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述职报告 > 科学活动的社会形式及科学家的行为规范(白色背景)
2.科学活动的社会形式科学家的行为规范2.科学活动的社会形式与科学家的行为规范2.1社会体制2.2科学活动的社会形式2.3科学家行为的社会规范2.1社会体制对“体制”(社会体制)的使用:抽象意义(指由政治、经济、教育、宗教等构成的各种社会体制)具体意义(指学校、市场、教堂等各种组织机构)社会体制是由于某种社会需要而产生的社会组织机构的稳定集簇马林诺夫斯基Malinofski:人们在共同目标的支配下,组织起来形成一定的社会结构,运用适当的物质手段,进行特定的活动,以实现某种社会功能,就是社会体制的全部内容。体制就是有目的活动的有组织的体系•宪章:价值系统,体现目的•人员班底:有结构•规范:支配活动的原则•物质装备:物质手段•活动:具体行动•功能:有组织活动的结果的总和宪章规范人员班底物质装备活动功能2.2科学活动的社会形式科学活动的有组织的形式实体组织、机构:大学、工业实验室、国家实验室、独立研究所科学家的社会团体:化学学会等分科学会、科学促进协会科学杂志、科学期刊的编辑委员会科学基金会(资金)、评审委员会(竞争)科学普及组织、科学教育组织科学家活动的抽象的社会形式科学共同体无形学院科学共同体共同体Community:泛指与某一个地域范围相联系的人群,在普通社会学中,译作“社区”科学共同体ScientificCommunity:舍去地域的含义,强调科学活动和科学的自主性——英国物理化学家M•Polanyi规则、权威的作用,及自主性实现的途径——社会学家希尔斯将科学共同体概念与范式概念联系,使之普遍应用——科学史家库恩Polanyi的科学共同体概念要点学术性研究的科学家的使命是通过个人的研究做出发现,更新科学的标准——学术性科学的自主性专门的科学家才是科学的权威,把科学以外的标准强加于科学和科学家是破坏科学德国国家社会党和苏联政府对科学的干预从事研究的科学人员,有各自的社会职业,但他们按照学科划分为不同的专业集团,并组成范围更大的科学共同体每位科学家依旧独立做自己的研究,但科学共同体作为一个整体所表达的意见对科学家有很大作用,主要表现在对科学发现的承认社会学家希尔斯“一个科学共同体的图景开始出现——有它自己的组织机构,自己的规则,自己的权威。这些权威通过自己的成就按照普遍承认与接受的标准而发生作用,并不需要强迫。”——1953.7.“科学与自由”讨论会科学共同体是在科学活动中形成的自己维持自己、自己管理自己的社会、文化系统科学共同体的自主性,一般是由科学的内部传统,具体是由某个学科的内部传统来实现;这种传统在研究人员之间直接传递,在人们的记忆和传闻轶事中存在,也体现在科学交流中,在这个传统中的所有事情都和证实最高价值——科学真理有关返回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科学发展由SC的交替和科学传统的更迭形成SC是由从事实际工作的科学家组成SC的组成划分层次:最大的SC:整个自然科学家群体次之的SC:(学科)物理学家的、化学家的、天文学家等次之的SC:(专业)固体物理、高能物理、有机化学、蛋白质化学、分析化学等次之的SC:(研究领域)噬菌体小组、人体基因组计划——不易为外行识别的、以研究领域划分的SC看作最基本单位SC组成的最根本基础是专业一致。所受专业教育相同,对专业问题的看法相同,阅读共同文件等→不同专业的SC成员的交流困难SC有共同的社会联系:相同的师承关系,共同培养接班人,阅读和引证相同或类似的文献、书籍,参加同一或同类的研究组织和学术会议,共同接受文章的未定稿等科学交流科学交流:分布在不同机构、不同地区(或国家)之中的同一专业、同一研究领域的科学家,他们的SC联系之唯一方式。