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二十一课书法与绘画教教学设计:教材来源:初七年级《国历史》教科书/四川教育出版社版内容来源:初七年级《国历史》(下册)第九主题课时:1课时授课对象:七年级学生设计者:曾真怀、刘勇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从历史的角度认识国的具体国情,认同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尊重和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2、教材分析本课是七年级《国历史》下册的第二十一课,属于第九主题《国古代文化(下)》,主要讲述了书法、绘画的历史变迁、体现了在国历史上的艺术价值。3、学情分析大部分学生对本课国历史上这个阶段比较陌生,大部分同学的认识也来源于电视剧、小说等,学生对国历史缺乏了解,对现代的日韩等感兴趣,缺乏历史的真实性,因此引导学生通过本课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认识书法、绘画的历史变迁、体现了在国历史上的艺术价值从历史的角度认识国的具体国情,认同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尊重和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课文与课堂讨论,学生知道书法的历史变迁2、通过学习,了解绘画的历史变迁3、通过分析史料,认识和了解书法、绘画的历史变迁、体现了在国历史上的艺术价值从历史的角度认识国的具体国情,认同华民族安徽中考语文2020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知识帮原文呈现字词详解句子翻译字词释义第23篇伯牙善鼓琴拓展帮语段对比拓展一语段对比拓展二问题探究原文呈现知识帮第23篇伯牙善鼓琴字词详解句子翻译问题探究字词释义原文呈现知识帮第23篇伯牙善鼓琴字词详解句子翻译问题探究字词释义1.伯牙善鼓琴善:鼓:2.志在登高山志:3.峨峨兮若泰山峨峨:4.洋洋兮若江河洋洋:5.伯牙所念所念:6.锺子期必得之得:7.伯牙游于泰山之阴阴:8.卒逢暴雨卒:原文呈现知识帮第23篇伯牙善鼓琴字词详解句子翻译问题探究字词释义1.伯牙善鼓琴善:擅长,善于鼓:弹奏2.志在登高山志:意念,心情3.峨峨兮若泰山峨峨:山高耸的样子4.洋洋兮若江河洋洋:水流宽广的样子5.伯牙所念所念:心中想到的6.锺子期必得之得:懂得,知道7.伯牙游于泰山之阴阴:山的北面8.卒逢暴雨卒:同“猝”,突然原文呈现知识帮第23篇伯牙善鼓琴字词详解句子翻译问题探究字词释义9.止于岩下止:10.乃援琴而鼓之乃:援:11.初为霖雨之操为:霖雨:操:12.更造崩山之音造:13.锺子期辄穷其趣辄:穷:趣:14.伯牙乃舍琴舍:15.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善:听:16.吾于何逃声哉逃:原文呈现知识帮第23篇伯牙善鼓琴字词详解句子翻译问题探究字词释义9.止于岩下止:停止,停留10.乃援琴而鼓之乃:于是,就援:拿,拿过来11.初为霖雨之操为:这里是弹奏的意思霖雨:久下不停的雨操:琴曲的一种12.更造崩山之音造:创作,这里也是弹奏的意思13.锺子期辄穷其趣辄:总是,就穷:穷尽趣:旨趣14.伯牙乃舍琴舍:放下15.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善:好听:听力16.吾于何逃声哉逃:使……逃脱原文呈现知识帮第23篇伯牙善鼓琴字词详解句子翻译问题探究字词释义1.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2.锺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3.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4.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5.曲每奏,锺子期辄穷其趣。6.吾于何逃声哉?原文呈现知识帮第23篇伯牙善鼓琴字词详解句子翻译问题探究字词释义1.