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流通加工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流通加工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摘要:流通加工业是社会高度发展后的新型产业,发达经济体已经走完了这一过程,我国也正在走进这一新的产业领域。随着我国产业整体上由第一产业占主要地位向二、三产业占主要地位发展,进入流通的社会产品将从以初级产品交换为主过渡到以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交换为主,这将为流通加工业业的发展提供一个非常有利的外部环境。关键词:合理分工第三利润源发展不平衡浅加工一、流通加工的形成与发展按照传统的理解,只有产品的生产过程才能增加其使用价值,而流通过程尽管也投入了一定的劳动,但只是完成了产品的空间位移,并不能增加产品的使用价值。但是,流通加工作为物流的六个环节之一,与物流的储运,包装等环节相比,在产品的价值创造方面却有着明显的区别。首先,从流通加工出现的原因来看流通加工在社会再生产中处于生产环节与消费环节之间,与其它流通环节共同构成了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并起着纽带的作用。它的形成是生产环节和消费环节的客观差距造成的,由于社会化大生产必定是少产品、大批量的生产,而客户的需求却在向着多样化和定制化的方向发展,这种生产与消费在产品供需之间分离的矛盾直接造成了流通加工的出现。一方面,产品的生产者要给成千上万的客户供应产品,不可能根据每个各户的独特需求进行生产,只能生产具有普遍适用性的产品,而后续的加工工作只能由需求方承担;另一方面,产品的使用单位,对于产品供应的需求很难得到生产企业恰如其分的满足,而如果产品的后续加工由使用单位来承担,将会给使用单位带来很大的不便。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对顾客需求最为了解的流通部门,就自然而然的承担起了由生产环节到消费环节的中间环节的加工任务,这也就是流通加工产生的根源。其次,流通加工与其他物流环节的区别流通加工与其他物流环节相比最为突出的特征就是它可以改变产品的物理形态,甚至化学特性,因此,流通加工与储运、包装相比,便有了明显的生产特征。它直接服务于多样化的客户需求,不仅能够获得从生产领域转移过来的一部分价值,而且能创造新的价值,是物流业的重要利润源。再者,从流通加工产生的经济利益来看除了承接产销,服务客户多元化的需求以外,流通加工的出现减少了不必要的社会浪费(改变了原先使用单位自行加工的低效率,高成本的状况),增加了物流企业自身的收益,体现了物流的“第三利润源”;同时,流通加工衔接了不同的运输方式,使物流更加合理化;提高了物流的效率,降低了不必要的运输损失。二、流通加工未来的发展趋势1、流通加工在物流业中的地位从目前被广为接受的关于物流的定义来看,物流学被分解为包装、装卸、储存、运输、配送和流通加工等与实物运动相联系的六大职能。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在这六大基本职能的排列中,包装、装卸、储存和运输等都是从“产业”的地位给予高度重视,而配送和流通加工仅仅是处于附属地位。从而使得其应有的地位被低估了,它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就是流通加工至今没有得到广泛、深入发展的原因。2、国外流通加工的发展状况在物流业发展的比较成熟的国家,单纯的存储企业已经被淘汰,而通过流通加工服务于需求企业的服务则发展迅速。美国的金属分销业在完成金属销售的过程中无一例外地具有分销加工功能。日本的综合商社是以贸易为主导,集贸易、信息、开发、服务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商贸集团。它们正在积极的与中国企业合作,在中国开展流通加工业务,如天津宝钢储菱物资配送加工厂是住友商社与天津地方的合资企业,他们把本国的钢材运到中国后进行加工,然后再转手给其他企业,形成了原材料——中间产品——企业用户的商流与物流的统一经营。从上述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流通加工最根本的目的是市场销售,是完成流通。随着社会化生产的走向大型化、专业化,它与消费企业的多元化需求之间的矛盾将变得更加严重。由此,我们应重新认识流通加工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3、我国流通加工业的发展变化我国的流通加工业正在经历一个由简单加工向复杂加工,由低科技含量的加工向高科技含量加工的转变。80年代的钢材加工基本局限于卷板展平、气割剪切、线性拉直、钢筋剪断等,进入90年代的剪板加工已从单件切割方式转化到具有横剪、纵剪的流通加工生产流水线,加工质量从10毫米左右的气割缝隙到今天的±0.2毫米以上的精度要求;动力配煤加工,借助于计算机的高科技手段,运用数学模型技术,对煤炭进行合理、科学配方;商品混凝土除使用搅拌站进行加工外,还与混凝土专用搅拌车相联系,形成了新型的流通加工形式;废旧物资的流通加工从对钢材的打包、捆扎加工到今天利用高科技进行电解、电熔法回收贵金属,资源再生利用加工。由此可以看出,伴随着国内经济的深入发展,下游生产企业对于原材料需求标准的提高,必然会进一步推动流通加工业的发展。4、我国流通加工业的未来前景流通加工业是社会高度发展后的新型产业,国外先进国家已经走完了这一过程,我们也正在走进这一新的产业领域。流通加工产业的高度化是流通加工的产业结构从一个低级的发展水平向高级发展水平发展的过程,是伴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产业结构的升级,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一种趋势。