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社会生活的变化说课稿-人教版(优秀篇)
《社会生活的变化》说课稿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孙鸿金一、说设计理念:“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想要硬塞的老师,不过是在锤打冰冷的铁。”美国学者贺拉斯曼的这句名言鞭挞了灌输教学模式,也向我们昭示:必须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充满热情、自觉主动地投入学习才能取得良好效果。教材内容是有限的,如何让学生的思维向教材之外扩展,如何改变常规教学思路,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的思维和表现“活”起来,是我本节课教学设计的出发点。二、说教材:《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0课的教学内容。本课以近代西方工业社会文明向中国社会发散其巨大影响,促使中国人民物质生活、精神文化生活乃至社会习俗都发生着深刻变化为基本线索,从交通通讯、文化生活及社会习俗三个方面讲述了清末民初,随着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步步深入,中国由传统社会逐渐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社会生活的变迁,展示着社会生活随着时代潮流进步的特点。同时本课内容又与新中国成立后人们社会生活的变化紧密相关,所以本课在教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三、说学生:八年级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而这一课的教学内容与人们的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学生很容易直观感受,让学生大量的收集相关的图片、视频片段,可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的效果,并使学生们认识到历史来源于生活,生活见证历史。但学生往往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此,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与感性认识,引导他们透过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感知近代中国与世界的差距,在逐步形成的强烈反差中引发学生的深刻思考,同时也把近代屈辱的历史回归到本质的生活中。本课涉及的变迁范围较广,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储备不够,应该在课前布置学生利用多种途径获取这种变化的种种表象,这样才不会形成以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四、说教学目标:(一)知识能力目标:掌握火车和轮船、有线电报、照相和电影、新闻报纸和出版事业等在中国的出现及辛亥革命后社会习俗的变化。(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合作意识、创新能力。2.通过学习成果汇报、历史短剧表演等环节,培养学生表达能力、沟通的能力和方案策划能力。3.通过近代社会生活同古代、现代的比较,培养学生的历史比较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认识火车轮船的传入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认识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使中国社会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但这是以中华民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代价的。2.认识工业文明的传入改造中国社会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促进中国社会的文化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3.认识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封建习俗观念的改造作用,它是历史的进步。4.认识物质文明的变化是最根本的变化,引起精神领域的变化。五、说重点难点:本课包括三个子目:一是“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二是“文化生活的变迁”,三是“社会习俗的变化”,基于以上的分析,这三个子目都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如何在教学中不生搬硬套,而是潜移默化的让学生形成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唯物史观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六、说教法学法本课内容贴近于学生生活实际,资料容易收集,趣味性强,因此课前教师在帮助学生理清教材基本线索的同时,将学生分为交通、通讯、文化生活及社会习俗四个组,分头收集资料,以锻炼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培育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课上每组选派一名同学进行展示,组织学生进行分析、比较、归纳,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性。指导学生自主编排历史短剧来深刻体会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层面以及对近代进步思想的更深思索。七、说教学流程:(一)课前准备:1.提前一周下发活动预案。2.学生分组。3.成果审核。在学生准备的过程中,老师着眼于三个方面给予指导:①调动成员间的交流、合作。②指导学生整合信息,从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中得出结论。③指导学生如何采取新颖、生动、有效的方式进行学习成果汇报。引导学生掌握“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历史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方案策划能力、合作意识和思维创新能力。(二)课堂展示:[故事导入,创设情境]播放近代电影传入中国时,人们既感到新奇,又感到恐惧的视频,引起学生兴趣,认真倾听,思绪追随老师进入课堂学习。[交流展示,成果共享]请四个小组代表上台展示讲解收集的图文资料,教师给予评价并进行相应的补充。