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答案】伯牙弹奏琴,意念(出现)登高山的情景。(采分点:鼓、志)2.锺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答案】锺子期说:“好啊!高耸的样子啊像泰山!”(采分点:善、峨峨)3.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答案】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玩,突然遇到暴雨,(于是)在岩石下面停留。(采分点:阴、卒、止)4.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答案】起先弹奏雨水连绵的乐曲,再奏出山岩崩塌的音乐。(采分点:霖雨、造)5.曲每奏,锺子期辄穷其趣。【答案】每次弹奏曲子,锺子期总能悟透其中的旨趣。(采分点:穷、趣)6.吾于何逃声哉?【答案】我如何能使琴声逃脱你的听力呢?(采分点:逃)原文呈现知识帮第23篇伯牙善鼓琴字词详解句子翻译问题探究字词释义1.伯牙和锺子期为什么能成为知音?2.“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3.伯牙是春秋时善弹琴的人,锺子期是善听音的人,与此典故相关的成语是?该成语现在的意思是?4.古人有诗云“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可见,知音难觅,说说你是如何理解“知音”的?原文呈现知识帮第23篇伯牙善鼓琴字词详解句子翻译问题探究字词释义1.伯牙和锺子期为什么能成为知音?【答案】伯牙善鼓琴,可以弹奏出心中所想。锺子期善听,伯牙弹奏,子期便可以领会。他们二人心意相通。2.“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答案】“伯牙所念,锺子期必得之。”(或“曲每奏,锺子期辄穷其趣。”“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真正的“知音”是指能彼此了解、心意相通的人。3.伯牙是春秋时善弹琴的人,锺子期是善听音的人,与此典故相关的成语是?该成语现在的意思是?【答案】成语:高山流水。现在的意思为“知音难遇或乐曲高妙”。4.古人有诗云“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可见,知音难觅,说说你是如何理解“知音”的?【答案】示例:知音是存在于广袤天宇之下,茫茫人海之中却能够与自己心灵相通、志趣相投的人;是可以与自己在心灵上产生美妙共鸣的人。原文呈现知识帮第23篇伯牙善鼓琴字词详解句子翻译问题探究字词释义5.伯牙如何“善”鼓琴,锺子期又如何“善”听?6.本文是如何围绕“知音”安排结构的?7.这篇古文蕴含的道理是什么?8.简要说说作者如何表现伯牙高超的琴技。原文呈现知识帮第23篇伯牙善鼓琴字词详解句子翻译问题探究字词释义5.伯牙如何“善”鼓琴,锺子期又如何“善”听?【答案】伯牙把自己的情怀寄托于琴音,心中所想皆可弹奏,琴技炉火纯青。而锺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无论伯牙如何弹奏,锺子期都能准确道出伯牙的心意。6.本文是如何围绕“知音”安排结构的?【答案】①“知音”是贯串全文的线索,“知音”表现在“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全文围绕这句话逐步展开。②“知音”表现在“伯牙所念,锺子期必得之”,这句话起承上启下的作用。③由伯牙对“知音”的感慨抒发了作者对知音的渴求,突出文章主旨。7.这篇古文蕴含的道理是什么?【答案】知音难得,知己难求。8.简要说说作者如何表现伯牙高超的琴技。【答案】作者通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表现伯牙的高超琴技。既正面描写了其弹琴的效果,表现他琴技的高超,又通过锺子期听琴的感受从侧面突出他琴技的高超。语段对比拓展一拓展帮第23篇伯牙善鼓琴语段对比拓展二【甲】见《伯牙善鼓琴》全文。【乙】孟子谓万章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节选自《孟子·万章下》)拓展帮第23篇伯牙善鼓琴【词义迁移通关】加色词释义课内同义迁移1.