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市政工程 > 新型智慧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新型智慧城市总体规划纲要为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加快促进新旧动能转换,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的实施方案》(国发〔X〕73号)、《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X〕40号)、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委《关于印发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实施方案》(发改高技〔X〕1770号)、《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智慧X”试点工作的意见》(X政办发〔X〕3号)和《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X政办字〔X〕17号)等文件精神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一、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必要性和现实基础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直接关系群众生活、产业发展、城市管理和城市安全,在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是一项长期的重要战略性任务。(一)必要性1.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近年来,我国大力开展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对智慧城市的认识和实践不断深化。新型智慧城市是全面推进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以创新引领城市发展转型,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新形态,也是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促进城市发展方式转型升级的系统工程。与传统智慧城市相比,新型智慧城市更加注重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通过信息驱动社会资源的再组织和再分配,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加注重挖掘数据这一核心资源的价值,加快数字经济、互联网经济、信息经济等新兴业态发展,提升城市发展动能;更加注重城市信息安全体系的构建,保障城市信息数据安全;更加注重X便民,“以人为本”成为新型智慧城市的重要特征。2.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是快速提升城市管理和社会公共服务水平的有效途径。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创建具备互联互通、充分整合、协同运作、持续发展的新型城市发展模式,不断提高城市的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可实现城市管理对象的可视化、城市管理过程的可控化和城市管理结果的可考化。通过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可促进政府服务方式向“全天候多维度主动式服务”转变,即主动地、不间断地为城乡居民提供全面、快捷的服务,促进经济活动和谐地融入到自然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形成集资源开发、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综合利用为一体的环境友好型生态模式。3.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是创新驱动新旧动能转换、城市转型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强大引擎。新型智慧城市是集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于一体的重要载体和突破点。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有利于助推我市新旧动能转换,促进城市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全力打造国家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示范区。智慧技术的应用,既能促进传统产业增长,促进土地、劳动力、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重组融合,又能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使传统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生产方式与组织形态发生变革,不断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衍生新的产业形态。加快利用新技术、新业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创造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新模式,促进实体经济发展。4.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是加快推进城市生态改善和城市文化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智慧化管理和监管,城市生产生活中的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将以动态的、实时的、更加精准的方式得以监测和管理,整个城市生态环境将得到强有力的监控和改善。同时,随着信息技术及“互联网+”的进一步应用和推广,将建成以X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X生态旅游带、X示范园、X古镇等29个重点旅游景点为代表的智慧化旅游景区。随着城乡公共文化体系的基本建成,文化宣传和服务的覆盖范围日益扩大,文化品牌和旅游产业将会得到更好的发展。(二)现实基础“十二五”时期,我市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强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带动城市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提升,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向社会各个层面辐射与渗透,信息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连续获批“智慧X”试点城市、国家首批信息消费试点城市、“宽带中国”示范城市、中国城市信息化50强城市和国家信息消费示范城市。1.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我市作为“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制定了省内首部市级信息基础设施发展规划,无线基站、传输管道、传输设备等实现统一布局建设,形成了科学合理、发展有序的基础设施布局体系。大力推动光纤入户工程和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建设,目前,全市实现村村通光缆,光缆线路总长度达303.97万芯公里,互联网出口总带宽达1200G,宽带用户数119.7万户,有线电视用户数110万户,全市城市家庭20M及以上、农村家庭10M及以上宽带接入能力达到100%。TD-LTE网络建设和规模商用不断加快,主城区、各区县城区以及所有高铁路段已实现移动4G信号全覆盖。信息网络基础设施能级提升,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基础支撑。2.智慧民生应用日益广泛。文化教育方面,我市在全省率先建立起覆盖城乡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网络,中小学“校校通”工程走在全国前列。医疗卫生方面,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基本数据库,智慧医疗网络实现市、区县、镇(街道)、村(居)四级医疗卫生机构全覆盖。社会保障方面,社会保障卡实现待遇发放、个人缴费、医保就医、医保门诊统筹补偿金发放等功能。支付业务方面,建成X城联一卡通项目,实现公交、水、电、煤气、有线电视等公用事业领域一卡消费、缴费,被评为X省十大信息消费X产品。