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 第七课职业道德与法律
第三单元弘扬法治精神,当好国家公民第七课维护宪法权威当好国家公民第七课维护宪法权威当好国家公民教学目标1.认知(1)了解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2)公民享有的主要诉讼权利(3)认识证据在维护合法权益过程中的重要作用2.情感态度观念(1)帮助学生在思想上增强法治观念,理解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树立宪法神圣不可侵犯的观念。提高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尊严的自觉性。(2)增强证据意识和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意识。3.运用(1)使学生更清醒地意识到依宪治国的重要性,从而做到自觉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积极主动地宣传宪法和法律;(2)联系实际说说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途径及注意事项。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2)公民的基本诉讼权利3)增强证据意识4)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2.教学难点1)宪法观念的树立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2)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第七课维护宪法权威当好国家公民教学方法第七课维护宪法权威当好国家公民演奏出美妙动听的音乐必须有乐谱为指导乐谱有何用?一个国家需要一个怎样的章程,以便更好地管理国家?入导宪法第一节维护宪法的权威一、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二、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三、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认识宪法一、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目录序言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国家机构第一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节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第三节国务院第四节中央军事委员会第五节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第六节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第七节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第四章国旗、国歌、国徽、首都简答宪法规定哪些内容本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认识宪法一、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简答为什么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从内容上看,宪法规定涉及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宪法规定与确认国家制度、社会制度和其他基本制度国家性质和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标志国家机关的组织及职权1.从内容上看宪法规定涉及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问题。2、从效力上,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1)宪法是普通法律制定的基础和依据(2)普通法律和宪法相抵触无效2、从效力上,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力。宪法基本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法律效力是指法律所具有的强制性和约束力。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宪法是普通法律制定的基础和依据,其他法律是宪法的具体化;另一方面,普通法律与宪法相抵触无效。认识宪法3、从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宪法由国家成立专门委员会起草,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普通法律由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制定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3.从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看,宪法的制定和修改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认识宪法制定程序修改程序国宪法也规定了不同于一般法律的特殊修改程序。总结第一,提议修改宪法的主体不同。第二,通过的人数不同。宪法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多数通过。法律和其他议案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或者由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第三,公布的机关不同。宪法由全国人大公布的。法律由国家主席公布。二、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2.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我国《宪法》的发展:建国以来,我国先后颁布过四部《宪法》:1954年《宪法》1975年《宪法》1978年《宪法》1982年《宪法》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在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正式通过。领悟宪法它的根本特点是:规定了我国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确定了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基本方针。它规定,全国各族人民和一切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2.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领悟宪法1999年九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将其作为宪法的第五条第一款。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破天荒的事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国方略的重大转变。检验一个国家是否法治国家的标准,不在于它是否拥有完备的法律,而在于它是否拥有切实发挥作用的宪法。2.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领悟宪法领悟宪法宪法是法治的标志2.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没有宪法,就没有法治“法律至上”是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没有“宪法至上”,“法律至上”就难以实现法治人治治国基础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之上治国特点治国原则体现平等原则体现不平等原则法治与人治的区别2.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领悟宪法具有统一性、稳定性、权威性的特点,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能有效地制裁违法行为,保证社会的稳定和有序发展。呈现出随意性、多变性的弊端,会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建立在个人专断与独裁基础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树立“宪法至上”观念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不做宪法禁止做的事,也不拒绝做宪法规定做的事2.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领悟宪法三、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1.宪法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2.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使广大公民了解宪法、掌握宪法,增强宪法观念,树立宪法权威。3.要把青少年作为普法教育的重点。坚决捍卫宪法维护宪法3.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庄严的天安门升旗仪式3.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祖国首都天安门金晶用生命护卫奥运圣火温总理眼含热泪看望灾民航天勇士在神六飞天前合影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我爱这土地》维护宪法一、维护宪法的权威做为不同岗位上的劳动者,爱岗敬业、遵纪守法就是在以实际行动热爱祖国,就是在维护神圣的宪法。跋山涉水进课堂添砖加瓦盖楼房挥汗如雨种庄稼默默无闻扫街道兢兢业业疏交通维护宪法3.