随着我国产业整体上从第一产业占主要地位向第二、三产业占主要地位的发展,社会流通对象也必然要发生相应的变化,进入流通的社会产品将从以初级产品交换为主过渡到以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交换为主,这将为流通加工业业的发展提供一个非常有利的外部环境。三、发展我国的流通加工产业在发达国家,流通加工形成的产业在国家的经济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经济在经历了20年的发展后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中国的市场经济中市场的作用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1、我国流通加工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从流通加工业近年在我国发展的总体态势上看,生活资料的流通加工发展的速度明显要比生产资料的流通加工发展的要快。许多流通加工的方法,在原来低水平加工的基础上迅速形成了新的加工行业,如速冻食品已经从速冻饺子延伸到速冻馄饨等系列性食品,这些流通加工行业是在粮店加工切面的基础上扩展、深化出来的。由于有了很好的流通加工保鲜技术,北方地区也可以在冬天吃到南方的新鲜蔬菜、水果,鲜蔬供应在发达国家已达到近90%,目前虽然受到人们的消费水平和加工费用的制约,鲜菜供应在我国全面推广尚有困难,但其趋势已成必然。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生产资料流通加工现存的一些问题。突出地表现为生产资料流通加工的发展很不平衡。首先,与其他产业一样,地区发展很不平衡,东部地区流通加工企业发展良好,中西部地区发展滞后,大城市相对来讲,流通加工产业发展迅速,中小城市则发展缓慢。其次,流通加工产业内发展不均衡。大型的流通加工产业主要集中在剪板加工、混凝土加工和动力配煤加工等方面,其它方面的近些年来发展缓慢,如木材加工,有的甚至表现出萎缩现象,如玻璃套裁加工业。再者,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在流通加工方面的差别较大。近些年来,一些大型的国家级的物流企业流通加工发展迅速,而地方物流企业虽也有流通加工活动,但是发展很不平衡,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发展好、起点高,而更多城市的流通加工活动则停留在八、九十年代落后的加工水平上。在我国具有流通深加工能力的流通企业还是少数,大多数物流企业的流通加工还是一些粗加工或浅加工,就目前的状况来看,流通加工在我国的发展还面临着较大的挑战,一些企业为了提高流通加工水平,增加流通加工的能力,采用多种方式谋求发展,或与外资合作,或者与生产企业合作,兴建了一批流动加工项目,但就总体上来看,大多数流通加工企业,企业资金流转困难,发展面临诸多挑战,特别是资金的筹措方面。2、如何加快流通加工业的发展加块流通加工产业的发展对于我国物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同时也将会更好地发挥其生产和消费的纽带和桥梁作用。首先,物流企业自身必须先转变观念,看到流通加工产业的发展是经济高速发展的必然,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是未来物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趋势。流通加工无论是对于生产企业还是消费企业而言,都是必不可少的,物流业处于这样的一个中间的位置,采用相对简单,投入相对较少的流通加工,就可以得到较为理想的经济效益。在实现社会效益的同时,开拓了新的利润源泉,也可以增强物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第二,流通加工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销售,这就要求流通加工业要始终紧盯市场,坚持市场导向,使流通加工的规模与市场保持一致。同时,要不断地提高流通加工业自身的工艺水平,以适应客户对于提高了的产品加工程度的要求。努力地完善物资的使用价值,立足于生产和消费的中间环节,这才是流通加工企业的生存之道。第三,选择合适的流通加工方式。流通加工方式的确定实际上是它与生产加工的合理分工,流通加工的存在不是对生产加工的简单代替,而是一种补充和完善,所以,这就要求流通加工在上项目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在自己服务的产业,尽管流通加工业有走向深度加工的趋势,但是流通加工企业还是要慎重,尽量避免选择工艺复杂,产品高端的行业,这些行业根本就不适合流通加工的进入。尤其注意,不要因为某一时期,市场上产品需求旺盛,就擅自进入生产领域,与生产企业争利,这样虽然短期内有利可图,但从长期来看,这有悖流通加工产生的初衷,不利于行业的发展。最后,流通加工企业一定要确认好自己的盈利模式,因为并不是所有的流通加工都是有效的,有的流通加工不仅起不到衔接产销的目的,相反却增加了环节,加大了成本,收入提高有限。综上所述,流通加工产业作为物流的六大环节之一,在发达的经济体已经发展的比较成熟,而我国的流通加工业,与物流的其他环节相比,发展则较为缓慢,加快发展流通加业,不仅对于物流业将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其产生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效益也将推动我国经济整体地向前发展。参考文献:1、李书清:《努力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加快物资流通设施现代化进程》2、当代中国丛书——《当代中国物资流通》3、崔介何:《研究流通加工规律推动流通加工产业化》
本文标题:流通加工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099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