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教育部人文教育革新中纲计画人文社会学科学术强化创新...
1教育部人文教育革新中綱計畫人文社會學科學術強化創新計畫九十七年度經典研讀活動課程史重要文獻選讀(十)2009/5/12屏東教育大學楊智穎CharterI八年研究被啟動1930年四月二百名男女聚集在美國首都討論美國的中等學校要如何為所有的年輕人做最好的服務,而曾經刺激小學進行改革的進步主義教育學會提出高中學校的改革。在經過為期兩天的討論,形成了許多改善中等學校的提議,然而每個建議的陳述都會面臨這個的問題,即「雖然這些都應該在高中進行,但卻也不能冒著學生無法進入大學的危險」。因為若學生無法跟隨大學所規定之學科或單元的型態,便可能不被大學所接受,在此一條件下,並沒有太多的學校願意背離傳統的高中課程太遠,他們不願讓他們的畢業生冒著被大學拒絕的危險。在失望之際,有人提議進步教育協會應在學校與大學之間建立一個委員會,探討學校與大學進行良性合作的可能性,並同意讓中等學校自由的嘗試進行根本的重建。委員會建立在1930年10月,進步主義學會主席邀請BurtonFowler邀請Ailin擔任「高中與大學關係委員會」主席,該委員會共26個成員,包含活躍於華盛頓會議的成員,以及高中和大學教師、高中校長、大學院長、校長和行政官員、評鑑專家、教育哲學家和新聞工作者,主要任務在修正中等學校的工作,並發現移除大學入學規定的阻礙。他們會不時聚會。雖然在會議中,每位成員的利益和觀點都能被呈現,但所有成員皆同意美國中等教育需要根據學習過程的全部知識,以及年輕人在社會中的需求,進行實驗性的研究和全面性的重新檢驗(p.2)。委員會中所有成員皆意識到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中等學校的驚人發展,他們已認知在中學中的男女學生數量已從少於一百萬,增長到快接近一千萬,也就是達2所有高中年齡人口的百分之七十,因此各政府單開始投入大量的經費於建築、現代化設備及教師薪水,雖然如此,美國人民的教育信念仍維持不變。雖然這些委員會的成員分享本身參與高中課程改革所帶來的成就,包括課程的擴充、學生活動的擴展,及學校生活的改善等,但這些他們並不就此感到滿足,他們仍意識到高中教育的缺失,例如在六名高中生中僅三人能從學校畢業,而僅一人能進入大學就讀,也就是正式學校教育未能滿足六分之五學生的需求。學校和大學/面對事實經過委員會一年的研究,他們提出高中學校必須探索和改善的領域,同時指出美國高中教育主要有下列缺失:一、美國中等教育並未有清楚、明確與核心的目的二、學校並未讓學生真誠的欣賞身為美國公民的遺產三、美國高中尚未準備好培育學生社群生活的責任四、為了讓學生達到高智識的程度,高中能少去質疑這些學生的最佳能力五、學校既不清楚學生,也未明智的去引導學生。六、學校無法創造有效學習的條件七、委員會意識到學生的創造力很少被釋放和發展八、傳統的高中課程離青少年所關心的事很遠九、高中課程中的傳統科目失去其生命力與意義十、大多數的高中畢業生在英語的使用能力不足十一、委員會很少在具代表性的高中發現工作一致性的證據十二、高中工作因為幾乎欠缺一致性而顯得不一致十三、高中和十年前的樣貌相同而感到自滿十四、教師並未準備要負起責任十五、委員會發現校長忙碌著對社區、教師和學生進行民主的領導,而很少3會停下來思考,為何要做這些事?以及我們要往何處去?十六、校長和教師辛勤的工作,但通常無法對其工作結果進行全面性的評鑑十七、高中文憑僅意謂著學生完成其所需的學分數。十八、學校與大學的關係彼此都不滿意(p.4-11)雖然在大的城市高中學校中,有極寬廣的課程是為了那些不進入大學者而設計,但父母和學生所注意的仍是大學的準備科目,大多數學生會投入這些課程,只因為它是傳統而做的事,至少一些小型學校,則只能提供有限的科目,只要仍是以大學入學所需的科目為主。因此,我們可理解大學對60%的高中學生有大的影響(p.11)。