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 《美丽的夏牧场》教学指导设计
精心整理页脚内容美丽的夏牧场-----小学五年级唱歌课教学设计教学基本信息课题美丽的夏牧场学科音乐学段高年级五年级相关领域核心内容:歌曲《美丽的夏牧场》的演唱相关内容:歌曲《美丽的夏牧场》的识读乐谱、综合性艺术表演;感受与欣赏领域之音乐情绪与情感、音乐表现要素、音乐体裁与形式、音乐风格与流派教材书名:北京市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下册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日期:2015年1月是否已实施是教学设计参与人员姓名单位联系方式设计者实施者指导者课件制作者其他参与者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一)指导思想力图以“通过不同环节与意图地聆听,结合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体验歌曲的哈萨克族音乐风格,并在演唱过程中表现出歌曲优美抒情的情绪”为指导思想,同时注重在教学全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演唱方法,培养其良好的演唱习惯而进行的综合性艺术表现。(二)理论依据以《音乐课程标准》相关理念为理论依据,即义务教育2011年版《音乐课程标准》第三部分课程内容表现领域中对3—6年级的演唱要求是:乐于参与各种演唱活动,能够用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唱歌,培养良好的唱歌习惯。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轮唱、合唱,并能对指挥动作做出恰当反应。精心整理页脚内容一、教学背景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1.对教材歌曲的分析《美丽的夏牧场》是一首优美、抒情,具有哈萨克民族风格的儿童歌曲。歌曲描绘了新疆哈萨克族牧民的生活及草原的美丽景色,抒发了草原人民对家乡夏牧场的向往和美好遐想。歌曲为e自然小调,4/4拍,一段体。运用民歌旋律发展中最简朴的手法,将第一、二乐句多次反复构成全曲(表示一乐句,表示第二乐句)。第五乐句具有明亮的大调色彩(表示第五乐句)。歌曲共12小节,5-8小节是1-4小节的重复,11-12小节是3-4小节的变化重复,在旋律上与第3-4的乐句完全重复,在节奏上稍作变化(表示节奏变化部分)。因此,这首歌曲曲谱的实际学习长度只有6小节。歌曲的音域不宽,只有六度,加上旋律多次反复,很适合小学高年级学生学唱,同时也适用于读谱练习,学生在识读乐谱的过程中,难度不大。因此,教唱这首歌先谱后词不会成为学习上的障碍。2.对相关内容的分析(1)歌曲风格分析哈萨克族歌曲特点:哈萨克族歌曲短小精干、曲式结构比较简单;哈萨克族歌曲调式比较丰富,最常见的是自然大、小调式,《美丽的夏牧场》这首歌曲就是e自然小调,第五乐句具有了明亮的大调色彩;节奏节拍也灵活多变,同一首歌曲,可能有几种拍子组合而成(在后面的合唱拓展中就有体现);哈萨克族世世代代以游牧为生,其民歌带有很强的牧歌特点;另外,哈萨克民歌旋律常有四、五度以上的大跳,《美丽的夏牧场》这首歌曲就多由四度或五度音构成。总之,哈萨克族民歌音调散发着浓厚的牧歌气息,形成了独特的草原风格和个性。(2)歌曲中的“阿肯”“阿肯”不是一个人名,而是一类人(民间弹唱艺人),是最厉害的歌者,被尊为“阿肯”的人,是能即兴诵咏的行吟诗人,是弹奏冬不拉的高手,在草原上是受欢迎、受爱戴的民间艺术家,他们手中拿的是哈萨克族常用的乐器冬不拉。(3)《美丽的夏牧场》合唱曲分析同名合唱曲《美丽的夏牧场》为带再现的三部曲式。一、三乐段只是个别旋律和歌词有所不同,其他部分与教材中的歌曲基本相同。第二乐段与一、三乐段形成鲜明对比。节拍由4/4拍转为3/4拍、调性也发生了变化(小调变大调),使人耳目一新。(二)学生情况分析精心整理页脚内容1.音程音准五(4)班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有意识的控制自己的声音,用正确的发声方法来演唱歌曲,他们在中低年级阶段重点练习过大小三度音程,唱了很多含有三度音程的歌曲,对三度音程的把握有一定的基础积累。但歌曲反复出现大小二度交替进行,因此歌曲中二度音程的音准对学生而言具有一定挑战性。2.节拍节奏五(4)班学生能做到听辨歌曲节拍,之前也学过很多首4/4拍的歌曲,大部分学生会划4/4拍指挥图示。