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几种常见的输血不良反应
输血不良反应几种常见的输血不良反应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输血科阳志勇一、概念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受血者发生了用原来的疾病不能解释的新的症状和体征。二、分类即发反应:输血期间或输血后24小时内按发生时间迟发反应:输血24小时后,甚至数十天免疫反应:血型抗原系统复杂按发生机制非免疫反应表1输血不良反应的分类分类即发反应迟发反应发热反应迟发性溶血反应过敏反应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免疫反应急性溶血反应输血致免疫抑制作用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血小板输注无效输血后紫癜细菌污染循环超负荷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空气栓塞血栓性静脉炎低体温输血相关感染性疾病非免疫反应出血倾向枸橼酸中毒电解质紊乱非免疫性溶血肺微血管栓塞表2403次输血不良反应分析(美国芝加哥医疗中心报告)反应类型反应率(%)发热反应52.1(210/403)过敏反应42.6(172/403)溶血反应4.5(18/403)循环负荷过重0.7(3/403)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FNHTR)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FNHTR)是指在输血中或输血后体温升高≥1℃,并以发热、寒战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且能排除溶血、细菌污染、严重过敏等引起发热的一类输血反应。【病因和发病机制】(一)致热原任何可以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二)免疫反应66%-88%FNHTR由HLA抗体、HNA抗体或HPA抗体引起,其中以HLA抗体最为多见。(三)血液保存中产生的细胞因子FNHTR发生率随血液贮存时间延长而增加,可能与血液保存中产生的细胞因子有关。【临床表现】常发生于输血期间至输血后1-2小时内,发热的高低与输注速度、输入的白细胞数量和致热原成正比。体温可达38-41℃,伴寒战、头痛、全身不适、恶心、呕吐、颜面潮红、畏寒、脉率增快等,血压多无变化。【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无特异性检查,通常采用排除性诊断。排除其他原因(自身所患发热性疾病如感染、药物、溶血性输血反应、血液制品细菌污染、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等)引起的发热。表3FNHTR与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的鉴别FNHTR细菌污染反应发热有有寒战有有血压无变化低血压或休克皮肤充血无有对症处理后很快缓解无效【预防】1、采、输血器具和制剂应无致热原2、输注去白细胞的血液制品溶血性输血反应受血者接受不相容红细胞或存在同种抗体的供者血浆,使供者红细胞或自身红细胞在体内发生破坏而引起的反应称为溶血性输血反应(HTR)。1、按发生原因分为免疫性溶血反应和非免疫性溶血反应;2、按发生缓急分为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24h内)和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3~10天);3、按发生部位分为血管内溶血和血管外溶血。【病因与发病机制】(一)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大多是由ABO血型系统不相容输血引起,人为差错是其主要原因。大多由IgM抗体引起,少数为补体结合性IgG。(二)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多由IgG抗体引起,一般不激活补体,所致溶血多为血管外溶血,或者只能激活C3,产生的炎症介质水平很低。【临床表现】急性反应多于输血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出现烦躁、发热,有时伴有畏寒、胸部或背部疼痛、面色发红、呼吸困难、心动过速及血压下降、全身出血及血红蛋白尿、黄疸。严重者还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休克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甚至死亡。全身出血表现为皮肤瘀点、穿刺处出血和手术伤口渗血。迟发反应一般较轻,以血管外溶血为主,但也有致死性。