族人口增长了16.70%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第三章中国人口与城镇化2、人口文化素质逐渐提高且地域发展不均衡1949年15岁及以上有80%的人为文盲,1964年下降到62.4%1990年为22.2%,2000年降至9.1%文盲的人口基数大,2000年为8700万人文盲人口中有3/4分布在农村文盲率超过15%的省区集中在中国西部的西藏、青海、贵州、甘肃、宁夏和云南与发达国家相比,教育年限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接受高层次教育人口的比例过低和初中及以下学历人口比例过大。文盲人口大幅度下降地域发展不均衡第一节中国人口的基本特征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第三章中国人口与城镇化(三)人口就业与地域构成1、从业人口增长快,人口产业结构变化显著从业人口1.8亿7.2亿(1949年)(2000年)三个人口构成变化从1952—2000年三次产业人口构成变化:第一产业人口所占比重从83.5%连年下降到50%;第二产业人口所占比重从7.4%波动上升到22.3%,第三产业人口所占比重从9.1%增加到27.7%。中国正处在传统型与现代型职业结构转型时期第一节中国人口的基本特征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第三章中国人口与城镇化2.城镇人口比例快速增长2、城镇人口比例快速增长中国城镇人口比例从1952年的12.6%增加到2000年的36.22%,人口数量增加6.4倍城市市区非农业人口则从1949年的2740.6万人增加到2000年的24434万人,增长了7.9倍城市化水平从5.1%增加到19.3%,但仍属于城镇化水平较低的国家?改革开放以后,东部地区经济高速发展导致外来移民的比例增加,城市人口增加明显加速,增长速度明显快于中部和西部地区。第一节中国人口的基本特征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第三章中国人口与城镇化(一)不均衡的人口分布占世界陆地面积的7%,居住着世界19%的人口东南部人口稠密集中,而西北部人口稀少分散三、中国人口分布与迁移特征2000年中国全国移民总数为1.44亿,占总人口的11.6%,开始步入移民时期。(二)活跃的人口迁移与流动1、中国人口的流动轨迹与迁移的区域格局以特大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为引力中心,形成增长导向的大量迁移流以某些地广人稀的省份为中心,形成资源导向的小量迁移流第一节中国人口的基本特征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第三章中国人口与城镇化2、全国三大主要人口迁移圈广东圈广东(海南、广西、湖南、湖北、福建、江西、四川、重庆、贵州、河南、陕西)华东圈上海、浙江、江苏、安徽,内部互换率高华北-东北圈京、津、黑、内蒙古(流出源为山东、河北、河南等)第一节中国人口的基本特征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第三章中国人口与城镇化第二节人口密度与地理意义1935年,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先生绘制发表了第一张中国人口分布图一、人口密度分布(参考文献:胡焕庸.中国人口之分布.地理学报,1935,(2).)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第三章中国人口与城镇化第二节人口密度与地理意义长江三角洲、长江中游沿江两岸、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台湾岛西部沿海平原,为人口相对密集区广大的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和西北内陆盆地则为人口极为稀疏地区东西人口分布有一条明显的分界线(1人/km2),大致相当于黑龙江省的爱辉与云南省腾冲之间的连线,也称作“人口分界线”,即“胡焕庸人口线”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第三章中国人口与城镇化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变化第二节人口密度与地理意义//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第三章中国人口与城镇化中国人口密度分布(1953年)第二节人口密度与地理意义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第三章中国人口与城镇化第二节人口密度与地理意义中国人口密度分布(1982年)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第三章中国人口与城镇化第二节人口密度与地理意义以胡焕庸人口线为界的中国人口密度东南部稠密、西北部稀疏的宏观格局稳定存在西部人口稀疏区空间范围动态变化不大,而东部人口相对稠密区有明显的空间扩展,即人口高密度区在增加中国人口密度分布(2000年)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第三章中国人口与城镇化二、人口密度时空格局变化(一)距海越远人口密度越稀疏距离海岸/100km1953年1982年2000年1248.03422.47568.535108.84174.50217.531067.89125.22149.511322.3140.3450.74149.6018.6223.07155.329.9912.29161.623.754.68200.291.882.96人口密度:人/km-2第二节人口密度与地理意义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第三章中国人口与城镇化200200~500500~1000100035.924.330.49.410.113.924.551.5374.6182.9131.119.4人口占全国比重/%面积占全国比重/%人口密度/(人·km-2)人口分布1982年距海越远人口密度越稀疏,递减迅速第二节人口密度与地理意义距海岸/km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第三章中国人口与城镇化增长倍数(2000年比1953年)第一阶梯2.1第二阶梯2.3第三阶梯2.9(二)平原地区人口稠密,山区与高原人口稀少第二节人口密度与地理意义三大阶梯人口密度变化人口密度/人km-2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第三章中国人口与城镇化人口密度随海拔升高而迅速降低200200~500500~100
本文标题:第七章人口中国地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934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