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土地行政管理(前五章理论重点)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土地行政管理?土地行政管理:指国家土地政务的推行与管理,即国家行政机关为了体现土地利用当前和未来的社会整体利益而对土地事务的组织与管理活动。2、土地行政管理的目标、功能及其特点是什么?基本目标:按社会整体利益实现土地有效配置和持续利用。具体包括以下内容:①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经济目标。②实现土地利用中的相对“公平”,促进整体效率提高——社会目标。③实现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生态环境目标。功能:①政治功能②经济功能③社会、文化功能特点:作为部门行政的一种,土地行政具有一般行政管理共同的持点。但由于土地及土地管理的特殊性,决定了土地行政具有不同于其他各类行政的持点:①与其他部门行政相比,土地行政具有更重要的地位和作用。②土地行政的范围宽广、内容丰富。③土地行政具有较强地域特点。3、土地行政管理与土地立法、土地政策之间的关系如何?土地行政管理与土地政策:【区别】土地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制定的原则和采取的重大措施。如土地所有制政策、土地使用政策、土地价格等。土地行政与土地政策是两个性质不同的范畴。【联系】土地政策是解决土地问题的指南,而土地行政则是执行土地政策。两者在解决土地问题中,配合密切,相辅相成。土地行政管理与土地立法:【关系】土地法规必须借助土地行政而加以实施或执行,从而对土地关系的调整产生影响。土地政策仅是土地问题解决的指南,并没有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土地政策制定之后,紧接下来就是根据政策制定相应的土地法规,然后由土地行政组织加以贯彻执行,以实现土地政策目标,解决土地问题。4、国外土地行政研究趋势有哪些?①现行的土地行政管理,越来越重视现代化的地籍管理,越来越把地籍行政作为土地行政的基础和核心。②土地整理或土地重划己成为主要国家地政事业新内容。③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土地行政管理指出了新的方向。④一些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土地制度尤其是产权制度的变革,仍是土地行政管理的重要内容。5、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土地行政管理有哪些重要变化?(1)改革地用行政体系:农村实行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城市改革了国家土地无偿划拨使用制度,实行了土地有偿使用。(2)完善和巩固了社会主义地权制度。(3)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地政管理机构。(4)制定和实施了一些重要的土地法规。(5)初步建立了较为合理的土地税费制度。(6)地籍管理由以地权登记为主转向多目标的地籍管理体系。(7)社会主义地价管理体系已经建立。6、什么是土地行政管理学?土地行政管理学:指研究国家行政组织对土地事务进行有效组织与管理规律的科学。即研究国家行政组织如何运用行政、经济、法律及技术手段来高效率地对各项城乡土地业务进行组织与管理,以实现国家对土地利用的当前利益和长期目标。第二章土地行政管理体制1、如何理解土地行政管理体制的含义?土地行政管理体制:指土地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置、管理职能权限的划分及运行以及隶属关系等方面的体系和制度的总称。2、土地行政管理体制包括哪些内容?(1)中央到地方五级土地行政管理机构设置及相互关系。(2)各级机构的职责和权限划分、各职责和权限的关系和运行方式:管理机构是组织形式和组织保证,职责权限是职能形式和功能保证,运行方式是前两者的动态反映和结合。3、简述土地行政管理体制的主要模式。依据职权关系,土地行政管理模式一般有以下几种不同类型:①集权制和分权制:集权制指行政权力集中于中央政府或上级机关。分权制指中央政府或上级机关将行政权力授权给下级机关,自己处于监督地位。②首长制和委员会制:首长制指行政机构的行政权力归属于行政首长一人,行政首长对所负责机构承担全部责任。委员会制指行政机构的行政权力由两人以上共同执掌,共同负责,集体决策。③垂直领导、双重领导和业务领导:垂直领导关系是指土地行政管理部门上下对口,下级部门只接受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领导,与同级政府没有直接领导关系。