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3.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维护宪法立法部门要在宪法的框架下制定法律,在立法过程中倾听民声、凝聚民意,确保各项立法既落实宪法内容又不与宪法相抵触。行政机关要依法行政,各项行政活动都要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以法律为准绳,捍卫司法公正。每个公民要学习宪法,宣传宪法,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自觉践行和贯彻宪法,与违反宪法的行为作斗争。维护宪法尊严,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简答对于中职生来说,怎样维护宪法权威1、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不断增强法律意识2、积极宣传法律知识3、敢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第二节坚持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二、坚持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3.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1.增强公民意识2.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1.增强公民意识二、坚持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1、增强公民意识公民:指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的,根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自然人。我国《宪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公民意识是指公民个人对自己在国家中地位的自我认识,是公民对于自己应享受的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的自觉意识。权利指公民依法应享有的权力和利益。义务与权利相对,指政治上、法律上、道义上应尽的责任。1.增强公民意识二、坚持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健全的公民意识是现代社会文明的标志之一二、坚持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作为新时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树立正确的公民意识、国家意识、法律意识、权利与义务意识。公民公民意识国家意识法律意识权利与义务意识1.增强公民意识1.增强公民意识二、坚持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某中职学校的机械制造专业学生接到通知,本专业年满18周岁的同学都到学校大会堂去,参加学校所在地的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活动。对此,有以下三种观点: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参加人大代表选举,我一定要参加。小张学校让我去,我就去,但选举什么样的人当人大代表与我关系不大。小王小李我们现在参加实习,这么紧张劳累,还参加什么人大代表选举?二、坚持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简答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公民的基本权利平等权利政治权利自由权利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权利获得救济权利二、坚持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1、增强公民意识(一)、平等权平等权是指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不受任何差别对待,要求国家给予同等保护的权利。我国宪法第3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平等权是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公民实现其他权利的前提与基础。就业歧视怪门槛多:酒量身高相貌属相地域都可能遭殃二、坚持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1、增强公民意识(二)、政治权利和自由政治权利和自由是指公民座位国家政治生活主体依法享有的参加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和自由,是国家为公民直接参与政治活动提供的基本保障。主要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权(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二、坚持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1、增强公民意识(三)、宗教信仰自由宪法第3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二、坚持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1、增强公民意识(四)、人身自由权•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起码的权利。•我国宪法规定的人身自由,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公民住宅不受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二、坚持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1、增强公民意识(五)、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和取得国家赔偿权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二、坚持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1、增强公民意识(六)、社会经济权利公民的经济权利是公民在社会生活中享有的经济物质利益方面的权利,它是公民实现其他基本权利的物质保障。公民享有的这些权利和自由越充分,获得享有其他权利和自由的前提条件和可能性就越大。二、坚持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1.增强公民意识简答我国宪法在规定公民的义务:第一,公民必须履行政治性义务。包括,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纪守法和尊重社会公德;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二、坚持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1.增强公民意识第二,公民必须履行依法纳税的义务。第三,公民必须履行的其他义务。包括,公民有劳动、受教育的义务;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等。其他义务包括:公民有劳动、受教育的义务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二、坚持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1.增强公民意识海地维和义务植树应征入伍依法纳税二、坚持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1.增强公民意识二、坚持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2.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和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将“人权”概念写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将“尊重和保障人权”确立为共产党执政和党领导民主法制建设的一项重要目标。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强调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而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党的十七大总结近年来中国人权事业的新发展和新经验,首次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党章。2004年3月,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首次将“人权”概念引入宪法,在宪法中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二、坚持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2.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二、坚持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和改善人民生活,使人民的生存权、发展权得到普遍改善。实行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加强,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着力改善
本文标题:第七课职业道德与法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106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