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定稿)
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小组成员:万慧季品张欢欢任梦娇沈亚兰王雪园陈敏杰期天鹏目录1、赫茨伯格简介2、双因素理论的定义3、双因素理论内容之比较4、双因素理论与传统观点之比较5、双因素理论和需求层次理论的联系6、双因素理论对管理者的启示7、双因素理论的缺点8、课后作业赫茨伯格的简介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FrederickHerzberg,1923年-)美国心理学家、管理理论家、行为科学家,双因素理论的创始人。赫茨伯格曾获得纽约市立学院的学士学位和匹兹堡大学的博士学位,以后在美国和其他30多个国家从事管理教育和管理咨询工作,是犹他大学的特级管理教授,曾任美国凯斯大学心理系主任。主要著作:《工作的激励因素》、《工作与人性》、《管理的选择:是更有效还是更有人性》等双因素理论的定义双因素理论又称“保健-激励理论”,这一理论的研究重点,是组织中个人与工作的关系问题。保健因素:是那些与人们的不满情绪有关的因素。如果处理的不好,会引发对工作不满情绪的产生;处理的好,可以预防和消除这种不满。但是这类因素并不能对员工起激励作用,只能起到保持人的积极性和维持工作现状的作用,所以保健因素又称“维持因素”。激励因素:指那些与人们的满意情绪有关的因素。如果处理好,能够使人们产生满意情绪。即使处理的不好,不利效果顶多只是没有满意情绪,而不会导致不满。保健因素(环境)激励因素(工作本身)•薪金•监督、管理方式•地位•安全和生活条件•工作条件•政策与行政管理•人际关系•工作本身•赏识•进步•成长的可能•责任•成就5双因素内容之比较双因素理论与传统观点之比较满意不满意传统观点赫茨伯格的观点满意没有满意激励因素没有不满意不满意保健因素满意不满意满意满意不满意满意满意满意自我实现自尊社交安全生理7工作的挑战性成长成就责任激励因素晋升地位褒奖人际关系管理公司政策公司的素质保健因素上司的素质工作安全工作环境薪金个人生活双因素理论和需求层次理论的联系对管理的启示1.要调动和维持员工的积极性,首先要注意保健因素,以防止产生不满情绪。2.要利用激励因素去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为每个员工提供发挥才能的机会,增强他们的成就感和责任心,创造一种奋发向上的局面。3.双因素理论是在美国的文化背景下提出来的,与我国的基本国情,社会制度有所区别,这提醒管理者在划分保健和激励因素时也应该有所区分。双因素理论的缺点1.双因素理论在研究方法本身、研究方法的可靠性以及满意度的评价标准方面都存在之不足之处。2.赫茨伯格的研究方法只考察了满意度,并没有涉及劳动生产率。课后作业金钱是激励因素还是保健因素?
本文标题: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定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043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