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驳论文事例1、摆出现象,揭示弊端。2、展开批驳,层层深入。3、驳倒谬论,亮出观点。写作思路:第一步:树起靶子(敌论点),有的放矢。举例:人们常用“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句话来勉励自己,认为做事只要有心,功夫下到,就能成功。殊不知,功夫也会负有心人。为什么?因为“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句话只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一面,而忽视了要尊重客观规律的一面。(《功夫也负有心人》开头)第二步:正面立论,针锋相对。(位置可灵活)第三步:引据论证,深入批驳。(1.现象+危害2.剖析错误本质)第四步:收尾照应,提出希望。(谈做法)先破后立,或先立后破,或破立结合“补牢”岂待“亡羊”后成语“亡羊补牢”众所周知,大意是丢了羊后,再补好羊圈,尚不算晚。它比喻犯了错误后,应及时纠正、以弥补损失。(树起靶子,有的放矢)然而,我却认为,“补牢”岂待“亡羊”后?(正面立论,针锋相对)没丢“羊”之前,总认为“羊圈”固若金汤,万无一失,高枕无忧。“补牢”的工作嘛,一定得“亡羊”之后才能做,一定得造成了损失了才大吃一惊。这就是某些官僚主义者头脑中僵化的模式和刻板的逻辑。(破)既要养“羊”,就得护“羊”,就得经常检查“羊圈”牢不牢,就得经常做修补工作。否则,亡一只两只“羊”,再补“牢”尚可,若亡一群“羊”或“羊”全部跑光呢?其损失就惨重了,付出的代价也就太大了。(破立)看一看发生在眼前的事实吧。我国的森林面积少得可怜,但总要等到大兴安岭的大片森林化为灰烬后,才来惩处官僚主义分子;我国的科技人才奇缺,但总要等到罗健夫、蒋筑英等中年知识分子命归黄泉后,才懂得呼吁全社会来关心他们;我国国民的文化素质和发达国家本有差距,但总要等到我国已形成两亿多文盲的大军之后,才意识到教育战线上存在着危机;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是一项任务,但总要等到青少年犯罪率急剧上升后,才担忧起思想教育方面存在着隐患来„„“牢”虽然补了,有些正在补,可“羊”亡得何其多,损失何其惨重啊!(破)从哲学的高度看,树立长期的“补牢”思想,是内因,而“亡羊”诚然能对“补牢”工作敲响警钟,但它毕竟只是外因。如若没有树立先“补牢”防“亡羊”的思想,就等于放弃了内因的主导作用,这必然会受到历史的惩罚!其实,“亡羊补牢”是损失造成后一种消极的补救办法,何不防患于未然呢?这正如吃一堑,固然可以长一智,但长一智不一定非要以“吃一堑”为前提呀?!(破立)我们的“羊”亡了一次又一次,紧接着“牢”也补了一回又一回。我们的教训太多,损失不小。“亡羊补牢”的惰性思想不除,我国前进的步伐就会受到严重的阻碍!(立)(引据论证,深入批驳)祖国要富强,民族要振兴。炎黄的子孙们,猛醒吧!“补牢”岂待“亡羊”后?!(收尾照应,提出希望)最近,中学生“焚书”事件高频出现,让整个教育界都为之震惊。有教育专家视之为洪水猛兽,提出要坚决棒杀,以净化教育界之风气。(引用热点事件,树立“靶子”,展开批驳。)而我认为大可不必,那些学友“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能够把胸中的怨气以“焚书”的方式向学校提出抗议,彰显了我们90后学子维权意识和个性张扬的特点,让人振奋!同时,学校不必认为这是一场“起义”或“革命”,不必将其视作“眼中钉”“肉中刺”,恨不得“斩草除根”。其实,像这类的“烧书事件”并不鲜见,我们不必“大惊小怪”。比如,每年高考、中考結束,学生烧书、丢书、撕书的现象比比皆是。学生借此方式表达内心暂时得到解放的快乐,释放压抑多年的情绪。