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北京市西城区“十二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北京市西城区“十二五”期间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目录序言第一章迎接历史新挑战5一、十一五主要成绩51.优先发展战略有效落实52.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63.人才强教工程深入实施64.布局结构调整不断优化75.各项教育改革稳步推进7二、教育发展面临的形势81.教育改革发展提出新要求82.区域发展站在历史新起点83.西城教育发展面临新挑战9第二章科学谋划新思路9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91.指导思想92.基本原则10二、发展目标11(一)总体目标11(二)具体目标11第三章深化发展新举措13一、素质教育工程131.不断提高德育实效132.全面提升教学质量143.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54.推进学校文化建设15二、教育改革工程161.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162.不断加强教育管理体制改革173.稳步实施招生考试制度改革17三、人才强教工程181.创新人才工作机制182.打造人才领军团队183.发挥人才最大效能19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工程201.提升学前教育供给能力202.深化职业教育培养模式213.推进成人教育体系建设214.促进特殊教育融合发展215.优化民办教育发展环境22五、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工程221.优化教育资源布局结构222.推动校际发展高位均衡233.促进学校社区联动发展234.扩大教育对外合作交流24六、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工程251.探索新型政校关系252.完善内部管理制度253.创新学校管理机制26七、数字化教育工程261.加快基础设施建设262.创新教育教学模式273.完善指导服务体系27八、首都学习型城市示范区建设工程281.积极发展社区教育282.促进市民终身学习283.建设首都学习型城市示范区29第四章优化发展新环境29一、加强组织领导291.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292.完善教育工作领导机制30二、增加教育投入301.依法加大教育经费投入302.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30三、坚持依法治教301.坚持依法行政302.加强教育督导313.创建平安校园31四、全面实施规划321.明确规划实施责任322.加强规划监测评估32附录:32重点建设项目32序言十二五时期是西城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西城区教育改革与发展新的战略机遇期。《北京市西城区十二五期间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发展规划》)是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和北京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提高区域教育现代化水平,建设世界城市教育示范区的重要规划;是《北京市西城区十二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规划》提出了十二五期间西城区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奋斗目标和创新举措,充分体现了区委区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推动区域教育科学发展,创造城市美好生活的战略决策,是指导西城区教育事业未来五年科学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全区依法行政、依法治教的重要依据。《发展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共北京市西城区委关于制定西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北京市西城区十二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第一章迎接历史新挑战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西城区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深入推进教育改革和创新,着力促进教育公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圆满完成了区十一五教育规划的目标任务,为十二五时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一、十一五主要成绩五年来,西城区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全面落实,教育布局调整进一步优化,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协调,教育公共服务效能不断增强;素质教育全面实施,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优质教育资源更加丰富,教育质量继续保持在全市领先地位。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为今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1.优先发展战略有效落实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严格依法治教,依法保障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坚持把教育重大建设项目列入区政府折子工程和为民办实事计划,将推进教育发展作为党政各部门的共同责任,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十一五期间,教育经费总投入129.34亿元,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96.94亿元,年增长比例均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生均教育经费支出实现逐步增长。五年来,圆满完成初中建设工程,大力推进小学规范化建设工程、中小学办学条件达标工程、校舍安全工程,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全区教育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2.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素质教育深入实施,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德育创新扎实推进,德育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德育课程建设取得新进展,教育基地建设不断加强,全面育人的整体氛围进一步优化。新课程改革工作深入开展,课堂教学实效不断提高。教学管理切实加强,教学指挥体系、质量监控体系和督导评价体系不断健全和完善。教科研引领、带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五年中,全区的中、高考成绩持续稳定在北京市的领先水平,教育质量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体育课达标率和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均超过北京市标准,全区市级健康促进学校比例超过97.6%。学生科学、艺术素养全面提高,在全国及北京市多项科技艺术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3.人才强教工程深入实施干部教师队伍建设切实加强。校长资格认证制、任期制和职级制全面实行,干部选拔、使用、培养、考核评价机制进一步健全。分层次、有重点、多形式的干部培训有效开展。校长工作室、校长合作体、校长导师团的辐射带动作用充分发挥。干部队伍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涌现出一批懂教育、会管理、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师德建设成效显著,教师学历层次不断提高,名师工程稳步推进,骨干教师队伍不断壮大,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逐步提高。截止2010年底,全区在职特级教师达到58人;新一届市级学科教学带头人44人,市级骨干教师179人,区级学科带头人570人,区级骨干教师1676人。全区各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比例达到专任教师总数的20%以上,形成了以特级教师、市区级学科带头人、市区级骨干教师层级带动的骨干教师梯队。