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 青岛港物流发展模式研究
第08卷第01期中国水运Vol.8No.012008年01月ChinaWaterTransportJanuary2008收稿日期:2007-9-24作者简介:丁敏女(1982—)上海海事大学硕士(200135)研究方向:国际航运和物流管理摘要:现代港口的功能正在从传统单一的货物装卸运输功能,逐渐向提供现代物流服务和全方位的增值服务方向发展。本文分析青岛港发展现状和青岛港发展港口物流的优势,得出青岛港发展港口物流采用的模式;通过分析,对青岛港发展港口物流提出一定的建议,使其抓住机遇,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实现自身的更好更快的发展。关键词:青岛港港口物流物流中心供应链发展模式中图分类号:F5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973(2008)01-0220-02随着全球物流与供应链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港口其功能正在从传统单一的货物装卸运输功能,逐渐向综合物流节点的功能转化,向提供现代物流服务和全方位的增值服务的方向发展。青岛港作为我国沿海的一个特大型港口,有必要依托港口本身具有的条件,发展现代物流,为港口寻求长远发展、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一、青岛港发展现状青岛港始建于1892年,是我国特大型港口,是太平洋西海岸重要的国际贸易口岸和海上运输枢纽,由青岛老港区、黄岛油港区、前湾新港区三大港区组成。现拥有码头15座,泊位72个,其中,可停靠5万吨级船舶的泊位6个,停靠10万吨级船舶的泊位6个,停靠30万吨级船舶的泊位2个;主要从事集装箱、煤炭、原油、铁矿、粮食等进出口货物的装卸服务和国际国内客运服务,拥有全国最大的集装箱码头、原油码头、铁矿码头和国际一流的煤炭码头、散粮接卸码头;与世界上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5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改革开放以来,青岛港实现了跨越发展,港口吞吐量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的2000多万吨增至2006年的2.2亿吨,跃居世界大港前十强;集装箱吞吐量从2万多标准箱迅猛发展到2006年的760万标准箱,居全国第三,超过了日本所有港口;铁矿石进口量居世界第一位,进口原油量居全国沿海港口第一位;外贸吞吐量居全国港口第二位,是仅次于上海港的我国第二大外贸口岸。同时根据国家“十一五”规划,青岛市将从煤炭、油气、铁矿石、集装箱等四个方面同时建设青岛港,到2010年港口吞吐量达到2.6亿吨。二、青岛港发展港口物流的优势青岛交通发达,形成了以港口为枢纽,铁、公、水、管道、航空多渠道的运输体系,使青岛港具有良好的集疏运条件。第二条亚欧大陆桥开通,使青岛成为亚欧大陆桥东端桥头堡之一,这为与中亚、西亚及欧洲之间的贸易提供了最便捷的通道。总之,目前青岛己形成以海港和空港为枢纽,以铁路、公路为基干的连接全国和世界各地的立体交通网络。青岛港的经济腹地为青岛市、山东省及河南、河北和山西省部分地区,纵横连接华东、华北、中南等地区。青岛港腹地内工业发达,主要有轻工、纺织、石油化工、机械制造、采掘、冶金等工业。腹地内矿产资源、建材资源、海产品、农副产品较为丰富。通过青岛港出口的主要货种有原油、煤炭、五金、矿产、工业原料、纺织品、食品、冻货和其他农副产品;进口的主要货种有矿石、木材、粮食、五金、机电设备、化肥、纺织品等。现在青岛已是一个以轻纺工业、外贸、海洋科研和风景旅游为主要特色的城市。在青岛港落户的有货主、船东、货运代理商、船舶代理商、零售商、商品批发部、包装公司、海关、商检机构等有关机构;在港区建有分拨中心、配送中心、流通加工中心等,提供仓储、装卸、包装、运输、加工、配送、拆装箱和信息处理等系列增值服务。同时,港口也是人流、货流、商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的聚集点,是不同运输方式汇集的重要节点,具有发展成为物流生产要素整合平台的资源优势。青岛作为山东半岛的区域经济中心城市,不但担负着自身的物流服务任务,同时还必须将远洋运输和内陆运输系统连结起来,以实现物流全过程的连续性和合理性,从而推动城市外向性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并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青岛港提出了建设北方航运中心的目标,港口与腹地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为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我国在1996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国内贸易部及有关部门也据此制定了改革发展物流的规划。