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宫之奇谏假道《左传》•故事背景•人物介绍•课文梳理•思考问题春秋时期,各国攻伐不止,晋国与虞国为邻,早有吞并虞国之心,但因虞国和虢国是很好的盟国,无隙可乘,所以始终未敢轻举妄动。鲁僖公二年(前658年),晋国将“屈产之乘”与“垂棘之壁”送给虞君,请求借道伐虢。宫之奇识破了晋国的阴谋,深知晋献公送良马、宝玉是“将欲取之,必先与之”,故极力劝谏虞君,不能借道给晋军。但虞君贪财好利,接受了晋国的名马宝玉,借道与晋,还请求派兵为晋军充当先头部队。这年夏天,晋派里克、荀息率军会合虞师攻打虢国,占领了虢国的下阳(今山西省平陆县北)。鲁僖公五年(前655年)晋国又向虞国假道伐虢……故事背景:人物介绍:宫之奇:春秋虞国(今山西省平陆县北)人,生卒年不详。他明于料事,且有远见,是春秋时著名的政治家。大伯、虞仲、王季:周大王的长子、次子和三子虢仲、虢叔:王季的次子和三子桓庄:桓叔与庄伯,这里指桓庄之族。庄伯是桓叔之子,桓叔是献公的曾祖,庄伯是献公的祖父。晋献公曾尽杀桓叔、庄伯的后代。晋侯复①假②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③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④,寇⑤不可翫⑥。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课文梳理:①复:又;再:第二次。(另一义:两次)②假:借③表:《说文》:“上衣也,从衣,从毛。古者衣裘,以毛为表。”上衣,外衣。所以,“表”有外面的意思。这里指屏障。④启:启:启发,这里指启发晋的贪心。⑤寇:凡兵作乱于内为乱,于外为寇。⑥翫(wán):即“玩”,这里是轻视、玩忽的意思。⑦辅:面颊。车:牙床骨。译:晋侯又向虞国借路去攻打虢国。宫之奇劝阻虞公说:“虢国,是虞国的围,虢国灭亡了,虞国也一定跟着灭亡。晋国的这种贪心不能让它开启,这支侵略别人的军队不可轻视。一次借路已经过分了,怎么可以有第二次呢?俗话说‘面颊和牙床骨互相依着,嘴唇没了,牙齿就会寒冷’,就如同虞、虢两国互相依存的关系啊。”公曰:“晋,吾宗①也,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从②,是以不嗣③。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④,勋在王室,藏于盟府⑤。将⑥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⑦,不惟⑧偪⑨乎?亲以宠偪,犹尚害之,况以国乎?”①宗:同姓,同一宗族。晋、虞、虢都是姬姓的诸侯国,都同一祖先。②不从:指不从父命。大伯知道大王要传位给他的小弟弟王季,便和虞仲一起出走。宫子奇认为大伯没继承王位是不从父命的结果。③嗣:继承(王位)④卿士:执掌国政的大臣。⑤盟府:主管盟誓典策的部门⑥将:要⑦戮:名词活用,杀戮的对象⑧惟:因为⑨偪:(bì):通“逼”,这里有威胁的意思。昭穆:古代宗廟中神主(牌位)的次序。始祖居中,其第二代子嗣在左為昭,其第三代(即第二代之子嗣)在右為穆,其第四代(即第三代之子嗣)在左為昭,其第五代(即第四代之子嗣)在右為穆,依此類推。“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虢叔死焉,王季之穆也”:大王於周為穆,故其子大伯、虞仲為“昭”;王季是大伯、虞仲是弟弟,也為“昭”,故其次子虢仲、三子虢叔為“穆”。译:虞公说:“晋国,与我国同宗,难道会加害我们吗?”宫之奇回答说:“泰伯、虞仲是大王的长子和次子,泰伯不听从父命,因此不让他继承王位。虢仲、虢叔都是王季的第二代,是文王的执掌国政的大臣,在王室中有功劳,因功受封的典策还藏在盟府中。现在虢国都要灭掉,对虞国还爱什么呢?再说晋献公爱虞,能比桓庄之族更亲密吗?桓、庄这两个家族有什么罪过?可晋献公把他们杀害了,还不是因为近亲对自己有威胁,才这样做的吗?近亲的势力威胁到自己,还要加害于他们,更何况对一个国家呢?”公曰:“吾享祀①丰絜②,神必据③我。”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④。’又曰:‘黍稷⑤非馨,明德惟馨⑥。’又曰:‘民不易物,惟德馨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⑦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⑧馨香,神其吐之乎?”弗听,许晋使。①享祀:祭祀。②絜(jié洁):同“洁”。③据:依附,这里是保佑的意思④辅:辅佐,这里指保佑。⑤黍(shǔ):黄黏米;稷(jì):不黏的黍子。黍稷这里泛指五谷。⑥馨(xīn心):浓郁的香气。⑦繄(yì):句中语气词。⑧冯(píng):同“凭”。译:虞公说:“我的祭品丰盛清洁,神必然保祐我。”宫子奇回答说:“我听说,鬼神不是随便亲近某人的,而是依从有德行的人。所以《周书》里说:‘上天对于人没有亲疏不同,只是有德的人上天才保祐他。’又说:‘黍稷不算芳香,只有美德才芳香。’又说:‘人们拿来祭祀的东西都是相同的,但是只有有德行的人的祭品,才是真正的祭品。’如此看来,没有德行,百姓就不和,神灵也就不享用了。神灵所凭依的,就在于德行了。如果晋国消灭虞国,崇尚德行,以芳香的祭品奉献给神灵,神灵难道会不接受吗?”虞公不听从宫之奇的劝阻,答应了晋国使者借路的要求。宫之奇以①其族行,曰:“虞不腊②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冬,十二月丙子朔③,晋灭虢,虢公醜奔京师。师还,馆④于虞,遂袭虞,灭之。①以:介词,表率领。以其族行:指率领全族离开虞。②腊:岁终祭祀。这里用作动词,指举行腊祭。③朔:每月初一日④馆:为宾客们设的住处。这里用作动词,驻扎的意思。译:宫之奇带着全族的人离开了虞国。他说:“虞国的灭亡,不要等到岁终祭祀的时候了。晋国只需这一次行动,不必再出兵了。”冬天十二月初一那天,晋灭掉虢囯,虢公醜逃到东周的都城。晋军回师途中安营驻扎在虞国,乘机突然发动进攻,灭掉了虞国。假、借:“假”与“借”都有“借用”的意思,是一对同义词,既可以表示“借入”,也可以表示“借出”。中古以後,“假”則多用於表示“真假”的“假”的意思。另外,“假”還可以用作名詞,表示“假期”的“假”,读作jià。“假”的這種用法,一直沿用至今;“借”沒有这种意义和用法。思考问题:1、虞、晋之间“辅车相依,唇亡齿寒”的利害关系非常清楚,宫之奇的道理也说得非常明白,为什么虞公还是执迷不悟、一意孤行?2、晋国想要灭掉虞国和虢国为何不先从距离自己较近的虞国开始,而是选择向虞借道灭虢呢?3、联系《烛之武退秦师》,思考一下为什么同是对国君进行利弊分析,烛之武说退了秦师,宫之奇却劝不动虞公呢?1、原因一:利令智昏原因二:“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原因三:“吾享祀丰絜,神必据我。”夜缒(zhuì)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lǐ)之往来,共(gōng)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fú)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quē)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yuè),与郑人盟。
本文标题:宫之奇谏假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934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