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大学的战略规划与战略管理
BEIJINGEDUCATION北京教育14高教发展研究HigherEducationStudy2010.04总第528期高教大学的战略规划与战略管理是在现代大学制度下我国高等教育管理模式变革的趋势,是实现高等教育科学发展和制度创新的基础。大学战略规划与战略管理的提出,既是高等教育外部环境变化的结果,也是高等教育内部管理模式变革的需要,是大学管理对现代大学制度的一种必然回应。从外部环境看,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多元化的背景下,我国的社会转型与经济转轨使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这种变化对大学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二是人才需求的多样化,三是社会对大学功能要求的多元化。从内部环境看,一是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二是大学办学自主权的增大,三是大学组织自身的复杂进化。面对外部条件变化和内部管理复杂性增加,传统的大学管理已经不能满足大学发展的需要。大学的管理者关注和思考的一个共同话题是:建设一所什么样的大学和如何建设这样的大学。近年来,大学的领导者越来越认识到,大学能否成功地适应社会的深刻变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学制定和执行战略的能力。大学战略规划与战略管理的内涵1.大学战略规划的内涵纵观世界各国大学发展的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那些被公认为世界一流的大学,都得益于一个符合时代要求的战略发展规划。大学战略规划是在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学者从工商管理引入高等教育的一个概念。乔治·凯勒在《学术战略:美国高等教育的管理革命》一书中提出,大学的战略规划表现出以下特征:(1)战略规划决策意味着大学和学院及其领导者是积极而不是消极地对待他们的历史地位;(2)战略规划是外向性的,其着眼点在于使学校与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协调一致;(3)在高等教育受制于市场经济条件和日益激烈的竞争的情况下,制定大学战略规划是富有竞争性的;(4)战略规划重在分析、决策过程而不是文本本身;(5)战略决策是理性的、经济的分析,政治手段和心理影响是交互作用的过程,因此,它是参与式的,对矛盾冲突具有很强的包容性;(6)战略规划所奉行的是组织的命运高于一切。[注]根据乔治·凯勒的描述,我们可以对大学战略发展规划的内涵理解为:大学必须了解自己能够做什么或不能做什么,以及可能做什么和应该做什么。大学通过制定战略规划可以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提升活力和竞争力,促进组织功能的明晰化,有利于组织内部的交流与沟通,培养凝聚力,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2.大学战略管理的内涵大学战略管理是指大学在长期的发展中,在充分分析大学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确定和选择大学战略目标并组织实施以及进行评估与控制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是大学管理者明晰大学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并将可能性变成现实的决策和行动的过程。大学战略管理由战略规划、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估与控制三个环节构成。战略规划是战略管理的先导,战略实施是将战略规划转化成大学发展的现实绩效的过程,战略评估则是监控战略实施并对战略实施的绩效进行系统评估的过程。因此,大学的战略规划与战略管理□文/柯文进本栏目协办单位摘要:大学的战略规划与战略管理是大学应对外部条件变化和内部管理复杂性增加的挑战,是实现高等教育科学发展和制度创新的基础。本文从大学战略规划和大学战略管理的概念入手,述评了大学战略管理的基本模式和实施路径,最后分析了我国大学战略管理的实践以及笔者的思考。BEIJINGEDUCATION北京教育15HigherEducationStudy2010.04总第528期高教高教发展研究战略规划、战略实施、战略评估与控制三者是彼此循环、渗透、融合的整体,构成完整的战略管理过程。3.大学战略管理的基本模式大学战略管理的理念源于20世纪70年代后西方国家的大学管理。