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二轮复习专题一农耕文明时代的中国一、时空坐标:二、阶段特征:阶段特征先秦(远古~公元前221年)中华文明的源头;秦汉(公元前221~公元220年)中华文明基本定型。先秦至秦汉对整个中华文明起到了奠基的作用。表现政治从分封制、宗法制逐渐发展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一方面,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另一方面,官僚体制逐渐代替贵族体制,专制皇权逐渐形成,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经济距今一万年左右,农耕经济取代采集渔猎经济;春秋战国时期,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出现,成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生产模式。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手工业和商业也得到较大发展。文化思想上经历了从“学在官府”到“百家争鸣”再到“独尊儒术”的演变,汉武帝时最终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文学艺术在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的发展体现了不同的时代特点。具有东方特色的实用科学初步形成。阶段特征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公元589年),封建国家处于分裂状态,北方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江南经济有了较大发展。表现政治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乱世,秦汉以来大一统的局面被打破,国家长期分裂,战乱频繁,腐朽的士族制度形成并充分发展。中央集权制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本阶段是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大融合时期,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其产生积极促进作用。经济均田制度开始成为主要的土地制度。江南经济得到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打下基础。文化本阶段中国科技文化继续发展,超越秦汉,继续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2阶段特征隋唐时期(581—907)封建社会的繁荣。表现政治形成并保持了大一统的政治局面,疆域辽阔,维持较长时间的盛世局面,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得以完善。经济生产技术提高,南方经济发展突出,农业、手工业、商业全面繁荣,社会财富增多。民族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外交交通发达,水陆并举,与多国进行双向交流,交易商品种类增多,政治、经济、文化全面交往。文化科举制度扩大了知识分子队伍,推动了文学艺术的繁荣。文化全面繁荣,兼收并蓄,世界领先,影响深远。阶段特征宋元时期(960—1368)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封建经济继续发展。表现政治从分裂割据、民族政权对立走向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得到加强。经济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商品经济繁荣,棉纺织业发展迅速。对外贸易空前繁荣。民族民族融合出现高潮。外交海上交通发达,中外交往频繁并且交往范围进一步扩大。文化儒学发展为理学,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扼杀人的自然欲求的作用逐渐强化。知识分子地位的沧桑巨变以及商品经济的发展深刻影响着文学艺术的发展方向。三大发明最终成型,科技成就领先世界,对人类文明尤其是欧洲文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阶段特征明清(1368~1840)时期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继续发展,封建制度渐趋衰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与此同时工业文明在欧洲兴起,中国逐渐脱离世界发展潮流,发展与迟滞、繁盛与危机并存。表现政治明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并达到顶峰,严重阻碍了新经济、新思想的出现与发展,反映了封建制度的衰落。经济农耕经济继续发展,农、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经济总量仍居世界前列。另一方面封建政府执行严厉的重农抑商政策,丧失了工业化的契机。民族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外交执行严厉的闭关锁国政策,割断了中外之间正常的经济文化交流,是中国脱离了世界发展的潮流。3文化传统文化(理学)仍占统治地位。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文化取得辉煌的成就,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对君主专制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传统科技仍然走在世界前列,但未产生近代科学。第1讲古代中国政治文明的特点【高考考点】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考点分解】(1)分封制(目的、内容、影响、瓦解及原因);宗法制(目的、特点、影响)礼乐制(目的、内容、影响)(2)秦朝:皇帝制度(原因、特点);三公九卿制(名称、职责、意义)郡县制(背景、内容、影响)(3)汉: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措施及意义(中央、地方、选官、监察)魏晋南北朝: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措施及意义(中央、选官、北魏孝文帝改革)隋唐: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措施及意义(中央、地方、选官)宋: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措施及意义(中央、地方、监察、选官——结合王安石变法)元: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措施及意义(中央、地方)(4)明: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措施及意义(中央——废宰相制、设内阁、地方——三司制)清: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措施及意义(南书房、军机处)【三年全国】1.(2013·全国新课标卷I文综·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2.(2015·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25)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3.(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25)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4.