具体形式(发表文章、阅读与引证同一领域文献、参加相关会议、短期访问、合作、信件联系等)科学交流的重要性科学交流的作用提供信息(科学问题、研究状况、思想观点、实验事实、方法手段等),加速问题解决个别科学家做出的科学观察和发现只有通过它才为SC所了解、承认SC在专业问题上的一致,是通过科学交流逐步实现的研究对象、符号系统、模型及范例的确定,概念、理论、方法或仪器的使用,都是通过科学交流逐步取得的是一种无声的力量,把分散的科学家的认识汇聚、统一起来,形成不同的研究领域、专业和学科,形成不同层次的SC科学合作科学合作:由于仪器问题、经费问题、跨学科问题促成,形成智力上的互补——现代科学最有效的形式默顿对各种期刊的调查:1960年,合作署名的论文占74%;朱克曼对1901—1972年28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调查:2/3(185人)同别人合作研究而获奖;随时间推移,呈增长趋势。无形学院invisiblecollege无形学院——实际存在但非有形(没有固定地盘、固定机构、没有具体的参加程序和确定的人员花名册)默顿简要明确的定义科学发展的结晶化趋势——普赖斯深入阐发普赖斯的思想——黛安娜•克兰默顿的定义“从社会学意义上,可以把‘invisiblecollege’解释为地理上分散的科学家集簇。这些科学家处在较大的科学共同体之中,但他们彼此在认识上的相互作用比和其他的科学家的相互作用更为频繁。”普赖斯的《小科学•大科学》科学发展的结晶化趋势:“大的东西的发展总是以牺牲构成它的母体的那些小的东西为代价的。”数量表现:1000篇论文,300名作者:180名(1篇)→30名(≥10篇)→10名(贡献较大)。伦敦科学图书馆杂志借阅的调查,9120种期刊中:1300种停刊,4800种无人借阅,2274种借1次;受欢迎的40种杂志被借次数=1/2的总借阅次数;不到馆藏期刊总数的10%的杂志足以满足80%的借阅需求量。在大学科和小学科、科学巨人和小人物、读者众多的杂志和无人问津的杂志之间,都以前者的指数型增长和后者的数量发展为平衡“科学通勤者”(普遍的信息交流网络上出现的频繁进行交流活动的高产科学家)→无形学院(任何一个大学科中,都存在小规模的、由100名左右的优秀人员构成的无形学院,成员分属不同的正式机构,通过灵活多样的非正式交流与合作,形成一个强有力的团体,其力量增长比规模快得多)黛安娜•克兰《无形学院》少数优秀科学家和少数影响大的期刊的作用一个学科内,大多数论文很少被引证,少数论文被引证多次这大量的引证又是那些少数的、高产的优秀科学家做出经过他们肯定和采用的思想和著作也比其他未经他们采用和肯定的思想和著作影响大这些“核心”人物和“核心”期刊的存在,使某些重要的思想信息和问题在科学交流中被重复、强调,从而保证这些知识内容的传播和被接受,引导着研究工作朝着某种方向进行“无形学院”本身是在科学信息的交流过程中出现的,其强大作用也是通过科学知识的交流和传播实现的科学家共同体是开放的系统,学科际的“无形学院”是直接表现,也是新学科发展的起点科学交流系统分为两大部分无形学院和较大范围的科学共同体现代科学知识的发展趋势:高度专门化→一定程度的封闭性,保证科学知识的积累、增长接受外部的学术思想→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SC成为开放系统开放性的直接表现就是学科际的无形学院学科际的无形学院是新学科发展的起点在一个时期,出现了酝酿着新学科的学科际的无形学院,经过一定的发展,这种不定型的无形学院就可以转变为拥有一切正式交流体系和比较固定形式的科学共同体e.g.控制论学科的形成无形学院和其所在的较大范围的科学家共同体无形学院:复杂的、易变的研究和交流前沿较大范围的科学家共同体:变化不大的正式的学术交流系统,即任何一个成熟的学科都拥有正规的学术会议、学术期刊、学术专著、文献摘要、目录索引等关系:在科学的前沿,即在无形学院中,少数人创造新知识,大范围的正式交流系统来评价这种新知识,承认这种新知识,并向产生它的领域之外去传播科学家活动的社会形式是灵活多变的,主要通过科学交流实现实验室是工作基地,与整个交流网络联系现代科学组织是弹性组织,人员是流动、变化的2.3科学家行为的社会规范科学家行为规范认识规范或技术规范(技术、技巧、习惯)社会规范科学家行为的社会规范:即科学家的精神气质,是价值和规范的综合体。