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中数学概率统计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概率统计知识点总结一、抽样方法1.简单随机抽样2.简单随机抽样常用的方法:(1)抽签法;⑵随机数表法。3.系统抽样:K(抽样距离)=N(总体规模)/n(样本规模)4.分层抽样:二、样本估计总体的方式1、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1)频率分布直方图的画法;(2)频率的算法;(3)频率分布折线图;(4)总体密度曲线;(5)茎叶图。2、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1)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的算法;(2)标准差、方差公式。3、样本均值:nxxxxn214、.样本标准差:nxxxxxxssn222212)()()(三、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1、正相关2、负相关四、概率的基本概念(1)必然事件(2)不可能事件(3)确定事件(4)随机事件(5)频数与频率(6)频率与概率的区别与联系五、概率的基本性质1、基本概念:(1)事件的包含并事件、交事件、相等事件(2)若A∩B为不可能事件,即A∩B=,那么称事件A与事件B互斥;(3)若A∩B为不可能事件,A∪B为必然事件,那么称事件A与事件B互为对立事件;(4)当事件A与B互斥时,满足加法公式:P(A∪B)=P(A)+P(B);若事件A与B为对立事件,则A∪B为必然事件,所以P(A∪B)=P(A)+P(B)=1,于是有P(A)=1—P(B)。2、概率的基本性质:(1)必然事件概率为1,不可能事件概率为0,因此0≤P(A)≤1;(2)当事件A与B互斥时,满足加法公式:P(A∪B)=P(A)+P(B);(3)若事件A与B为对立事件,则A∪B为必然事件,所以P(A∪B)=P(A)+P(B)=1,于是有P(A)=1—P(B);(4)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的区别与联系,互斥事件是指事件A与事件B在一次试验中不会同时发生,其具体包括三种不同的情形:(1)事件A发生且事件B不发生;(2)事件A不发生且事件B发生;(3)事件A与事件B同时不发生,而对立事件是指事件A与事件B有且仅有一个发生,其包括两种情形;(1)事件A发生B不发生;(2)事件B发生事件A不发生,对立事件互斥事件的特殊情形。六、古典概型1、(1)古典概型的使用条件:试验结果的有限性和所有结果的等可能性。(2)古典概型的解题步骤;①求出总的基本事件数;②求出事件A所包含的基本事件数,然后利用公式P(A)=总的基本事件个数包含的基本事件数A七、几何概型1、基本概念:(1)几何概率模型:如果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只与构成该事件区域的长度(面积或体积)成比例,则称这样的概率模型为几何概率模型;(2)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P(A)=积)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试验的全部结果所构成积)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构成事件A;(3)几何概型的特点: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基本事件)有无限多个;2)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本文标题:高中数学概率统计知识点总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049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