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填空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1.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3.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4.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把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的一切工作的指针”是1945年党的七大。5.邓小平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是在1982年,党的十二大开幕词。6.1997年,十五大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7.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8.在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是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若干问题的决议》。9.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10.胡锦涛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归结起来就是创造性探索和问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1.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报告中第一次对事实求是的科学含义做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2.邓小平指出实事求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3.1978年12月13日,在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创新时期的第一个宣言书。4.1992年,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建设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5.2001年,江泽民在建党八十周年大会上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6.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7.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8.毛泽东概括的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工作作风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作风,自我批评的作风。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五四运动。2、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文中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概念和总路线的内容。3、1948年,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的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4、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核心问题。5、“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中心内容是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6、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7、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8、毛泽东正式提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任务的文章是《论十大关系》。9、毛泽东首次明确提出执政党建设问题的会议是七届二中全会。10、党的三大作风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自我批评。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论1、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这还一个过度时期。其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又称为“主体”。“三改”即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又称“两翼”。第五章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1.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念。2.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第一次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做出阐述。3.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富裕。4.1988年,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5.2002年5月,江泽民在中央党校指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6.胡锦涛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7.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1.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提出了一个重要观点,认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2.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概念。3.1987年,党的十三大第一次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含义和党的基本路线内容作了系统的阐述。4.党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指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指的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5.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6.1997年,党的十五大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7.1987年,党的十三大阐述了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党的十五大把第三步有具体化,被称为“小三步”,这就是21世纪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中叶建国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从而使“三步走”的战略和步骤更加具体明确。8.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两个没有变”,指的是基本国情没有变、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9.党的十七大报告对党的基本路线中的奋斗目标有新的提法,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10.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1、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最显著的成绩是快速发展、最突出的标志小平指出:“决定中国革命的一招是改革开放”。3、1957年,毛泽东、第一次对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做了全面的阐述,其代表著作是《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4、1980年、邓小平正式使用“对外开放”概念。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把对外开放确定为我国基本国策。5、改革开放的两个突破口是经济特区和农村改革(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6、1992年邓小平提出“三个有利于”指的是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7、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是: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8、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9、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跟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1992年6月,江泽民根据邓小平《南方谈话》在中央党校第一次使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概念。2、党的十四大明确把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3、邓小平讲“社会主义市场优越性在哪里,就在四个坚持。”这“四个坚持”指的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4、江泽民指出:“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这几个字是不能没有的,是画龙点睛。”5、1997年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明确指出,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制度。分配有三种类型,即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8、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9、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10、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第一次提出“中国工业化道路”。11、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工业化道路,“中国特色新型道路”,这个“新”指的是,同信息化等现代高科技发展紧密结合;注重经济发展同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实现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同劳动密集型产业相结合。1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其中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13、党的十六届五中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奋斗目标。14、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15.党的十七大对我国经济发展目标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是,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有快发展。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政治义1、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提出“政治文明”的概念。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3、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核心。4、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5、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包括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6、我国人民政协的两大主题是团结和民主;7、我国人民政协的重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8、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最根本的人权。9、我国解放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合作和共同繁荣。10、新时期我国民族工作的鲜明主题是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11、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12、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行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既要态度积极,又要步子稳妥;必须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政治发展道路,绝对不能照搬西方政治模式;13、今年4月,公布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年),提出人权教育,其中包括高等院校开展人权研究,推动制定高等院校人权研究教育规划;面向本科生开设人权公共选修课;面向法学专业本科生开设人权法课程;推进人权法教材的编写以及教学课件的开发。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指的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谐文化;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3、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概念。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灵魂)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精髓)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基础)社会主义荣辱观。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6、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一系列文化建设新内容,如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等。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2004年九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2、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充满活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3、胡锦涛指出,“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坚持以人为本。5、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快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6、我国的就业方针是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7、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充满活力”的基本内涵,必然要求在全社会贯彻落实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力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
本文标题:《毛中特》填空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098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