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防范住院患者跌倒详解
1如何防范患者跌倒、坠床外三科李红媛患者在医院内坠床或跌倒,不仅影响其身心健康和生活自理能力,增加患者及家庭的痛苦和负担,更会成为医疗纠纷的隐患,成为医患关系不和谐的因素,应予以足够的重视,采取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需要医护人员和家属通力合作,杜绝跌倒与坠床发生是护理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住院患者预防坠床或跌倒的管理意义七、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发生(一)评估有跌倒、坠床风险的高危患者,要主动告知跌倒、坠床危险,采取措施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二)有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报告制度、处理预案的工作流程。2020/4/53第三章患者安全2012版《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一、事件回顾:**,女,74岁,2004年5月因“贫血原因待查”入院。医嘱:二级护理,陪护一人,但家属只来送饭,无人陪护,生活护理部分依赖护士。疾病诊断:1、慢性浅表性胃炎2、甲状腺功能减退4准备出院当日凌晨0:50,患者如厕途中,在走廊摔倒,致肱骨骨折,给予石膏固定,用三角巾悬吊等处理,一周后家属要求出院。出院当日,家属找医院要求赔偿患者在院内摔倒的相关治疗费用。最后经协商,减免了部分费用。5二、回顾性分析患者跌倒原因1、老年:机体的衰老、神经系统退行性改变,控制能力下降。2、女性: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骨质疏松。3、疾病因素:甲减可致反应迟钝,肌肉无力64、环境因素:走廊无扶手,不能提供有效支撑5、护理人员因素:对住院患者跌倒认识不够,健康教育不到位,无跌倒评估和警示,护理人员不足,夜间巡视不够6、社会支持系统:缺乏家庭成员的陪护三、近年我院上报的跌倒、坠床事件坠床1、手术室:产妇26岁-手术完毕过床时手术平车未固定车轮2、内三科:脑出血26岁-患者烦躁不安挣断约束带上厕所3、儿科:9例4、外二科:多指畸形4岁跌倒患者1、外二科:糖尿病足术后44岁-上厕所2、外二科:糖尿病足术85岁-上厕所3、内四科:冠心病76岁-上厕所内、四科:糖尿病45岁-上厕所4、内二科:肺结核77岁-上厕所5、内二科:AIDS64岁-上厕所6、内二科:肺结核61岁-床旁86、内五科:重度贫血80岁-上厕所7、内五科:重度贫血55岁-上厕所8、内五科:重度贫血47岁-上厕所9、妇科:中孕保胎患者23岁-床边穿鞋时10、内三科:脑梗54岁-上厕所11、儿科:2例特点:★涉及多个专科,以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居多★上厕所成为跌倒最常见原因★发生跌倒最多的时段:午夜12点到清晨8点的大夜班班次101、心理因素部分患者要强,特别是脾气倔强的患者,由于对自身活动能力估计过高,对跌倒的危险性认识不足;部分患者由于不愿意麻烦家属、护士和护工,对有的事情勉强为之,超过自己的活动能力范围而导致跌倒。11四、患者跌倒的其他相关因素2、药物因素治疗使用各种镇静安眠药、利尿降压药、降糖药、扩张血管药和放化疗药等。可影响患者的平衡功能、减慢反应能力或降低免疫力,有些药物可导致低血糖、低血压,增加了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123、跌倒史有跌倒史已被证明是跌倒的高风险因素有过1次或多次跌倒史将会大大增加跌倒概率。有调查表明,跌倒患者其跌倒的方式与场所也惊人地相似,多次跌倒患者重复了其跌倒的方式,并会在同样的场所再次跌倒。1314五、跌倒、坠床的不良后果1、病人身体伤害2、引发医疗纠纷六、护理对策:1、学习、培训: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安全培训、护理安全检查、科内业务学习等,使每个护理人员具有防跌倒、坠床的意识。对跌倒、坠床事件总结讨论,提高护士防跌倒、坠床的能力。15我院的相关制度预防病人跌倒/坠床管理制度患者跌倒/坠床报告与伤情认定制度和程序住院患者跌倒/坠床风险评估表患者跌倒/坠床的预防措施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的预案流程16预防病人跌倒管理制度住院病人跌倒率是衡量医院护理安全的质量指标之一,护理管理者、护士对此应引起高度重视。第一条降低环境危险因素:提供足够的光源,夜间开启壁灯;保持地面的干燥,无障碍物,物品放置有序。