大部分社區人判斷高中學校成功與否的標準是學校與否與大學站在一起,無法進入大學的學生被視為是一位失敗者,學校的聲望也會遭受到傷害,學生在大學中失敗對學校聲譽所造成的傷害,甚過於其無法進入大學者的工作適應及生活責任,也因此學校會強調大學入學準備,而忽視進入社區生活的責任(p.11)。委員會認為許多缺失是由於學校大量成長、引入準備不足的教師,學校缺乏時間去適應新的責任,這些情況的理解並未令委員會採取立即的移除措施,直至1932年才開始尋求與300所大學合作。學校與大學的攜手合作學校與大學的合作計畫提供少數具代表性的高中,從一般性的科目和進大學所需的學分數中釋放出來,時間為期五年,並伴隨這些班級在1936年進入大學。在實際運作上,所有被官方所認可的學院和大學皆同意此項計畫,同時僅少數大學需要高中畢業生接受大學入學考試,除了Harvard、Haverford、Princeton和Yale。在實驗期間許可這些高中生入學是基於下列規準:A:從合作高中校長的建議到畢業生的表現,包括4(1)擁有極佳之進入大學所需的一般性智識(2)有明確界定,同時擁有極熱衷的興趣與目的者(3)在大學所提供的某一或某些教學領域中能成功的展現其工作能力。B.學生學校生活和活動、興趣之詳細記錄的歷史,包括各類型的考試成績,畢業生工作之質與量的證據、相關被使用的測驗是要能提供大學對畢業生有更足夠與完整圖像,而非是一種現在所使用的方法,而特殊委員會對於這些紀錄應努力做下列決定:1.何種訊息是大學進行明智選擇與學生引導所需2.訊息如何被確保3.以何種型式應被記錄和提供給大學合作的大學不會被迫得承認符合新要求的所有高中生,然而在實驗期間可從有限的學校中接受不必經過考試,及在新要求下申請入學的學生,同時與其他學校入學者平等對待。委員會對於高中學校的選擇,決定包括私立和公立學校、大的和小的學校,但委員會主要關心的還是選擇有能力的學校,這些學校能夠在不滿本身工作的情況下,極力去展開探索性的研究與改變。(p.15)這些學校在1933年秋天開始他們的新工作,每一所學校發展本身的計畫,同時自我決定應該在課程、組織和程序等方面進行何種改變,委員會也決定每一所學校的獨立和自主性必須被保護,其發展應該僅來自每一所學校真誠的要為社區中的男女學生而服務。委員會會嘗試透過其成員、次委員會,以及在評鑑、記錄和報告,以及課程等領域的專家中,呈現被學校尋求的可能協助,但避免去指示其思想或行動。在此一目的下,整個民主程序已導致組織和程序之可欲的多樣性。*學校計畫的自由使用1933年參與的三十所學校委員會和代表成員會持續每年會聚會在一起思考5和計畫,雖然每一所學校的決定有新的自主性,但他們仍會努力想從其他學校的思考和經驗中獲得利益。這些學校並不會從相同的地點出發,也不會通往相同的方向,雖然很難藉此簡要且正確的報導他們的目的和計畫,但可確認的是有兩個主要原則引導這些學校重新建構其所做的努力:一、學校的一般性生活及教學方法應該符合人類學習和生長的方式。二、美國高中學校應該重新發現生存的主要理由。(p.17)幾年後,上述信念變得更為清楚且深入,學校變成是一種生活的展示,學校能夠提供給年輕人的重要服務是我們所謂之民主生活方式的理解與鑑賞,而民主與鑑賞的最佳方式是落實在學校每天的生活中。為了讓每個人發展一種價值感,更完整的參與學校事務,以及引導每個人為自己而思考,三十所學校主要持下列理念進行課程實驗:*實驗和探究的精神應在民主下成為中等學校的特色。*只有在深思熟慮和共同重新考量高中在社區所扮演的功能後,才能進行基本的修訂。*高中課程應處理青少年目前關心的問題,以及文化遺產中的知識、技能、理解和欣賞,這些課程應成為核心,同時為所有人而設立,無論否上大學。*每一所學校都應該在課程中發展更大的整體性與持續性。*每一所學校都應該認識每一位學生,同時明智的引導他們。*委員會和學校要負起測驗、記錄和報告他們工作結果的責任。*三十所學校都希望和大學之間發展友善的關係。*質疑大學的成功是要仰賴某些科目的研究。*學校可用不同的方式發展學生的技能、理解和智識成熟度,以達大學程度的成就。*學校教師和大學教授應在成熟、尊重、信任和理解的基礎上一起工作。