双重领导关系是指土地行政职能部门既受上级业务主管部门领导,同时又受本级政府的领导。业务指导关系是指行政职能部门受本级政府领导,与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没有直接领导关系,只进行业务上的指导。世界各地土地行政管理的基本模式:集中统管模式、分管模式和统分结合模式。集中统管模式:国家建立专门的土地行政管理机构,依法统一管理全国土地。分管模式:各用地部门自主建立土管机构,分别管理本系统、本部门用地。统分结合模式:国家统管和部门分管相结合的体制。第三章土地行政决策1、土地行政决策有哪些主要特征?土地行政决策是指土地行政机关及其领导成员,为完成土地行政目标做出的处理土地行政事务的决定。其主要特征是:(1)土地行政决策主体的惟一性。(2)土地行政管理决策只限于土地行政管理组织的职责范围之内。(3)土地行政管理决策一旦制定就具有强制力。(4)土地行政管理决策具有明显的社会性。2、土地行政决策的种类有哪些?(1)以决策者为标准分类:个人决策、集体决策和个人和集体相结合的决策。(2)以决策层次为标准划分:中央决策、地方决策和基层决策。(3)以决策方法为标准划分:定性决策和定量决策。(4)以决策结果所呈现的状态为标准分类: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5)以决策的传统方法和现代方法为标准划分: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3、影响土地行政决策的因素有哪些?(1)政策和法律(2)外界压力(3)信息来源(4)对问题性质认识(5)决策体制(6)决策方法(7)个人素质4、土地行政决策要遵循哪些原则?(1)系统协调:进行土地行政决策时,应着眼于土地行政整体效果,纵向上使各层次上下一致,横向上使各组织和部门相互协调,追求综合效果最佳。(2)可行性原则:在进行土地行政决策时,土地行政目标和手段选择要与现实条件相适应,使决策符合土地系统自身的规律性,易于落实,便于执行,以顺利实现土地行政目标。(3)动态变化原则:对于土地行政决策,尤其是重大的土地问题进行决策时,需要富有远见,留有余地,以适应未来发生变化。(4)试验原则:土地,尤其是耕地的破坏往往是不可逆的,因而一项土地行政决策在推行前必须进行试验。(5)创新原则:探索新型的土地管理模式、转变现行的土地利用方式、吸收现代的科学与管理技术、运用现代的行政管理手段都需要有所创新和变革。5、如何理解土地行政决策的程序?(1)提出问题:即提出和表达某一阶级、阶层或集团对土地利益的要求。(2)确定目标:必须遵循正确的原则,必须紧紧抓住土地行政管理的主要目标,土地政策目标必须明确、具体。(3)设计方案:在弄清问题、确定目标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和既定目标的要求,设计和拟定解决问题、实现目标的决策方案,为决策做好准备。(4)方案论证的优选:对已经设计的土地决策方案的可行性和利弊得失,进行分析,给予系统的、科学的论证。然后在论证方案的基础上,对各种方案进行比较鉴别,从中选出最佳方案。(5)实施方案,追踪决策:在实施决策方案过程中,当行政环境和行政目标发生重大变化,或者发现决策有重大失误时,就原来的问题重新进行决策或对原来的决策进行调整。6、简述科学的土地行政决策方案的基本要求。①符合实际情况,按客观规律办事。②符合全局利益,有利于国家和政策总目标的实现。③符合社会经济效益,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不断提高社会经济效益,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的需要;有利于改革开放和政治社会稳定。④符合生态效益,有利于土地利用,切实保护环境,提高土地质量。⑤切实可行,能最快、最有效地把握实现土地行政决策目标。第四章土地行政执行1、简述土地行政执行的概念、原则及其特点。土地行政执行:是国家土地行政机关及其行政人员贯彻、实现土地行政决策以达到预期目标的全部活动或整个过程。原则:(1)忠实决策目标的原则:土地行政决策阶段的要求是做出准确无误的决策,土地行政执行阶段的要求是不折不扣地执行决策。(2)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台的原则:由于各地区、各部门的情况千差万别,各具特点,因此,土地行政执行时既要忠实于土地行政决策不走样,又要灵活地实施决策。(3)执行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土地行政执行既要坚定地坚持决策目标,又要在执行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在执行手段和方法上有所创新。