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的发热、贫血、黄疸,偶见血红蛋白血症及血红蛋白尿、肾功能衰竭、DIC。【实验室检查】检查血液储存条件是否正确,血袋及血液标本有无溶血。对输血前和输血后的标本重复检测ABO及Rh血型。重复抗体筛查。过去24小时内输入患者体内的供者血标本分别与输血前及输血后的患者血标本进行交叉配血。直抗试验检测红细胞表面的抗体,间抗检测血清中抗体。吸收放散试验检测抗体的存在。测定血清中游离血红蛋白、胆红素、尿素氮、肌酐、尿血红蛋白及含铁血黄素,进行外周血涂片检查、全血细胞计数、凝血试验等。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廉形细胞贫血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药物性溶血机械损伤等【鉴别诊断】【预防】严格而准确地进行输血前血型血清血检查,包括ABO正反定型、RhD定型、意外抗体筛查、交叉配血试验。过敏性输血反应过敏性输血反应是常见的输血不良反应,约占全部输血反应45%。输注各种血液制品后可发生轻重不等的过敏反应,特别是在输注血浆蛋白制品后,轻者只出现荨麻疹,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其中以荨麻疹最为多见。【病因与发病机制】(一)IgA抗体近年来认为这是过敏反应最主要原因。输注全血、血浆、浓缩血小板、冷沉淀或Rh免疫球蛋白等,均可发生过敏反应。(二)其他蛋白抗体过敏反应还可能由其他血清蛋白抗体所致。(三)过敏体质对于过敏体质的受血者,输血特别是输注血浆或含有变性蛋白的血液可引起过敏反应,常为中或重度荨麻疹。(四)被动获得性抗体有过敏体质的供血者,将其体内的抗体输给受血者,当受血者接触相应抗原时可发生过敏反应。(五)低丙种球蛋白血症患者这类患者即使是在肌注免疫球蛋白也易发生过敏反应,甚至休克。(六)新生儿输血后综合症在多次换血和施行胎儿输血、换血的新生儿中,可发生短暂斑丘疹并伴有嗜酸粒细胞增多和血小板减少的良性综合征。【临床表现】可分为①无并发症的过敏反应;②类过敏反应;③严重过敏反应。无并发症过敏反应表现为单纯荨麻疹严重过敏反应常发生于输血后45分钟内,后果严重,需要立即识别并给予积极治疗。类过敏反应介于两者之间,临床表现为皮肤瘙痒、荨麻疹、红斑、血管神经性水肿。重者支气管痉挛、喉头水肿、呼吸困难、发绀、过敏性休克、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诊断与鉴别诊断】类过敏反应特别是严重过敏反应注意与循环超负荷、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溶血反应、细菌污染反应、受血者某些基础疾病等鉴别。【预防】输血前询问有无过敏史,有血浆过敏史者,输血前可用抗组胺药或糖皮质激素进行预防,必要时输注洗涤红细胞,对缺乏IgA且血中存在IgA抗体者,输注IgA缺乏献血员的血液或经生理盐水充分洗涤的红细胞。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是输血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指受者输入含有供者免疫活性淋巴细胞的血液成分后,不被受者免疫系统识别和排斥,供者淋巴细胞在受者体内植活,增殖并攻击破坏受者体内的组织器官及造血系统,是致命性的免疫性输血并发症。【病因与发病机制】三个条件:供者与受血者HLA不相容。供者血液中存在免疫活性细胞。受血者免疫无能,不能排斥供者细胞。三类易患人群:1.明确的高危易感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先天性免疫缺陷者、联合免疫缺陷者、换血治疗的新生儿和早产儿、宫内输血等。2.低危者:化疗或放疗的实体瘤、恶性血液病等。3.免疫应答能力“相对”正常的患者:如正常新生儿、心脏手术、动脉瘤修补术及胆囊摘除术等。研究表明,一次输入106个免疫活性异基因T淋巴细胞,可能引起免疫缺陷者发生TA-GVHD。输入白细胞总数为5.4×109/L以及免疫缺陷儿童输入104/kg淋巴细胞均可导致TA-GVHD。引起TA-GVHD的血制品包括富含活性淋巴细胞的全血、红细胞悬液、浓缩粒细胞、浓缩血小板,其所含的淋巴数均≥2.0×109/L具有诱发TA-GVHD的可能性。【临床表现】TA-GVHD临床表现较为复杂,症状极不典型,缺乏特异性。一般在输血后10-14天起病,最短于输血后2天,最长于输血后30天起病。主要受损器官有皮肤、肝、胃肠道和骨髓,表现为高热、皮疹、肝功能异常、黄疸、腹泻、全血细胞减少、骨髓增生低下。【诊断】TA-GVHD的诊断主要依据易感人群有血制品输注史、临床症状和体征与皮肤的组织病理表现等。【预防】TA-GVHD发病率0.01%-0.1%,病死率高达90%以上,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一)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加强成分输血在输血前充分权衡利弊,尽量避免亲属之间的输血,更不能滥用新鲜血。