(2014·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24)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4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5.(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27)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A.皇权渐趋衰弱B.君主集权加强C.内阁取代六部D.首辅权力失控6.(2014·全国大纲卷·14)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后来内阁首辅“俨然汉唐宰辅”。明代内阁与唐代宰相的相同之处是()A.均能独立处理政务B.均辅助皇帝处理政务C.都拥有官吏任免权D.都直接管理地方政务7.(2013全国Ⅰ卷,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比较图9、图10,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5方国联盟【三年地方】1.(2013·上海单科·5)有学者认为,自中国古代进入文明社会,先后出现了“方国联盟”等三种政治统治模式。据此,与右图匹配的正确选项是()A.郡县制度、封邦建国B.行省制度、封邦建国C.行省制度、郡县制度D.封邦建国、郡县制度2.(2015·上海单科·4)在中央集权体制初创的秦朝,选用啬夫的是()A.太尉B.皇帝C.郡守、县令D.丞相3.(2015·海南单科·2)《三国志》称秦始皇“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这是指秦朝实行了()A.郡县制B.分封制C.井田制D.宗法制4.(2015·上海单科·33)《资治通鉴》载:高宗初即位,欲更立武昭仪为后,犹豫未决,直恐宰臣异议耳。唐高宗所顾忌的宰臣,通常指的是()A.政事堂议事的宰相B.御史大夫C.三省六部的长官D.谏臣5.(2014·海南单科·3)史载,东晋时,太尉郗鉴为女择婿,遣人至朝廷重臣王导的家中“遍观子弟”。王氏子弟各自修饰,以图被选,只有王羲之“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被郗鉴认为是理想的女婿人选,“遂以女妻之”。这主要反映了当时()A.女性地位低下B.婚姻讲究门第C.择婿方式独特D.大臣拉帮结派6.(2014·海南单科·5)唐代否定了按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及等额推荐的察举制,实行分科考试、差额录取的科举制,这反映出唐代()A.官员特权受到否定B.君主集权得到强化C.选才注重知识水平D.选官重视思想品德7.(2013·上海单科·7)历史课上,讨论中国古代的官制演变,同学们征引史料,各抒己见。甲说:方镇太重,君弱臣强……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乙说:天下之兵,本于枢密,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丙说: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而天下事方如指掌矣。丁说:……青海军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其中涉及宋代文官体制的史料是()A.甲说、乙说B.甲说、丙说C.甲说、丁说D.乙说、丙说8.(2015·海南单科·7)儒家学说倡导“宽刑慎杀”,强调执法有准、量刑有据。明初朱元璋说,“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这表明朱元璋()A.力图为专制集权确定理论基础B.试图以重刑迅速稳定社会C.放弃了儒家的治国理念D.执法无准、量刑无据9.(2013·海南单科·6)朱元璋认为,“礼乐者,治平之膏粱;刑政者,救弊之药石”,“刑政二者,不过辅礼乐为治耳”。这表明他()A.强调严刑峻法的统治方式B.重视礼乐制度的教化作用C.宣扬休养生息的政治主张D.兼采儒法二家为统治思想610.(2014·安徽文综·37)(28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有学者认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最独特之处在于,我们是唯一保持了两千年中央集权制度的国家。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展开。这四个基础性制度,如四根“支柱”共同支撑起中央集权的“大厦”,历经上千年的打磨和探索,日渐趋于精致完善,在明清时期达到巅峰。图示如下:中央集权与四大基本制度图15(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图15中每项制度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12分)(2)结合所学知识,论述制度创新对王朝盛衰的影响。(16分)(要求:联系中国封建王朝盛衰的史实;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中央集权郡县制度尊儒制度科举制度国有专营制度7第2讲古代中国农耕文明的演进【高考考点】2.古代中国的经济(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手工业的发展(3)商业的发展(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考点分解】(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的演变(背景、内容、影响);精耕细作的农业;小农经济(原因、特点、因素、影响)(2)古代手工业基本形态、主要成就、基本特点。(3)古代各时期商业发展的概况、影响因素、特点。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和演变;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及其影响。(4)资本主义萌芽(时间、背景、特征、表现、影响);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背景、表现、影响)【三年全国】1.(2013·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25)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A.中央集权弱化B.流民问题严重C.土地兼并缓和D.自耕小农衰退2.(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26)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3.(2014·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27)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C.自然经济受到进口货物的冲击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4.(2013·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26)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这表明当时()A.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B.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5.(2013·全国新课标卷
本文标题: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025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