演唱的同时能拍击简单的节奏为歌曲伴奏,但视唱环节中对于变化节奏型容易把握不好。3.识谱视唱五年级音乐教学采用了听唱和识谱视唱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乐谱视唱学习,视唱能力有所提高,能基本熟识G大调音阶在五线谱的位置。但下行旋律的识谱速度有待提高,个别词谱结合的地方会有困难。4.表现能力学生已经学过用不同的声音表现歌曲(连贯、有弹性的)。基本了解要用气息的支持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本学期学习的第七课歌曲《地球是个美丽的圆》也是4/4拍,孩子已经学会了用连贯的声音表现歌曲,对于这首歌曲,需要学生巩固原有知识,在理解歌曲的基础上控制气息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三)教学方式及教学手段教学方式:1.歌曲的旋律教学通过对比模仿和视唱相结合的方式。2.表现音乐通过旋律线及加入打击乐的方式加强学生实践体验能力的训练。教学手段:借助多媒体放映图片歌词的手段展开教学活动,通过对比聆听旋律的不同,结合律动和演唱活动,能够表现出歌曲旋律的变化;通过加入打击乐器,激发学习兴趣,加深对歌曲的印象;通过教师有效地示范、启发、拓展,更好地表现音乐作品。(四)技术准备1.制作PPT演示文稿,链接相关音响。2.用Overture打谱软件制作歌谱。3.插入歌曲音频、视频制作ppt幻灯片。(五)前期教学状况、问题与对策前期教学状况:基于授课班级前期的训练和学习,学生掌握了正确的歌唱方法,音色比较统一。G调的识谱视唱及听唱问题不大。歌曲的情绪、速度体会对学生而言难度不大,但通过气息的控制准确地表达歌曲情绪对孩子而言有一定的难度。精心整理页脚内容问题对策小二度音准把握不好1.借助“柯尔文”手势,提示学生“mi-fa”“ti-do”是小二度的关系及两个音的音程走向,利用范唱帮助学生建立听觉。2.借助钢琴反复练习听唱小二度音程。个别节奏把握不好1.黑板写出难掌握的节奏,并带学生口读节奏,手拍节拍。2.带入歌词手打节拍口读节奏。齐唱四个乐句时,速度容易渐慢1.教师手拍节拍,师生接唱。2.通过指挥手势提醒气口,帮助学生及时换气以防托拍。本年龄段学生不太愿意参与演唱和律动等实践活动1.教学中教师始终以朋友的角度与学生进行交流,用商量的语气与学生探讨,共同解决问题。2.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设计不同的歌曲表现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三、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喜欢演唱歌曲《美丽的夏牧场》,感受音乐描绘的草原美景。(二)“过程与方法”目标用聆听、识读乐谱、对比乐句、模仿演唱完成歌曲的学唱;用流畅圆润的声音、饱满的热情表现歌曲;用加入打击乐伴奏及合唱拓展歌曲表现形式。(三)“知识与技能”目标用自然、明亮的声音准确演唱歌曲并体会哈萨克歌曲的音乐风格。四、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流畅的演唱歌曲《美丽的夏牧场》(二)教学难点:歌曲中一字多音的演唱“”节奏型在伴唱中的运用五、教学过程(一)音画导入,视听结合【环节目标】音画导入,用音乐营造夏牧场氛围。活动1.1——谈话导入,初听歌曲1.教师:同学们,你们去过新疆吗?了解那里的景致吗?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了解一下这个美丽的地方。精心整理页脚内容2.教师出示PPT画面并播放歌曲,同时提出“请你认真听,仔细看,看看这个美丽的夏牧场到底有什么独特,迷人景象”的问题。3.学生视听并回答问题。活动1.2——带想象复听歌曲,借助指挥图示区分节拍1.教师声情并茂的演唱歌曲,学生带想象复听歌曲。2.学生划指挥图示,听辨歌曲节拍,感受歌曲情绪。【环节思路】创设音乐情境,用听赏音乐的形式带领学生进入草原,感受美景;用划指挥图式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四拍子。本环节旨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熟悉歌曲旋律,在潜移默化中,听辨歌曲节拍,感受歌曲情绪。(二)哼唱旋律,体会气息【环节目标】划“旋律线”,用音乐感受歌曲特点。活动2.1——哼唱旋律,划旋律线1.教师带学生哼唱旋律,同时在黑板上分乐句画出歌曲旋律线。2.