西方国家大学战略管理在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中,形成了三种具有代表性的基本模式:“五阶段模式”是由菲利普·科特勒与帕特里克·E·墨菲提出的,认为大学的战略规划与战略管理应从全局上把握大学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应由上至下分层相衔进行。大学的使命陈述和战略发展目标的设想应自上而下,而战略目标的实施规划则应自下而上。他们由此提出了大学战略规划与战略管理的“五阶段模式”:一是环境分析阶段;二是资源分析阶段;三是形成目标阶段;四是制定战略阶段;五是组织系统设计阶段。“十阶段模式”是乔治·凯勒基于北科罗拉多州大学战略规划实践提出的流程模式:一是组建初期规划委员会;二是介绍战略规划;三是确定适切的关键绩效指标(KPIs)及发展的主导领域;四是审视环境;五是与参与者分享结果;六是提出定义及量度标准;七是量度现实表现;八是确立五年及十年计划;九是在各关键绩效指标领域运用SWOT分析以确定战略;十是建立广泛的支持系统。该模式特别强调关键绩效指标在战略规划和战略管理中的作用,认为关键绩效指标的确定,将直接影响到一所大学的发展以及发展结果的量度。“六步骤模式”是伦敦经济学院院长霍华德·戴维斯提出的,认为战略管理及其规划必须建立在了解大学环境变迁的基础上,大学环境的变化有五大趋势:一是高等教育需求持续增长;二是大学的竞争性逐渐加剧;三是高等教育多样性的需求;四是大学资金投入的多渠道;五是大学处在更广泛的经济背景下,社会对大学报以极高的期望。基于这五大变化,大学要在竞争更强、更有活力的环境中运作。戴维斯提出了大学战略规划和战略管理的六大步骤:一是,决策体系,管理者有责任平衡各方面对有限资源的竞争需求;二是在核心价值观上达成共识,这是大学发展战略的核心;三是必须实事求是地理解大学本身的优势和弱点;四是明确自由度;五是明确表述和沟通;六是实施和监督。大学战略规划与战略管理的实施路径1.大学战略规划的实施大学战略规划是根据大学的历史使命,在对大学发展环境全面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定历史阶段大学的发展目标并进行相关策略选择,将学校逐步引向理想状态的过程。大学战略规划的形成可分为五个阶段:使命陈述、环境分析、战略定位、战略选择、文本表述。在此重点论述前三个阶段。使命陈述。大学使命,是指人们对大学必须承担的社会职责的一种认定,是人们对大学应有价值的一种判断和要求。大学使命是大学战略规划制定的前提和基础。在战略规划中,大学使命不是随意生成的,而是必须经过一定的制定程序。大学使命的制定主要包括三个阶段:一是背景分析。大学在制定使命前要对大学所处的背景环境进行分析,综合分析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政治变革、经济发展、文化选择和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等社会变量对大学产生的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二是制定阶段。大学使命应在背景分析的基础上,由校长牵头组成专门小组,通过横向比较和科学论证而提出并在校内外广泛征集意见和建议。三是后测阶段。根据学校的发展和社会变化重新审视使命,既保持目标的恒常性,又保持动态平衡发展。一个好的大学使命既要说明这所大学的定位、责任、价值取向,也要彰显大学的个性与特色。环境分析。大学环境分析主要是指在特定的战略时期,对大学的内外部环境进行综合调查、分析,确定这些环境因素对大学战略过程的影响,从而为战略规划与管理提供指导。环境分析主要包括:大学外部环境分析、内部条件分析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分析。大学外部环境可以分为:宏观环境和竞争环境。对大学的宏观环境的分析一般采取PEST分析法,即政治法律环境因素(P)、经济环境因素(E)、社会文化环境因素(S)和技术环境因素(T)。这些因素可以揭示外部环境中的重要机会和威胁,为大学战略规划的制定提供基础。大学的竞争环境可划分为五种力量:现有竞争者(同一类型或同一区域大学)、潜在进入者(如国外大学、营利性教育服务机构)、供应者(如政府、捐赠者、国内外生源、师资等)、购买者(学生、政府、企业、其他用人单位)和其他教育机构(网络远程教育、自学考试、成人教育等)。这五个方面对大学的竞争优势和办学效益的影响更为直接。大学内部条件分析主要是指对大学内部资源状况及资源管理能力进行评估。大学占有资源的差异性和大学利用这些资源的独特方式是大学获取竞争优势的两个重要来源。战略定位。大学的战略定位是指一所大学在一段时期内期望达到的成果与理想的状态,是大学战略规划中BEIJINGEDUCATION北京教育16高教发展研究HigherEducationStudy2010.04总第528期高教的核心问题。大学战略定位就是合理确定一所大学在高等教育系统中的位置。准确的定位有助于大学主动适应外部环境,优化结构和资源配置,促进科学管理,形成办学特色。