16名师德高尚、教育教学成绩突出的优秀教师获霍懋征奖。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成效显著,十一五期间,全区共11750名教师参加了各级各类教师培训,学分达标率达到了99%,基本实现继续教育全员覆盖。4.布局结构调整不断优化科学调整教育布局,有机整合教育资源。2006年至今,共撤并小学8所、中学9所、职高2所,完成了20所学校的校舍改扩建工程和360多处校址的加固改造等任务。为缓解近年来入园难问题,制定了三年行动计划,先后改扩建幼儿园3所,新建幼儿园3所。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规模化和品牌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成人教育、社区教育、特殊教育、民办教育等教育发展取得新进展,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区域教育结构不断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5.各项教育改革稳步推进积极优化教育发展方式,探索建立了以共建共享为支撑的行政、专家、学校三位一体的互动运行机制,促进了学校内涵发展。加大对地方课程的探索和研究,推动学校特色课程体系建设,促进了学校特色发展。积极推进跨校选修、职普融通项目实验,促进了课程共享。扎实开展体制改革校归并工作,形成了以公办学校为主体,多元化、多层次办学的良好格局。积极稳妥地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实行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教师职业准入制度,为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创造了良好条件。不断完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和升学考试制度,推进招生方式改革特别是保障外地来京务工人员子女享受同等招生政策。积极探索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加大教科研工作力度,取得一批科研成果。二、教育发展面临的形势今后五年,在北京建设有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进程中,随着首都教育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和区域发展新战略的实施,西城区教育事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1.教育改革发展提出新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从国家战略的高度,科学确定了到2020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工作方针、总体任务、改革思路和重大举措,描绘了未来十年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必将推动教育改革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围绕纲要和首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要求,北京市提出,到2020年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公平、优质、创新、开放的首都教育和先进的学习型城市,进入以教育和人力资源为优势的现代化国际城市行列。首都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既给西城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也为西城教育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标准和更大的力度,大力推进改革创新,不断提升内涵品质,实现首都教育发展新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创造了难得的发展机遇。2.区域发展站在历史新起点今后五年是西城区深化区域融合,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发展品质,促进社会和谐的关键时期,区委区政府提出了服务立区、金融强区、文化兴区的发展战略,区域发展站在了历史的新起点。教育作为承载城市功能的重要载体,是区域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发展的新目标、新定位、新布局,为教育发展赋予了新的使命,对教育服务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标准。同时,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统筹和资源环境的塑造整合,也必将进一步激发教育发展的活力,为进一步提升西城教育的综合实力创造有利的条件。3.西城教育发展面临新挑战区划调整实现了强强联合,西城区拥有一大批优质资源校,教育基础良好,优势明显,特色突出,为新一轮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西城教育发展仍面临着一些问题与挑战:优质教育资源还不能完全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学前教育资源相对短缺,入园难的问题凸显;小学将面临新一轮入学高峰的压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优秀校长、教师的数量还不能满足全区教育科学发展的需要;学校办学条件、教育资产管理水平需要进一步改善和提高;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任务仍然很重;中心城区外迁居民子女受教育的问题需要妥善解决,这些都要求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创新举措,大力提升教育发展活力,推动西城教育科学发展。第二章科学谋划新思路立足首都教育发展的新阶段、新形势和新要求,深刻认识区域发展的新目标、新定位和新战略,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基本原则,着力推进教育内涵式发展,努力开创教育资源优质均衡,素质教育深入实施,教育创新成效显著,优秀人才不断涌现的新局面。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国家和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坚持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转变教育发展方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着力促进教育公平,不断提升教育质量,积极推动改革创新,全面实施八大工程,推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和可持续发展,为西城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强大的人才支撑、智力支持和知识服务。2.基本原则优先发展。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充分调动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的积极性,完善社会力量兴办教育的体制和政策。公平发展。进一步强化教育公共服务功能,建立健全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公平配置公共教育资源,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高质量的教育需求,着力推进教育公平。内涵发展。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和教育质量观,坚持育人为本,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提高创新型人才培养水平,推动各类教育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努力实现校校精彩、人人成功。创新发展。全面推进教育改革,积极推进教育体制、机制和发展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突破教育科学发展的障碍,改革质量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为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协调发展。加大资源统筹协调力度,优化教育结构和体系,促进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促进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促进
本文标题:北京市西城区“十二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045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