交通方面,建设了运营车辆的在线监控管理和智慧公交系统,扎实推进交通信息化建设基础工作,交通信息化建设步入良性发展轨道。3.智慧政务服务创新经验全面推广。紧紧围绕“三最”城市建设要求,推进政务服务平台在全省率先与省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并向区县、镇(街道)、村(居)延伸,逐步实现省、市、区县、镇(街道)、村(居)五级互联。首创市、区县远程视频联动审批,建设项目办理时限大幅缩短,政务服务对象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明显提升,我市“创新开展联动审批提高行政服务效率”被国务院办公厅列为国务院第三次大督查发现的地方典型经验做法之一。全市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效率大幅提升,市级网上办理事项A级(零次跑腿)和B级(一次跑腿)事项比率提高至100%,区县AB级服务事项比率均提升到70%以上。我市区县网上申办率、市级网上申办率、可全程网办率均位居全省前列。4.智慧政务管理逐步规范。制定出台了《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电子政务集约化建设与管理的实施方案》(厅发〔X〕19号)、《X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X市电子政务规划与顶层设计方案的实施方案》(X政办字〔X〕57号)和《X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X市电子政务建设项目管理实施细则的实施方案》(X政办字〔X〕29号)等指导性文件,明确了“两个中心、三个平台、四大支撑体系”为主体的电子政务发展总体思路,实现了电子政务和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的集约化、规范化管理,通过对电子政务项目的审核把关,大幅节约了市财政资金。目前,全市已基本建成覆盖市、区县、镇(街道)三级的电子政务专网,市级政务云平台已有24个部门的业务系统部署运行,智慧交通、食药监管、环境保护、国土“一张图”等电子政务项目投入使用,公安、人社等部门和部分镇、街道在信息资源共享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5.智慧产业不断优化。电子信息产业是我市增长较快的新兴产业之一,“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8.57%,成为全市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初步形成以集成电路、仪器仪表、电子元器件、软件等四个省级信息技术产业园,智能电网、集成电路、软件等三条高新技术产业创新链和X区省级物联网基地的“四园三链一基地”产业发展格局。产业层次不断提升,在MEMS、IC卡封装及载带、IGBT为代表的集成电路和行业应用软件领域具有较强的市场话语权。X资讯、兆物网络、X软件等企业在行业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电子商务形成竞争优势。X年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1350亿元,同比增长28%。23家企业平台入选省重点电子商务平台名单,22家企业入选省认定电子商务服务机构,分列全省第1位、第2位。目前,我市智慧城市建设依然存在一些瓶颈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产业规模小,缺乏有引领带动作用的大企业、大项目,信息化发展与本地产业融合度不高;二是信息资源共享和开发利用程度不高,信息孤岛依然存在;三是公共信息资源开放率不高,规范体系有待完善;四是政务服务距离“一号”、“一窗”和“一网”的目标仍有一定差距;五是新一代信息化技术背景下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二、指导思想和建设原则(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按照市委、市政府“一个定位、三个着力”的总体要求和“四位一体、组群统筹、全域融合”城市工作思路,以区域、城乡、产城融合发展为方向,以统筹规划建设管理、基础设施、产业布局、生态体系为路径,全力建设城乡一体、产城融合、文化繁荣、特点鲜明、充满活力、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型智慧化现代化组群式大城市,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和形象,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二)建设原则1.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立足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和民生服务发展大局,科学规划,分类指导,统筹智慧化推进的目标和任务,统筹城乡、区域、行业智慧化发展,避免盲目建设、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我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2.资源整合、业务协同。充分整合现有信息资源,打破条块分割,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应用系统的集约建设,创新信息化应用体系和政府服务方式,不断优化项目管理机制。3.深化应用、务求实效。把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重点转移到深化应用上,促进关键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切实发挥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服务民生、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等方面的作用,将应用效果作为衡量建设成效的主要指标。4.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突出政策和资金对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引导、鼓励和扶持效用,强化市场机制的主导作用和企业的主体地位,调动社会各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我市新型智慧城市投资建设、运营和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三、总体目标力争通过5年的努力,到X年,建成相对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可扩充、面向未来的新型智慧城市系统框架,实现城市感知能力、网络传输环境及信息处理能力全面提升,在民生服务、政府治理和产业经济的智慧应用上取得重大突破。通过“夯实创新网络基础、整合应用信息资源、构建发展应用体系、培育孵化智慧产业、改善优化发展环境”,最终实现“居民生活舒适便利、政府治理科学精准、数据融合开放共享、产业经济转型升级、文化旅游传承创新、生态环境绿色宜居”的新型智慧城市发展目标,将我市打造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智慧名市。1.建成领先实用的信息基础设施和支撑平台。建成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优化网络架构,进一步提升网络通信效率和质量。到X年,我市建设成为“全光网城市”,固定宽带普及率达到90%,城市地区宽带用户中100Mbps宽带接入能力覆盖比例达到100%,移动通信网络实现在城区、乡镇全面连续覆盖和农村的热点覆盖,城市重点及热点地区WiFi全覆盖。着力打造智慧路灯,提升公共照明管理水平,方便居民出行。构建全市统一共享的视频监控平台和体系,实现视频监控资源的集约化建设和公共服务,提高运维能力,为相关智慧化应用提供支撑。形成全市统一的云计算中心和大数据中心,有效满足智慧政务管理、智慧社区、智慧医疗、智慧旅游、智慧环保、智慧教育等对云化资源应用和大数据开发利用的需求。2.民生服务更加安全便捷。社会公用事业和公共服务各领域信息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逐步实现办事出行“一卡通”,提升政府公共管理服务水平,方便百姓生活。区域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建成,全市医疗保险实现异地跨省就医即时结算,基于社会保障卡的医疗就诊卡和电子健康档案覆盖95%城乡居民,电子病历覆盖95%的医院。实现入学审核等教育管理服务网上一次办理、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覆盖100%,农村中小学基本实现远程互动和多媒体教学。提升城市交通运行服务体系,引导交通出行,规避拥堵路段,提示交通信息,为居民出行提供便捷可及的交通服务。推动互联
本文标题:新型智慧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077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