战略定位决定着大学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大学的战略目标定位一般包括:发展目标定位、效益目标定位和创新目标定位。从具体来看,大学一般可以从规模、类型、层次、区域和服务五个维度构成大学办学定位的体系。2.大学战略管理的实施大学战略管理的实施,是指大学在形成大学战略规划之后,不断实践,以实现大学昀大目标的行动过程。大学战略管理的实施主要包括:制定年度目标、制定政策、配置资源和处理冲突。由于大学组织是一个复杂的适应系统,各个环节之间不是孤立的,因此,大学战略管理的实施过程,不应该是一个静态的过程,而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3.大学的战略评估与控制大学的战略管理,不仅要关注大学的生存,而且更要关注大学的发展。大学的战略管理是大学发展方向和行为选择的根本性问题。绝大多数大学战略管理者都意识到战略评估结果的反馈对大学发展的重要性。另外,大学的发展战略需要多年的连续实施才能收到效果,但由于大学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环境因素往往是不断变化的,适时的战略评估也是保证实现既定目标的必要条件。理查德·鲁梅特提出了战略评估的四条标准:一致、协调、优越和可行。一般情况下,战略评估过程包含三个重要的环节,一是审视潜在战略基础;二是评估战略效果;三是调整战略目标。我国大学战略管理的实践与思考1.我国大学战略规划与战略管理的实践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的转型,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体制不断变革,社会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原有的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大学发展的需要,大学的管理者在不同程度地探索改革,绝大多数大学开始重视制定学校的事业发展规划,不断深入研究学科建设规划、队伍建设规划和校园建设规划,从制定发展战略规划入手开始了战略管理的实践。同时,大部分管理者已经认识到,仅靠制定大学事业发展规划已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实施战略管理是我国大学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从近年来许多大学改革过程来看,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在发展中已经体现了较为明显的战略管理思想。华中科技大学从1977年开始进行大学战略管理,在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977年8月,学校启动了学院发展战略的制定。1980年制定的《十年规划》明确提出在10年之内,把学院建成理、工、文科和管理学科相结合,教学和科学研究并重的综合性大学的奋斗目标。采取了创办边缘学科和综合性学科,设置应用理科专业,创建文科和管理学科专业的学科调整改革措施。1986年制定的“七五”规划对学院建设的目标进行了调整,提出了经过20年的时间,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流的以工为主,理、工、文、管相结合的综合性大学。为达到这样的目标,明确了“七五”的任务是“坚持改革开放,增强办学活力,着重提高水平”。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华中科技大学从一个为国家工业培养人才的工科院校,逐步进化成了一所高水平的综合性大学,这几次战略调整成为学校发展的关键。2.我国大学战略规划与战略管理的思考大学战略管理的重点是以大学长远发展为核心,围绕学校发展进行管理,因此,对于管理者来说必须具有战略思维能力。从我国大学目前情况看,许多大学还处于制定战略计划向实行战略规划管理转变的过程之中,战略管理对于许多大学来讲还是一个新鲜事物。我国大学战略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还处于初期阶段。针对如何提升大学的战略规划与管理的水平,笔者提出以下建议与对策:一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总结和提炼中国特色大学战略规划与管理的理论。我们对大学的战略规划和战略管理的价值、方法与程序、规划的实施等方面缺少系统性研究,对西方大学战略规划与战略管理实践研究的借鉴也不多,基本上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
本文标题:大学的战略规划与战略管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936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