(p.19-23)6CharterII學校選擇民主的方式1932,1933和1934是一個極令人興奮的日子,因為有三十所學校正計畫和從事他們的新工作,校長、教師和學生基於冒險和探究的精神,宣示”我們令學校做它應該要做的事,同時免於外在的控制,這是國家計畫的一部分,世界的目光正集中在我們身,大學信任我們,我們有很大的榮耀與責任”。學校在不同地區開始學校代表及委員會成員的第一次會議是在1933年3月舉行,包括大學校長、主任和教授,及高中學校校長和教師都參與其中,在為期兩天的行程中,高中學校都期待他們能自由的進行課程實驗。高中學校回顧第一次會議,在任務進行前的準備是不足的,大部分計畫是具相當大的野心,在開始時是用極為熱情及概括性的語詞。一所學校提出要做兩件事,一是提供學生做為個體之充分發展的機會,包括在其重要時期和成年生活。其次是透過增加參與現在與未來情境的價值,促進社會的進步。另一所學校提出英文工作上的計畫,主要研讀的文獻是出自三百前參與文明化發展的人類生活,這似乎是相當大的工作,但另一所學校則提出要研讀遠古人類,並持續為期三年,包括我們國家的歷史及國際的問題。另一所學校更嘗試提出一個更大的計畫,即幫助孩子對不同文化下的文明化進行理解和欣賞,並根據生活、秩序、個人自由、團體合作和倫理標準之社會組織、生產、假設、標準,以及藝術和文學下的成就,探討文明化的意涵。(p.26)其他被提出的改變更具相當不同的本質,包括社交舞課程,去除個人競爭的動機,提供每位學生以下的時間分配:興趣或能力的主要領域(40%);較小興趣的領域(15%);身體娛樂和健康歷史(20%);社會科(15%);基本技能的維持(10%)。一些學校則計畫長時間的上課節數,旨在提供較少匆忙於教室間的移動。許多學校期待去除課程與額外課程活動間的區分。一個學校提供給畢業生的,不7在已經累積十六個學分數,而是在教師、父母和學生本身的判斷,他的成長將有效在大學或職業中被提升。一些被視為是實驗學校者,則被大學同意能自由的擴充已進行的新工作。任何熟悉美國學校背景者,都不會驚訝這三十所學校在開始時是有一些困惑,同時是抱持多元目的,許多教師在回顧早期的日子時,都覺得如某人所言:八年研究在開始之初,我們在進行工作時是相當興奮,我們想去做每一件事,而未忽視任何事情。但一所私立學校也指出此研究的不確定性,即它是否能持續存在,因為每年大量資金貢獻的無法持續。然而,那些最初的計畫也指出,其重要的遠離傳統大學的準備課程(p.27)。影響進步的各種條件許多因素限制學校參與此研究,包括學校的贊助者因為是富裕的,對生活感到滿足,也因此就會具保守心態,對變動會謹慎與緩慢。一些學校則發現很難去理解大學所說的意涵,因此無法充分利用大學的自由。在一些案例,則是行政領導不足,其他則是教師在競爭與對抗的團體中被分裂。然而,一些學校則是幸運的有強力且聰明家長的合作與支持。大部分的學校通常是有能力進行教育領導,教師也能習慣於有效能的一起工作(p.28)。這些學校之間的背景是有明顯的差異,例如在一所300名學生和30名教師私立學校,座落在城市外的郊區,環境極為優美,這所學校中的學生大多來自高社經地位的家庭,智商在90到160之間,這裡的薪資足夠去吸引優秀的教師,平均教學負擔是每25個學生每天五節課,幾乎所有學生都會上大學。相對的,在一所擁有2500名學生和80名教師的都市高中,其座落在一個老舊、骯髒和煙味彌漫的地區,該校沒有遊戲的空間,運動場是離校兩哩遠,但沒大眾運輸可前往。建築物是老舊,裡面是黑漆的房間,及長和狹小的走廊,增建8的部分有時並未附計畫。圖書館並不具吸引力。教室是中規中矩且令人生畏,學生大多來自中低社經背景,同時一些是少數民族。智商從60至160,中數是90。百分之二十學生的分數低於80,大約有百分之十的學生會上大學。一般的教學負擔是每班40個學生,每天六節課。這個城市的薪水清單是高於平均數,教師發現是可在舒適的環境中的生活。在本研究中的其他學校是位於這兩個極端學校之間,其中六所是被
本文标题:教育部人文教育革新中纲计画人文社会学科学术强化创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04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