孟子谓万章曰2.可乎加色词释义课内同义迁移1.孟子谓万章曰对……说谓其妻曰2.可乎可以未可语段对比拓展一语段对比拓展二拓展帮第23篇伯牙善鼓琴【阅读对比探究】1.甲、乙两文都谈到了交友。甲文通过伯牙与锺子期的故事,说明朋友间交往重在;乙文则主要论述了要同交朋友,与交朋友的观点。2.结合甲、乙两文,说说应该树立怎样的交友观。语段对比拓展一语段对比拓展二拓展帮第23篇伯牙善鼓琴【阅读对比探究】1.甲、乙两文都谈到了交友。甲文通过伯牙与锺子期的故事,说明朋友间交往重在志趣相投(志同道合);乙文则主要论述了要同善士(优秀的人)交朋友,与古人交朋友的观点。2.结合甲、乙两文,说说应该树立怎样的交友观。【答案】①要与志趣相投的人做朋友;②要与古今优秀的人做朋友;③朋友间要相互理解,相互欣赏;④朋友间要相互促进。【参考译文】【乙】孟子对万章说:“一个乡村里的优秀人物就同这一乡村的优秀人物交朋友,一个国家里的优秀人物就同这个国家的优秀人物交朋友,天下的优秀人物就同天下的优秀人物交朋友。和天下的优秀人物交朋友还不满足,便又追论古人。吟诵他们的诗,研读他们的著作,不了解他们的为人,可以吗?所以要研究他们所处的时代,这就是上溯历史,与古人交朋友。”语段对比拓展一语段对比拓展二拓展帮第23篇伯牙善鼓琴【甲】见《伯牙善鼓琴》全文。【乙】秦青顾谓其友曰:“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过逆旅,逆旅人辱之。韩娥因曼声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泪相对,三日不食。遽而追之。娥还,复为曼声长歌,一里老幼喜跃抃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乃厚赂发之。故雍门之人至今善歌哭,放娥之遗声。”(节选自《列子·汤问》)语段对比拓展一语段对比拓展二语段对比拓展一拓展帮第23篇伯牙善鼓琴【词义迁移通关】加色词释义课内同义迁移1.三日不绝2.过逆旅3.弗能自禁加点词释义课内同义迁移1.三日不绝消失哀转久绝2.过逆旅旅店寓逆旅3.弗能自禁不弗之怠语段对比拓展二语段对比拓展一拓展帮第23篇伯牙善鼓琴【阅读对比探究】1.甲、乙两文描写了琴艺歌声。甲文通过写伯牙寄情于琴音,而子期能领悟琴音传达出的意趣,表现了二人具有;乙文通过描写韩娥两次高歌一次哀哭,表现了韩娥的歌声的特点。2.阅读甲、乙两文,分析二者在刻画人物方面的异同。语段对比拓展二语段对比拓展一拓展帮第23篇伯牙善鼓琴【阅读对比探究】1.甲、乙两文描写了琴艺歌声。甲文通过写伯牙寄情于琴音,而子期能领悟琴音传达出的意趣,表现了二人具有极高的音乐造诣(或共同的志趣);乙文通过描写韩娥两次高歌一次哀哭,表现了韩娥的歌声富有感染力的特点。2.阅读甲、乙两文,分析二者在刻画人物方面的异同。【答案】甲文主要运用语言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如伯牙与子期的对话,表现了二人高超的音乐造诣和相同的志趣,而锺子期听琴的感受则从侧面突出伯牙琴技的高超。乙文主要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通过众人的表现,从侧面烘托韩娥的歌声极富感染力。语段对比拓展二语段对比拓展一拓展帮第23篇伯牙善鼓琴【参考译文】【乙】秦青回头对他的朋友说:“从前韩娥东去齐国,路上粮食吃完了,路过雍门时,就靠卖唱来换取食物。她走了以后,歌声的余音还在栋梁上久久萦绕,三天不断,附近的居民还以为她没有离开。“(她)又经过一家旅店,旅店里的人侮辱她。韩娥便拖长声音,哀哭不止,邻里的男女老少无不为之悲伤,相对流泪,整整三天吃不下东西。急忙去追赶她。韩娥回来后,又为大家放声高歌,全乡的男女老少欢天喜地鼓掌舞蹈,不能自禁,都忘掉了先前的悲哀。于是大家赠给她许多财物,送她回家。所以雍门一带的人至今还擅长唱歌和悲哭,就是仿效了韩娥传留下的声音啊。”语段对比拓展二
本文标题:2020年安徽中考语文总复习课件:专题一-文言文阅读-23.《伯牙善鼓琴》(共22张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983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