(4)周密计划的原则:土地行政执行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土地行政过程的许多方面和环节,必须有周密细致的计划,才能使各个方面有机结合,使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5)时效原则:时效原则是指土地行政执行必须及时、高效,不能拖拖拉拉,积压欠账,使之失去时机,贻误大事。特点:①目的性②经常性③连续性④强制性⑤时效性⑥决断性⑦灵活性⑧层次性。2、土地行政执行包括哪几个具体阶段?(1)准备阶段:包括组织准备、思想准备、计划准备、物质推备、技术准备。(2)实施阶段:实施阶段是一个复杂多变的动态过程,由若干具体环节组成,主要包括指挥、控制、沟通、协调等。(3)总结阶段:对已经做过的工作,包括计划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等进行全面、仔细的回顾、检查、考核、评价。3、我国土地行政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问题:(1)我国有些土地行政决策可操作性不强。(2)土地行政执行中的“中梗阻”:常常会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3)土地行政执行中的“脱型”、“走样”。(4)土地行政执行中缺少必要的手段。(5)土地行政执行中的低效率。(6)土地行政执行力不够。对策:(1)要加强土地行政决策的科学性,增加土地行政决策的可操作性;(2)协调好条条块块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保证决策执行的畅通无阻;(3)提高土地行政执行人员的素质,优胜劣汰,提高广大执行人员的积极性;(4)进一步增强执行力;(5)是进一步健全土地行政执行手段,减少审批环节,简化审批手续,努力提高土地行政执行效率。4、怎样才能做到土地行政执行的权力合法?(1)土地行政执行的主体合法:土地行政主体应依法成立,具有法定的职权;土地行政执行必须是土地行政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作出的,没有超出其所管辖的地域范围、所管理的事项范围和法定的管理手段。(2)土地行政执行的内容合法:包括土地行政执行要有事实根据,证据确凿;正确选择与相应土地行政执行相适应的现行有效的法律规范,做到正确把握法律、法规、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的效用等级;土地行政执行所包含的权力义务是事实和适用法律结合的应有结果,是符合逻辑的。(3)土地行政执行的程序合法:土地行政执行的程序应符合法定的方式、步骤、顺序、时限等。5、简述土地行政执行的手段及方式。土地行政执行的手段及方式是指土地行政组织和人员,为了完成行政任务而在开展行政工作时所采取的措施、方法和手段。土地行政基本方法包括:(1)强制性土地行政方法:①行政指令方法:指土地行政主体依靠行政权力,凭借指挥与服从关系,运用命令、指示、规划、计划、规定、条例及规章制度等措施,依行政组织的系统和层次进行管理,对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单位或个人给予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等的方法。②法律方法:土地行政的法律方法是指通过各种法律、法规和司法、仲裁的方式进行土地管理的方法。(2)经济方法:土地行政的经济方法是土地行政主体根据客观经济规律和物质利益原则,利用经济杠杆调节不同土地利用者之间的利益关系的管理方法。主要包括价格、税收、金融、财物、奖金、罚款等。(3)诱导性土地行政方法:诱导性土地行政方法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的管理方法,它通过非强制性手段使土地行政组织和人员及土地行政对象自觉自愿地去完成土地行政工作和任务。包括宣传教育法、行为激励法和参与管理的方法。(4)土地行政责任方法:是一种现代的综合性管理方法,结合了强制性和诱导性两种不同的行政方法所共有的优点,被现代土地行政广泛采用。6、如何建立土地行政执行的新机制?(1)土地行政执行权力应具有完整的制度化机制。(2)土地行政执行权力应具有相应的自主化机制。(3)土地行政权力应增强其合法性的机制。(4)土地行政执行权力应具备完善的监督机制。(5)土地行政执行权力应具有有效性的能力机制。第五章土地行政效率1、土地行政效率的概念、影响因素及其特点。土地行政效率:指土地行政部门和行政人员从事土地行政管理所得到的劳动效果、社会效益同所消耗的人力、
本文标题:土地行政学-复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070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