(二)血制品辐照目前最有效预防TA-GVHD的方法就是输血前应用γ射线进行辐照血液制品。大量输血的并发症死亡三联症酸中毒是组织低灌注和供氧不足的标志。低体温由于低体温干扰止血过程,因此在大量输血超过5U、输血速度大于50ml/min、换血疗法时、受血者体内存在强冷凝集素、患者发生静脉痉挛输血时针刺部位发生疼痛等情况下血液需要加温处理。凝血功能紊乱代谢变化循环超负荷血钾改变高血氨枸橼酸盐中毒肺微血管栓塞细菌性输血反应细菌性输血反应是由于细菌污染血液制品并在其中增殖,输入患者血循环时引起严重的细菌性败血症。【病因与发病机制】血液采集、成分制备、保存及输注等环节都可能发生细菌污染。【临床表现】细菌性输血反应的临床表现取决于污染细菌的种类、进入人体的细菌数量、患者的原发病以及免疫功能状况等。主要症状包括面色潮红、寒战、高热、烦躁不安、干咳及呼吸困难等。严重者可出现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及DIC。【实验室检查】细菌性输血反应的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直接涂片镜检和细菌培养。【诊断与鉴别诊断】1.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2.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治疗】1.立即停止输血,保持静脉通路通畅。2.尽早联用大剂量广谱抗生素。3.治疗并发症如急性肾功能衰竭、休克及DIC。4.对症支持治疗等。【预防】1.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合格的一次性采血、输血器材产品。2.采血、成分制备、贮存、运输及输注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3.可疑细菌污染的血制品不得发出、不能输注。4.存在感染病灶的献血员应暂缓献血。5.输血过程中应严密观察,必要时及时终止输血。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又称血色病,是体内铁负荷过多的一组疾病。输血所致的含铁血黄素沉着症是由于长期反复输注全血、红细胞使体内铁负荷过重的一种输血不良反应。【病因与发病机制】每毫升血约含铁0.5mg,如果长期反复输血,不可避免地引起体内铁负荷过重。过剩的铁以含铁血黄素的形式沉积在网状内皮细胞和其他组织细胞中,引起多个脏器包括肝脏、心脏、胰腺、下丘脑及甲状腺等的损害。【临床表现】输血所致的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常发生于长期反复输血治疗累计输血量超过10000ml的慢性贫血患者。皮肤色素沉着:通常为首发表现肝脏病变:肝肿大、肝纤维化,进而肝硬化等心脏病变:心律失常、心衰胰岛病变与糖尿病其他器官病变:甲亢、关节畸形等【实验室检查】1.铁负荷过重的实验室检查:①血清铁升高;②血清转铁蛋白饱和度升高:可高达80%-100%;③血清铁蛋白:往往700µg/L。2.组织器官受累的实验室检查:肝功能异常、血糖异常等【诊断】根据患者的病史、输血史、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的诊断比较容易建立。病例分析简要病史:患者,男性,47岁,血型A型RhD(+),诊断为右侧脑占位性病变,无输血史。术中申请悬浮红细胞3U,输注第一袋悬浮红细胞时,出现血压下降,皮肤轻微红疹,输第二袋悬浮红细胞时,患者血压持续下降,红疹由浅至深,出现心律失常。输血科会诊意见及临床处理:立即停止输血,输血科会诊建议输注去白红细胞或洗涤红细胞,临床医生给予肾上腺素、甲泼尼龙静脉推注加滴注后,患者症状有所改善。实验室检测结果:输血科复查血型为A型RhD(+),配血相合,复查抗体筛查结果为阴性。综合判断:根据患者血压持续下降,且红疹由浅至深,及出现心律失常等症状,考虑输注悬浮红细胞所致过敏性休克。相关知识链接: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者可见皮肤红斑、荨麻疹、发热、关节痛,重者可有血管神经性水肿、喉痉挛、哮喘甚至过敏性休克。大多数急性症状和体征是由于抗原抗体反应,激活补体,释放C3a和C5a片段所致。白细胞三烯(leucotriene,LT)是花生四烯酸的羟基脂肪酸衍生物。最初是在白细胞中发现的,LTC4、LTD4和LTE4是过敏性反应的慢反应物质的组分,具有强烈的缩血管作用,在炎症反应起积极作用,促进白细胞趋向破坏组织。输注含白细胞的的血液成分可能因此发生严重的过敏反应。股市有风险输血亦有风险入市须谨慎!输血更须谨慎!
本文标题:几种常见的输血不良反应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125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