科学家在不同程度上将其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形成其科学良知默顿:用“ethos”一词指约束科学家的有情感色调的价值和规范综合体(通常译为‘精神特质’,其实它更确切的含义是指一定领域或时代的社会或文化的综合特征,主要指被普遍遵守的价值观念)认为现代科学的精神气质由四组体制的命令组成默顿关于科学家行为的社会规范普遍主义(Universalism)公有主义(Communism)无私利性(Disinterestedness)有条理的怀疑主义(Organizedskepticism)普遍主义(Universalism)科学的普遍性源自科学知识的客观性,自然界规律的普遍性,强调科学的标准到处都是一样的科学发现的权利和理论论据的评价根据发现和理论本身的固有价值和科学标准进行,与国家、种族、阶级、宗教、年龄等无关——客观性拒斥特殊主义科学事业向所有天才开放,人们追求真理、学习与研究科学的机会是普遍的,不受其他条件的限制科学的普遍主义与社会文化的特殊主义的冲突沙文主义者删去外国科学家的名字种族中心主义与普遍主义不可调和科学制度:普遍主义的标准,民族主义是偏见社会制度:民族主义、爱国主义是美德从科学史可以看出,物理学中的奠基人和伟大发现者,从伽利略和牛顿到现代的物理学先驱,几乎无一例外都是亚利安人,尤以北欧日耳曼民族人种占绝对优势巴斯德:爱国者的学问不是科学民族、阶级等的实际影响查理二世:“如果能发现更多的这类人才,应该毫不犹豫地接纳他们”公有主义(Communism)所有科学的重大发现都是社会合作的产物,所以归属于这个共同体以个人命名的定律和理论不归于发明者及其后代所有,也不给这些人使用和支配的特殊权利,科学家对其知识“财产”的要求仅限于承认和尊重等争夺科学发现优先权不影响科学知识是公共财富充分、公开地交流科学发现:知识成果公之于众,公开发表,进入公共档案(期刊、杂志、书籍)这些科学知识、原理、定律,广为流传,任何人可自由学习、利用,不必向其创造者付出代价科学发现依赖于文化遗产,科学进展是以往的人与现代人共同努力的结果牛顿:“如果我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只在于表明他受惠于公共遗产的观点,并承认科学成就在本质上具有合作性和有选择的积累性科学的进展是以以往的人与现代人共同努力的结果保守科学秘密H.卡文迪什成为矛盾集中的目标A.赫胥黎:“我们对他的才华的敬仰由于某种非难而减弱;我们觉得像他这样的人是自私的和离群索居的”专利保护、隐瞒发明美国联邦政府对美国贝尔电话公司一案的法庭裁决:“发明者是发现了某种有价值的东西的人。它是他的独有财产。他可以严守关于它的知识不让公众知道”作为对抗性回应,一些科学家通过放弃专利要求,以保证公众可以利用其成果,如爱因斯坦、密立根、康普顿、兰格缪尔等无私利性(Disinterestedness)从事科学活动的人,不是为了赚钱或赢利,而是热衷于探索和发现,是内在的科学兴趣。科学家从事科学活动的唯一目的是发展科学知识而不是其他,即“为科学而科学”与公有主义紧密相关,但公有主义是指科学知识的公共特性,无私利性是说从事科学活动、创造科学知识的人不应以科学谋取私利(不提倡把科学发现视为个人的成就)科学家不能因自己个人的其他原因接受或拒绝一种科学思想或观点不应以任何方式从自己的研究中谋取个人私利有条理的怀疑主义(Organizedskepticism)科学在发展中,不断向自然界和社会的可能或现实提出各种疑问;所有的科学知识也都要经过仔细的检验研究科学的人不承认在神圣的、不能批判的东西和不神圣的、可以客观研究的东西之间有绝对固定的界限对任何一位科学家的贡献,不能不经检验而接受,对别人、对自己的工作都应采取怀疑态度对发现的错误应公开宣布科学的怀疑与批判原则应体现在科学活动的所有环节中专制的社会统治力量常会
本文标题:科学活动的社会形式及科学家的行为规范(白色背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060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