引导学生观察旋律线条,用同一颜色粉笔标注相同乐句(2、4、6)及(1、3),为视唱教学及结构分析做铺垫。活动2.2——感受旋律特点,体会歌曲气息教师提问:通过观察及哼唱旋律,你认为歌曲应该用跳跃的声音还是连贯的声音演唱?答案:连贯的。【环节思路】通过划哼唱旋律、划旋律线、音画同步等方法感受歌曲优美连贯的旋律线条;引导学生理解旋律特色,体会旋律抒情的歌曲应用连贯的气息演唱。本环节旨在充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等综合音乐素质。(三)识谱视唱、对比乐句【环节目标】聆听、视唱,用音乐感受歌曲旋律活动3.1——视唱前两乐句歌谱1.Ppt出示前两乐句歌谱,教师提出“主音do位置在哪”的问题。2.教师明确速度和音高,学生自主视唱1、2乐句。可能出现的问题:活动3.2——视唱3、4乐句,感受前四乐句乐谱特点1.Ppt出示3、4乐句谱例,教师给速度,直接视唱。2.教师提出“如果1、2乐句用a、b表示,3、4乐句应该怎样表示”的问题。3.学生答案:也用a、b表示。精心整理页脚内容4.师生接唱前四乐句,巩固乐句节奏和音准。可能出现的问题:活动3.3——视唱5、6乐句,分析乐句结构1.学生视唱第5乐句,教师引导学生第5句用c表示。2.学生直接唱第6乐句,教师引导学生得出6乐句是b乐句的变化重复。3.学生观察谱例明确乐句为“a、b、a、b、c、b1”的结构。可能出现的问题:活动3.4----出示结构谱例,变换形式引导学生背唱歌谱1.Ppt出示1、2乐句谱例,其他乐句字母提示,教师弹旋律,学生背唱歌谱。2.Ppt出示字母结构,教师和弦伴奏,学生背唱歌谱。可能出现的问题:【环节思路】通过分乐句跟琴视唱歌谱体会乐句特点,暗示歌曲结构;通过先后出示乐谱、字母等有趣的接龙演唱,学生愉悦地学会歌曲旋律,熟悉歌曲旋律结构;运用图、声、情、色并茂的效果启发学生用连贯的气息逐渐背唱歌谱。在音乐声中寻找到草原美景,自然引发情感共鸣,体会草原人民对家乡热爱和赞颂的情感,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层层深入,逐步展开,为学生唱好歌曲提供了较好的平台。本环节旨在将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等教学内容有机的渗透在音乐审美体验中。(四)词谱结合,歌曲处理【环节目标】学唱歌曲《美丽的夏牧场》,用音乐感知歌曲的旋律美。活动4.1——歌词填唱1.教师弹奏一、二乐句,学生先默唱再跟琴填唱歌词。2.学生填词歌唱3、4乐句,教师提示学生的气息及换气。3.填词歌唱5、6乐句,教师提示“啊”的连贯性及情绪上的递进。4.教师补充歌曲相关知识:“阿肯”及“哈萨克”在本族语言中的意思。5.学生齐唱歌曲,教师钢琴伴奏。可能出现的问题:【环节思路】在词谱结合的过程中,先听琴默唱,再跟琴填词歌唱,教师及时纠正词谱结合出现的问题;唱词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情绪、力度的处理,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的声音位置,学会用连贯平稳的气息演唱歌曲;让学生了解“阿肯”,哈萨克族的地方民俗、风情;本环节旨在进一步感知歌曲优美的旋律和演唱气息。(五)声势律动,完整表现精心整理页脚内容【环节目标】拓展表现形式,完整表现歌曲。1.学生跟多媒体伴奏齐唱歌曲,教师加入铃鼓伴奏。2.学生学习铃鼓伴奏节奏型,师生合作加入打击乐器表现歌曲。【环节思路】学生跟多媒体伴奏演唱歌曲的同时,教师加入打击乐器,通过固定节奏型的律动,引导学生拓展表现形式。本环节旨在通过打击乐伴奏的形式感知音乐和呼吸,通过师生交流让学生感受歌词中表达的美,感受夏牧场的美,感受歌曲民族音乐的特点。(六)拓展活动,深化感受【环节目标】拓展合唱版《美丽的夏牧场》,感受歌曲和声美。活动6.1——欣赏合唱版本《美丽的夏牧场》教师播放合唱版《美丽的夏牧场》视频,学生感受二声部的和声美。活动6.2——学习第5乐句的二声部1.Ppt出示第5乐句的二声部谱例,学生进行识谱视唱。2.反复清唱第5乐句二声部。3.师生合作分声部演唱。4.教师唱第四乐句,学生分声部接唱第5乐句,练习二声部音准。提示:二声部的第4乐句最后一个音与第5乐句二声部第一个音一样。同时借用“柯尔文”手势带两组学生反复唱第4乐句最后一个音“la”到第五乐句两个声部第一个音的音程。活动6.3——师生合作完整表现歌曲【环节思路】播放合唱版《美丽的夏牧场》,感受歌曲和声美;
本文标题:《美丽的夏牧场》教学指导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16361 .html