京山中学学生集体烧书事件,表面上看是因为晚自习意外停电所致,其根源还在于学生沉重的学习压力、严重的心理焦虑、压抑已久的思想情绪。这一事件,是学生内心对于学校“高压”补课政策的一种集体抗议,是一次宣泄压力的“集体狂欢”。(从人性的角度驳斥观点的谬误。)“焚书”不必大惊小怪题目:以“中学生焚书事件”为话题作文,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由此我联想到之前的“杜甫很忙”事件,有学生将语文教材中的杜甫插图涂鸦后传到微博,引发了一场主题为“杜甫很忙”的恶搞风潮。用传统的眼光看待这一恶搞事件,正如焚书事件一样,可能持不欢迎甚至批评的态度。但从网络文化的视角加以审视,大可不必对恶搞杜甫的风潮反应“过敏”,它只是一场快闪式的网络狂欢而已。(联系类似的案例分析佐证,增强说服力。)说到底无论是“焚书”还是“恶搞”,本质就是一种无聊、一种发泄,恐怕并无与主流价值作对的目的,我们不必像对待洪水猛兽一样引发我们的恐慌,对此类“烧书”“恶搞”,当然需要批评教育,需要有针对性的引导,但只要不演变成过激的行为,不出现不良或低俗的内容和思想,不妨放轻松一些看待,无须太过担忧。烧几本书不会形成大的气候,画像被涂鸦上几笔,杜甫并不会就此失去“诗圣”的光彩,而中国传统文化也不至于因此蒙羞。(提出观点,驳斥谬论。)所幸,学校和教育部门并没有对此做简单粗暴的“镇压”,社会舆论也都采取了“理性”和“包容”的态度,这是一种时代的进步,更是中国教育的希望之所在。模拟点评“‘焚书’不必大惊小怪”一题,角度新颖,切中肯綮。文中,作者针对某些教育者错误的言论,并没有简单地对学生的行为表示赞同或反对,而是通过这一事件对“焚书”进行了个性化的思考:焚书只是一种心理宣泄,而非故意对抗。这样的立意无疑增加了写作的难度,但同时也使文章闪现思维的火花,耀人眼目。台湾著名女作家刘继荣的女儿说:“我不想成为英雄,我只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可是,为别人喝彩固然重要,亲自参与人生努力奔跑才是一种圆满。倘若人人都在路边鼓掌,那么这条光荣的荆棘路上还有谁在奔跑,还有谁来开辟一条新道,还有谁来为后人树一个航标,开创一片全然不同的天地?社会是一个大舞台,站在台下鼓掌的人有之,站在台上表演的人亦应有之。人们为他人的精彩鼓掌,分享他人的成功来体会快乐,殊不知,我们更应该参与创造,让别人见证自己的美丽,唯有共同创造,才能推动时代前行的步伐。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诞生于晚清的日落与新世纪的清晨之期,古老的文明古国迎来了新生的阵痛,他们比任何一代人都多了一份焦虑、困惑与希望。他们通过自己手中的笔或各种有意义的方式,引领民众,描写未来。他们在光荣的荆棘路上奔跑,不是只做路边鼓掌的人。他们勇挑社会的大梁,建立了赫赫功名。他们中,有沈从文对湘西文化的诗情礼赞,有巴金对旧式礼教的深切控诉,有茅盾对社会经济的深刻剖析,有郭沫若凤凰涅槃的呐喊……他们勇敢地参与了这场战斗,才最终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倘若人人都只是站在路边鼓掌,那么何谈进步与复兴?我们所有人都应该勇敢地踏上那条荆棘之路。……历史拍着它强大的翅膀飞过那么多世纪,我只愿随历史的洪流一路奔跑,跑过那一条光荣的荆棘路。时代推我前进,我为时代领航。模拟点评作者不人云亦云,从“奔跑”的角度去驳斥所谓的“为他人鼓掌”的观点。采用先驳后立的手法,让读者相信自己的观点,不但如此,作者还引用现代文人的事例进一步佐证自己的观点,让驳论展开得淋漓尽致。光荣的荆棘路(节选)
本文标题:驳论文事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020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