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自选景点导游词---都江堰
我的自选景点是都江堰各位游客,欢迎大家来到都江堰旅游。都江堰位于都江堰市西侧的岷江上,距成都56公里。在游览前,我先交待一下注意事项:在游览过程中,请大家爱护景区环境,紧跟团队,以免走失。我们今天的游览路线是,从秦堰楼下去,依次参观二王庙、安澜索桥、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最后我们在离堆公园门口集合等车,整个行程大约需要两个小时。都江堰建于公元前256年的秦昭王时期,由蜀守李冰率领民众修建,整个工程耗时约20年,建成距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是世界上年代最久远,依然发挥巨大效益的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水利工程。难怪余秋雨先生会说:“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当然,如此激动人心的工程,自然在民间流传了很多的传说,比如:二王降龙、望娘滩等等,我稍后将为大家做详细的讲解。游客朋友们:都江堰的渠首工程由鱼嘴、飞沙堰和宝瓶口三大部分组成。现在我暂且不讲飞沙堰是如何排水防洪的,也不讲宝瓶口是怎样控制成都平原所需用水量的。我重点讲的是都江堰的渠首部分:鱼嘴。顺着我手指的方向看去,那形如鱼嘴直插江心的正是鱼嘴分水堤。鱼嘴为都江堰奠定了至关重要的三大基础,要我对它做一个字的总结,我认为是一个巧夺天工的“巧”字!第一个巧:分四六,平涝旱。大家请看,岷江迎面而来,河床中央的这个鱼嘴将岷江一劈为二:一条外江继续担任主河床的作用;一条内江为都江堰新建引水道。李冰特别将内河的河床深度修的低于外江的河床三尺三,又将外江的河床宽度宽于内江河床九丈九。这样一来,当岷江水流量小的时候,六成的水就流到内江,保证了成都平原的农业灌溉用水。洪水季节,岷江水流量大的时候,河床宽广的外江就会容纳六成进水量,解决成都平原的防洪难题。这种功能就是二王庙石崖上刻的三字经——分四六,平涝旱。第二巧:发挥了排沙排石的功能。岷江落差很大,上游水流湍急,所以,有大量的沙石顺流而下,根据弯道环流原理,江水在弯道产生的漩流,会将下层的沙石卷到水流表层,大部分便自动被带入外江而不会进入内江。同时,鱼嘴又正处于“正面取水,侧面排沙”的理想位置。因此80%的沙石就会从这里排走,这样就大大的减少了内江淤塞之害。第三个巧:中流砥柱大家设想,在没有钢筋水泥的两千多年前,眼前的这个鱼嘴堤坝是用什么材料构筑的呢?李冰巧妙的使用土石做基,把竹子编成竹笼,用竹笼装卵石,层叠堆垛,互相连接,这样减少了堤坝断裂的可能,加上卵石之间的空隙可使水缓慢渗出,也就减少了溃坝的危险,形成了既坚固耐冲又不积水的堤坝,我们称之为“金刚堤”。当然,仅有鱼嘴的作用是不够的,都江堰渠首的3大工程是相互依存,共为体系的。那接下来,就请大家随我一道参观下一处水利枢纽——飞沙堰泄洪道吧。我的景点讲解完毕。谢谢.
本文标题:自选景点导游词---都江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160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