2001年,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铁道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等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我国第01期丁敏等:青岛港物流发展模式研究221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由于政策的支撑,青岛不仅是先期开放的14个沿海港口城市之一,而且有国家批准设立的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科技工业园、石老人国家旅游度假区、保税区、国际空港,并可以设立外资银行和合资商业零售业等。青岛是国家给予优惠政策最为集中的少数几个地区之一。综上所述,充分利用青岛港作为环渤海地区和东北亚经济圈重要的经济贸易口岸和现代工业基地的有利条件,加快发展,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将青岛港建设成为北方重要的航运港口,发展港口物流,是具备相应条件的。三、青岛港发展物流模式探讨目前,我国港口开展现代物流服务的模式大概有五种:配送中心服务模式、产品流通加工模式、物流金融服务模式、物流中心模式以及供应链模式。通过以上对青岛港发展港口物流优势的研究,不难看出,物流中心模式和供应链模式这两种模式更适合青岛港的发展。对于青岛港,如何两者选一,实际上是一个多目标决策问题,下面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层次分析模型(AnalyticHierarchyProcess,简称AHP),是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运筹学教授T.L.Satty提出的一种简便、灵活而又实用的多准则决策方法,能够在进行选择或决策时,综合考虑各种要素对其的影响。根据AHP层次分析模型的基本构建思路,结合港口本身具有的社会特性,可以建立图1所示的港口物流发展模式评价指标体系。图1港口竞争力AHP层次分析模型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为腹地经济基础条件、地理位置、港口体系竞争状况和管理与综合服务水平,指标权重为(0.14,0.20,0.16,0.50)。各专家对于不可量化因素的处理,采用编码量化的方法,最后得出影响青岛港口物流发展的定性不可量化指标专家评分值编码。同时,根据青岛港外贸出口总额,将腹地经济这个可以量化的因素进行处理,得到每年的一个权重。各个准则层的评分值见表1。计算得出青岛港物流发展两种物流模式(物流中心模式与供应链模式)的层次综合指标总排序为(0.532,0.468)。根据层次分析法的运算结果,青岛港现在更适合物流中心模式。同时由于两者指标相差不大,因此青岛港可以考虑采取物流中心模式为主,供应链模式为辅的模式。表1各准则层各年的评分值根据青岛港的港口物流发展模式,结合青岛港的现状及发展特点,认为青岛港发展港口物流可以参考以下策略:(1)扩大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港口建设投资巨大,应依法多渠道筹集港口建设资金,实行社会投资和政府投资相结合,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鼓励外商投资或合资建设港口。目前港口建设发展迅速,外资的投入起了积极作用,今后港口建设仍然要走利用外资的道路。(2)加快信息化、网络化建设。引入国外先进的信息流技术,建立口岸物流信息网络,加快口岸物流信息化进程。在信息系统建设的基础上,建立公开、高效的口岸物流数据交换平台,实现口岸物流信息资源共享的要求,提升口岸物流信息管理和服务水平。通过网络与用户、制造商、供应商等相关单位连接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并对各物流环节进行实时跟踪、有效控制和全程管理。在口岸物流信息网络建设的同时,运用各种物流新技术手段,大力发展EC(电子商务)物流和IT(信息)物流,不断提高口岸物流技术含量。(3)制定物流服务市场开放政策。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鼓励,加大流通领域对外开放的青岛港港口物流发展的规划与策略力度,允许外商进入贸易流通领域,以便提高这一领域的流通效率和国内企业的竞争力。(4)大力培养物流专业人才。通晓物流管理的技术人才是港口物流发展的关键。物流经营管理需要的是复合性人才,除具备良好的货运知识外,更要掌握电子物流经营管理技术,进出口业务等相关知识。在培养具高级管理人才的同时,应加强职业技术培训,尽快造就一般业务物流技术骨干队伍。(5)拓展和强化国际中转港功能。吸引船公司上线增班,建设集装箱中转枢纽港。完善集疏运、海关、检验、仲裁、金融、贸易、保险等口岸环境;建立先进的宽带、高速、大容量港航信息网络平台,力争实现集装箱港内动态全面计算机管理,为最终实现数字港迈出坚实的一步。通过以上措施和策略,相信青岛港能够更好的抓住机遇,适应现代物流的发展,更好更快的发展港口物流,早日实现“十一五”规划的目标。参考文献指标层准则层港口物流发展模式评价指数港口体系竞争状况腹地经济管理和综合服务水平地理位置港城发展程度腹地经济对外贸易区位优势自然条件交通地理港口吞吐能力港口的规模海关、卫检、边防、海上救助····港口管理体制法规、信息化系目标层物流中心模式供应链模式方案层
本文标题:青岛港物流发展模式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939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