第二条评估对象:对住院年龄在65岁及以上者,进行跌倒危险因素评估。第三条确定高风险者:跌倒危险因素评分≥5分。17第四条将评估危险因素书面告知监护人并签名。第五条落实预防措施:医护人员、病人及家属应引起高度的警觉。护士有责任做好病人及家属预防跌倒的宣教(详见预防跌倒措施)。第六条跌倒的管理:1、及时电话报告护理部。2、及时分析记录发生跌倒的原因、病人的一般情况、处理等,及时进行跌倒危险因素评估,预防措施,上报专项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单到护理部。18患者跌倒/坠床报告与伤情认定制度和程序当患者在医院内发生意外跌倒、坠床,为保障患者的医疗安全,并将患者的伤情减少到最小,特制定本制度。第一条患者在病区发生跌倒、坠床,由目击者报告本病区医护人员,护士报告值班医生或床位医生。第二条医生应立即查看病人,做相应检查,需紧急处理的伤口要及时给予对症治疗。在处理患者的同时,报告科主任。第三条科主任应关注跌倒、坠床病人的伤情程度,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19第四条科主任通知医务科,将书面伤情认定报告递交至医务科、护理部。第五条医务科负责病人救治的跟踪和督察,护理部针对跌倒、坠床事件寻找原因、进行整改。第六条门诊患者在门诊区域就诊时跌倒,由目击者报告就近诊疗区的医护人员。接到报告的医护人员应给予对症处理的同时通知门诊办公室和急诊科,急诊科给予相应检查和治疗,门诊办公室负责组织进一步救治和伤情认定。20住院患者跌倒/坠床风险评估表21项目内容分值年龄65岁≤年龄﹤80岁孕妇/儿童1年龄≥80岁2跌倒史最近一年曾有跌倒经历1视力障碍有1行动步态不稳,行动不便,需协助下床1精神状态意识模糊1谵妄/烦躁2药物镇静催眠药、抗忧郁药、血管扩张药、抗心律失常药、利尿药、降糖药、化疗药、散瞳剂、麻醉止痛药1/种(不超过2分)其他眩晕、晕厥、体位性低血压等21、患者入院或转入24小时内,均要进行跌倒/坠床风险评估。2、确定有跌倒/坠床危险因素存在,需告知患者及家属并在告知书上签字3、总分≥5分,需每周评估一次并记录,执行相关防护措施,病情改变者随时评。4、护理措施:(1)床栏;(2)约束带;(3)警示标识;(4)需陪护;(5)安全教育22患者跌倒的预防措施评分≥5分者为跌倒高风险人群,应引起医护人员、患者、家属的高度警觉1、床头设跌倒警示标志2、患者活动、锻炼时,应有人陪伴3、确保在安全的环境内活动:足够的光源,干燥的地面,无障碍的通道,固定好床脚刹车4、穿合适的裤子、避免穿容易引起滑倒的鞋子和拖鞋,睡觉时床栏拉起235、学会呼叫器(床边、厕所)的使用6、药物,特别是镇静催眠药、抗忧郁药、血管扩张药、抗心律失常药、利尿药、降糖药、化疗药等,易引起跌倒,应引起高度重视7、改变体位应遵守“三步曲”,即坐起30s→站立30s→行走,避免突然改变体位,特别是夜间8、如出现头晕、双眼发黑、下肢无力、行走不稳和不能移动时,立即原地坐(蹲)下或靠墙,呼叫他人帮助24预案流程入院病人25跌倒风险评估报告医生按评估表跟记录踪一般防护措施风险值5分风险值≥5分重点防护措施告知家属并嘱其签字告知书保存于病历护士防护措施病人及家属防护措施2、做好入院评估,确立高危人群,有重点的预防患者跌倒。3、强化健康教育医护人员应向高危人群及其家属讲解跌倒的危险因素、危害性;让患者了解预防跌倒的相关知识,树立防跌倒的意识,掌握防跌倒的方法,有效地防止意外跌倒。交代所服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等,使患者及其家属了解存在或潜在的问题,以引起警惕2627284、提供安全环境首先应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如地面材料防滑、干躁。拖地时设警示牌。厕所、洗漱间增设防滑垫、坐凳、竖向扶手装置。病房走廊安装横向扶手。病床轮椅的制动闸性能良好。病房内光线充足,有地灯。295、加强巡视,主动提供护理服务护理人员要有跌倒风险的预见性、早预防、早发现。6、患者跌倒的普防和专科化预防各个专科疾病的不同,跌倒的危险因素也不同,应制定相应专科的预防重点。30消化科病人跌倒的危险因素1、消化道出血患者:贫血,头昏,体位低血压尤其中青年患者依从性差2、肝硬化伴腹水患者:大量腹水,下肢水肿时重心不稳肝性脑病时定向力改变等313、腹泻患者:腹泻易致脱水,电解质紊乱,频繁上厕所4、肠镜检查患者:服泻药后反应强烈,急切上厕所防跌倒工作是病人安全管理中的重要内容,需要全院多部门的积极参与,才能为病人提供安全的、优质的服务。33患者安全,我们一起努力!
本文标题:防范住院患者跌倒详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983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