第一组——交通工具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收集到轿子、独轮车、马车、快船等近代之前的交通工具;中国第一艘轮船“黄鹄”号、早期火车、中国第一辆进口汽车、上海第一辆有轨电车、冯如设计的飞机等近代交通工具图片。通过对比研究,学生们发现:新式交通工具主要以蒸汽机或内燃机、电力为动力,而中国传统交通工具主要靠畜力、水力、风力、人力等自然力。交通工具的变化一方面便利了交通运输、经济文化交流、商品经济发展。另一方面,火车、轮船等近代交通工具是伴随着列强的侵略引入中国的,它们的出现“便利于外国列强对中国的进一步掠夺”。从而认识到近代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同时是以沦为半殖民地社会为代价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也分别派代表进行展示。第四组同学还在老师的帮助下,自主编排历史短剧《剪辫子的风波》,通过选定角色、设计人物对白、推敲人物动作、引导观察思索等一系列教学过程,逐步使学生深刻体验辛亥革命前后习俗、礼节和称谓等变化,并从中体会变化的意义。老师可补充播放《孙中山论中山装的含义》的视频,指出中山装一方面反映了近代中国人对民主的不懈追求,同时也承载和担当了一种革命精神,它凝聚了中华民族一个半多世纪的不懈抗争,记录下了中国共产党人慷慨悲歌和奋斗历程,彰显了中华民族勤劳、创新、严谨、自信、威严的伟大品格。新中国的历代领袖参加共和国庆典时都要穿中山装。通过四组学生的研究展示,使学生自然生成认识:科学技术使社会进步、生活变化。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归纳出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和趋势。[合作探究,思想升华](1)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我采用讲解法突破此教学难点,火车、轮船是工业革命的产物;有线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这些变化都是随着列强对中国的不断侵略而出现的;而社会习俗的变化主要是在辛亥革命之后出现的。引导学生归纳出变化的原因为:①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②辛亥革命的冲击。(2)如何评价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学生通过对中国近代之前和近代社会生活进行比较,可以总结出这些变化代表了社会进步的方向,这是其进步性。为了让学生认识到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局限性,我节选了老舍先生《茶馆》的一段文字(略)。通过简短的两句话及课本内容,学生很快就归纳出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局限性——变化是有限的,很多变化只是出现在大城市中,广大农村变化没有这么大。传统的习惯势力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改变的。然后,老师指出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评价为:变化有限,且以中华民族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灾难深渊为代价;但这些变化却代表了社会进步的方向。[归纳总结,拓展提升]教师结合本课的板书进行总结。(三)课堂巩固:让学生结合课本完成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情况一览表,强化重点,达到能力与知识双丰收。(四)课后延伸:将课前分组研究的课题和探究问题进行整理,以“近代以来社会生活的变迁”为主题,制作一份历史手抄报,优秀作品上传到网站。让学生可以在网上欣赏有自己属名的作品,享受成功的喜悦。八、说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我认识到:历史是有生命的,学生学习历史,不是通过老师的单一传授就能获得的,老师要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中提高自己的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1、在强者的眼中,没有最好,只有更好。2、盆景秀木正因为被人溺爱,才破灭了成为栋梁之材的梦。3、永远都不要放弃自己,勇往直前,直至成功!4、没有平日的失败,就没有最终的成功。重要的是分析失败原因并吸取教训。5、蝴蝶如要在百花园里得到飞舞的欢乐,那首先得忍受与蛹决裂的痛苦。6、萤火虫的光点虽然微弱,但亮着便是向黑暗挑战。7、面对人生旅途中的挫折与磨难,我们不仅要有勇气,更要有坚强的信念。8、对坚强的人来说,不幸就像铁犁一样开垦着他内心的大地,虽然痛,却可以播种。9、想而奋进的过程,其意义远大于未知的结果。10、上有天,下有地,中间站着你自己,做一天人,尽一天人事儿。11、努力向上的开拓,才使弯曲的竹鞭化作了笔直的毛竹。12、只要你确信自己正确就去做。做了有人说不好,不做还是有人说不好,不要逃避批判。13、对没志气的人,路程显得远;对没有银钱的人,城镇显得远。14、生命力的意义在于拼搏,因为世界本身就是一个竞技场。15、通过云端的道路,只亲吻攀登者的足迹。16、不经巨大的困难,不会有伟大的事业。17、泉水,奋斗之路越曲折,心灵越纯洁。18、人的一生,可以有所作为的时机只有一次,那就是现在19、对于攀登者来说,失掉往昔的足迹并不可惜,迷失了继续前时的方向却很危险。20、生命的道路上永远没有捷径可言,只有脚踏实地走下去。21、时间顺流而下,生活逆水行舟。22、一个人,只要知道付出爱与关心,她内心自然会被爱与关心充满。23、你要求的次数愈多,你就越容易得到你要的东西,而且连带地也会得到更多乐趣。24、有大快乐的人,必有大哀痛;有大成功的人,必有大孤独。25、成功等于目标,其他都是这句话的注解。26、生命之长短殊不重要,只要你活得快乐,在有生之年做些有意义的事,便已足够。27、路在自己脚下,没有人可以决定我的方向。28、命运是不存在的,它不过是失败者拿来逃避现实的借口。29、生命太过短暂,今天放弃了明天不一定能得到。30、改变自我,挑战自我,从现在开始。31、沉湎于希望的人和守株待兔的樵夫没有什么两样。32、知识给人重量,成就给人光彩,大多数人只是看到了光彩,而不去称量重量。33、吃别人吃不了的苦,忍别人受不了的气,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才会享受的比别人更多。34、不会生气的人是愚者,不生气的人乃真正的智者。35、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36、能克服困难的人,可使困难化为良机。
本文标题:社会生活的变化说课稿-人教版(优秀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966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